第50章 打他一仗

bookmark

羊頭山東西綿延數十里,十分完美地將澤、潞兩州分隔開來,自古便是兩地的州郡界。其間山巒秀麗,松林茂密,是個風景秀麗之所,不過此山最出名的,還得數那些大小不一的石窟,以及其中佛像、寺碑、石塔,這是個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方。

山腳,有神農團池村,不過此時已被北上的契丹軍所佔據,將臺就設在村中。據說西南二三十里外,就是長平之戰的遺址。

契丹的軍營,依險而設,據障而立,十分地嚴謹。不過受限於地勢,險非奇險,障非絕障,並不能做到一夫當關。

傍晚時分,巡視完軍營,耿崇美來了興致,攀上村後的高坡,俯瞰北山腳。暮靄沉沉,天色晦暗,不大的村落間已然亮起了零落的燈火,相較之下,反倒是周邊的契丹軍營,森森寨壘中星星點點的。

山下景象,本該是靜謐而安詳的,但硝煙的氣息,早伴着鐵馬金戈,橫刀利劍,瀰漫開來。事實上,如果不是耿崇美嚴肅軍紀,這山腳的村落早被夷爲平地了。

一陣夜風拂過,帶動着周邊的草木,發出沙沙的聲響,明明是春季,卻有一種蕭瑟之感。風吹在身上,耿崇美不由得打了個哆嗦。

他早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歲,行軍辛苦,未及休憩,再加重任在肩的壓力,耿崇美如今已是身心俱疲。一個不留神,差點便被這點清風給吹倒了。

身邊護衛的牙兵趕忙呼喚着扶住。

輕輕地舒了一口氣,耿崇美招呼着:“回營吧!”

“節帥。”返營之後,天已黑得徹底,一名膀大腰圓的將領走進帳中,朝耿崇美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

這是節度牙將,也是他耿氏的後輩族人,擺了擺手,耿崇美問道:“軍心如何?”

“已經安撫住了,只是您嚴令勒止打草谷,殺了那兩名**漢女的軍士,各營將士多有不滿......”牙將實話說道。

耿崇美眉頭皺了皺,聲音有些冷:“違反軍紀,無視將令,還不當死!”

見狀,牙將有點不以爲然地說:“節帥,自南下以來,大遼諸軍,都打草谷,都在搶掠財貨,這是天子都明詔示意的。您又何必心軟,而致軍心不穩。”

從這牙將的態度便可知如今契丹軍隊的情況,不論是契丹人、胡人抑或是漢人,腦中都已充斥着姦淫擄掠。軍紀散漫,這樣的軍隊,縱使人再多,也不足懼。

聽其言,耿崇美卻是怒了,呵斥道:“我們是出來打仗的!”

牙將頓時嘀咕了一句:“打仗也不妨礙打草谷......”

話音剛落,耿崇美用力地砸了下行軍桌案,爾後狠狠地盯着牙將,看得他直發毛。

“罷了!上黨那邊什麼情況?斥候可探得消息?”深吸了口氣,耿崇美問道。

“河東軍確實是兵臨上黨城下了,人數不少,可能比我軍還多。上黨城四門緊閉,應該在等着我們救援!”提及正事,牙將當即將斥候探得的軍情稟報。

“當真還在?”耿崇美臉上若有所思,語氣彷彿帶着些詫異。

“節帥,上黨既然求援,我軍當北上,共同先擊敗河東的軍馬纔是。不過末將看您,卻猶猶豫豫的,這是何故?”牙將的好奇心很嚴重,道出心中疑問。

“你就沒發現什麼不對勁嗎?”

“什麼?”

耿崇美紫黑的臉上掛上了一點複雜的懷疑:“據前幾日趙行遷所遣信使所說,河東軍屯駐於上黨以北百里的虒亭,無南下動靜,爲何在我軍方臨近潞州,便突然南下?這中間的數日,爲何沒再收到趙行遷的求救信?而昨日突然南來一名信使,卻已聞河東軍將兵臨城下!”

頓了頓,耿崇美繼續說:“河東軍的動作也有些可疑。若我領軍,當趁上黨內部不寧,直撲州城。縱使聞我軍至,也當派偏軍南下,佔據羊頭山,以阻擋、遲滯我軍,以免影響他們攻奪上黨。這羊頭山雖算不得天險,卻總歸是一處可依之地。而那小股河東騎兵,與其說是在騷擾我軍,更像是在監視......”

耿崇美這一番話,讓這牙將一愣一愣的,呆了半晌,方纔反應遲鈍地驚訝道:“您是說,昨日那名信使有問題?如果是這樣,那您爲何還要放那廝回去,讓趙行遷突圍?”

“很快,就能證實老夫的懷疑,有沒有道理了!”耿崇美幽幽地說了句。

帳中靜了一會兒,牙將突然嘀咕着說:“這一切都是您的猜測,倘若上黨的情況屬實,您讓趙行遷棄城,豈非將潞州拱手相送與河東軍?”

聞言,耿崇美淡淡地答道:“一座上黨城,可比不上我們這數千大軍!”

“皇帝可是讓您控制潞州,阻止河東軍南下,假如您懷疑錯了,丟了潞州,如何向皇帝交代?”

面對牙將的疑問,耿崇美極其老謀深算地說道:“能取潞州,扼險要以當河東軍,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事不能行,那便只能另擇州縣以防遏了......”

見耿崇美這副慎重的表情,牙將總覺其有點小題大做:“聽聞,河東軍的統帥是一名黃口小兒,乳臭未乾,您是不是太過小心了?”

“劉知遠是何等人物,他能委大軍於一小兒?”耿崇美有點煩躁地擺了擺手:“去吧,派人給我盯緊了北面的動靜,不許鬆懈!”

“是。”

......

“若是你,這一仗會怎麼打?”北面,上黨城下的營寨中,劉承祐很是乾脆地問向訓的意見。對於這個侍衛近臣,劉承祐已然當作心腹。

向訓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淡定地反問道:“那就要看殿下是欲穩守潞州,還是欲擊敗南邊這支敵軍了!”

“當然是擊敗,最好全殲!”這一回,劉承祐十分堅決地答道,還揮了揮手。

“殿下,從這耿崇美的動作來看,這是個疑心很重,且十分謹慎的人,可謂老謀深算。在沒有搞清楚上黨的具體情況之前,他是絕不會貿然進軍的!”向訓這纔對劉承祐分析道:“而上黨的情況,也不可能一直瞞下去,他派李崇矩歸來傳此信試探,恐怕就在羊頭山等着我們的應對......”

劉承祐點着頭,嘴裡卻很直接地說道:“耿崇美此人不好對付,我也無心再與其鬥智耍謀,你且講,如何打這一仗!”

“當夜如何夜馳上黨,今夜便如何急奔羊頭山!”聞言,向訓說道。

“夜襲?”劉承祐凝眉發問。

向訓搖頭表示不是。

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99章 出宮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410章 剋制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99章 出宮第153章 削藩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91章 酬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24章 交代第46章 糧與錢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7章 西京風波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93章 升遷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5章 名單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84章 教訓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61章 “龍宮”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30章 陳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60章 論婿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62章 分封?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
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99章 出宮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410章 剋制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99章 出宮第153章 削藩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91章 酬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24章 交代第46章 糧與錢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7章 西京風波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93章 升遷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5章 名單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84章 教訓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61章 “龍宮”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30章 陳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60章 論婿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62章 分封?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