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周士相口口聲稱今後太平軍將一改從前流寇做法,改以建設根據之地以供戰事所需,然在攻打增城、番禺、順德等縣時,太平軍所行的卻仍是流寇手段。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太平軍大規模搜掠佔領區內的“戰略物資”,並以“自願”爲名將青壯大量遷往香山,雖然至始至終,太平軍的主力營頭仍然堅守了“不殺人、不放火”的五條軍紀,但翻牆倒櫃般的掠奪糧食和鹽鐵行爲仍使當地百姓蒙受巨大損失。在此過程中不乏有村民自發組織團練反抗太平軍,由此帶來一定程度的傷亡。

二次鹿頭河大戰全殲塔音布部,周士相才稍稍着手改變了一些過激政策,允許不願隨太平軍南遷香山的百姓可以留有一定口糧,對反抗強烈的村子也不再強行攻打,以免百姓無謂傷亡,並且大力宣傳百姓若不隨太平軍南遷則勢必會受到清軍報復,但是這些補救措施來得太晚,截止太平軍撤軍時,增城、番禺、順德及新安部分地區的百姓死傷已經超過千人,被焚燬的村寨也達到了十多處。

隨着兩次鹿頭河戰事的全勝及清軍在增城、番禺、順德等鄉下統治的瓦解,越來越多的綠營兵和土匪、強盜加入了太平軍,使得太平軍的新建營頭不斷增加,達到了十幾個,新附兵的數量也從起初的千餘人上升到了六千餘人。

這些新附兵的軍紀敗壞了到了極點,僅以增城義勇營俞天恩部爲例。在奪取增城向太平軍納降之後,俞天恩便使部下在四下搶掠,屠鎮屠村不下一二處。美其名曰要向太平軍周大帥納糧完稅。若有不從,即視爲心向韃子而大加殺戮。

新附兵在各地的破壞性搶掠令得太平軍在這些地方的名聲大壞,周士相也不是不想約束這些降兵,但是這些降兵來源複雜,且各自都據有一塊地盤,彼此也十分分散,令得急於班師回香山的太平軍沒法抽出兵力。也沒有時間對他們用兵。到了後來,周士相索性也不去管他們,任他們自生自滅去。

秦智生強烈反對放任這些新附兵不管。說這些土匪降兵打着太平軍的旗號撈盡好處,但壞的卻是太平軍的名聲,長此下去如何得了,等到廣東百姓人人都視太平軍爲敵寇時。再想彌補可就來不及了。現在就算太平軍一時沒有能力去將這些新附兵都納入太平軍的體制中。也應該派出官吏接手這些新附兵所控制的地盤,盡力維持地方治安,約束新附兵的軍紀,阻他們對百姓的禍害,而不是這樣放任下去。

周士相沒有理會秦智生要求派員整肅降兵的請求,一來他手下真沒有這些人手派出去,二來太平軍兩次北進已經擴員很多,自身還沒來得消化。哪裡還有餘力去整編那些新附兵。三來他私下以爲這些降兵雖然不堪,但好歹也有數千之衆。算是一股不大也不小的力量存在。

眼下廣州清軍前後被太平軍消滅了七八千之衆,短時間內廣州清軍已經沒有能力大舉對香山用兵,這從塔音布被殲以後,當面的清軍噶來道噶部便收縮回廣州可以看出。

兩次北進,第一次周士相是想從清軍佔領區獲得糧食,第二次則是在搶糧之餘消滅清軍的一定力量並徹底破壞廣州周圍府縣向清軍供應糧草的能力,使得廣州地區清軍只能從潮汕地區調糧,而不能就近解決糧草來源。這勢必會加重廣州清軍的負擔,也會影響他們的用兵能力。

可以說,周士相設想的兩次北進戰略目標已經基本完成,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消化這兩次北進的戰果,將隨太平軍南遷的百姓安置於香山各處,等到夏糧收割後再發動一次北進戰事,一點點的割清軍的肉,放他們的血,直至太平軍有能力進攻廣州城。

這段時間內,香山需要絕對的安全和穩定,太平軍的重心也不再是進攻,而是防守,那麼有數千新附兵馬屯散在廣州附近,無疑是替太平軍擋在了前頭吸引清軍的目光,這對太平軍而言是件好事,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名聲的受損而矣。

亂世之中,人命本就如草芥,周士相能做的就是將隨太平軍一起南遷的百姓安頓好,讓他們不被餓死不被殺害,至於那些被新附兵禍害的百姓,他也就只能抱以愧疚之心了。名聲嘛,刀把子夠硬,名聲就好;刀把子不硬,再好的名聲到了刀筆吏手下,都是豬狗不如的。

人,沒有完美之人,事情,也必然沒有完美的事。

十全齊美這種好事放在當下這個時代,只能說是一種奢望。

回到香山後的周士相召集了一次百戶以上的軍議,在這次軍議上,周士相正式提出五大區的概念。

五大區指得是核心區、邊緣區、淪陷區、友軍區、中立區。

所謂核心區即是以香山爲主的太平軍主要地盤;邊緣區就是香山周邊的地區;淪陷區即清軍佔領區;友軍區自然是指被明軍控制的地盤,而中立區則是指那些被既沒有歸附滿清也沒有歸附南明的勢力地盤。

太平軍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核心區不受清軍威脅,核心區的百姓也絕對不能受到太平軍的侵犯。而邊緣區內的勢力必須接受太平軍的指揮(主要爲新附兵),太平軍可以默認邊緣區自主徵糧徵稅,打太平軍的旗號,在清軍進犯時也提供保護,前提就是邊緣區的勢力必須向太平軍交納一定錢糧。同時,太平軍也會約束邊緣區勢力對當地百姓進行保護,而不是一昧殺戮搶掠。

太平軍要馬上建立和友軍區的聯繫,同時也要和那些中立區的勢力達成一定程度意向,只要中立區的勢力沒有明確倒向滿清,太平軍就不會對對方用兵。至於淪陷區,則是太平軍今後用兵主要方向,對於淪陷區內的百姓,太平軍原則上是不會殺害。

關於如何對淪陷區百姓這一點,周士相說得比較模糊,他準備將王應華的事情處理後,再和宋襄公他們好生商量一下日後在淪陷區用兵的注意事項。

周士相急於想得到俘虜的降官和讀書人歸順,是因爲他急需要這些人幫助他治理香山,構建太平軍的文官系統。

周士相從來不認爲武人就只能打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在他看來,一個完善的政權應該文武並重,文官既是武官,武官同樣也是文官。文武的區別不應該只是看他管的是民還是軍,而是應以識不識字,能不能看懂公文,能不能依制度辦事,能不能就事發表自己的見解來區別。

一句話概括,周士相眼中的武人不過是不識字的提刀人,只要識字的提刀人都可稱爲文人,而不是這人當的是什麼官,哪怕他只是個把總,只要他識字,看得懂上頭髮下的公文,那麼他就是文官,而非是武官。

文官爲帥,武官爲相;文官能騎馬拉弓,武官能提筆賦詩司,這看起來很荒謬,但事實上卻是儒家教導的核心所在,六藝便是這理念的基礎,出將入相纔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然而現實卻是這個時代的武人大多不識字,識了字的,哪怕官至總兵,爵至王爺,在世人眼中也還是武官,而非是文官的一員。文貴武賤這種歪曲了儒家思想的理念幾百年來大行其道,若不逢亂世,武人的地位卑下到令人無語。

周士相想要打破這種畸形的文武觀,想要建立太平軍的文武兼併政權,就必須要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人來幫助他構建這個政權,充任各級官吏。可問題是他的夾袋中沒有這種人,或者說這種人少得可憐。

培養太平軍的文武官員是未來太平軍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晉王李定國、蜀王劉文秀和孫可望及當年的艾能奇便是張獻忠在大西軍中培養出來的新生代,爾今已然扛起大西軍的重擔,更成了大明王朝最後的棟樑。如果孫可望沒有異心,周士相相信這位大西軍會盟的共主肯定在史書上的成就不下於李定國,畢竟孫可望纔是張獻忠的真正繼承者,大西軍真正的領袖!

周士相常感手下人才匱乏,爾今香山和太平軍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強行推動,儘管有宋襄公和廖瑞祥不遺餘力的幫助,可實現起來還有困難重重,這其中的原因便是沒有得力的基層官吏輔助。

光靠一個權力下鄉的架構還不足以支撐起太平軍在香山的發展,必須要有足夠的官吏維持這個構架,並不斷充實擴大下去,太平軍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錢糧、人力供給,獲得穩定的後方,才能在和清軍的不斷戰鬥中堅持到底。

教育培養這一塊,周士相已經在做,但正如新會縣衙僅有幾個秀才在幫着廖瑞祥維持縣衙運轉一樣,教育這一塊也是步步艱,很難讓教出來的學生達到令周士相滿意的地步,更休說教員力量奇缺,教材奇缺。況且,香山縣的教育不過年初才着手,等到那些學堂裡的孩子真能成長起來,最少還要幾年時間,在這幾年,周士相就必須獲得那些現成的文人來幫助。

俘虜的降官和讀書人就是放在周士相嘴邊上的寶藏,他不能因爲對方的不肯歸順而將人殺了,他必須要讓這些人替自己服務,哪怕他們不情願也得讓他們暫時低下頭來爲己所用。

周士相讓徐應元把王應華提了過來。

(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十一章 朝廷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十四章 勸說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九百九十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三百零八章 本帥向來英明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十一章 朝廷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十四章 勸說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九百九十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三百零八章 本帥向來英明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