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鎮江離南都只有140餘華里,人若步行的話,走上一天便能到。w?w?w?·書k?a?nshu·com若乘馬車半天也能趕到,要是騎馬的話,那就更快了。

周士相喜歡騎馬,這和他前世是騎兵有關係,並且沒有什麼能比騎馬更能彰顯大軍統帥威風的了。

只可惜當年從由雲龍那裡搶來的大青馬戰死在了揚州城下,雖說如今這匹座騎也是上等的蒙古好馬,但周士相總覺得不如大青馬好。或許,在他心裡,大青馬已經不單單是一匹馬,而是他的戰友了吧。

從前,不管哪次出行,周士相都會騎兵。但這一次去南京,周士相選擇乘馬車。一來是爲了低調,免得外界“誤會”;二來則是想看看沿途民生恢復情況。

甲申以來,各地不僅人口銳減,民生也是凋零,二十年下來,連帶着原先的官道也大多變得殘缺不齊,沒於荒草之中。現在各地除了主要道路(通往省城,交通要地)不得不組織百姓加以修整外,大部分道路仍就荒廢。

發展最好的廣東,境內道路荒廢率也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兩廣總督衙門不是沒想過組織人力、物力修整這些荒廢道路,但卻限於人口因素,無法組織足夠的修路人手。

如太平軍起家之時的羅定州城,現在已然是一座鬼城,根本無人居住,又哪裡來的“夫子”可以招募徵召。廣東尚且如此,其它各省更不用說了。

最新的各省人口黃冊已經報了上來,情況比兩年前要好一些,但整體情況仍是不容樂觀。

太平軍實際控制的各省,江蘇和浙江、湖南三省人口最多,其中江蘇有丁口470萬,浙江有丁口512萬,湖南有丁口290萬。餘下各省,廣東有丁口169萬(新增11萬),廣西104萬(增加5萬),福建139萬,江西143萬。

貴州和雲南因爲剛剛佔領,基層官府尚未完全建立並實行有效統治,加之二省境內有大量土人,所以人口數據尚未統計出來。樂觀估計,二省丁口當在200萬左右,其中漢族人口恐怕不到一半。

湖北名義上歸定武政權,不過湖北巡撫袁宗第是忠貞營出身,忠貞營和太平軍的關係也類似於合作的盟友關係,所以湖北這一塊對於定武中央而言,倒是有點聽宣不聽調,獨立性很大,自然不可能照其它各省一樣,按周士相的要求搞“人口普查”。

另外,湖北和湖南原本都屬於湖廣行省,在大西軍北上抗清後,湖廣一直是明清的主戰場,連年戰亂,必然導致人口下降。忠貞營出夔東後,爲了迅速壯大,在湖北強拉壯丁,大肆搶掠,造成了湖北生產停頓,百姓流散,所以即便湖北願意並有能力進行人口普查,境內百姓數量也絕不會超過湖南。

江蘇原是南直隸,洪武初年的人口就多達1129萬,經明朝兩百多年發展,人口高達三千餘萬,現在卻只剩470餘萬,不及原先只有他一半人口的浙江多,主要原因便是清軍南下時,江蘇幾乎縣縣遭屠(尤其江南),有的地方更是連續被屠,致使江蘇成爲人口損失最大的省份,比已經成爲“無人區”的四川還要嚴重。??????一看書ww?w?·k?a?nshu·com

如果說其它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天災、流寇影響導致人口下降厲害,那麼江蘇的人口下降則完全是滿清大屠殺造成,同時江蘇反抗滿清的程度也是各省之最。

儘管各省人品都銳減的嚇人,但即便這樣,太平軍實際控制各省人口相加,也有2100萬左右,已然是明、清、吳三家控制人口最多的勢力。

人多力量大,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強大的基石,周士相對於人口恢復的重視絕不亞於北伐滅滿清全族。因此江南暴亂平息之後,周士相趁機強力推行建村設鄉,用新的體制取代江南舊有體制,以此來穩定地方,恢復生產,讓飽受戰亂苦難的百姓能夠有更好的條件繁衍子孫。

參與江南暴亂的通虜暴亂士紳大多被滿門甚至舉族連根拔起,大量土地從這些士紳手中剝出,大量“浮財”也成爲官府維持地方的財力和太平軍的軍費。

一些沒有通虜,但在暴亂開始後選擇“中立”的士紳也被加以警告,被勸捐勸糧。參與通虜並參與暴亂,但在暴亂髮生後卻及時醒悟,轉而幫助官府鎮壓教民的士紳,或多或少的被減輕了罪責。主持鎮反運動的汪士榮要求這些士紳出資替災民修繕房屋,或集資修建孤兒院、濟老院等。而那些堅定站在太平軍一邊的士紳,得到了他們的回報。

經汪士榮上報,周士相親批,約有兩百多名開明士紳子弟被保舉送入南京的武備學堂和開設在南都、蘇州等地的中學堂。大致同等數量的開明士紳子弟被招入府縣衙門六房,鄉村公所任職,並給予那些士紳榮耀,從而使他們脫離原先的士紳圈子,成爲太平軍最堅定的擁護者。

............

在馬車上,周士相一邊批擬各地送來的奏疏,一邊感受車外的田園風光。不過,他總感覺外面的風光有點彆扭。彆扭的原因是鎮江知府不知道腦袋哪根筋搭錯了,竟然讓人將官道兩側的民間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着十分的剌眼。

莫非這就是官僚的通病?

也許,鎮江知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想大帥看到沿途過於破舊的房子,不過這好心顯然不被周士相買賬。只是周士相倒無意就此事找鎮江知府的麻煩,因爲在他的前世,地方官員就喜歡這樣幹。彷彿用白石灰將那些破房子刷一刷,就氣象一新似的。

對鎮江往南都的這條官道,周士相還是滿意的。這條官道大體上依舊保持着甲申以前的模樣,一路上地基都很平整,偶有損壞處,也都由鎮江和順天兩府組織百姓修整一新。

相比其它各省,哪怕是現在發展最好的廣東,江南一帶的道路條件都是上佳的,完善程度也好的多。這主要得益於當初修建這些官道時基本是以石板做路基,再差也是石子鋪就,因此不似其它地方因爲財力原因修造時偷工減料,所以二十年戰亂下來,江南的官道還是能夠承擔起它應有的使命。

經濟越好的地方,交通設施必然會好,因爲這是商業的需求。交通便利了,自然就會帶來商業,從而改善當地百姓的民生。周士相明白這個道理,當初他在廣東時就曾給廣東巡撫衙門寫過一句口號,叫“要致富,先修路”。

只可惜,其它地方不能像江南這樣,畢竟地區經濟發展有差異。現在人口又損失得厲害,恐怕沒有幾十年時間,都不會恢復到明朝極盛時期的人口兩億多。沒有足夠的人力,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

周士相已經下令湖北巡撫袁宗第想辦法從郝搖旗手中將韓王弄過來,如果對方能夠做到,湖北歸入中央的事情就可以緩上一緩,畢竟也要考慮到忠貞營的因素。

要是太平軍現在開進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開封的李來亨他們,真的就沒有退路了。

和平解決忠貞營,甚至吳三桂,是周士相的願望。相較滿清而言,二者都是漢人,前者更是高舉明朝旗幟,後者雖然助紂爲虐,但現在也和滿清打得頭破血流,所以從恢復中華這個大局來看,周士相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他們大動干戈。

如果吳三桂願意歸順,周士相不介意讓他和李晉國、李來亨一樣享受親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將來在除兩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區,擇一塊地盤給他們永鎮。遼東、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這不取決於周士相,而是取決於吳三桂、李來亨自己。

陰差陽錯將守衛開封重任擔下來的唐三水前幾天派人送信來,信中是大道委屈,說忠貞營是如何不要命的死磕開封,幾次險些要破城。他在城中當真是度日如年,懇請周士相看在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能夠發兵北上,迫使忠貞營退兵回豫南老實呆着。要不然,他實在是擔心自己完成不了齊王殿下託付的神聖使命。

周士相對此愛莫能助,三水兄想的簡單,可週士相真要派太平軍北上,開封可就真危險了。因爲忠貞營只會將北上的太平軍當作援軍盟友,而不是當成敵人。只要太平軍北上的消息傳到開封城下,忠貞營的老闖將們肯定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不要命也不要本錢的將手下的炮灰往開封城下扔。那時,三水兄才真的危險。

況且,現在太平軍正在整頓,也沒有辦法發兵北上。針對唐三水的秉性,周士相痛快的給他繼續畫了大餅,信中說道兄之勞苦,弟豈不知,故待大事成,必以郡王相酬。

唐三水寫信求救,吳重山那邊也有信過來,不過說的和唐三水不同,直道開封固若金湯,根本不虞有失陷的危險。如此一來,周士相更是不可能派兵北上,倒是給蔣和發去命令,讓他籌措一批軍糧給忠貞營送去,免得他們在開封撐不下去。

除此之外,唐三水信中說的一件事讓周士相頗是重視。

唐三水信中說,鰲拜將一批被俘的吳軍將領給送到了開封,其中就有吳三桂手下猛將高大節。人送來時,半死不活,就看押在開封大牢裡。河南巡撫賈漢復想將高大節等人直接處斬,然後首級送往北京,被唐三水給攔住了,因爲他知道周士相正在收買拉攏吳三桂的部下,故而覺得他要是能把這些被俘吳軍將領救下來,將來說不定有用。

當日聞聽王屏藩之死時,周士相就不勝唏噓,報以他在回信中讓唐三水無論如何也要救治那些被俘吳軍將領,然後想辦法將人送出城,由軍情司的人接應帶回江南。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是抗清的將領,周士相實在是不忍看到他們被清廷處死。

吳三桂那裡,現在還和鰲拜在僵持着。

吳三桂雖然兵馬仍強於鰲拜,不過連遭敗績,軍心浮動,軍中糧草運輸也是困難,短期內難以再次發動大的攻勢。

現在,吳軍除忙着從陝甘搶運糧草運到河南支撐戰事,另外則是分兵攻入山西,想借此吸引鰲拜分兵。

不過鰲拜卻不上當,主持朝政的索尼和蘇克薩哈一起進宮面見了太皇太后,然後在敦拜不知情的情況下讓他帶兵去山西禦敵。敦拜大怒,卻不敢違背太皇太后的旨意,只能帶了幾千在京八旗前往山西。

周士相覺得吳三桂多半在山西不會有大的收穫,因爲他不是當年的李自成。

當年李自成是殲滅了明朝最後一支重兵集團孫傳庭部後,才真正是順風順水,所到之處,明軍無不望風而降。而現在,吳三桂並沒能殲滅鰲拜這支清軍最後的重兵,對於清廷而言,對於那些清軍將領而言,他們還有希望,因此不可能和當年投降李自成的明軍一樣,成批倒向吳三桂。

想要和平解決吳三桂的前提,是吳軍在戰場上不可能再取得勝利,甚至面臨內部崩潰的危機,只有這樣,吳三桂纔可能徹底打消自己的野心,轉而向周士相認輸。

所以,周士相當然不希望吳三桂打贏,要不然,他也不會拖他的後腿,發兵雲貴,現在又命第三戰區準備出川入陝作戰。

山東那邊,於七起義軍已經打出了高,潮。清廷任命的山東巡撫、海澄公黃梧根本招架不住,只能將平亂的希望放在貝勒屯泰的身上。屯泰所部現在已經趕到德州,最遲月底就當撲向登萊。

東海水師鄭鳴俊發來戰報,水師已經進入萊州海域,但是並沒有遭到清萊州水營的攻擊,甚至連抵抗都沒有。在發現海面上開來明軍的大船後,萊州水營副將連船都不要,便帶着部下倉皇逃離水營。

現東海水師正在萊州水營部署防線,並平整碼頭,同時也派人去聯絡於七義軍。

這算是個好消息。

將視線從車窗外收回後,外面響起了瞎子李的聲音:“大帥,南都到了。”

“到了麼?”

周士相從車窗中探出頭。眼前,是鐘山風雨起蒼黃的鐘山。

...............

鬱悶,興沖沖去捉兩天知了,昨天50個,今天90個,市價40元,大抵相當一章24小時訂閱收入。

慘,還是求訂閱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九章 土匪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暴雨斷電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七百三十四章 那人就是孫可望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八百四十章 眼球 泥牆 血如泉涌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五十章 出征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齊王?安南?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
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九章 土匪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暴雨斷電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七百三十四章 那人就是孫可望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八百四十章 眼球 泥牆 血如泉涌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五十章 出征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齊王?安南?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