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距離初次談判四天之後,鄭成功帶着朱樹人遙控微操的談判方略,再次找到吳三桂,手把手教給吳三桂、如何向多爾袞開出新的條件。

但是,這四天的時間裡,吳三桂也沒閒着,其他各方勢力也沒閒着,

大規模的直接戰鬥雖然沒有全面爆發,但小規模的試探、迫降嘗試,卻始終沒停。

所以鄭成功再次找到吳三桂時,局勢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吳三桂那邊也剛剛新收穫了更多的籌碼,堅定了他繼續留在山海關、捨不得全部撤走的信心。

這個關鍵籌碼,便是李自成派來威懾迫降吳三桂的一支原友軍、原本駐紮在密雲的明軍唐通部。

鄭成功上次勸說吳三桂南下,是正月十八,這次再來勸,是正月二十二。而唐通的部隊,是在正月二十抵達的山海關,恰好卡在了這兩個時間點之間。

稍微懂點明末歷史的看官,其實都會注意到一個事實——歷史上吳三桂後來和李自成打一片石大戰時,吳三桂一方動用的兵力,大約有五萬多人,主要是三部分構成的。

最主要的主力,當然是吳三桂嫡系的關寧軍,大約兩萬多人。

其次第二部分的,便是密雲總兵唐通的部隊,有八千人左右。

最後則是兩萬左右的遼西本地新募民壯、鄉勇。這部分戰鬥力要弱得多,跟前兩部分的積年九邊精銳不能比。

而唐通的部隊,之所以會在大決戰之前、便宜了吳三桂,也跟李自成的自大、過於高估自己的威懾力有關。

唐通當初也是洪承疇麾下八總兵之一,是在北京城被圍時、在密雲駐地投降的李自成,當時降賊也還不滿一個月。

李自成勸降吳三桂時,就派出了唐通作爲先頭部隊,想利用唐通原本跟吳三桂私交不錯的這層關係,和平解決吳三桂。

就算勸降不成,李自成也打算讓唐通舊部、在攻打吳三桂時打頭陣,讓兩支原明軍自相殘殺,好少死一點大順軍的嫡系力量。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的信心過於爆棚,他覺得吳三桂就算不願立刻投降,最多也就是好酒好肉款待穩住唐通、拖延時間,斷不敢直接撕破臉。

然而,吳三桂就是鐵了心不降李自成,趁着唐通找上門,居然敢直接把唐通扣押了,然後搬出效忠先帝的大義名分、直接勸降唐通手下的部將、士卒,輕易就把八千密雲總兵部的明軍舊部,招攬到了吳三桂自己麾下。

(注:說吳三桂用大義名分感化唐通舊部,這是《明史》上的說法。但實際上,明史作者也就知道這個事情結果本身,過程和動機顯然是猜的。

實際上麼,我估計大義名分、忠於先帝這些說辭,對老兵油子應該沒鳥用,實際上還是得靠先發錢發糧、再許諾大家榮華富貴、告訴他們跟着李自成沒前途,遲早被夾擊滅了……反正懂的都懂,沒銀子說個鳥。)

李自成等於是白白送給了吳三桂八千精兵,此消彼長之下,雙方的實力對比進一步發生了傾斜,讓吳三桂看起來更有一戰之力了。

如果事情僅僅發展到這一步,那麼也還算可控。畢竟歷史上吳三桂原本就能做到這麼好,不需要任何開掛。

但現在,顯然是因爲山海關明軍有了海路後援、有了海上退路和糧道,一切的蝴蝶效應,導致李自成的情況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歷史上,李自成派來跟吳三桂對耗的明軍降軍,可不止唐通這一支!在北直隸北部地區、迫不得已臨時投降闖賊的明軍,也不止唐通這一支!

除了唐通這個密雲總兵,還有薊門總兵馬科,他在降闖的時候,駐地距離山海關也比較近,同樣屬於“防區在北京以北,原本負責長城九邊防務,北京被圍後才投降”那一類的。

而且歷史上,李自成最後也是派了馬科參加一片石大戰的,只是馬科本人沒被派去勸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就沒機會擒賊先擒王、然後招降其部衆。

除了馬科之外,剛剛投降李自成的原明軍中,還有駐防張家口、宣府的白文選一部,如今也因爲朱樹人提供的海路撤退路線這一蝴蝶效應,而出現了異動:

白文選本人,是已經心灰意冷降賊了,但白文選麾下部將中的高傑,跟李自成有奪妻之恨,李自成的前期邢氏就是跟高傑通jian被高傑拐跑後,投降的明軍。

所以天下人誰都敢投李自成,唯獨高傑是絕對不敢的,他知道只要投了李自成,註定會因爲奪妻之恨死無葬身之地。

歷史上,高傑最後是趁着北京城破前後那段時間,孤軍突圍南下,抵達淮北,一路上用了“遇到支持明軍的城池,就打出明軍旗號。遇到支持闖軍的城池,就打出闖軍旗號”這種下三濫招數,纔算矇混過關

(因爲高傑是從李自成手下投降到明軍這邊的,所以原先當過多年闖軍,知道闖軍的做派,也知道怎麼置辦衣甲旗幟僞裝回闖軍,非常拿手,這才一路沒露出破綻,成功突圍)

如今,張名振鄭成功此前在大沽口、天津衛、香河縣等地一鬧一攪合。北直隸北部地區的部隊,基本上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得知了“國姓爺有派出海路援軍,接應北方官軍”這個消息。

所以,高傑也好,或者別的什麼潛在的、原本因爲南下道路斷絕而不得不降闖的河北長城沿線明軍,多多少少會生出點異心。偏偏李自成也不好拿捏判斷究竟誰有異心,這就進一步加劇了闖賊內部的不穩。

……

鄭成功正是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跟吳三桂進行了新一輪的談判。

雙方都有了更多的籌碼,但目前爲止利益上還不存在衝突,雙方的目標也可以算是一致的,只是對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有點分歧。

鄭成功開門見山,先跟吳三桂攤牌了朱樹人的提議:

“吳將軍,你不願意放棄山海關,我也無權逼你。不過這遼薊之地,還是王總督說了算,王總督要走,要帶走部分兵力南撤,這一點你也無權阻撓,希望你想清楚。

我們畢竟還是友軍,國姓爺和張軍門,還有我,都不希望走到不愉快的那一步。”

吳三桂也知道,這幾天鄭成功他們在協助王永吉挖牆腳,但王永吉是上官,或許挖不動關寧軍,但挖外圍明軍肯定是挖得動一些的,吳三桂也確實沒法撕破臉,於是他先順水推舟作了個人情:

“鄭賢弟所言,倒也不無道理,王總督想南撤,本鎮當然不會攔着。”

雙方達成了一個默契後,鄭成功才趁熱打鐵繼續說道:“雖然吳將軍您不打算放棄山海關,但國姓爺以爲,你不該放棄這個選項,作爲跟多爾袞談判要價的籌碼。多條退路就多點底氣,多爾袞纔不會有恃無恐肆意壓價。

所謂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吳將軍要得中,豈能一開始開價就要中?既然吳將軍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權宜之計,迫不得已,心中還是失志忠於大明的,就該力爭最小限度出賣大明的利益!”

吳三桂想了想:“跟多爾袞談判時,空口白話要高價,這種事情惠而不費,本鎮當然會做。但多爾袞也不傻,能不能談成,也要看我軍後援支持是否堅定。

如果多爾袞能看到我關寧軍軍糧不缺,軍餉充足,士氣高漲。看到陛下殉國後,南方諸省依然肯供給我軍,他纔會真的堅信我能隨時跟着貴軍南下,堅持到闖軍臨城的最後一刻。那樣,他纔會真正擔心山海關落入闖賊之手!”

話說到這個份上,鄭成功也基本上明白了,吳三桂就是在糧餉賞賜方面談條件,只要南方的地方財政還支持他,那他就可以配合演演戲,同時也不向多爾袞出賣太多利益,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着鄭成功他們利用王永吉的名義拉走一些部隊。

而吳三桂之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變得這麼貪財缺錢糧、甚至貪財到“只要給夠錢,就能容忍一部分部曲被挖角”的程度,鄭成功一開始沒想明白,但很快也想明白了:

正是因爲前天他剛剛迫降了唐通的部曲,這事兒讓吳三桂意識到了眼下自己有多麼缺錢!

因爲吳三桂要迫降其他九邊明軍重新反正,最直接的籌碼,就是立刻大筆撒錢,足額發餉,發額外的加賞,快速拉攏人心!

在大明九邊的河北三邊部分,還有數萬明軍邊軍,處在此前不得已降闖、而現在又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節骨眼上。

這時候,誰能籠絡人心,誰就能快速擴大勢力。就算鄭成功拉走一些山海關附近的二線部隊,只要給足吳三桂錢,吳三桂還能快速從其他方向找補回來更多!

甚至說句難聽的,吳三桂就拿剛勸降來的唐通部曲,濫竽充數塞給王永吉帶着南下,把頭頂上那個名義上的總督打發了,法理上來說也是不違朝廷法度的!

他就算給王永吉一萬兵,只要朱樹人給他的銀子,能讓他從動搖的馬科、白文選、高傑那兒拉攏來兩萬兵,那他吳三桂還能賺一萬的差價!東邊賠錢西邊賺,賺回來的還比賠的多!

他吳三桂只要握住山海關,握住遼薊地區最後一個海路南撤的出海港口,就會有源源不斷想南逃的河北明軍來跟他接觸!

有了這麼一個局面,爲了自己的私利,爲了個人勢力的膨脹,吳三桂更捨不得放棄山海關南逃了!只要留着這顆釘子,他不但可以保住家族幾代人經營的地盤,還可以持續吸血,把自己吸成真正的遼冀第一軍閥。

富貴險中求!

把這些道理想明白之後,鄭成功也徹底知道,眼下這節骨眼,吳三桂本人是註定不會走的了。

他開出的條件,如果換個人來執行,那也確實是苛刻——吳三桂爲了這事兒,要的收買友軍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

但幸好,國姓爺似乎早有準備,他剛剛通過沉練給鄭成功的信裡,就提了,如果吳三桂的要求可以通過銀子搞定,那就一律答應。

對沉家而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其實哪怕沉家不立刻拿出錢來,作爲經辦人的鄭成功,也是能提供這個融資週轉的,只要沉家答應事後結算即可。鄭成功同樣是不遜於朱樹人的富可敵國存在。

吳三桂的勾當,偏偏勾結到了如今地球上最有錢的兩個人,只能說是一拍即合。

鄭成功也很有擔當,大包大攬就幫國姓爺大哥,把具體侃價的談判環節完成了。若是換個人,還真沒這樣的底氣——

畢竟要是普通打工仔,得了老闆的吩咐,在沒有良好通信請示條件的環境,全權談價,最後談高了幾十上百萬兩,回去還不擔心被老闆大卸八塊?

澶淵之盟的時候,曹利用把宋朝歲幣從宋真宗心理價位的一百萬兩砍到三十萬兩(“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才躲過了寇準的嚴懲,普通人哪擔當得起每年多賠款或者少賠款七十萬兩的外交責任呢。

也就鄭成功自己不差錢,放得開,談多談少都能舉重若輕,換個別人真完不成這事兒。

一番博弈後,吳三桂也沒阻撓鄭成功挖人,只是對挖走的每個人都開了價,

鄭成功和張名振,就挖到了吳三桂麾下嫡系部隊中的參將張國柱一部,外加關寧軍中其他非吳三桂嫡系的數千人南下。然後給足了吳三桂這部分人的銀子、軍糧,暫時交不足的也許諾半月內從南方再緊急籌調。

反正沉家壟斷了黃海海貿三代,沉廷揚在登來等地也都有屯銀,可以快速調來。而吳三桂也知道對方這種“販賣軍隊人口”的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自然也不怕對方賴賬,最多就只是賒欠一筆交割而已。

等到下一筆交割時,如果對方不把上次的貨款補齊,吳三桂就扣着下一批貨不發好了,這樣他最多也就虧一筆貨的貨款。

考慮到沉家人過去四年的運糧良好信用,吳三桂這點風險當然是願意擔的。

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8章 鄉試揭曉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37章 瘋狂逃亡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
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8章 鄉試揭曉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37章 瘋狂逃亡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