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風水寶地

梳理完眼下的軍火庫存現狀,沈樹人心中也有了努力方向。

第二天一早,沈樹人就離開了大冶縣城,親自騎馬帶着衛隊,前往城北的鐵山視察。

大冶知縣劉民生,當然也要鞍前馬後地伺候着,一路上謹小慎微,就差扶沈樹人上馬下馬了。

之前因爲推廣新作物、統計種子放貸的事兒,劉民生開始時表現不太好,着實被敲打了一番,很是提心吊膽。不過沈樹人也不會不教而誅,就給他個機會改過。

最近這段時間,劉民生處理日常民政便用心了很多,這次沈樹人回來查賬,一切都很井井有條,就留他繼續好好幹。

鐵山距離縣城大約二十幾裡,騎馬緩跑一個時辰也就到了。

沈樹人抵達的時候,鐵山負責開礦、冶煉、鍛鑄的官員小吏、工匠負責人,統統都已在那兒迎候。

沈樹人還一眼看到個熟人——就是上次搞種子貸時,當面指出他錯誤的那位宋明德。

當時,沈樹人原本也只是試探,看看誰實事求是。

宋明德一番“玉米不適合和早稻等春季作物套種,浪費生長期。更適合在北方跟冬小麥等冬季作物套種”的理論,讓沈樹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這一個多月勸農搞圩田修水利用下來,發現這人確實是個可造之材,很有理工科思維,還實事求是。

沈樹人也就破格幫他運作了一個八品小官在身上,輔助運營鐵山的開採。

宋明德只有秀才功名,連舉人都考不中,能給八品官已經是非常破格花了大人情的,他自然也對沈道臺感恩戴德,做事愈發賣力。

都是熟人,沈樹人也不客套了,直接擺出上位者的架勢,一邊在鐵山各處隨便走走,一邊有一搭沒一搭聽取籠統的彙報梗概。

他之前對明末的冶金工業水平也是完全不瞭解,所以什麼都得問,不光僅限於這大冶鐵山,還得問問行業現狀、全國其他同行的狀態。

好在宋明德也是讀書人管鐵礦,眼界比那些工匠出身的要開闊很多,基本上也都能說上個大概。

只聽他先從全局侃侃而談:“這大冶鐵山,以出產赤鐵礦砂爲主,自三國東吳時開採,已歷千四百年。大凡鐵礦,都是越早發現、開採的,就越易於冶煉。大冶鐵山能在三國時就廣爲利用,爲東吳提供軍械,可見礦石質地優良……”

沈樹人在一旁聽着,聽到這兒有些不明白的,他也不客氣,直接出言打斷:“哦?冶鐵一行,自古有這種說法麼?越早發現的鐵礦越好?這是什麼道理?”

宋明德很有把握的微笑答道:“是下官恰纔說得不夠精確,只是越早能被開採的,肯定越容易冶煉、雜質較少。很早就發現、卻煉不出鐵的,纔是劣礦。

這鍊鋼之法,先秦西漢以百鍊鋼,東漢至魏晉六朝漸漸改炒鋼法,隋唐改灌鋼法,宋及我朝又在灌鋼法基礎上繼續改良。

可見先秦時那些能在百鍊法基礎上就煉出鋼來的礦,是最容易除雜的。一直到漢末,南方開發不足,荊楚之地少開鐵礦。

東吳與東晉六朝丟了中原,只能以一隅之地維持朝廷軍械,這才被逼開了這大冶鐵山。由此逆推,可以揣摩這大冶的鐵礦質地,應該是不利於百鍊法煉製,卻能被炒鋼法所用。

而如今用灌鋼法都七八百年了,大凡隋唐之前就有發現、但隋唐之後才能開採的鐵礦,都是必須灌鋼法出現後才滿足技術的,質地也就比這唐朝之前就能煉的差些。”

宋明德這番話,其實也有些牽強附會、強行總結,屬於他的個人經驗。

但總的思路還是有一定借鑑價值的,也讓沈樹人充分認清了自己手中握着一張何等有價值的資源牌——

一言以蔽之,這裡的鐵礦質量好,一千四百年前的技術就能煉出鋼來,現在的技術當然更穩了。

從這番話裡,也聽得出這宋明德是真心喜歡讀雜書,居然還能頭頭是道把古代歷史書、雜書裡關於科技史的部分摘出來理解,還自行盤點總結,着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沈樹人聽了,都有些詫異了,不由問道:“你剛纔所言,雖不能說全對,但也算是頗有見解,應該下了不少揣摩工夫吧。你怎麼會懂這麼多雜學的,倒讓本官想到了本朝近年來名作《天工開物》上的很多論述……”

宋明德聽沈樹人提到《天工開物》時,表情先是凝重了一下,隨後又有些竊喜,最後卻是尷尬,不得不強行忍住,口中還語無倫次地隨口謙虛:

“《天工開物》如何當得名作之稱,實在慚愧……沈道臺您的《日知史鑑》和《流賊論》纔是天下名著,滿朝文官誰敢不拜讀?那是陛下欽點要讀的。”

沈樹人臉色一板:“《天工開物》當不當得名著,哪有你說話的份?嗯?難道……”

沈樹人說着,忽然想起一些蛛絲馬跡:這宋明德也姓宋,祖上也是江西人,從南昌府遷來湖廣協辦鐵礦的……

沈樹人反應也快,立刻跟上一句:“莫非你認識宋應星?哦我是說宋長庚,還是跟他有親戚故舊?”

沈樹人下意識就脫口而出宋應星三字,隨後才意識到直接稱呼前輩的名很不禮貌,思索一下才改口叫宋長庚。

沒辦法,宋應星這名字知名度高得多,後世科學史相關書籍上都有,人不經過大腦下意識肯定會先報這個名字。

宋明德聽沈樹人口氣中對宋應星還挺尊重,也有些感激,連忙換了個嚴肅的表情,拱了拱手:

“不敢當,長庚公乃是下官族叔,我們都是南昌府奉新縣人士。沒想到道臺大人還對族叔如此推崇,族叔若是知道,定然欣慰。”

明朝的南昌府,比後世的南昌市要大不少。

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南昌再加上九江、宜春西北部的幾個縣。奉新縣就位於西北角加進去的那一片山區,屬於後世的宜春市。

шωш ▲ttκд n ▲c○

那地方已經比較靠近湖北、江西交界,也都是山區,有很多人都跑到武昌府謀生,在明末人口流動就不少。

奉新縣宋家,在理工科方面也算家學淵源,跑到大冶幫朝廷開鐵礦謀差事,再正常不過。

沈樹人聽說他有個族叔就是宋應星,當下也是暗暗吃了一驚。

好在沈樹人有城府,也見慣了大風大浪了,穿越過來兩年半,什麼大人物沒見過,倒也不至於喜於形色。

他只是略帶欣賞地追問:“宋公可是前輩實幹之才,如今國是日非,正需以實幹之學匡扶天下,不知他眼下在何處爲官?”

宋明德一看有戲,也樂於幫叔叔說好話,連忙澄清:

“族叔已年近六旬,原本在贛南歷任數縣,都只做到教喻之職,後來又到福建汀州當過推官。去年年底,他以自己年事已高爲由,不耐福建暑熱、不服水土,已辭官歸家了。”

宋應星今年準確年齡應該是五十七歲,說年近六旬也不算錯。

他只有舉人功名,所以做做縣裡的教喻、推官就是極限了,也沒法升太高。他這次辭官後,要到崇禎十六年時,才被朝廷主動請出來授官,但實際並未能到任——

歷史上兩年之後,李自成張獻忠已經把南直隸的江北各府都打爛了,當地官員也大多被殺或是從賊。

朝廷爲了面子,病篤亂投醫隨便封官,讓宋應星去當“亳州知府”,但實際上亳州已經在淪陷區,根本不可能上任。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爲何最後崇禎十六年、十七年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大明的官職貶值特別快。原本只能做八品小官的人,回家三年後,居然直接能當五品虛職知府。

基本上所有隻要肯繼續忠於大明的臣子,只要不是京官,在崇禎最後一年多裡,都能多少升一點級。

不過,現在才崇禎十四年,官職顯然還沒開始大貶值。沈樹人聽說宋應星原本也都是八品小官不屑於做,他自然能拿出籌碼吸引這些大賢。

沈樹人也不跟宋明德客套,直接開價讓他幫忙牽線:“令叔只爲一推官,實在是屈才了。你不過一秀才,本官都能用你爲八品、協理鐵山。

令叔能寫出《天工開物》,隨便找個工部虞衡清吏司在地方上的軍器、窯冶科管事,還不是綽綽有餘?他本就是有過官身的人,本官提攜他也好操作,先搞個從七品,有了成績再升也容易。”

明朝工部有四大清吏司,虞衡司主官是五品的“郎中”,下面又有幾個科,軍器、窯冶兩科的主官是“主事”,正六品。

因爲中央分管軍工、冶金的官員也只有正六品,到了地方上,管理一個省的軍工、冶金,最多也就只有正七品。

所以,不是沈樹人吝嗇,而是他目前只能先拿個從七品的位置給宋應星過渡一下,纔好服衆。如果是正七品的話,還得經過方孔炤點頭舉薦,手續也麻煩一些,還是做出成績後再去託關係比較好。

宋應星原本在贛南當教喻,那都是八品小官,到福建汀州當推官時,勉強到過從七品,這次沈樹人找他只能算是跟他辭官前的級別平調。

但到武昌做官和去贛南閩北山區做官,情況也是大不一樣的,武昌畢竟離家近,生活條件也好,不擔心熱帶病水土不服。

最關鍵的是,這種工作可以發揮個人興趣愛好。

宋明德聽了道臺大人開出的條件,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非常有誠意的,對叔父應該很有吸引力,當下就表示願意幫着牽線。

沈樹人還很豁達地補充說:只要宋應星肯來,具體將來負責哪方面的工作,可以隨便他選擇,也不會讓他真開鐵礦的。想搞機械、農具、槍炮、火藥……什麼都行,只要有興趣,他都可以提供工作環境、實驗經費。

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84章 惹火燒身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46章 忽略不計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50章 大言不慚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7章 入國子監第82章 新年計劃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52章 奇葩說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25章 得國本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
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84章 惹火燒身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46章 忽略不計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50章 大言不慚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7章 入國子監第82章 新年計劃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52章 奇葩說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25章 得國本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