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3現場分析
從夏雲卿並沒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然而這點沈嚴並不感到意外,因爲從現場的情形看,這起案子很有可能是發生在昨天晚間而非今日清晨,所以夏雲卿沒有看到嫌疑人也屬正常。於是在詢問完夏雲卿之後,沈嚴回頭看向自己的組員:“江厲、秦凱、海洋,你們三個人去周圍打聽一下。死者身上有槍傷,兇手開槍的時候肯定有聲音,說不定有人會注意到。”
“是。”
三人點點頭,然後分頭向幾個方向散開。
在沈嚴向夏雲卿瞭解情況的同時,法證法醫這邊也在忙碌着。
作爲現場辦公的“工種”之一,刑偵鑑定受天氣的影響也非常嚴重。風霜雨雪都可能對現場勘查帶來影響。今天這案子就是如此。從清晨四點左右開始下起的這場中雨將現場沖刷得非常嚴重,一些原本可以作爲線索的東西——例如血跡、足印,如今都已被雨水澆失。儘管如此,法證組的幾人還是對現場仔細地排查着,爭取不放過任意一個細節。沈皓拿着相機,對整個現場進行拍照存證;蘇墨涵負責對屍體的隨身物品進行查驗,許柔和李嘉宇在檢查甬路以及旁邊的自行車道,而程晉鬆則扔下衆人,獨自向路旁的小樹林走去。
見到沈嚴和方禮源回來,蔣睿恆首先起身走了過來。他摘下口罩對兩人說:“因爲下雨了屍體的體溫,所以目前的時間推斷可能不太準,不過初步估計死者的死亡時間是昨天晚上9點至午夜12點之間。”蔣睿恆指了指死者的那身打扮,“一般人就算夜跑也應該不會在後半夜跑吧。”
沈嚴和方禮源都認同地點點頭。
“除了胸口的兩處槍傷外,死者身上暫時沒有發現明顯外傷,所以估計死因應該就是那兩處槍傷。從位置判斷有一槍應該是射到了死者的心臟,造成大出血。死者基本上是立即死亡。”蔣睿恆接着說,“雖然雨水將死者身上身下的血跡衝開了,但是我認爲死者死後並沒有被移動過。嘉宇他們正在對路面進行血跡檢查,一會兒你可以再聽聽他們的說法。”
“好。”
這時,王子傑也起身來到蔣睿恆面前:“蔣哥,咱們可以將屍體裝袋了吧?”
蔣睿恆點點頭:“裝吧,雨太大了,趕快弄回局裡好進行屍檢。”
“嗯。”王子傑點點頭,返身回去忙活了。
在屍體旁邊,蘇墨涵正在查看着死者的隨身物品,沈嚴走過去問:“怎麼樣,有什麼發現?”
“哦沈隊,”蘇墨涵正在聚精會神地研究着死者的運動手環,都沒有注意到沈嚴來到他身旁。他轉過身來,對沈嚴和方禮源介紹說:“死者是專門出來夜跑的,身上並沒有太多東西,他的腰包裡只裝了一串鑰匙。連手機都沒帶。不過他手環上面的信息應該對我們也有些幫助。”蘇墨涵說着,舉起死者的運動手環。“根據手環上的數值顯示,死者在遇害的時候已經跑了3.81公里。這條濱河路是沿河修建的。從死者的倒地方向判斷,他應該是從東向西跑的。如果考慮到死者有可能在這條路上跑到一個地點再掉頭往回跑這種可能性的話,那麼死者的出發地點要麼是距此以東3.8公里左右的地方,要麼是距此以西1.9公里以內的地方。”說到這裡,蘇墨涵微微皺起眉頭,“最可惜的是死者的手機不在這裡,他這手環是和手機相連的,如果有死者手機,我們立刻就能定位到死者出發的地點,那樣查死者身份就方便多了。”
“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從城南新區那邊開始查起,”方禮源開口,他指了指死者,說:“你們看死者的那身衣服,那是nke今年的最新款的運動服,一套的價格就兩千多。還有他的鞋子,也是專業的跑鞋。另外,他的手環、pd也都是高檔貨。能買得起這一身裝備的人收入不會太少。我記得城南新區外企比較多,有幾個高檔小區都住着不少外國人,而且從距離上來說也說得通。死者很可能就是從那裡跑過來的。”
蘇墨涵頗爲意外地看着方禮源:“禮源哥,你對運動挺了解啊!”
方禮源笑了笑:“你嫂子她們之前做過有關馬拉松和半馬的報道,我跟着看了點兒。”
方禮源這話說得其實有保留。張美薇他們確實做過關於馬拉松的專題,不過方禮源真正能說清楚這些,是因爲他本身就是個長跑愛好者。而更重要的是,前不久他過生日的時候,張美薇剛剛送給過他一雙一模一樣的鞋子。
沈嚴和蘇墨涵當然不會知道這些事情,不過方禮源剛剛提供的信息已經對他們非常有幫助。於是沈嚴對方禮源說:“那這條線就由你去查吧。儘快弄清楚死者身份。另外可以再聯繫一下交警部門,問問看濱河路沿線有沒有什麼可疑的車輛停靠的。萬一死者是開車來的,他的車很可能還沒被動過。”
“好。”
很快,李嘉宇和許柔也完成了對路面的檢驗。與之前蔣睿恆所推測的一樣,在路面其他地方並沒有發現血跡,所以死者死後應該並沒有被移動過。
“至於剩下的,就沒有什麼發現了。”李嘉宇搖搖頭,“雨太大了,把證據都衝跑了。”
沈嚴點點頭。
其他人都已經向沈嚴彙報了自己的工作,唯獨就沒有看到程晉鬆的身影。沈嚴擡眼在周圍看了一圈,這才發現,程晉鬆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出去很遠了。此刻他正站在離此處20多米外的甬路邊,低頭似乎正在尋找些什麼。
沈嚴撐着傘走到程晉鬆身邊,問:“怎麼樣,在看什麼?”
“我在想,兇手是從哪裡來的。”程晉鬆開口,視線並沒有離開眼前的土地。“兇手衝着死者當胸開了兩槍,就算他是用了□□,開槍時的聲音依舊會很大,在夜晚聲音能傳出去很遠。兇手就不怕有人聽到聲音過來看看出了什麼事?”
沈嚴幾乎是立刻就領會了程晉鬆的思路:“所以兇手在開槍後應該會立刻迅速逃離現場。他要麼會翻過欄杆跑進樹林,要麼……”沈嚴的視線轉向甬路的另一側,“就是騎車逃跑!”
“我也是這麼覺得,”程晉鬆點點頭,顯然和沈嚴想到了一處。“被害人遇害倒地的時候臉是朝着自行車道那邊的,而他又是胸前中彈,所以很大可能兇手是在自行車路上對着他開槍,然後立刻騎車逃走。這樣就算有人聞聲趕過來,也很難抓得住他。”
“然後他可以從之後的任意一個出口出去,完全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沈嚴順着程晉鬆的思路分析,微微皺起眉頭。
程晉鬆點點頭:“所以我剛纔就在找,離案發地最近的出入口在哪兒。兇手一定不會跟在死者身後太長時間,那樣很容易引起死者的懷疑。而據案發現場最近的出入口就是這裡這個了。”
沈嚴跟着程晉鬆的目光打量起身旁的出入口——濱河路是一條人車分流的道路,臨河的是自行車道,自行車道外側則是供行人行走的步道。兩條路之間用護欄隔開,確保騎車人和行人不會互相干擾。整條路每隔500米,就會開一個出入口,供騎自行車的人進入或離開自行車道。而人行道的再外側是一個向上的斜坡,這斜坡有的地方是草坪,有的地方是灌木叢,還有的地方是小樹林。他們目前所站的這個位置,斜坡上就種着不少樹木。正值盛夏,這些樹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密的樹蔭。
這時,結束了自己工作的李嘉宇、許柔、方禮源等人也都走了過來。見到程沈二人這動作,方禮源開口問:“兇手行兇前是藏在這裡的?”
沈嚴點點頭:“我和晉鬆都懷疑,兇手行兇時騎了自行車。”
其他幾人立刻領會了沈嚴和程晉鬆的思路,李嘉宇點點頭:“死者死的時候頭正好衝着自行車道那邊,的確有可能。”
“騎自行車,一來不會引起懷疑,二來也方便逃走。這兇手考慮得還真是挺周到。”許柔說着,目光看向行人步道外的小樹林,“他之前是躲在那裡的?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提取出車轍來……”
看許柔有要上去的意思,程晉鬆搖頭開口:“不用去了,我剛纔已經上去看過了,雨已經把所有痕跡都衝沒了,找不到。”
許柔停下腳步,秀美皺了起來。一旁的李嘉宇則開口說:“看來兇手選擇昨天晚上動手,絕不是臨時起意。他將天氣因素也考慮了進去。”昨天天氣預報發佈過大雨橙色預警,只要稍微留心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兇手顯然是故意挑選這天動手的。
“這麼看來,兇手應該很瞭解死者的習慣。”方禮源分析。“他知道死者有夜跑的習慣,而且會跑到這裡。所以早早就埋伏在這裡。”方禮源說着,指了指上方的小樹林,“這裡樹很多,很影響視線。兇手連車一起藏在這裡,再加上天色昏暗,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
“不過這也就說明兇手之前一定進行過踩點,說不定有人會看到過他。”李嘉宇說。
方禮源點點頭——他剛剛也想到了這一點。
“這麼處心積慮地殺人,兇手跟死者是結了什麼仇啊?”許柔看了眼正在被搬運上車的屍體,不解地皺起眉頭。“也不知道那老外是什麼人,這案子不會把領事館的人給招來吧……”
聽到許柔這句話,幾人都同時看向沈嚴——涉外案件是大家公認的最敏感、最麻煩的案件之一。這類案件往往容易引起領事館及國內外各種媒體的注意,一旦警方有何處理不當,輕則會招致各方的質疑,重則可能影響兩國關係甚至是我國對外形象。所以每次一有涉外案件發生,不用說外國領事館,我們自己的外事辦就會先緊張起來,不知有多少個部門領導會過來“瞭解”案情的進展。這種“高度關注”往往給辦案民警造成很大壓力,甚至影響案件的偵破。而眼前的這起案自子,受害人死了不說,還是死於槍傷,不用想都知道那些人會對此案有多麼關注。這也是大家一開始表情都很不好的最主要原因。
相比於衆人的嚴肅表情,沈嚴倒是顯得淡然許多,他平靜地對衆人開口:“不論誰來過問這起案子,我們該怎麼查就還怎麼查。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事,誰也挑不出我們的毛病來。”
聽到沈嚴這樣說,衆人的心情也穩了下來,大家點點頭,表情都比剛纔好了許多。
“那好,法證組把現場再過一遍,一會兒等秦凱他們回來,看看他們能不能問到目擊證人,然後我們再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好。”幾人點點頭,再次走向案發地點。而直到大家都轉身後,沈嚴才卸去剛纔的淡然,深深地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