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1.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所謂權力觀,通常是指人們對職權範圍內可支配力量的認識或看法,包括權力所有觀、權力目的觀、權力價值觀、權力責任觀、權力道德觀、權力實現觀、權力制衡觀等方面。廣大公務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必須做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克服錯誤權力觀的影響。一是克服“官本位”意識,不崇尚官位、迷信權力、以官爲本、以權謀私。二是克服權力的“尊貴觀”。一些人把權力看做尊貴的象徵,認爲權力就是面子,要有面子就要有權力。公務員要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僕。三是要克服權力的“利己觀”。堅決杜絕“吃請”、公車私用、權力惠及親朋好友等權力濫用的現象。四是克服權力的“時效觀”。“有權不使,過期作廢”是基層一些人做官的信條,有的人認爲當官不易,有權期太短,致使權力膨脹化,違背原則辦事,該辦的不辦,不該辦的亂辦,置黨和國家的利益於不顧。
第二,牢固樹立羣衆意識。權力觀問題,說到底是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感情問題和認識問題,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問題。實踐證明,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衆,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也是脫離羣衆。各級公務員,都應增強公僕意識,自覺擺正同羣衆的關係,做到立黨爲公,掌權爲民。廣大公務員要時刻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終與羣衆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真正把羣衆呼聲當做第一信號,把羣衆需要當做第一選擇,把羣衆利益當做第一考慮,把羣衆滿意當做第一標準,並以良好的行動來贏得人民的信賴;堅持用權爲民、實幹富民、真心愛民和以德服民。
第三,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廣大公務員要廉潔自律,這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要求,也是公務員所處社會環境的特殊需要。廣大公務員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增強自律意識,鍛鍊意志品質,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堤防,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持慎權、慎欲、慎獨、慎微,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都要把握住自己,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公務員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必須時時牢記:職務意味着服務,權力意味着責任;名利是暫時的,事業是永恆的;當官是一時的,做人是一世的。要將自己的名利置之度外,把個人的榮辱得失與人民的福祉安康聯繫起來,存公僕之心,去謀官之圖,樹爲民之風,盡領導之責。
2.樹立正確的地位觀
地位觀,是個人對自己在社會中所擔任職務、職位作用與意義的認識與態度,以及對自己在社會中與他人關係如何的認識與態度。作爲公務員,要想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正確的地位觀,關鍵在於擺正以下幾對關係:
第一,擺正自己與黨、與人民的關係。馬克思主義認爲,一個人的價值,
不能離開同社會、同階級、同集體、同他人的關係。同理,一個公務員的價值,不能離開同黨、同黨的組織、同黨的事業、同黨內其他同志的關係。只有在黨的組織中,公務員個人的聰明、才智與個性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和充分發揮,纔可能有公務員個人的價值。廣大公務員雖然處於領導地位,但必須從心裡明確自己與人民的關係是公僕與主人的關係,職位再高,也是人民的勤務員—人民的公僕。作爲人民的公僕,廣大公務員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重。
第二,擺正做官與做事的關係。如何認識和處理做官與做事的關係,可以分爲兩種態度:一是把官職等同於地位,將做官放在第一位,把升官看得高於一切,認爲做事的目的就是爲了做官。二是把做事放在第一位,認爲做官是爲了做事。廣大公務員應該不計較名利,不患得患失,做到無論擔任何種職務,不管身居何處,都把爲人民做實事、做好事放在第一位。
第三,擺正崗位與責任的關係。處理好崗位與責任的關係,公務員必須注意以下三點:一是不斷提高自己勝任崗位的能力。職務升遷,並不意味着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把不斷提高自己能力作爲履行職責的第一需要和第一位的責任,不斷適應新的形勢、任務對崗位變化的需要。二是要嚴於律己。廣大公務員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嚴於律己,廉潔從政,自覺抵制名利、金錢、美色的誘惑,做到“權大不忘責任重,位高不移公僕心”。三是努力爭創一流業績。職務是地位,更是責任,責任越重,自身壓力就越大。廣大公務員不可有任何懈怠和放鬆,要有一種幹不好工作就無法向黨和人民交待的強烈責任感,殫精竭慮地爲黨工作。
第四,擺正個人名利和職務升遷的關係。公務員在調動的過程中,有升有遷,工作的崗位有好有壞。在職務升遷的過程中,就要正確對待個人的名利地位。說到底,公務員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始終用來爲國家、爲人民謀利益,不論從事什麼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都由黨和人民說了算。在現實中,每隔一段時間,公務員都要進行換屆、換崗,許多公務員會落選或者離開自己熟悉的崗位,這就需要有健康的權力意識和理性的地位觀,來接受組織的安排和新崗位的挑戰。
3.樹立正確的利益觀
每個人的行爲都有一定的利益目的,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是作爲利益表現出來的,都隱含着一定的利益關係。公務員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關鍵在於正確處理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利益關係,保證利益天平的砝碼向着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一方傾斜。公務員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就要正確處理以下利益關係:
第一,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係。個人利益的實現固然與自己的努力奮鬥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要靠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因此,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的整體利益,這一點對於公務員來說尤爲重要。這是因爲公務員手中執掌着各種權力,在資源與利益分配中佔據着有利地位,屬於強勢羣體,如果能夠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係,真正做到爲
人民謀利益,能夠有效地組合社會資源,能夠公正公平地分配社會利益,就能形成一種放大效果,影響和帶動一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公務員必須在保證和發展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之間以及不同羣體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二,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隨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改革措施的出臺會直接觸及人們的切身利益。比如,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住房問題;城鎮職工的醫療、養老保險、失業救助等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心目中的形象與威信,阻礙改革的進程。因此,公務員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戰略家的胸懷,在維護人民羣衆長遠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竭盡全力解決羣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向羣衆講清楚,要讓羣衆明白,長遠利益也是屬於他們的利益,而且是有利於他們全面發展的更高利益,從而使羣衆能夠理解、體諒黨和政府的難處,不在蠅頭小利上斤斤計較,產生矛盾。
第三,處理好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係。全局利益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大政方針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等,直接關係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屬於全局性的重大原則問題,是全局利益之所在。廣大公務員要比一般人站得高,望得遠,應該有全局意識,並做到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同時,廣大公務員也要考慮自己所管轄的地區、單位和部門的利益,關鍵是在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要能夠顧全大局。每一個公務員都應當防止和克服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要站在大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四,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奉獻與索取的關係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人們的利益矛盾和思想上的觀念衝突的交織與困惑,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很難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絕不能把商品交換的原則帶入政治生活領域,更不能搞權錢交易、與民爭利,否則就失去了當公務員的資格。
第五,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廣大公務員不僅掌有人民賦予的權力,同時也享有一般公民所應當享有的權利。但權利是相對於義務而言的,當你享有某種權利的時候,也就意味着你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各種利益關係變得空前複雜,人們頭腦中的利益觀也相應地複雜化。在一般情況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普通生產者、交換者的基本道德意識是平等交換、互惠互利。他們按照“大利大幹、小利小幹、無利不幹”的邏輯去考慮生產經營,是合情合理的,在守法的前提下,也是允許的。但是,作爲公務員,則不能僅僅以此作爲尺度,必須要有更高的標準。廣大公務員一定要把權力當做責任來看待,把履行職責和義務放在首位,講付出、講奉獻;切不可把履行義務看做無足輕重,而斤斤計較個人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