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

“六代更霸王,遺蹟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羣英。”(唐.李白)

金陵,自南唐烈祖李昪立國後,改稱江寧府,立爲南唐國都。李昪以“息兵安民”爲基本國策,爲日後進取中原不受牽制,對同邊吳越、閩、南漢、楚等各朝國採取休兵罷戰之策,同時結好北面契丹來牽制中原政權。

對內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經海上與契丹貿易以茶葉、絲綢、陶瓷交換羊、馬,促使經濟發展,國力漸盛,又興科舉、設太學,廣建書院,衆多北土文人聞風而至,致使江南文風鼎盛,帝都江寧府更是這些雅士騷客理想的棲身之所。

有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吟詩作樂的場所,於是諸多風月行院紛起。爲迎合這些文人騷客的愛好,行院的選址便是以風光秀麗的秦淮河畔爲主,一時間秦淮河畔兩邊行院林立,便有了秦淮十里胭脂長街之稱。

爲了招攬生意,這些行院不惜重金培養樓院中姿色出衆的女子,教以才藝,以便爭得花魁稱號。要說爭到花魁之稱,其難度卻也不遜於金榜題名,不僅要美貌,還要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最終花落誰家,自然是那些頗有才氣名聲的文人騷客來敲定。

這一日午後末時,胭脂長街上行走着一位身着一襲青衫,留着八字鬍的四旬男子,身邊跟着一位手持佩刀的漢子,時不時望着兩邊樓閣的招牌,緩緩而行,行到掛有“環春閣”牌匾的樓前停了下來。

“環春閣”門口年過三旬、中等姿色招攬客人的蝶娘,但見四旬男子雖衣衫普通,卻氣度不凡,心猜是個有身份之人,便是邁着碎步,風擺楊柳般走到那男子身前,行了福禮,“貴客面生的很,想是慕名而來吧?”

那四旬男子點了點頭:“不錯。”

“喲,卻是不知哪位姑娘能有幸得到貴客的垂慕?”蝶娘媚眼一拋。

四旬男子淡淡一笑,卻不言答。

那蝶娘見他未答,媚笑一聲,“本閣姑娘個個才藝不凡,想必不會令貴客失望,貴客請隨奴家來……”轉身前頭引路,將四旬男子二人迎向樓內。

扭着細腰,邊走邊揮着手中的錦帕,“本季胭脂長街的花魁,便是我“環春閣”的如月姑娘,已經蟬聯兩季了,不僅姿色秀麗端莊,才情更是諸多雅士名流讚不絕口,本閣的花廳每日慕名而來的風流人士都排不上號……要不奴家幫貴客……”

也許是應了花無百日紅之故,這胭脂長街每三個月,便是舉行了一次花魁之爭。

但聽這蝶孃的言下是有討賞之意,四旬男子微微一笑,向身邊隨從使了一個眼色,那隨從便是從袖中掏出一錠銀兩遞與她手上,那蝶娘嬌笑一聲:“這怎好意思……”卻是將銀子收入袖中。

穿過錦花盆簇的院井,來到大堂之上,想是時辰尚早的緣故,堂中未見有別的客人,通往二樓的樓梯兩邊站着幾位身着薄紗,香肩半露的侍女。

只見層寬階低的樓梯上行下一位徐娘半老,風韻猶存、臉帶微笑的婦人,那蝶娘忙碎步趨前,對她耳語一番後,便與四旬男子媚笑着行禮告退而去。

那婦人自是這“環春閣”管事鴇兒,對着四旬男子行了福禮,嬌笑道:“請問貴客如何怎呼?”

四旬男子卻答非所問:“水仙姑娘可還在閣中?”

那婦人但顯一愣,她聽迎客的蝶娘耳語,以爲這四旬男子是來捧花魁如月的場子,未料尋得卻是兩年前的花魁,如今已經過氣的水仙姑娘。

她久歷世故,一愣之下忙點頭應道:“在,在,水仙也是我閣中有名的招牌人物,才貌雙全,琴藝更是一流,貴客真是好眼力。”

風月場中的花魁如曇花一現,今日方纔新人笑,明日不定便淪爲舊人哭,這水仙才貌兼備,琴藝更是不凡,兩年前自也紅極一時,此時卻是少有人捧場,但聽這四旬男子點她,那婦人自也高興。

“環春閣想必在河上也有自己的畫舫吧?”四旬男子笑着言道:“酉時三刻,請水仙姑娘到舫上彈奏一曲。”

言語一頓,望了身邊的隨從一眼,那隨從便是取出兩錠十兩重的銀錠遞與那婦人。

“這只是賞銀,事後連同畫舫的費用自會有人與你結算。”那四旬男子笑了一下,旋即盯着將銀錠接過,顏開眼笑的婦人道:“不過除了水仙姑娘之外,船上舟子、侍女之類的僕從,環春閣就不必安排了。”

那婦人一聽,接到手上的銀錠卻是往回一推:“雖說那畫舫是“環春閣”所有,但奴家不知貴客身份……這如何使得?”

她自然不笨,豈會爲了兩錠銀子,便將價值不凡的畫舫與水仙交付不識之人。

“嘿嘿,要知我的身份倒也可以。”那漢子從袖中掏出魚符遞與那婦人,那婦人接過細看,心中一凜,“望大人恕罪……”

那四旬男子舉手打斷了她的言語,“此事不必對任何人提及,否則……”

婦人但見他眼光凌厲,心頭一凜,忙道:“奴家明白,大人但請放心。”

她能在這風月場中混跡生存,自也明白禍從口出的至理。

**

城內東北處專爲遼國而設的清風驛館,佔地頗大,亭臺樓閣,曲直廊連。蕭雁北與遼朝南院一文官打扮之人,漫步行在驛館內的雨廊中,身後兩丈外跟隨着卓武及四位護衛。

“到了江寧府十餘天了,與南唐皇帝只會面一次,餘下的聯兵事情皆是由皇太弟李景遂接洽,這些天來總是執拗着馬匹數量,爭執不停,倒像是我大遼佔了便宜似的,着實可惡。”那文官言罷,神色但顯氣惱。

“這南唐皇帝李璟與其父李昪對比,相去甚遠。當初他出兵閩國,蕭某還認爲他是個有作爲的皇帝……嘿嘿,不僅失去入主中原的時機,也讓吳越得了福州之地。”

“而今出兵滅楚,卻又讓南漢奪了楚地的半壁江山,又所用非人,不懂得安撫民心,江南富饒,卻是在楚地加重賦稅,聽說楚將劉言如今反唐,恐怕他楚地是得而復失了。”蕭雁北搖了搖頭道。

李昪駕崩後,李璟繼位,趁閩國內亂,出兵滅閩,用人不善,部下爭功,進退不能呼應,以至十餘萬攻打閩地福州的兵馬,反被福州守將聯合吳越兩萬人馬擊潰,大傷元氣。

那時恰逢契丹攻陷中原京師,李璟疲兵於閩地,失去了與劉知遠爭奪入主中原的大好機會,致使後漢崛起。

而今攻破楚地,新平初定之下,又放任手下在楚地加重賦稅,又使楚人怨恨而反,南漢皇帝趁機派兵攻楚,奪得楚地半壁江山,楚地自然大有得而復失之勢。

“又好吟詩作賦,每日歌舞美酒,豈是開疆拓土的帝王做爲……”蕭雁北倏地停下言語,轉首向左邊五丈之處的假山望去,沉聲道:“閣下何人?即然來了,何必躲躲藏藏?”

身後的卓武等人方自驚覺,暗道慚愧之中,紛紛行到蕭雁北身邊,拔刀護衛。但見假山之後轉出一位身着青袍,留着八字鬍的中年男子,對着蕭雁北躬身見禮,“卑職見過使臣大人。”

來人正是去了“環香閣”中的那四旬男子,雖執禮參見,卻也未報姓名。

蕭雁北但聽四旬男子稱自己爲使臣大人,眉頭微皺,“閣下是……?”

那男子掃了蕭雁北身邊的諸人一眼,卻未作答,蕭雁北自也看出他的意思,便對身邊諸人言道:“諸位暫且退下吧。”

衆人皆有遲疑之色,旁邊的卓武言道:“你們退下吧,我在這裡陪大人就行。”

待衆人退去後,那漢子復拱手言道:“龍武軍都尉曲圓,久聞使臣大人武功不凡,今日得見果是名不虛傳。”

南唐皇宮大內及王府的護衛一反周邊各國編制,沒有專設親兵侍衛,而是由六部野戰禁軍同時兼負宿衛之責。這曲圓都尉之職,也相當是親兵侍衛統領,他是神念大成之境,剛剛潛入驛館靠近假山,便被談話中的蕭雁北發覺,自也心生佩服。

“哦?那曲大人所來何事?”蕭雁北心感驚訝,他此時在江寧府日常行走的安全,皆是由南唐龍虎軍衛負責護防,而這曲圓卻是不識。

“小的奉燕王之命,前來邀請使臣大人外岀一敘。”曲圓言罷便從懷中取出一張燙金折帖,

卓武上前接過,遞與蕭雁北,蕭雁北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

使臣閣下臺鑑:

淮江蟹肥,花雕醇綿,如篝火炙羊,囊酒暢烈。既望皓空,琴音波心,今備舫翹待,盼尊駕屈移。李弘翼敬上。

蕭雁北望着帖上落款處紅色的私印,沉吟片刻,擡頭望向曲圓,“何時?”

“酉時三刻,小的備好馬車於館後側門相侯,望請使臣大人屈駕移步。”

蕭雁北點了點頭,也不作答。

“那小的就先告退了。”曲圓躬身行禮,旋即轉身隱入假山之中而去。

卓武略爲遲疑一下,“這燕王是……?行事怎生如此神秘?”他雖跟隨蕭雁北多年,但對各國王侯朝臣卻也是知之甚少。

“這燕王是南唐皇帝的謫長子,與我也是素昧平生……聽聞他年少英勇,行事果決,如今看他行事謹慎,可見其心機謀略也非一般,日後南唐強弱或許要看此子的野心如何。”

望着臉有不解之色的卓武,蕭雁北笑了一笑:“南唐皇帝當初立李景遂爲皇太弟,是爲權宜之計,而以我與李景遂這幾日會晤所見……這皇太弟行事穩重,謀略不凡,大有其父李昪之風範。”

“而這燕王想是不弱,又是謫長子的身份……只恐這謀而無斷的南唐皇帝日後難以善了。”

蕭雁北身爲契丹國舅拔里氏帳中的一員,深知皇位爭奪之殘酷,心想若傳聞不虛,這年少多謀的燕王李弘冀豈會放棄皇位,他日南唐必會因此而亂。

唐烈祖李昪駕崩,朝臣依照歷代皇權更替立謫立長的規矩,立李璟爲帝,而南唐也是四面環敵,李璟之弟李景遂是文武雙全之人,朝中威望甚高,李璟因立諦立長之俗而登基,恐人心不服,便在李昪靈柩前立誓約盟,兄終弟及,卻也留下了後患。

“燕王此次私下相邀,必是與我大遼結盟聯兵有關,南唐皇帝遲遲未決,想必是朝中黨爭之故……”蕭雁北頓了一下,“去會他一會,看看這燕王的心思究是如何?”

酉時三刻,一輛馬車載着蕭雁北、卓武二人駛往秦淮河畔,到了岸邊一排隨風飄揚,長條短線的柳樹下,扮成車伕的曲圓扯繩止馬,掀開布簾,“請使臣大人移步。”

蕭雁北與卓武下了馬車,此時天色漸黑,但見兩岸燈火通明,雕欄畫檻的河房上,簾攏紗窗間,紅妝隱見,耳邊傳來陣陣絲竹樂器彈唱之聲,眼前近丈處停着一艘長達五丈的畫舫,艙頂後部上建有一亭,垂以水晶珠簾,至前艙頂皆環以三尺高的雕花木欄,與那亭柱相連。

畫舫兩側的廊道上皆懸有的角燈,此時已是點亮,只見兩個舟子將跳板鋪連岸上,曲圓躬身作請:“大人請上船。”

到了船舫上,曲圓將二人引進了六尺深的前艙,這前艙與中艙相隔是開有拱門的雕花檀木牆,拱門頂上掛有題寫着“閒至”兩個字的牌匾,門邊站着兩位容貌姣好的侍女。

見蕭雁北等人進來,那兩位侍女便是屈膝行禮,轉而掀起珠簾,便見一位頭束玉冠,身着牙白色雲紋錦服的青年公子,從中艙迎將上來,拱手行禮:“李弘冀見過使臣大人。”

蕭雁北望着年約二十上下,容色剛毅,頗俱威儀的燕王李弘冀,點了點頭,拱手回禮:“蕭雁北見過燕王殿下。”

這中艙長近三丈,與後艙用檀木雕花的木牆隔斷,牆上懸掛着字畫,字畫下襬着一張羅漢牀,中間用矮几隔開,兩側的艙窗皆是敞開,懸以珠簾,中間窗下各置着有兩張配有茶几的交椅。

艙內地板鋪着繡有錦花的地毯,天花頂上繪着仙女奔月的圖案,金粉點綴的衣着綵帶,在四周懸掛的燈籠光中閃閃發亮。

李弘冀將蕭雁北引到羅漢牀榻前分主客入座,卓武則坐在窗邊的交椅之上,此時便有侍女將茶點奉上,蕭雁北但覺船身盪漾,知是畫舫已經離岸而行。

“使臣大人英名,本王仰慕良久。去年思溫附馬與公主良緣之時,本王困於與吳越交戰,無緣前去道賀,今日本王進朝面聖,得悉使臣大人到來,想去驛館拜見,又恐聽非議,故唐突相邀,望使臣大人見諒。”李弘冀坐在位上,側身拱手言道。

蕭雁北但聽此言客套之中帶有三分真話,笑了一笑:“燕王少年英武,本使未至江寧,途中便已聞大名,今日得以相邀,實是幸事,怎說唐突之言,燕王殿下客氣了。”

李璟繼位之後,一改其父“息兵安民”之策,趁閩、楚內亂之際,舉兵入侵,卻也引起吳越,南漢兩國猜忌,引發了爭奪地盤的混戰。

而吳越國主素與中原王朝交好,去年北漢與遼兵聯軍攻打後周,郭威深恐南唐趁機北上,便授意吳越王攻打南唐邊境,牽制南唐用兵北上,而李弘冀年少英勇,率兵敗吳,從此聲名大震。

因此得以文臣韓熙載、常夢錫、江文蔚爲首的北土士人擁戴,隱隱有勸李璟立李弘冀爲太子的傾向,而江南士族以馮延已、馮延魯、宋齊丘爲首的文官卻站在皇太弟李景遂這邊,故朝中形成了朋黨之爭。

李璟志大才疏,又無識人用才之明,每日與韓熙載、馮延已美酒歌舞相伴、吟風弄月,兩派朋黨之爭逐步演化成文人之間的意氣之爭,自然是置朝堂的利益於不顧,爭個人言論之得失。

此次蕭雁北奉命出使南唐,欲結盟攻打後周,南唐方面自也有心結盟,但苦於駿馬缺乏,便要求遼朝贈馬三千。而契丹經過內亂,國力尚虛,只願相贈三百之數,其餘馬匹但要南唐以茶葉,絲綢作爲交換,這便觸及江南士族財閥的利益,致使聯軍一事商議不下。

李弘冀雖年僅二十,膽色見識卻是不凡,心有入主中原之志,得悉蕭雁北此來聯議攻周事宜,心道機會難得,便借事進京面聖,實是想相邀蕭雁北一聚,表明心跡,又恐被人知曉,惹下僭越之嫌,便遣派曲圓潛入驛館傳柬相邀。

二人一陣寒暄之間,蕭雁北但覺船身略頓,心猜畫舫應是靠到岸邊了,一陣腳步聲傳來,舉目望去,拱門珠簾捲起,不知何時已換了一身緞袍的曲圓走了進來,對着李弘冀躬身見禮:“殿下,可以上菜了。”

李弘冀哈哈一笑,站起身來,“使臣大人,請隨本王到舫頂敞臺上觀明月映波,聽佳人奏曲……”

便見曲圓趨步走到羅漢牀右側邊,用手一拉,那與後艙相隔的木牆便出現了一道門來,原來這隔牆上隱有暗門,便見層級斜上的樓梯出現眼前。

李弘冀道了一聲“請”後,便引領蕭雁北上了樓梯,出了梯口之門,便是一座三面垂有水晶珠簾,長一丈五尺、寬二丈的涼亭,亭子中間置有一圓桌,桌邊放置着幾張鼓墩。

李弘冀邀請蕭、卓二人入座後,只聽樓梯間一陣腳步聲傳來,便見幾位華衣繽紛的女子,手託朱漆食盒,從梯門口相繼而來,須臾間擺上一桌佳餚:燕窩雞絲湯、鮑魚匯珍珠菜、蘑菇煨雞、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魚舌匯熊掌、芙蓉蛋、肫鵝掌羹、糟蒸鰣魚,醉蝦、蒸蟹、灌湯包子。

牙箸金盞陳列後,曲圓便將一罈黃泥封口的美酒打開,但聞酒香四溢中,曲圓手捧酒罈,將美酒分倒入三個銀壺之中,交與了三位侍女,各執一壺,來到桌前將酒斟滿。

李弘冀雙掌輕拍一下,‘叮叮鐺鐺’聲中,亭前的水晶珠簾捲起,只見三面環有木欄、長有近三丈的艙頂平臺中間,置有有一張琴案,一位身着白裙、風髻露鬢、娥眉鳳眼、妝色清豔相宜,年近二十的女子,端坐在案後的軟毯上,身後不遠處跪坐着兩位手持宮燈的丫環,琴案邊的博山爐內薰香嫋嫋而起。

那女子見珠簾捲起,便款款起身,微風下白衣飄飄,垂鬢後揚,狀若仙女,對着李弘冀三人盈盈行了福禮,便是坐下撫琴。

指尖起落間,琴音初如幽澗滴泉,清冽空靈、玲瓏剔透,淙淙潺潺流淌之中,突似到了匯入大海之際,琴聲一揚,又聞如急流千里奔瀉,聲勢蕩嘯。

忽見那女子雙手離弦,美目微閉間,復是十指連動,疾徐有度,但聽若急流勇退,泛音悠悠,又似清幽的湖面上魚兒跳躍濺起浪花聲響,叮咚珠彈,讓人漣漪心暇。

此時秦淮河上但見荷燈簇簇輕漂,若隱若閃,如天上羣星閃爍,李弘冀三人聽音之中,已是天地倒置之覺,心中快意競生,若人生得意,三人不言一語,推杯換盞,侍女頻頻添酒,桌上一菜未動,一曲將終,竟也將一罈二十斤重的花雕喝完。

餘音繚繞之中,便有三個手持小銀錘的侍婢來到桌前,拿下色紅若柿的蒸蟹,幫三人將蟹敲腳開殼,李弘冀、蕭雁北、卓武三人方是醒覺一般,但聽李弘冀笑道:“幾疑夢在江湖中,又是身在江湖上。水仙姑娘琴境之意界,讓人虛實而不知,本王今笑江寧之文流,皆是目盲耳聾之徒。”

言下之意,自是嘲笑那些評選花魁的文人騷客附庸風雅,卻是不識水仙姑娘的琴藝超然脫俗。

殊不知所謂的知音,與撫琴、聽曲之人的心境息息相關。這水仙雖然年紀輕輕,但在這風月場中歷經世態冷曖,兩年來從衆星捧月逐漸到無人問津,其間的悽清寒峭之意,心中自然深深體會。

卻也讓她悟得了榮辱不驚的真諦,她此時心境不被榮華富貴誘惑與羈絆,自也不會悽悽慼慼,琴意自然是超脫俗氣,絕塵不染。

李弘冀、蕭雁北、卓武三人本來心中各有所不順,饒是如蕭雁北、卓武神念境修爲,心境破綻之下,初聽琴聲泉水流淌,自然愜意,放鬆傾聽之下卻被琴意不知不覺帶入境中,但聽音中勢如破竹,衝破險阻之時,恍若自己理想實現,終是把酒自得。

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楔子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七章 刺殺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九章 破敵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七章 刺殺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楔子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錦囊
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楔子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七章 刺殺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九章 破敵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七章 刺殺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一章 報恩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楔子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