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

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

“目前來說,我國鐵路大而不強,很多尖端技術依舊需要依賴國外,當然,目前鐵道部正在積極推進我國鐵路人才培養,和攻克各項技術難題,估計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時間就能夠追平國際水平。”安德烈說道。

恩斯特:“技術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件事要穩紮穩打,沒有捷徑,同時我希望鐵路部門也要如此,下屬各個單位有時候不要圖省事,造不如買的理念是絕對不行的,根本還是要立足於自身。”

當然,恩斯特也就是說說,實際上在19世紀,靠買是能最快突破技術壁壘的方式,要不然東非也發展不到今天。

當然,買也是個技術活,必須要懂技術,不然被忽悠了,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

除了買技術以外,獲得技術的途徑就是“山寨”,這兩項是目前東非工業領域快速發展的“法寶”。

“如今鐵路分佈不均勻,對我們國家的建設是非常大的阻礙,尤其是新增土地區域,也重新構建鐵路網絡,這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點之一。”恩斯特說道。

“我們國家歷史短,基礎薄弱,所以在鐵路方面發展時間短,同時根據國外鐵路發展情況,預估未來十年,東非最少應該修建四萬公里鐵路,才能勉強達到需求。”

多增加四萬公里也就是六萬公里,這個數值差不多也就是每年父母修建兩千公里鐵路。

東非家底薄,要補的課也多,所花的錢也多,所以在鐵路建設上不能急功近利。

當然,這也和當前世界經濟局勢有關,七十年代鐵路的突飛猛進是遇上了經濟危機的良好機遇,世界鋼鐵產能過剩。

當然,恩斯特制定的這個目標還是趨於保守,畢竟自從南非戰爭結束之後,東非國防壓力驟減,軍費開支縮減。

軍費從來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就比如日本政府爲了發展海軍,每年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入投入到海軍建設中,是當前世界上最窮兵黷武的國家。

德國也是如此,如今德國海軍噸位已經攀升到19萬噸,在八十年代初,兩國還是同一水平,現在德國是東非的兩倍左右,而德國陸軍也常年維持在四十多萬左右,威廉二世在今年還要擴充德國陸軍,正好也是東非的二倍。

當然,德國也是迫無無奈,隔壁法國的常備陸軍已經超過五十萬,而德國東邊還有沙俄這個龐然大物,所以德軍就是再擴充一倍,也才勉強夠用。

這方面東非就舒服多了,現在東非海軍噸位有所下降,只有九萬多噸,比八十年代還要少三萬噸,而陸軍更是在南非戰爭之後裁撤到二十多萬水平。

不過相較於人數下降,東非軍費開支反而下降不大,不過主要用於提升軍工水平,提高軍隊素養等領域。

對於恩斯特來說,裁軍是爲了軍隊的健康發展,而不是自廢武功,如果恩斯特願意,東非國防軍完全可以像美國陸軍那樣擺爛。

美國陸軍現役部隊才三萬人,加強預備役也才十三萬人,當然,對於美國人而言確實不需要太大規模的陸軍。

美國海軍噸位已經提升到了24萬噸,僅在英法兩國之後,排在德國之前,是典型的“小陸軍,大海軍”格局。

對於美國海軍的規模,東非只有羨慕的分,畢竟在1890年,美國已經超過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相較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其海軍實際上並不算太“奢侈”,就比如世界第二海軍,法國海軍的噸位都超過三十二萬噸。

英國海軍噸位更是超過六十萬噸,從海軍噸位上也可以看出英法兩國主導世界格局的底氣來源於哪裡。

即便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無非就是失去歐陸霸主的地位,改變不了法國世界第二強國的實力,畢竟德國陸軍再能打,海軍也被英法壓制死死的。

實際上沙俄海軍噸位也不小,應該接近法國,不過沙俄和德國一樣,被地理限制,主力波羅的海艦隊,和德國海軍都在波羅的海里打轉。

總而言之,在19世紀,各國對軍事的投資都是一筆巨大的負擔,雖然各國不至於像日本那樣極端,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東非維持一定規模軍隊也會拖累經濟,但在可接受範圍之內,而且也有必要性,畢竟本國內還有兩千萬黑人,沒有足額的軍隊鎮壓勢必會對東非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反過來,兩千萬黑人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絕對是可以反哺東非經濟的,這樣算下來反而很划算,等於黑人分擔了東非的軍費開支。

要知道日本人口也才三千萬水平,而兩千萬黑人所能創造的價值遠在日本之上,畢竟東非不是日本那種資源貧乏的國家,即便黑人生產力低下,在東非的鞭打下也能突破其原本的生產力水準。

這一點在農業和採礦業體現的尤爲明顯,至於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黑人也是出了大力,只不過具體價值不好體現。

恩斯特說道:“鐵路和公路能夠帶動鋼鐵等產業的飛速發展,所以每年鐵路建設應該呈遞增趨勢,這樣才能符合東非發展的需要,未來東非至少要建設數條全國性鐵路幹線,交織成覆蓋全國的鐵路網絡。”

“就比如西南非洲,雖然現在看來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面積大,底下資源豐富,所以即便西南非洲也至少修建一條幹線鐵路,把鯨灣港和內陸連接起來。”

“南部中央鐵路則順勢延伸到布隆方丹和金伯利,在往西卡拉哈里盆地以及奧蘭治河以北,直到阿平頓也需要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鐵路幹線,對維護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

“北部阿贊德高原,大湖區,索馬里都需要鐵路建設,中東部的鐵路網也應該着手完善,中東部已經開發出來,城市人口衆多,需要更密集的鐵路網絡來催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最後也就是東部沿海區域,很多國家都會在沿海修建鐵路,東非東部平原區域也需要一條南北方向的沿海鐵路,促進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和聯動。”

東非東部沿海海岸線就長達五千多公里,如果沿着海岸線修建鐵路至少也要四千公里,所以恩斯特的設想完全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而且東部修建沿海鐵路,未來西部肯定也是如此,即便西南非洲自然環境惡劣,西部沿大西洋鐵路線也不少於一千公里。

對於恩斯特的這些話,東非的官員們絲毫不懷疑東非能否完成,因爲鐵路建設能力是一個遞增式的過程,就像美國鐵路爆發式增長也就是近幾十年歷史。

東非國土比美國要大,人口也多,而且東非對鐵路的依賴性也遠大於美國,美國有一望無際的中央大平原,發達的水運網絡。

而這都是東非所缺乏的,所以東非對鐵路的重視更加凸顯,在這個基礎上,未來東非鐵路至少也要達到和美國差不多的水平纔算合理。

第591章 歸途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49章 熱度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81章 “火車頭”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36章 道路第177章 放牧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2章 移民熱潮第417章 炊事車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3章 新家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98章 貝拉市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95章 拒絕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084章 底氣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45章 空軍第58章 密謀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45章 援助團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91章 抵達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0章 發電廠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62章 後續第3章 在柏林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99章 建交熱第330章 跑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11章 輸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10章 海岸線第830章 蓄水池第844章 魯道夫第295章 拒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6章 咖啡第417章 炊事車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74章 搬遷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01章 城市化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2章 渡河第300章 掠奪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499章 建交熱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94章 能源格局
第591章 歸途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49章 熱度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81章 “火車頭”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36章 道路第177章 放牧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2章 移民熱潮第417章 炊事車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3章 新家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98章 貝拉市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95章 拒絕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084章 底氣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45章 空軍第58章 密謀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45章 援助團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91章 抵達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0章 發電廠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62章 後續第3章 在柏林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99章 建交熱第330章 跑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11章 輸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10章 海岸線第830章 蓄水池第844章 魯道夫第295章 拒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6章 咖啡第417章 炊事車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74章 搬遷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01章 城市化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2章 渡河第300章 掠奪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499章 建交熱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94章 能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