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反向移民

1904年4月11日。

坤甸港。

俄國的太平洋第二艦隊還沒有動身,此時的坤甸港就迎來了一支船隊,而這支船隊正是東非的移民船隊。

隨着船隊沿着河道向坤甸港開進,船上的移民也開始第一次熟悉這片陌生的土地。

“坤甸看起來還不錯,河道寬闊,水流湍急,就是環境有些不太適應,河道兩邊森林密集,而且枝繁葉茂,和本土有很大差別。”

東非雖然也有熱帶雨林氣候,但是主要人口還是分佈在稀樹草原或者亞雨林區域,所以東非移民到了坤甸以後,也是第一次見到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類型和植被。

“赤道穿過坤甸市,而且坤甸處在加裡曼丹島沿海平原上,所以這裡的熱帶雨林氣候十分典型,這也註定了坤甸市開發比較困難,好在這裡外來文明歷史比非洲稍微悠久,所以不至於從零開始。”

實際上如何定義文明是比較困難的,就像非洲土著,你說沒有文明吧,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同時發展除了部落和奴隸制王國,但是文明程度太低,導致整個非洲南部幾乎和沒開發沒有兩樣。

所以東非能將國內開發建設起來,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從零開始,並且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毫無疑問,東非能取得驚人的成績,根本原因在於東非殖民者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明,現在更是向着工業文明緩慢過渡。

而蘭芳海外省,雖然也比較落後,但是經過之十幾代華人移民的開發,文明程度也達到了農耕文明的程度。

不過蘭芳海外省在東非治理下,經歷過人口,經濟大幅度下降的階段,城市和村莊也大幅度衰退,直到現在蘭芳海外省的人口也沒有恢復到東非統治之前的階段。

畢竟土地國有化對於當時的蘭芳海外省人民而言太過超前了,東非在蘭芳海外省受到了較爲激烈的抵抗,最後通過物理鎮壓,也導致蘭芳海外省人口大量外流,跑到周邊荷蘭和英國殖民地,亦或者島上土著勢力區域內。

而坤甸市在蘭芳海外省內則是例外,雖然早期也經歷過人口流失,但到了九十年代,坤甸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並且爲東非併入棉蘭老島殖民地提供了基礎。

因爲這裡是蘭芳海外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中心,特殊的地位導致坤甸市是東非統治蘭芳海外省早期唯一不斷髮展的區域。

毫不客氣的說,目前坤甸市在加裡曼丹島的諸多城鎮中排在首位,超過島上英國人或者荷蘭人苦心經營的一些殖民地城鎮。

進入20世紀,坤甸市因爲經濟發展原因,已經開始吸納南洋地區或者遠東帝國南方沿海的底層華人向這裡移民,東非政府將這一現象稱爲“人口迴流”。

但是同理,華人增加也引起了東非政府的警惕,雖然說東非本國民衆的原始股很大一部分都是華人移民,但是東非政府通過義務教育,強制通婚,文化改造等手段已經將華人移民融入東非主體民族,可蘭芳海外省的大部分華人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蘭芳海外省遠離東非本土,也沒有充足的白人移民進行對衝,稀釋,調和,這樣蘭芳海外省就有很大的獨立傾向隱患存在,現在在東非政府的強勢統治下,以及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矛盾無法顯現,可未來就說不準了。

所以,爲了應對蘭芳海外省等海外領地“不合理”的人口結構,東非政府從1900年開始,就提出了“加快建設海外領土”的政治口號。

包括向蘭芳海外省,南琉球羣島,北夏威夷王國,阿拉斯加皇室領地,棉蘭老島殖民地輸入大量本土人口的移民政策。

彼時,東非人口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缺乏,突破了八千萬,放在全世界也是有數的人口大國,這也爲東非向海外領土輸送人口提供了基礎條件。

放在以前,東非本土因爲人口缺乏,就像一個貔貅,光吃不拉,現在東非又要因爲人口的快速增長而苦惱,而這個苦惱就是因爲工業化而產生的,如果工業化跟不上人口增長速度,那東非將來恐怕會成爲沙俄一樣的小丑。

而向海外輸送移民,除了減輕本土人口增長壓力以外,還可以穩固東非在海外領地的統治。

好在東非的領土都屬於地廣人稀的存在,其中阿拉斯加皇室領地,蘭芳海外省,棉蘭老島殖民地以及馬達加斯加島都可以吸納大量人口。

根據東非政府最終計劃,爲了對這些殖民地進行有效開發,從1904年開始,東非將向這些地區輸送至少上百萬人口。

本次坤甸市移民就是該政策的第一個示範地點,作爲東非在海外最發達的地區,坤甸有些顯著優勢。

首先就是海路交通便利,其次有着東非海外領土最發達的經濟基礎,未來,東非將以坤甸市等蘭芳海外省沿海城市爲據點,陸續向內陸輸送移民,建立一批農場,種植園,同時在坤甸市發展一定的工業,使其成爲東非海外領土的治理典範。

隨着船舶在坤甸港靠岸,東非的第一批大規模非軍事移民正式抵達坤甸,這批移民很多都是年輕人。

“熱烈歡迎各位來到蘭芳省!”蘭芳海外省和坤甸市政府對於本土移民體現出了十分熱情的態度。

“諸位都是帝國的人才,我們蘭芳海外省雖然是帝國的窮鄉僻壤,但是一定爲大家提供最優越的條件,共同建設我們的家園!”蘭芳海外省高官克里斯肖恩心中激動的說道。

對於克里斯肖恩等蘭芳海外省官員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雖然是帝國重要的海外領土,並且被編入帝國省份之中,在東非諸多海外領地之中,蘭芳海外省的待遇可以說是獨一份。

但是名頭給的再響亮,也改變不了蘭芳海外省貧窮落後的現實面貌,甚至經濟發展上也就比氣候條件更加惡劣的阿拉斯加強上一點。

而對於蘭芳海外省而言,現在是什麼都缺,尤其是人口,直到現在,蘭芳海外省人口才重新恢復二十萬,其中很大部分還集中在坤甸市,而蘭芳海外省的面積可是超過十二萬平方公里,所以人口對於蘭芳海外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克里斯肖恩高官,這次我們船隊一共帶來了兩千三百多人,這些青年志願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很多懷着一腔熱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來,幫助你們建設,所以你們一定要認真對待,而且根據中央政府的指示,未來十年裡,還會向蘭芳海外省輸入至少十萬本土移民,你們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用對待殖民地的方法來管理這些移民,而是按照本土模式進行。”

對於移民署官員的話,克里斯肖恩嚴肅保證到:“放心吧!就是有我克里斯肖恩一口吃的,也不會讓這些國內志願者餓肚子,對於我們省而言,這些移民都是最寶貴的財富,全省的資源都會優先向他們傾斜。”

“很好,蘭芳海外省在帝國海外領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和皇室致力於將這裡打造成未來南洋地區的經濟中心,我相信在高官先生的領導下,蘭芳海外省未來能更進一步。”移民署官員客氣的說道。

第382章 渡河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84章 底氣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64章 燃燒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215章 交涉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94章 硬氣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27章 南下第383章 引入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296章 接見第345章 援助團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5章 電燈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28章 軍隊讓路請假第431章 居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36章 東非菜?第936章 軍售第431章 居所第78章 奧匈帝國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8章 貝拉市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61章 分贓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15章 交流電第681章 金沙薩第991章 抵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4章 消息第1224章 收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65章 高原省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49章 熱度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499章 建交熱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714章 伊林加第998章 貝拉市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54章 軍演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52章 軟柿子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95章 拜訪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67章 推銷第539章 鄰居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85章 煽動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30章 跑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570章 投降!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
第382章 渡河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84章 底氣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64章 燃燒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215章 交涉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94章 硬氣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27章 南下第383章 引入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296章 接見第345章 援助團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5章 電燈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28章 軍隊讓路請假第431章 居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36章 東非菜?第936章 軍售第431章 居所第78章 奧匈帝國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8章 貝拉市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61章 分贓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15章 交流電第681章 金沙薩第991章 抵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4章 消息第1224章 收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65章 高原省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49章 熱度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499章 建交熱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714章 伊林加第998章 貝拉市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54章 軍演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52章 軟柿子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95章 拜訪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67章 推銷第539章 鄰居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85章 煽動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30章 跑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570章 投降!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