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

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

關於新首都的選址,恩斯特一直舉棋不定,不過這也屬正常,遷都畢竟是重要國策,而且恩斯特比較看好的中部地區相較於東部開發比較薄弱,就目前而言,中部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都超過百分之七十,可想而知當地的建設情況。

當然,這個數據並非是東非統計,當前東非政府沒有這個閒工夫統計國家森林情況,在東非森林覆蓋率很高,就算索馬里地區往西都能找到大片森林,而今剛果盆地的林業資源更是佔到整個非洲的一半以上。

當然,因爲東非的開發,而今東非的森林面積已經在極速減少,不過非洲幾千年來接近未開發的森林資源,東非就是在開發幾十,上百年恐怕都不會見底,畢竟東非本身砍伐樹木的同時也會種植和引入一些優良樹種。

這一點在東非城市內非常常見,東非城市普遍重視綠化,這一點和當前歐洲城市極爲不同,所以就算達累斯薩拉姆也能見到不少公園和行道樹以及綠化帶。

同柏林等工業化高度發達的城市對比尤爲明顯,柏林街道市中心寸土寸金,很少有綠植,馬路邊除了樓房屋舍,就只有孤零零的街燈。

這也使得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待過的歐洲人,將兩座城市稱爲“綠城”,實際上東非大多數城市皆以兩市作爲模板,發展大同小異,只不過外國人能叫出名的東非城市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如果再加一個則是新漢堡港。

馬普托知名度也比較高,主要是南非戰爭時期短暫出名,但是城市建設和東非其他城市天差地別。

當然,19世紀的城市主要以工業暴力美學爲主,鋼筋,水泥和混凝土在當前時代人們看來更加賞心悅目,倫敦,紐約,柏林,巴黎無不是如此,與之對比東非反而是異類。

Wωω ●Tтkā n ●c o

當然,柏林的環境看起來比巴黎和倫敦好的多,因爲柏林面積大,人口密度比巴黎和倫敦小的多。

就像工廠裡的黑色煙霧,恩斯特見到了會聯想到“污染”,而在當前時代看來那是“工業化”的氣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流淌着的黑色河水,更是“文明時代”的象徵。

不過只要是經歷工業化的城市就避免不了這些問題,東非也只是儘量規避一些肉眼可見的問題,就像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空氣肉眼可見比達累斯薩拉姆乾淨,不像19世紀的現代化城市,更像是大型城鎮。

除此外,東非大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比其他城市更加充足,主要體現在道路,公園,公共廁所,下水管網等等。

當然,這一點也僅體現在東非的幾大城市,新興城市或者經濟水平較差區域另當別論,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未來肯定是要向着這些大城市看齊的。

……

1893年8月。

中部的具體情況如何,還是眼見爲實爲好,所以恩斯特決定前往中部去視察一圈。

隨着列車開動,恩斯特的視察之旅也正式開啓,沿着鐵路線往西,第一鎮市周邊區域都是恩斯特比較熟悉的場景。

這些年隨着東非國力攀升,東部區域開發也日趨完善,從第一鎮市到莫羅戈羅之間,稻田,水庫和村落比比皆是,同時可以看見較爲平整的道路,如今以第一鎮市爲中心的區域,主要幹線道路已經完成硬化工程。

很快列車就抵達了莫羅戈羅市,莫羅戈羅是第一鎮市到多多馬之間唯一頗具規模城市,雖然比不過東部沿海地區,但在內陸地區也屬於發展較爲不錯的區域。

“莫羅戈羅市最著名的就是中央運河工程,這裡是中央運河西線工程的主要經過區域,而莫羅戈羅之所以能飛速發展,就是得益於當地的交通發展,包括鐵路,公路,運河三位一體,同東部城市羣相接,處在烏盧古魯山山麓,是該地區的農業中心,同時也是全國主要的劍麻,木材和橡膠加工中心之一……”隨行的商務部部長約翰李耳向恩斯特介紹道。

莫羅戈羅作爲中央省下轄城市在東非的地位還是比較突出的,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南部是烏盧古魯山,西部是東非高原邊緣的烏德宗瓦山,二者之間形成一片山間平原,在北部同東非沿海平原融爲一體。

所以莫羅戈羅有山有水,加上其位於赤道以南的原因,所以按照遠東帝國的說法,這裡是典型的山陽水陰之地。

東非和遠東帝國的緯度還是有些區別,東非大部分位於南半球,所以莫羅戈羅的風水和遠東帝國是相反的,在赤道北部的國土則又反之。

恩斯特津津有味的聽着屬下的介紹,當地發展如何從外部就能得到很明顯的結果,莫羅戈羅在規模上比第一鎮市偏小,不過也差不了太多,第一鎮市作爲東非行政中心,實際上城市規模並不算大,只能算中型城市。

而莫羅戈羅主要以農產品加工爲主,兼具部分交通職能,所以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已經算是比較不錯了,就莫羅戈羅的規模而言,甚至比東非很多落後地區的省會要發展的更好。

這也好理解,在運河聯通後,莫羅戈羅實際上和東部幾個城市間的聯絡更加緊密,配合鐵路等交通,莫羅戈羅距離東部幾個城市有一百公里左右,這點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同時莫羅戈羅還是中央省西部唯一城市,能有效接受東部的產業轉移,同時有利於集中中央省西部的資源,就比如當地的優勢農作物,劍麻,橡膠,木材等,都是在莫羅戈羅集中,初步加工後,在送往東部,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發展原材料很大部分來自莫羅戈羅市。

而且莫羅戈羅的資源也能通過鐵路輻射到西面的多多馬市,多多馬雖然距離莫羅戈羅距離不遠,但兩者氣候條件天差地別,尤其是降雨量。

莫羅戈羅大部分地區,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所以降水量非常充沛,而多多馬市的降水量卻是整個東非東部的窪地之一,加上高原氣候的原因,溫度也比莫羅戈羅偏低。

所以這就造就了莫羅戈羅成爲東非東部沿海平原和東非高原交匯地帶最大的橡膠,木材出產地之一。

而且東非的橡膠和林業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盆地及周邊,深居內陸,這使得莫羅戈羅等地成爲距離東部沿海區域,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最近的橡膠主產區。

加上其遏制着東非高原和東部沿海平原之間的重要鐵路通道,所以莫羅戈羅未來的發展潛力並不會差。

值得一提的就是東非第一座實驗水電站就建立在莫羅戈羅市,所以未來莫羅戈羅市的電力在東非各個城市中也屬於前列。

這裡處在東非高原和沿海平原交匯地帶,地勢落差大,降水量豐富,所以未來水電潛力很大,前世坦桑尼亞政府在區域附近建設有大型水電站供應達累斯薩拉姆市。

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54章 發“貨”第9章 接觸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85章 煽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32章 押解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09章 聖誕節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81章 金沙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387章 初交手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99章 結款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99章 建交熱第531章 兵城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595章 鼓動第809章 事後第803章 威脅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6章 《東桑條約》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63章 年底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11章 送行第73章 消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233章 抓捕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71章 “萊茵”市第50章 教育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430章 客人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36章 道路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04章 “流放”?“潤”!第474章 討論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94章 能源格局
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54章 發“貨”第9章 接觸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85章 煽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32章 押解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09章 聖誕節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81章 金沙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387章 初交手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99章 結款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99章 建交熱第531章 兵城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595章 鼓動第809章 事後第803章 威脅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6章 《東桑條約》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63章 年底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11章 送行第73章 消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233章 抓捕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71章 “萊茵”市第50章 教育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430章 客人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36章 道路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04章 “流放”?“潤”!第474章 討論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94章 能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