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

月末,陽下了一場小雪。

按道理說呢,在這個時節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這一年的雪,似乎來的很早。

中平,中平,不太平……

雪也確實不算大,金鑾寶殿,洛陽皇城,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雪花,卻讓人感覺很冷。文武百官從南宮進入,一進皇城,就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氣氛。冷,很冷!

漢帝劉宏,高踞丹陛的黃金寶座上。

這也是近來一段時間裡,漢帝第一次臨朝,而且來的非常早。

所有的人,心裡都生出了一種古怪的念頭:只怕有大事發生了,否則皇上怎麼來的這麼早呢?

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南宮之變的第二天。

難道說……

一時間,這金鑾寶殿之上,響起了一陣很輕微的倒吸冷氣之聲,但很快就安靜了。

漢帝的臉色很差,隱隱泛着一層青色。

他的心裡很怒,非常的憤怒。中平,原想着能有一個太平的歲月,可竟然……從年初開始,就沒有一天讓他順心過。好不容易太平道之亂結束,還想着能有個太平年景,可這眼看着到了年尾,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難道,這江山真的要完了?

目光冷峻,漢帝深吸一口氣,看了看滿朝的文武,頓時生出厭惡之心。

平靜了一下情緒之後,他開口道:“今日朝會。只說三件事。”

百官立刻做出傾聽地模樣,但天曉得,這些人又有幾個是在真心爲朕的江山打算?

“第一件事,涼州羌人造反,金城太守韓遂、隴西太守李相如從賊,佔據了隴西。”

這話一出口,滿朝文武一陣騷動。

大將軍何進面色陰冷,袁隗眼皮子一耷拉,好像老僧入定。

毫無疑問,這兩人都已經知道了消息。而在漢帝身後的張讓等人。卻是用一種頗爲玩味的目光看着那些朝臣。韓遂、李相如……嘿嘿,那可是當今名士啊!當初也是由這滿朝的文武極力舉薦。如今,名士造反,不曉得這些人,又會如何應對?

所以,張讓、趙忠也都是效仿金人三緘其口,一言不發。

漢帝冷笑一聲:“怎麼都不說話了?”

羣臣立刻安靜下來。片刻之後,有議郎王允站出,“皇上,這消息是否準確?”

“你說呢?”

漢帝的語氣很陰冷。有一種讓人發自骨頭裡的寒意。

王允不再詢問,默默的退回原位。王允這個人,少年時也曾仗劍任俠,在當時頗有名氣。有才能,有心計,只是有些時候卻不懂得變通,令漢帝對他也不甚歡喜。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人還是忠於漢室。

漢帝也沒有爲難他,冷冷的看着羣臣道:“第二件事,五原等地的胡人。與涼州羌人相呼應。揮兵十二萬作亂,更攻入三輔之地,直逼長安。僅有長安太守請求援兵……沒想到,我大漢雄師竟然敗落到如此地步。三天,僅僅三天,三輔之地有一半淪陷叛軍之手。不曉得這朝堂上地各位名士。聽到這消息以後。有何感想?”

又是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還有第三件事……”

漢帝說到這裡,突然打住了。一干大臣心裡頓時一緊。涼州作亂。三輔之地狼煙四起……難道,還有比這個更不好的消息嗎?

這時候,有兩個小黃門捧着兩個黃金托盤上了殿,把托盤放在了大殿中央。

掀開上面的明黃色錦帛,大殿之上,再起一陣驚呼。

一個托盤上,是一個鋪着石粉的盒子,裡面擺放着一顆人頭。

有人一眼認出來,那赫然就是隴西太守李相如的首級。心頭頓時疑惑,向漢帝看去。

“昨日隴西送來捷報,有左中郎將董卓之女婿在臨洮大敗反賊,更有薰卓之子董俷,夜襲隴西郡城,斬李相如首級。如今,隴西重歸我漢家江山,應該是件喜事吧。”

聽得出來,漢帝在說出這段話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

袁隗睜開眼,掃了一眼對面的何進,然後又把眼皮子耷拉了下來。

何進先是一喜,但旋即有變得很複雜。誰也不清楚,他心裡此刻究竟是在想什麼。

漢帝說:“大將軍,朕有一問。”

“臣知無不言。”

“很好!”漢帝皺着眉說:“早在四五月間,朕就接到了左中郎將薰卓的捷報,並看到了反賊張寶地首級。之後又破宛縣,平定豫州之叛亂,這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這個,自然是算的。”

“這董卓,朕是有印象的。正月,正是有賴他拼死一戰,才保住了南宮,對不對?”

何進沒有開口,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原是想要壓制董卓一下,教訓一下董卓,讓他弄清楚應該站在什麼位置。

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情,漢帝忙於其他的事情,又怎麼會在意一個小小的河東太守?

可沒想到,那涼州羌人早不反,晚不反,恰恰是在這時候反。

偏偏又是董卓的家人力挽狂瀾,保住了隴西,還送來了李相如的人頭。說實在,何進在這之前,對這件事一點都不清楚。當初送戰報的時候,董俷存了一個心眼,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到陽,卻沒有去找何進,而是讓人轉交給了蔡。

蔡如今很清閒,對於爾虞我詐的事情是一點也不參與。

或是在家奏琴以自娛自樂,或者就是找些文士高談闊論。也正因爲這樣,十常侍對他地敵意反而沒有了。而漢帝也因此而覺得開心,時常會找蔡來談琴論道。

也難怪,當皇帝可不是一個容易地事情。

整天裡要操心這個,操心那個,一邊要壓制士人地力量,又要平衡宦官和士人的衝突。

如果回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做什麼事情,都有人蹦出來說三道四,那可真不是滋味。如今,蔡不再來煩了。反而讓漢帝想起來當年這個老師對他的教導。

那師生情可不是說斷就斷,一來二去,反而讓他們的關係更密切。

蔡送來了李相如的人頭,順便還誇獎了他那個未來學生兩句,卻讓劉宏想起了董卓。

見何進不說話,張讓笑了。

與趙忠使了一個眼色,趙忠立刻站出來說:“皇上,您今兒個一說,老奴倒是想起來了一件事情。如今太平道之亂已經平息,各地督戰地將軍們也都有封賞。好像卻沒有人提起過董河東地事情。聽人說,薰河東如今還駐紮在宛縣呢……

涼州,熟悉那些羌人地習性,且麾下又有精兵悍將,先生稱之爲虎將。若由他出兵平叛,想必那些反賊定然是指日可破。”

漢帝聞聽,眼中透出喜色。

“還是阿母能爲朕分憂。”

漢帝對十常侍的寵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地地步。對張讓稱之爲阿父,對趙忠稱之爲阿母,不僅僅是滿朝文武知道。就連陽城內的那些市井小民。也都有耳聞。

袁隗睜開了眼,眸中有厲芒閃現。

“大將軍,若非今日的事情,朕還險些忘記了……董卓立下大功,爲何沒有封賞呢?”

袁隗搶先站出來,“皇上。此非大將軍的錯。實乃老臣的疏忽。早些時候。大將軍曾提起過對薰卓的封賞。只是因薰卓的身份緣故,老臣也有些猶豫。不知如何呈報。”

“身份緣故?此話何解?”

“那董卓本是涼州六郡良家子的出身,沒有任何功名,封賞太過了,恐怕不好。”

“功名,功名……”

劉宏突然發火了,“爾等都有功名在身,這全天下地孝廉、茂才更多不勝數,可誰能爲朕分憂,誰能爲朕平定反賊?你既然不好呈報,那就不用再呈報了,朕自有主張。”

一句話,說的滿朝文武臉通紅。

袁隗看了何進一眼,而何進則感激的朝他點點頭。

意思是說:太傅,你這個人情,我心領了!

“傳旨下去,董卓功勳卓著,乃我漢室棟樑。封其爲前將軍,東鄉侯,令涼州刺史,總督涼州軍政,務必要儘快平定涼州之亂。趙忠,你立刻派人前往宛縣,責令董卓儘快動身。”

“老奴遵旨!”

“皇上,不可……”

王允站出來,大聲說:“宛縣距離涼州尚有路程,有道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董卓就算現在領旨,只怕……臣保薦一人,冀州刺史盧植,頗有才幹,更一舉平定冀州叛亂,文武雙全。可命盧植領兵掛帥,冀州距離長安不遠,可命他平定三輔,總督涼州。”

“這個嘛……”

劉宏有點猶豫了。

盧植這個人,才幹是有的,而且當初還是老師蔡所推薦,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

張讓突然開口:“皇上,老奴也以爲,盧子幹最爲合適。”

這句話一說出來,令滿朝文武感到奇怪。怎麼張讓今日變了性子,和王允等人一個鼻孔出氣?

“哦,阿父也覺得盧植合適?”

“槐裡侯盧植的確合適,且其人也頗爲忠心,確實如王議郎所說的那樣,文武雙全。”

不知爲何,袁隗、何進還有王允,心裡都咯噔了一下。

張讓耷拉着眼皮子,面無表情的說:“盧植先定冀州,而後有平定青、幽、兗三州之亂,其功勳可謂是無人出其左右。民間甚至有民謠唱:天下大亂兮市爲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盧植兮復安居……老奴以爲,盧植出兵,反賊當不攻自破。”

毒,這老閹貨真他媽的毒!

何進看着張讓,心裡道:你把那歌謠說出來,皇上還怎敢再用盧植?

他對盧植倒是沒什麼好感。反正是個拉攏不得地傢伙。反倒是王允,臉色頓時鐵青。

暗道一聲:不好,只怕子幹先生危矣。

果然,漢帝一聽這話,臉色就有點不一樣了。

當皇上地最怕什麼?功高震主,權臣當道……盧植在民間有此聲譽,且又是冀州刺史……天曉得他存了什麼心思。若是盧植心思一歪,那可比太平道地破壞性大。

“就這麼說定了,由董卓任涼州刺史,總督涼州戰事。太尉張溫爲車騎將軍。統長水、射聲二校,出兵長安,總督司隸戰事……至於盧植,加封其爲驃騎將軍,擇日返回陽,朕另有大用。冀州刺史一職嘛……”漢帝的目光,在百官之中掃過。

“議郎王芬爲冀州刺史,即日動身。執金吾丁原……”

“臣在!”

從武將序列中,走出一個魁梧的漢子,相貌堂堂。身材挺拔。

漢帝劉宏道:“命你爲幷州刺史,即日啓程,協助太尉平地北地胡人之亂!”

一連串的旨意發出,不僅僅是讓滿朝文武措手不及,就連張讓、何進和袁隗都沒能反應過來。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

劉宏又道:“任原幽州太守劉焉爲益州牧,原皇室宗正劉虞爲幽州牧,即日啓程動身。”

州牧,早已經被廢棄了多年。

劉宏突然提出了這兩個封號,似乎是在告訴那些臣子:我要加強皇權了。

不等衆人反應,劉宏就站起身來。張讓連忙高呼退朝。隨着劉宏一起。離開了大殿。

很顯然,劉宏這一招是經過反覆考校,根本不給臣子機會反駁。

等何進等人反應過來的時候,漢帝已經走了,只留下滿朝文武,大眼瞪小眼的不知所措。

當晚。大將軍府內地密室中。何進暴跳如雷。

“董卓欺我。薰卓欺我!”

密室之中,坐着幾個人。有大將軍府地主簿陳琳。司隸校尉,大將軍府兵曹掾袁紹,剛被招進陽,正等待安排地原濟國相曹操,還有許攸、何顒、荀爽等人。

此外,還有一張新面孔。

此人是何進新招攬的名士,同時荀氏八龍之一地人物,姓荀名攸,表字公達。

這些人靜靜的坐在密室中,一言不發。

待何進發完了火,袁紹這纔開口:“大將軍,如今皇上旨意已下,恐怕想要改變,已經不太可能了。不過,那董卓在宛縣等候了幾個月,想必也是等急了,纔會……”

“本初,你這是在責怪我嗎?”

袁紹嚇了一跳,忙起身道:“紹怎敢責怪大將軍?只是前些時候,紹往宛縣勞軍時,曾和董卓有過一席談話。當時他頗爲感念大將軍往日對他的提攜,甚至說,若無大將軍,就沒有他董仲潁。可見,此人還是念舊的,否則也說不出這樣的話。”

曹操眼睛一睜,看了一眼袁紹。

他和袁紹早年就認識,套用一句現在的話,那叫發小。

想當年,他和袁紹在陽的時候,都是勇武任俠之輩,也一起幹過很多荒唐事。

他見過董卓,說心裡話對董卓還頗有好感。

與心腹談起董卓的時候,曹操甚至說:“當今朝廷失政,令天下大亂。能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地人,依我看只有冀州的盧植和董卓兩人。”

不過,他可不認爲,董

出這樣的話。

袁紹爲什麼要幫董卓說好話?曹操的細目一眯縫,心裡面盤算起來。對袁紹,他也很瞭解,這個人好名聲,但是又有一些桀驁。自詡出身高貴,對寒門中人是看不起的。如今他願意爲一個六郡良家子說好話,只說明一個問題,他能從中漁利。

只是,曹操剛加入何進的這個小團體,卻不好說什麼,當下也不發表意見。

何進眼中光亮一閃,“董仲潁……他真的說過這些話?”

“紹怎敢欺騙於大將軍?”

何進坐下來,手扶桌案,暗自思忖:難道說,是我做的有點過分了?

想想也是,那董卓好歹也救了他的父親,說起來何老太公能活下來。和薰卓父子都有關係。

也許,真地是我過分了吧!

何進沉吟片刻,“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袁紹說:“今天皇上突然重啓州牧,說明皇上對我等已經有不滿,甚至有些懷疑。所以,現在最好不要和皇上對着幹,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閹寺正是因此而得皇上地寵愛,我們不妨也順水推舟,就讓董卓去和羌人拼,不過我們可以向董卓示好。比如在各方面給予一些便利,想必薰卓也不會不明白大將軍地這番美意。”

“如今之計,也只好如此了!”

曹操突然開口:“本初之言,並非沒有道理。若左中郎將打贏了,少不了大將軍您支援得力的功勞;若是他打輸了,很簡單……嘿嘿,把罪過扔給十常侍,是他們推薦的董卓。到時候大將軍可以再出手相助,暗自拉一把董卓,他豈能不歸心?”

何進聞聽。連連點頭,“孟德此言甚好,甚好。”

袁紹看了一眼曹操,心道:這曹吉利看上去,倒是變得比以前懂事了許多嘛。

這時候,許攸卻站了起來。

“本初和孟德所說的都有道理,只是那董卓,是一頭狼。若是這麼就讓他得手,只怕到將來還是會對大將軍造成威脅。需知,一頭狼王回到狼窩裡。再出來。可就是一羣狼了。”

袁紹輕輕點頭,“子遠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

何進的腦子有點不夠用了。一會兒要用,一會兒要防,這些人的肚子裡,怎麼有這麼多彎彎繞?

“那你們說。怎麼辦?”

“讓狼變成看門狗。最好地辦法就是給他拴上一根繩子。”

曹操不喜歡許攸地這種比喻。好歹人家也是爲朝廷立下大功地人。你許子遠有算什麼東西?妒賢嫉能嗎?只知道在暗處算計別人的傢伙,還把別人去比作看門狗?

只是。他不好開口。

一來和許攸也算舊識,二來,何進、袁紹等人,看上去都好像深以爲然。

整個密室當中,也就只有荀爽和荀攸沒有反應,好像老僧坐禪一樣地一言不發。

“子遠說的繩子是……”

“我聽說,董卓膝下如今只有一子,也就是那個被稱作虎狼之將的薰俷。何不如把他招入陽?據說,薰卓對他這兒子頗爲寵愛,有了那虎狼之將在陽,董卓恐怕是……嘿嘿,他想要忤逆大將軍,也要三思而後行,畢竟他兒子在大將軍手中。”

這是要人質啊!

何進一皺眉,心道:這樣做會不會讓仲潁不高興?

可轉念又一想:若是他真心歸我,讓他兒子來,想必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只要他不負我,我就保他兒子榮華富貴,平安無事。有道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嘛。

“這倒是一個妙招!”

袁紹點點頭,“只是以和名義讓那虎狼之將入京呢?”

何顒突然開口:“官不能太大,但是要讓董卓感覺到,大將軍對他是重視的。重要的職務不能給他,同時又要讓這個人能爲大將軍做事。本初,要委屈你一下了。”

袁紹一怔,“委屈我?”

說起來,袁紹、何顒、還有許攸,三人之間的關係很不錯。

在袁紹還沒有出仕之前,這二人就和他相交結識,算是非常密切。故而,何顒說話,也沒有客氣。

他沉吟了一下說:“請本初讓出兵曹掾之職,給那虎狼之將去做。”

兵曹掾,是配屬於大將軍府的長吏,主管大將軍府的私兵。在朝堂之上,這個官職倒也不算什麼。不過最關鍵地是在於,兵曹掾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大將軍府的安全。

許攸道:“伯求,這個可是三百石的官職,那孩子據說才十五歲。”

“十五歲有能如何?”

何顒說:“這大將軍府的私兵,都效命於大將軍,他帶不走。可偏偏有是護衛大將軍府的主官,也算是向董卓說明,大將軍對他是何等的信任。只是不知道本初,是否願意委屈一下?”

袁紹本有些不快,但何顒既然說出來了,他也沒辦法。

當下笑道:“都是爲大將軍做事,有什麼委屈不委屈。再說那董家虎子,想必也不會委屈了這兵曹掾的官職。”

何進連連點頭,“本初果然是胸懷寬廣之人……既然如此,那就照伯求說的去做。”

一行人商量妥當,各自告辭離去。

袁紹在門外追上了何顒,輕聲道:“伯求,你爲何要我去了兵曹掾這官位?”

“區區兵曹掾,就能看在你的眼中嗎?”

何顒笑道:“當初你去宛縣,不也是爲了拉攏董卓。爲了你袁家地大事,難道這點委屈都受不得?”

袁紹一驚,看向何顒。

“本初莫要驚慌,太傅大人地心思,我看在眼裡,放在心中。你我相交多年,我不會害你,反而願意助你一臂之力。朝廷失政,也許已經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伯求……”

“你此舉,一來可以結好董卓,二來呢,也可以讓大將軍欠你一個人情。”

“還請伯求細說之。”

“我聽人說,皇上如今對禁軍和北軍皆有不滿,打算另立新軍。若新軍成立,何不請大將軍爲你謀個職位?與其在大將軍府做個長吏,何如手掌軍馬來的痛快呢?你今日退一步,大將軍他日就必然會送你往前走兩步。這進退之間,本初可明白!”

袁紹一揖到地,“伯求大才,紹感激不盡。”

————————

注:曹操的那段話,在歷史上出自皇甫嵩侄子皇甫之口,不過說的不是盧植,而是皇甫嵩。

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422章 五蠻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6章 武夫無名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417章 議和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419章 煮酒(一)第382章 黑名單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18章 放長線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19章 煮酒(一)第427章 長阪坡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463章 溫侯(一)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89章 絞肉機(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13章 殺戮一(上)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83章 長安(二)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0章 獅鬃獸(1)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20章 煮酒(二)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78章 雒陽烽火紀(二)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415章 偃師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3章 殺戮一(上)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459章 亂局(三)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2章 董卓幼子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32章 雄主邪?第121章 虎女營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97章 涼州亂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93章 十年(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10章 獅鬃獸(1)第82章 三醜結義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41章 千里草第433章 活字第70章 諸葛一家第460章 科舉
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422章 五蠻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6章 武夫無名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417章 議和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419章 煮酒(一)第382章 黑名單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18章 放長線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19章 煮酒(一)第427章 長阪坡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463章 溫侯(一)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89章 絞肉機(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13章 殺戮一(上)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83章 長安(二)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0章 獅鬃獸(1)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20章 煮酒(二)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78章 雒陽烽火紀(二)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415章 偃師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3章 殺戮一(上)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459章 亂局(三)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2章 董卓幼子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32章 雄主邪?第121章 虎女營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97章 涼州亂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93章 十年(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10章 獅鬃獸(1)第82章 三醜結義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41章 千里草第433章 活字第70章 諸葛一家第460章 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