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15章 偃師

bookmark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說實話,周瑜對雒陽大戰的防禦不可謂不是盡心盡力,更想到了方方面面的可能。

但是他沒有想到,最終令整個局勢潰敗的蟻穴,竟然是在他最放心的三關。

不管怎麼說,軒轅、伊闕和大谷三關屬於曹操的治下,周瑜也認爲是萬無一失。

有時候這命啊,就是這個樣子!

所有的情況都推想出來,偏偏就忽略了那個在眼皮子下的存在。

“三關失卻,雒陽之敵再難掀起風波。”

在與步騭聯手,斬殺了軒轅關都尉鮑勳之後,呂蒙連夜趕赴伊闕關,“當務之急,是要在曹操周瑜反應過來之前,拿下偃師,斷掉滎陽與雒陽之間的聯繫。末將以爲,周瑜定然會派重兵搶佔偃師,故而主公當速速做出決斷,儘快拿下偃師。”

眼前這個二十二歲的青年,侃侃而談。

董沉靜的聽完了呂蒙的分析之後,問道:“子明以爲,三關有誰守衛爲好?”

“子山遜於兵事,如今依軒轅關之險,或可阻絕曹軍,但卻非長久之計。末將以爲,三關爲雒陽戰事之重,當以心腹之人守護。龐德將軍可守大谷關,末將與子明可守住軒轅關。至於伊闕關,有牛剛將軍鎮守,與新城呼應,當無危險。”

呂蒙說完,向董看去。

這樣的分派,也是在常理中。三關緊鄰汝穎,曹操一俟得知消息,定然會猛攻三關,以期奪回汝穎與雒陽的通路。三關不通,則雒陽戰局就再也無法挽回。

董能明白這個道理。曹操更不可能忽略。

只是如此一來,董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分兵的隱憂,同時還要小心雒陽和潁川的夾擊。

沉吟一下,董道:“既然如此。我親領元戎。突襲偃師。大哥你坐鎮中軍,爲接應……其他的事情可以暫時不去考慮。如子明所說,當務之急需儘快搶佔偃師。”

典韋大叫道:“主公,怎可勞累您連番奔波冒險?區區偃師,典韋願獻於主公。”

董笑了!

自家兄弟的心思,他怎能不理解?

突襲偃師,說沒有危險是假地,打仗的事情,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典韋是害怕自己遭遇危險。但於董而言,他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有半點猶豫。

“兄長莫要再說。此事就這麼決定。我立刻出發,你在伊闕關等候令明兵馬抵達後,就傳我將令,讓他加強三關的守衛。你領三萬兵馬,隨後趕赴偃師就行。”

董這番話。說的斬釘截鐵。

典韋也知道他地脾氣。雖然平時很好說話,可一旦拿定了主意。誰也無法勸說。

就這樣,呂蒙又連夜動身,帶着典韋帶來地三千兵馬,向軒轅關趕去。

董則領一千元戎士,星夜啓程,趕赴偃師。在途徑大谷關的時候,董又從牛剛手中抽調走了兩千元戎士,湊足三千之數,馬不停蹄,迎着風雪趕往偃師。

偃師歷經了年初時地一場人爲水患之後,變得破敗不堪。

雖然後來曹操命人修繕城牆,可是由於雒陽大戰拉開了序幕,使得曹操不得不暫時放緩了對偃師的修繕。畢竟,雒陽纔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偃師並不算太重要。

董在正午時分,率兵抵達偃師。

此時,陳到徐庶已經在谷城展開了大規模的攻擊,同時張也已開始渡河作戰。

整個京兆,呈一片混亂的態勢。

但偃師卻顯得很安寧。偃師令陳容正指揮人修繕城牆。雖然曹操和周瑜都沒有留意此地,可是作爲一方父母官的陳容,卻不能不考慮這些問題。當初伊水決堤,沖毀了偃師大半的城牆。歷經近一年的時間,如今也已修繕了大半。

陳容已過而立之年,正處於黃金年華,精力充沛。

出身於小戶之家,十年前董卓在雒陽發出第一道求賢令的時候,陳容自行前往。可沒等他入了董卓地法眼,就發生了李郭汜刺殺董卓的事情……而後曹操揮兵抵達雒陽,把當時董卓安置在雒陽求賢館中地人,帶走了一大半,陳容就在其中。

曹操確有本領,同時對於寒門士子,帶有同情之意。

只是,在他麾下爲官的,大都是世族出身的高門士子,所以那些沒有背景的寒門士子,或是投靠高門大閥,或者就如陳容這樣,從小吏做起,一步步的升遷。

十年光陰,陳容做到了今日地偃師令。

董地兵馬還沒有抵達偃師城下,陳容就得到了消息。

“夫人,董侯兵鋒已至,我當做何選擇?”

陳容在聽說了消息後,並沒有立刻組織人馬做防衛,而是徑自趕回家中,找到了自己的妻子。

陳容地妻子,名叫喬氏,出身於東郡大族的一支。

不但能識文斷字,而且頗有見地。陳容對這個妻子,可說是非常的敬重。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往往會先求教於妻子,聽聽喬氏的意見,然後纔會做出決斷。

喬氏不過二十七八歲,性情沉靜端莊,頗有大家風範。

聞聽陳容的話,喬氏微微一笑,“夫君不是常以未能在董侯麾下效力而感到遺憾嗎?如今正是機會,夫君怎地反而猶豫起來?不管夫君做什麼決定,妾身都會追隨。”

陳容沉吟道:“我雖敬慕董侯,但董侯又怎知我名?若是就這麼獻城投降,董侯會不會小看了我?”

喬氏笑道:“夫君,俗語有云,識時務者爲俊傑!如今董侯兵鋒已指向偃師,只怕那軒轅三關也已經危險。夫君以爲,以偃師如今的情況。加上你手中的八百郡兵,能抵擋住董侯的攻擊嗎?既然你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又何必計較個人得失?”

“這個……”

“夫君不是說過,董侯用人。不論出身嗎?就算董侯一開始不重視你。可以夫君的本領,害怕沒有出頭之日?十年都熬過來了。你如今又再猶豫個甚呢?”

喬氏一番話,倒是讓陳容心中豁然開朗。

沒錯,只要我有真才實學,總能得董侯賞識。反正再差,也不會差過當初在許昌時的情況。

陳容這番顧慮,也不是沒有原因。

當年被曹操擄走,一羣沒有背景,沒有名氣。沒有身份的寒門士子,在許昌過的是何等悽慘地日子!陳容很害怕。若是投靠了董,會不會再過那樣的生活?

不過妻子說的不錯,再差,能差過當年在許昌時的情景嗎?

陳容當下做出了決斷,命修繕城牆地百姓各自回家。自己則帶着數個親信。前去迎接董。當然。這偃師城內肯定有曹操地眼線,陳容也是心知肚明。不過沒所謂。這偃師的兵馬大權,都掌握在陳容地手裡,料想也出不了什麼大差池。

董原以爲,會在偃師城下有一場大戰。

可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是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偃師。

當然,在進駐偃師的時候,也遭遇了一些小麻煩。曹操安排在偃師的眼線和一些不願歸順的大戶人家,組織家兵試圖奪取城門,但是被陳容的部下,輕鬆消滅。

董入了偃師之後,先是命部下安定百姓的情緒,而後又在陳容的帶領下,視察了偃師地情況。

站在偃師城頭,卻見城外一片黑色泥沼。

殘破的城牆,還有多處未曾修繕,城門樓旁邊,還有一個很大地口子。

陳容苦笑道:“董侯,偃師的情況您也看到了……自年初丞相掘開了伊水,水淹偃師之後,這裡的情況就變得非常糟糕。加上已經持續了近一年之久的雒陽戰事,丞相根本就無力修繕這裡,所有的物資,全都被送往雒陽,實在是令人傷感。”董微微一蹙眉頭。

他料到偃師地情況很糟糕,但是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地惡劣。

這樣的城牆,如何能抵擋住雒陽方面和滎陽方面地反撲?至少在董看來,一俟大戰來臨,偃師絕無可能依爲屏障。得了這偃師,如今反而變成了一個大麻煩。

只希望典韋能儘快帶領兵馬前來支援,否則還真的會出大事。

“茂先,以你之見,若曹操派兵攻打偃師的話,我等能否守住這裡?”

陳容搖頭道:“以目前的狀況,怕是很難。如今天氣已開始變暖,眼見春季將臨……若早些時日,我們還可以借鑑當初主公在滎陽的辦法,建造出來一座冰城。但是現在……主公當早作打算,以容之推算,最遲明日一早,必有曹軍抵達。”

算算時間,如果周瑜做出反應的話,也差不多!

董眉頭緊鎖,輕輕的撫着面頰。典韋的兵馬,最早怕也是在明日正午抵達啊。

雖然只有幾個時辰,但這幾個時辰,也極爲難熬。

就在這時,有小校急匆匆登上了城頭,“主公,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於偃師北三十里外,發現了曹軍的行跡。據探馬估算,當有數萬兵馬,領兵的是劉備,預計最遲,將會在傍晚時抵達偃師城下。還請主公速速做出決斷!”

劉備……

董聞聽這個名字,還真的是嚇了一跳。

當然,這並不是他害怕對方,而是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又和劉備對上了!哈,我和這劉玄德還真的是很有緣嘛。昨日纔在伊闕關殺了司馬懿,今天又對上了他?

陳容也吃了一驚,“主公,曹軍怎麼這麼快就來了?”

他有點緊張了!

董此次前來偃師,只帶了三千兵馬。就算加上偃師的兵馬,也不過四千之數。

可是劉備麾下,卻有三萬人啊!

據城而守?以偃師如今的情況,根本沒法子守住,更何況還要面臨滎陽方面的曹軍。

董心裡也非常的緊張。

但是在臉上,依舊是不動聲色,給人一種很平靜的感受。

這一戰,該怎麼打?

是據城而守,還是在城外交鋒?

不管是據城而守,還是在城外交鋒……顯然結果都不會太好。那劉玄德,怕是要不顧一切的奪回偃師。不管怎麼說,這偃師是京兆的唯一出路,他豈能放棄?

這該死的偃師啊……

就如同一座不設防的要塞,即便是沒有劉備的突然出現,明天也怕是難熬的很。

慢着,不設防?

董轉過身,走到內牆畔,靜靜的觀看着偃師城內的情況。

先是有大軍突襲,而後又鬧出了一場叛亂,整個偃師如同死城一樣,寂靜無聲。

老百姓們躲在家裡面,不敢露頭出來。

街道上冷清清的,除了巡邏的士卒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人。

有了!

董靈機一動,臉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既然如此,正好可以上演一出好戲。

注:陳容,漢東郡丞。少爲書生,親慕藏洪,隨洪爲東郡丞。袁紹攻洪,城未敗,洪遣出。紹令在坐,見洪當死,起謂紹曰:“將軍舉大事,欲爲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臧洪發舉爲郡將,奈何殺之!”紹慚,左右使人牽出,謂曰:“汝非臧洪儔,空復爾爲!”容顧曰:“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復見殺。在紹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此人未在演義中出現。

第422章 五蠻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422章 五蠻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95章 十年(五)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19章 煮酒(一)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362章 於不經意間第52章 再戰黃巾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16章 空城第492章 無題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80章 龐德公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26章 盧龍塞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53章 追悔莫及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68章 斷頭溝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391章 十年(一)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396章 十年(六)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419章 煮酒(一)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2章 心思(1)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75章 傷寒症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60章 科舉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195章 江東二虎臣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
第422章 五蠻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422章 五蠻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95章 十年(五)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19章 煮酒(一)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362章 於不經意間第52章 再戰黃巾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16章 空城第492章 無題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80章 龐德公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26章 盧龍塞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53章 追悔莫及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68章 斷頭溝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391章 十年(一)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396章 十年(六)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419章 煮酒(一)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2章 心思(1)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75章 傷寒症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60章 科舉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195章 江東二虎臣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