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

東方不敗在清朝

東方不敗不會告訴他,康熙被撞這麼一下,即便未死,受傷也絕不會輕。

他這麼費盡心思百般佈置,難道還真如胤禛所想,尋幾個笨手笨腳的小太監上前去衝撞一下,好叫康熙吃一大驚麼?他不做就不做,一旦要做自然就是奔着康熙去的,畢竟那可不是普通的小太監。

他先前早做好了準備,若是事不成,那就是個小變故,正好和他跟對胤禛說的話相符。若是事成,那還當真是有幾分運氣,那麼康熙的結果就是受傷,很大的可能就是重傷。

因爲東方不敗先前的佈置,就是讓康熙重傷。不是因爲親手弒父泯滅良心,而是他這一次就沒有那個弒父的打算。

一是因爲他這安排到底有些倉促,如他跟胤禛說的那般,利用幾個奴才趁亂生出一點小變故來轉移旁人的視線,迷惑心神,倒也可以。但若是直接要殺康熙,那就有點太看輕康熙身邊的侍衛奴才們了。事前他對這兩個小太監能直接撞上去,也只有五成把握。所以謹慎爲之,他是不可能用這樣的手段去謀害康熙的。

二是因爲他根本半點也不相信那些大陽教的人,不信他們的忠誠也不信他們的身手,若不是他安排妥當了,一步一步引着,那幾個小太監連一成成事的機會都沒有。更何況,東方不敗聯絡上那些大陽教的人之後,除了派人進宮去安排,他自己根本沒辦法見着動手的人,到底那人身上武功如何,他不曉得,也就無從把握能不能殺死康熙。既然沒有把握,還是應當妥妥當當做能做好的事。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康熙這麼死了他能得的好處,還不如康熙重傷了來得大。

康熙若是死了,首先胤禛會有心結,其次朝中大亂,又給了旁人死灰復燃的機會,最後還是那一點,之後的得位的人很有嫌疑,會承受天下罵名。而若是康熙重傷,他就得養傷,就得有人主持朝政,此時正好推舉太子的風波還在,順勢一作爲,選出一個太子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所以他根本不是要康熙死,他想要他重傷!

這點東方不敗和那左鏢頭商量的時候還費了一點時間讓那人認可,當然他給出的理由十分得當:康熙若死,大清朝立時換一個皇帝,不過亂上大半月就穩當了,如果康熙不死,而是重傷,那麼一個養傷的皇帝加好幾個虎視眈眈的皇子阿哥,那就得混亂很久……

左鏢頭琢磨良久,着重說了“重傷”裡頭的“重”字。

東方不敗情知,他們動手的時候會拼盡全力,這樣結果或是死或是重傷,他們也算事成,得了極大的好處。

而東方不敗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這事一做,無論結果如何他都能接受。當然,如今的結果是他最爲歡喜的。

………

胤禛入了宮門,才曉得宮裡早已亂了。依着先前得來的消息,說是康熙受了衝撞受了傷,一聽倒像是無甚大礙的樣子。想來平日裡這“衝撞”兩字,用得可是泛了,只要一個奴才不知好歹冒犯了貴人都叫衝撞,即便那奴才跟貴人還隔了個千山萬水的路。

不過蘇培盛還道惠妃娘娘慌亂間崴了腳,那當時情形應當嚴重些,恐怕當真是撞上了。只胤禛絕沒有想到,康熙被撞那一下,竟嚴重至斯。

這整件事連着一想,就連胤禛這個心知其中有九阿哥胤禟的佈置的人,一時也察覺不出有異,只當時巧合中的巧合,驚異的就只有原是小事,但康熙卻受了重傷。

因爲朝堂議論太子的事,宮裡奴才們紛紛繚亂地傳了不少話,太后向來是個好性子,她的寧壽宮可比不得當年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那般莊重有序,便也有了些傳言。也因此,有了太后派人去問康熙的事。

康熙推崇孝道,得知太后派了人來,自然會去請安。而後宮妃等過來,也是尋常事。至於太后說遊園子,也不是沒有過。這一切一切,安排得很是自然,只要有那麼一兩人推波助瀾,就成行了。

後來因逛得累了康熙和惠妃要到那亭子上去歇腳,走了樹蔭偏道,這一拐,前頭就沒有侍衛了。原本總在康熙身邊不遠不近的地方跟着,一有什麼就會即刻上前的樑九功正尋了後邊太監吩咐他們佈置亭子裡的物什,一時沒能顧得上康熙身邊。

那惠妃的大宮女可算是細心體貼,喚了另一道上提着水的小太監上前來,打算先用井水沾溼了帕子,好讓主子清涼一會兒,聽着雖有幾分湊巧,但宮女侍候主子,可不就是這樣用心麼。

那兩小太監很是聽話,聽見人召喚就急急過來,只是有些不懂規矩走得太過上前。

又巧合的是,小太監因來得急,是徑直趕過來的,腳下只有一條斷斷續續的岔道,地上並不平整。他們走得急,到了近前就忽然摔了!

就這麼好幾樣巧合串起來,唯一奇峰突起的意外就是那兩個小太監摔得厲害,一個絆倒一個,徑直轉了向撞倒了康熙。

當時康熙痛呼一聲,幾乎直挺挺倒在地上,驚得衆人全無血色。

惠妃倒是躲了躲,只這一躲,就崴了腳。聽得身旁康熙痛呼,她也顧不上旁的立時趕過來扶他。

卻被後邊樑九功擋了擋,只急聲問康熙如何。

有三四個侍衛一看出事,立時也急趕上來,不敢到康熙近前,卻是先圍住了周圍,而後拿下了那壞事的小太監和惠妃的大宮女等人。

初時衆人還當康熙是摔了一跤,但很快樑九功就發現不妥了,不過一會兒康熙就滿頭大汗、神色扭曲,痛哼兩聲竟是道他半邊身子痛麻了去,又說撞到了胸口。

這下衆人又是大亂,曉得是生了大禍事了。

樑九功輕易不敢挪動康熙,只一迭聲命人去擡春凳來,又叫御醫。不一時惠妃又驚叫一聲,只道康熙痛暈了去。

等康熙被擡回宮裡醫治之後,衆人才曉得,康熙受這一撞竟被撞斷了兩根肋骨,且那撞擊落到胸口,一下還將胸內肺腑撞上了,康熙還未用藥,就咳出幾口鮮血來,嚇得急急趕來的太后險些暈過去,只當康熙這會兒凶多吉少。

只是康熙終究有龍氣護體,御醫們膽戰心驚地看過傷之後,都有六七分把握,回太后時,都說傷是重了些,但無礙性命。

這些御醫們向來惜命,不診個明白是不敢回話的,此時說有六七分把握,但膽敢說出口說性命無礙,那就是有九成準頭了。

待胤禛過來時,御醫們已然給康熙上過了藥,康熙也醒了,只是傷口又痛身子又累,很快又睡過去。而太后娘娘守了小半日早就累了,便被扶着去了偏殿暫歇,只留了一衆阿哥們在康熙牀前侍疾。

胤禛入內見了屋裡衆人,才知道太后先前一着急,除了生了瘋病的廢太子胤礽和被康熙下了明旨圈禁的大阿哥胤褆沒有傳,其餘阿哥們都傳召進來了。就連奉旨反省讀書的三阿哥胤祉也到了,另加上他這個在外養病的,這屋裡一看都是人。

東方不敗一進來,那眼神就跟一人對了個正着,不必說,就是八阿哥胤禩了。

胤禩此時臉上有幾分惶然,也有幾分疑惑不明,看到他們兩人進來,眼睛一亮,恨不得立時就找了人說話。

東方不敗冷靜地回看一眼,卻並不理會,與胤禛一道徑直到了康熙牀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大禮。因康熙此時睡着,兩人不敢言語,便只是口中默唸。

又因太后還在偏殿,兩人便先退下到太后那兒請見,忙亂亂地也跟着見了在那兒候着的宮妃們。

太后好些日子沒見胤禛,眼看他瘦了不少,臉色還有幾分白,舉止虛弱,她就露出憐愛顏色來,“多日不見你,身上覺得可好?哀家先前問起你的病,御醫們也沒個準話,當真是庸醫。今日哀家着急了傳召你,又怕你着急顛得身上難受。”

胤禛心中感懷,含淚道:“是孫兒不孝,不能日日入宮侍候。不過近兩日孫兒好了,皇祖母很不必擔憂。”又道:“孫兒聽得宮裡出事,當下就憂急欲狂,若是不趕來,還不知道怎麼着急,還不如快些入宮來看皇阿瑪,曉得皇阿瑪無事這才安心。”

太后聞言,又想起傷着的康熙,眼中也是發紅。

東方不敗也察覺了,暗道康熙傷了,這宮裡身份最重的就是太后,得了太后青眼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這麼一想他就徐徐膝行幾步,仗着年幼扶了太后雙膝,含淚道:“皇祖母,孫兒嚇壞了,聽人傳話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孫兒一路進宮,心口就跳得不停,孫兒好怕,好怕……皇阿瑪……”說着就垂下頭去,強自住了嘴。

太后做了幾十年太后,以前有太皇太后看顧着,後來太皇太后去了,但康熙這個至孝的皇帝又長成了,她當真沒經過多少大事,所以那性子還存着幾分簡單純稚。此時一聽這話她哪裡還忍得住,竟拉着他們兩個就大哭,“……哀家也嚇壞了,哪兒有這樣的事,好端端的遊園子就被個笨手笨腳的太監撞了,這一撞還撞得那麼厲害……”

太后一哭,身邊侍候的宮女們着急來勸,那幾個年紀大位份高的宮妃們也顧不上兩個阿哥在,有的跟着勸說,有的卻也捏着帕子哭起來。

東方不敗便也道:“皇祖母莫哭,皇阿瑪有神龍護體,很快就會好的。”

胤禛也落了淚,在一旁點頭。

太后一時也止不住,不說康熙病情還好,一說她更是傷心,又哭道:“……都是哀家不好,就不該去遊這個園子。說是好生用藥慢慢養着,少則六月、多則一年就會好……可是又說撞傷了肺腑,往後一點都不能勞累,不然、不然就恐有咳血之症……這哪個皇帝不是勞累的,玄燁又是個認真盡職的,這往後可怎麼辦……”

聽了太后這話,屋裡宮妃們再也忍不住,不管虛情假意的都跟着哭起來。

而胤禛聽了,不由大驚,他想到康熙這傷估計不清,但沒想到還能重成這樣。這先是養傷一年,傷在心胸,至少也要臥牀三四月,而後才能緩緩行走,待傷口好了,他還不能辛勞……這等於一個人就大半廢了。

瞬時間,胤禛腦中飛快轉過無數個念頭,初時迷茫不堪,好一會兒才變得清晰。他不由多想,同樣也上前抱住太后膝頭,泣聲道:“皇祖母,皇阿瑪會好的,那起子御醫慣會危言聳聽的,絕不至那個境地。”

東方不敗配合着說話,卻是半垂頭斂去了眼底神色,這就是他所要的康熙的“病重”,他不害他性命,但是他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此時的太醫可能當真有幾分誇大其詞,但有他東方不敗在,這事就假不了!

東方不敗從心底裡感到一陣顫慄,大局已定,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他不會允許再有人出來阻撓分毫!康熙不行,旁的阿哥不行,大臣們也不行,他心裡生出了嗜血的念頭,眼下只能強自抑制住了,好一會兒才冷靜下來。他有耐心,不會在最後時刻犯錯。

太后被胤禛引得傷心,順勢也按了他的手,一時便成了一副慈愛孝順的祖孫圖。

好不容易胤禛纔將太后勸住,又道:“皇祖母,皇阿瑪這兒有娘娘和我們兄弟在,缺不了人侍候,皇祖母忙亂一天了也累了,不若先回宮休息。”

“哀家心裡掛念着,如何能這麼回去。”太后抹淚道。

“皇祖母,皇阿瑪最是孝順,此時恐怕也是掛念着皇祖母,若是他得知累得皇祖母一直守候,怕是心內不安,這養傷也耽誤了。”胤禛勸道。

一時屋裡人也跟着勸說,太后遲疑一下,才應了,又對胤禛道:“好孩子,好好侍候你皇阿瑪,哀家這兒不用你擔憂,若有什麼,立時傳了訊來。”一頓,又對宮妃們道:“這兒你們也幫不上忙,跟着哀家去吧。”

宮妃們個個抹了淚答應了,太后一轉眼看見惠妃,又道:“惠妃,你腳上也傷了,回去就待在宮裡養傷,沒事不要出來了。”

這是禁足了,連個期限也沒有。惠妃根本不敢求情,忍着腳痛恭敬跪下答應了。

胤禛原要將太后送回,太后卻讓他到康熙那兒去,反而點了胤禟跟着。東方不敗便對胤禛點頭,然後親自將太后等一路送了回去。

康熙重傷,雖有御醫們言道不礙性命,但終究得預防個萬一。太后讓胤禛到康熙跟前守着,就是預備着這個萬一。

就是幾十年不管外物的太后此時也明白,這大清朝到了不得不往下傳承的時候了,不管是立新君,還是立太子,都得有那麼個人在康熙跟前。

胤禛也明白這點,心情不由又是難過又是……期待,往裡頭走的步子也沉重幾分。他看向躺在牀上康熙,暗暗嘆了口氣,而後一步一步穩重地走過去。他的前方,幾乎已成了一片坦途,他可以一直走下去,就如登上乾清宮裡頭那個位置。

這是他的道路,胤禟給他鋪就的道路。

忽然覺得好輝煌啊。。哈哈。。

108 兩人的坦白42 胤礽的下場31章5 胤禟在哪裡第117章 番外養心殿一隅2 教主被折辱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106 教主的暗棋22 胤禩的質問第116章 四四到笑傲6(完)11 兩隻生誤會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第111章 最合適的人71 胤禩的邀約47章11 兩隻生誤會106 教主的暗棋23 殺人的匕首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43章62章27 親吻和沐浴71 胤禩的邀約45 情意那交融9 教主醒來了75 一計再一計92 議立新太子58章101 聰明的胤禟64章34章22 胤禩的質問51章104 兄弟的對峙93 康熙的陷阱13 情意那綿綿51章49章79 崩壞番外3慎買30章78 明哲保身者77 胤禩的告白37 牀帳中密謀56章77 胤禩的告白第117章 番外養心殿一隅28章45 情意那交融82 教主的狠辣71 胤禩的邀約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55章31章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93 康熙的陷阱4 胤禛去找人38章59章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82 教主的狠辣74 教主的試探全2 教主被折辱103 教主的密謀31章27 親吻和沐浴第109章 無力再回天96 裡外的配合32章12 越說越跑偏87 胤禛的絕路40 崩壞番外2慎買第116章 四四到笑傲6(完)40 崩壞番外2慎買第109章 無力再回天50 朝堂波瀾起8 上藥和亂倫86 殺人的詭計9543章105 胤禛的默許58章93 康熙的陷阱94 胤禛的破綻77 胤禩的告白42 胤礽的下場103 教主的密謀22 胤禩的質問46章105 胤禛的默許26 胤禛的選擇108 兩人的坦白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17 胤禩被隱瞞14 同牀又共騎25 胤禟的指控6363 半14 同牀又共騎28章
108 兩人的坦白42 胤礽的下場31章5 胤禟在哪裡第117章 番外養心殿一隅2 教主被折辱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106 教主的暗棋22 胤禩的質問第116章 四四到笑傲6(完)11 兩隻生誤會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第111章 最合適的人71 胤禩的邀約47章11 兩隻生誤會106 教主的暗棋23 殺人的匕首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43章62章27 親吻和沐浴71 胤禩的邀約45 情意那交融9 教主醒來了75 一計再一計92 議立新太子58章101 聰明的胤禟64章34章22 胤禩的質問51章104 兄弟的對峙93 康熙的陷阱13 情意那綿綿51章49章79 崩壞番外3慎買30章78 明哲保身者77 胤禩的告白37 牀帳中密謀56章77 胤禩的告白第117章 番外養心殿一隅28章45 情意那交融82 教主的狠辣71 胤禩的邀約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55章31章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93 康熙的陷阱4 胤禛去找人38章59章第114章 始知相憶深(完)82 教主的狠辣74 教主的試探全2 教主被折辱103 教主的密謀31章27 親吻和沐浴第109章 無力再回天96 裡外的配合32章12 越說越跑偏87 胤禛的絕路40 崩壞番外2慎買第116章 四四到笑傲6(完)40 崩壞番外2慎買第109章 無力再回天50 朝堂波瀾起8 上藥和亂倫86 殺人的詭計9543章105 胤禛的默許58章93 康熙的陷阱94 胤禛的破綻77 胤禩的告白42 胤礽的下場103 教主的密謀22 胤禩的質問46章105 胤禛的默許26 胤禛的選擇108 兩人的坦白第108章 大局終已定17 胤禩被隱瞞14 同牀又共騎25 胤禟的指控6363 半14 同牀又共騎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