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第四卷

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

這位送信的大人,正是皇帝身邊的另一侍衛紀銑,看季衡兀自發呆並不急着看信,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愣頭愣腦,還是直言直語慣了,就說道,“大人,皇上最近情形很不好。”

季衡看向他,這些日子太疲累了,身累心累,所以他嗓子微微發了炎,聲音嘶啞,“皇上病了嗎?”

紀銑道,“不是皇上病了,是太子殿下病了,下官從京城出發時,太子殿下已經病了七八天了,情形十分不好。皇上十分擔憂,日夜陪伴,情形便不大好了。”

季衡愣了一下,這才趕緊將信拆開看,信是皇帝親筆所寫,急切之意溢於言表,裡面沒有多寫,只寫兒子楊麒兒生了大病,情形很差,他一個人守着他,心中惶恐,希望季衡能夠趕緊回去。

季衡盯着信直直看了好一陣,然後就對紀銑道,“我知道了,這就啓程回京去。”

從餘杭到京城,一路走京杭大運河,路上便會比較安全,季衡便去讓了付揚安排啓程之事,只說第二天就出發,然後他又去見了汪秉直,並招來了造船廠和火器廠的督造前來說話,事情差不多交代完畢,便也就準備啓程了。

在船上,翁太醫和楊欽治分別住季衡的左右,這時候環境稍稍穩定了些,翁太醫就開始熬藥給季衡調理身體,怕季衡回京了皇帝看到他身體這麼差要怪罪自己,而楊欽治則有着各種的文人雅事能做,便經常來陪季衡打發時間,季衡憂心京中愛子,心急如焚,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容易頭疼,翁太醫後來只好給他用了大劑量的安神藥他才能好好睡一覺,吃了藥之後又開始頭暈腦脹犯惡心,而且來了月潮,整個旅途十分難熬。

等回到京師,已經是七月末了。

季衡從通州碼頭下船,已經有皇帝的衛隊前來迎接,隨來的還有皇帝身邊最看重的大太監柳升。

通州碼頭十分繁忙,但是一應船隻全都被管制了,讓開了水道讓季衡的船進碼頭,

衛隊在碼頭上隔開了看熱鬧的人羣,不少人在後面竊竊私語。

“這是誰的船,怎麼這麼大陣仗?”

“不知,但這是京中禁軍,難道是皇上出行?”

“怎麼可能是皇上出行,皇上在宮裡呢,再說,皇上出行,也要比這個陣勢更大吧。難道是公侯府,或者是哪位藩王入了京?”

“怎麼可能是公侯府,之前不是秦國公家的家眷回京來,想要搶先入碼頭靠岸,不是都被趕到一邊去等着去了。要說是藩王,也不像,這是用的皇上的儀仗,不是藩王的。而且,藩王入京,皇上會派禁軍前來迎接?再說,太子病了,至今未好,據說皇上連早朝都不去上了,哪位藩王進京還要皇上派人來這般迎接,不是嫌王位太穩等着被削藩嗎。”

有打探到消息的跑來小聲說道,“是東南五省巡撫季大人回京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下,然後互相看了看,心裡瞭然,又有人小聲議論,“皇上這般來迎接,是因季大人在東南五省打擊倭寇海賊立了大功,還是,那啥……”

另外就有人笑起來,“恐怕兩者皆有。”

季衡只是稍稍收拾了一下就從船裡走出來了,他這段日子消瘦了太多,但是人在旅途中,身邊又沒有許氏照顧,故而沒有準備瘦下來的衣裳,身上的衣裳便都顯得寬大了,穿在身上空蕩蕩的,被河風一吹,簡直就像是要飄走一般。

柳升已經上了船來,在船頭接到他,看到季衡瘦成這個樣子,便十分吃驚,一邊給他行禮,一邊就已經說道,“大人,您怎麼瘦成了這樣。”

翁太醫就跟在季衡的後面的,馬上垂下頭當自己不存在,心想等進宮面聖的時候,恐怕免不了責罰了。

季衡對他笑了一下,寒暄了兩句後才道,“不過是旅途勞累了而已,沒什麼事。”

然後又問,“皇上和太子如何?”

柳升愁容滿面地道,“太子殿下的病情只是控制住了,但是並沒有見大好,皇上……皇上日日裡陪伴太子殿下,已經有一旬未上朝了,也沒有好好休息,情形正是很不好。不過大人您回來了就好,您就去勸一勸皇上吧。”

季衡深吸了口氣,說道,“如此,這般就先進宮吧。”

因皇帝讓人殺了許七郎的怨恨,在這種事情面前,季衡已經沒法再去想了。

季衡下了船,楊欽治跟在後面從船上下來,季衡便讓卞武和郎商護衛楊欽治回季府,讓許氏給楊欽治安排一個院子住下。

旁邊柳升聽聞,就說道,“大人,季夫人一直住在宮裡照顧太子殿下,已經有十幾天未曾出宮了。”

季衡嗯了一聲,又看向楊欽治,楊欽治倒沒有那麼麻煩,說道,“君卿,你忙自己的去吧,我一個大男人,還不能安頓自己了。”

季衡說道,“這可不成,我不把你安頓好,我對不住你,也對不住徐兄。”

然後就直接讓了跟着自己下東南去的幾個家僕上前來,其中有知道季衡在城南的別院的,他便讓他們全都去那別院裡伺候楊欽治,務必將他伺候好。

這些僕人便接下了這個任務,而從人羣后面又被侍衛帶過來了幾個僕人,正是季府的管家和兩位長隨。

他們上前來給季衡行了禮,季衡說道,“我要先入宮去。”

然後又對他們交代了一遍安頓楊欽治之事,讓務必做上賓招待,如此這般之後,他才和楊欽治告別,也不乘坐馬車了,直接去騎了快馬,就往京城而去。

皇帝是有心自己去迎接季衡的,但是守着楊麒兒,他實在走不開。

楊麒兒從原來的白白胖胖的孩子,已經變得面色蠟黃了,整個瘦了一大圈。

季衡到麒麟殿門口了,纔有女官匆匆忙忙跑進來對皇帝通報道,“皇上,季大人到了。”

皇帝正在喂兒子喝藥,許氏抱着楊麒兒,不讓他碰到背上的疹子,皇帝就又哄又逗地要楊麒兒喝藥,楊麒兒偏偏就是不張嘴喝,皇帝只好捏着他的嘴硬灌下去,楊麒兒這樣也大多是咽一半吐一半。

聽聞季衡到了宮門口,皇帝手裡的動作頓了一下,將碗放回了旁邊宮女手上的托盤上,便直接起了身來,他是想走得穩重一些的,但是還是腳步過快了,季衡已經進了殿裡來,兩人在大殿門口撞上,兩人都看到了對方,季衡驚訝又心疼地看着皇帝,別的禮節都顧不得了,只是驚道,“皇上,您……您怎麼瘦了這麼多。”

皇帝想要說什麼喉嚨卻有些哽住了,一上前就已經將季衡抱住了,他哽咽道,“你回來了,回來就好。”

季衡突然眼眶發熱,鼻子發酸,他低聲道,“我回來了。”

因爲周圍不少宮人,雖然他們都不敢擡頭看,但是在這麼多人面前擁抱,季衡還是覺得不合適,就從皇帝的懷裡退了出來,說道,“皇上,太子殿下呢?”

皇帝已經拽住了他的手,死死地拽着,將他往西間裡帶,“麒兒在牀上,夫人也在。”

季衡進了西間,只見許氏坐在牀沿上,懷裡抱着一個孩子,正在輕輕搖着哄着。

許氏對着季衡點了一下頭,也沒說什麼話,只是低下頭對楊麒兒道,“乖麒兒,看看是誰回來看你來了。”

季衡看向她懷裡的那個孩子,只見是一個瘦弱蠟黃的小孩兒,和他離開時候的白嫩可愛簡直是判若兩人。

心痛鋪天蓋地向季衡襲來,他瞬間溼了眼眶,人已經走上了前去,也不敢接過許氏手裡的孩子,只是半跪在了牀腳榻上,低頭看着兒子,柔聲道,“麒兒……”

皇帝讓了房裡伺候的宮人都出去了,又上前哄兒子道,“麒兒,乖,睜開眼看看,是你母親回來了。”

楊麒兒費了力氣才把眼睛睜開了,眼睛無神地看向季衡,季衡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將楊麒兒從許氏的懷裡抱了過來,許氏趕緊說,“你小心一點,他背上生了疹子,碰着就痛。”

季衡聽後就又是一驚,心痛難忍,他低頭在楊麒兒那也生了一點紅疹子的額頭上親了一口,“乖寶貝。”

楊麒兒費力地看着他,卻發不出聲音來。

一會兒,楊麒兒半睡了過去,皇帝就讓了照顧他的女官來抱着他讓他睡覺。季衡便也跟着皇帝到了東間裡去,季衡也不顧收拾自己,便直接問道,“麒兒的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皇帝便對他講了楊麒兒整個生病的過程,最後又道,“不知是不是碧溪殿裡有什麼邪祟,上次他也是去了碧溪殿,回來也病了。但是讓在碧溪殿裡做了法事,也毫無用處。”

季衡根本不相信這些,便說道,“我洗漱一番,請爲麒兒看病的幾位太醫前來吧。”

說着,又急着說了一句,“翁太醫回來了,但他回家去了,讓人趕緊去請他入宮來爲麒兒看看。”

皇帝一邊讓了人去傳人,一邊就又讓了宮人來伺候季衡洗漱收拾,季衡洗澡收拾,換了一身衣裳,頭髮半乾不幹時,幾位太醫便都已經來了。

除了一直在耳房裡值守的太醫外,其他只要給楊麒兒診過病的太醫一概全都到了。當然,那些被流放的太醫沒有能來。

季衡頭髮只是簡單挽了一下,就直接坐在了椅子上,皇帝坐在上位,季衡坐在他的左手第一位,但是皇帝不說話,一切全由季衡做主。

季衡開始仔細地詢問這些太醫對楊麒兒病情的判斷。

季衡不聽他們拽文,只要通俗易懂,想要拽文的,一概被打斷,讓這些太醫更是惴惴不安,只好細細地講楊麒兒的病情。

這些太醫裡對楊麒兒的病情的描述分爲兩類,第一類認爲是體內火毒造成的,另一類認爲是生了痘瘡一類的病,只是這種痘瘡以前沒有出過,楊麒兒是第一例。

除了這兩類,這陣子最受重用的孫柏則是欲言又止,季衡看出了他是另有話說,但是又不好說,便將別的太醫都遣走了,只留了孫柏下來。

之後甚至遣開了殿裡的所有女官內監,季衡才又問孫柏,道,“孫太醫,你是有什麼想說的嗎?”

孫太醫是另有判斷的,他覺得太子殿下若是火毒重,那麼給他吃過幾劑藥卻毫無用處,而若是痘瘡類的病,卻又沒有傳染給別人,所以他大膽提出太子殿下是中毒了,他前幾天就有此猜測,但是沒有查出來,所以不敢上報。

他這般說的時候,恭恭敬敬地垂着頭,但是身子卻微微朝皇帝側了側。

季衡則是瞬間明白了這位孫太醫的意思,他怕自己猜測的太子中毒,因皇帝對太子過於看重,最後會因此造成血雨腥風,所以之前沒有敢說。

皇帝聽到這裡已經面沉如水,但是好在是忍着沒有發言,季衡神色也十分沉重,最後問道,“若殿下是真的中毒,你覺得會是什麼毒呢。”

310 番外第7章 花到荼蘼(四)92 第二卷316 番外117 第二卷195 第三卷61 第二卷43 第二卷第3章 子謂顏淵曰320 番外329 番外57 第二卷43 第二卷127 第二卷107 第二卷260 第四卷305 第四卷212 第四卷169 第三卷184 第三卷120 第二卷151 第三卷345 番外87 第二卷209 第四卷202 第三卷181 第三卷147 第三卷210 第四卷156 第三卷165 第三卷260 第四卷104 第二卷第4章 花到荼蘼(一)第10章 第一場雪262 第四卷324 番外309 番外57 第二卷200 第三卷130 第二卷150 第三卷146 第三卷283 第四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第11章 繁華京都(二)158 第三卷126 第二卷72 第二卷256 第四卷94 第二卷2888 第二卷189 第三卷87 第二卷283 第四卷326 番外第13章 繁華京都(四)163 第三卷133 第三卷168第三章218 第四卷161 第三卷96 第二卷164 第三卷64 第二卷66 第二卷122 第二卷241 第四卷90 第二卷266 第四卷153 第三卷91 第二卷216 第四卷256 第四卷138 第三卷127 第二卷60 第二卷130 第二卷第3章 桃花莊上(二)315 番外201 第三卷236 第四卷134 第三卷149 第三卷343 番外249 第四卷337 番外36 第二卷141 第三卷第4章 花到荼蘼(一)第3章 桃花莊上(二)43 第二卷169 第三卷54 第二卷227 第四卷248 第四卷91 第二卷50 第二卷302 第四卷
310 番外第7章 花到荼蘼(四)92 第二卷316 番外117 第二卷195 第三卷61 第二卷43 第二卷第3章 子謂顏淵曰320 番外329 番外57 第二卷43 第二卷127 第二卷107 第二卷260 第四卷305 第四卷212 第四卷169 第三卷184 第三卷120 第二卷151 第三卷345 番外87 第二卷209 第四卷202 第三卷181 第三卷147 第三卷210 第四卷156 第三卷165 第三卷260 第四卷104 第二卷第4章 花到荼蘼(一)第10章 第一場雪262 第四卷324 番外309 番外57 第二卷200 第三卷130 第二卷150 第三卷146 第三卷283 第四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第11章 繁華京都(二)158 第三卷126 第二卷72 第二卷256 第四卷94 第二卷2888 第二卷189 第三卷87 第二卷283 第四卷326 番外第13章 繁華京都(四)163 第三卷133 第三卷168第三章218 第四卷161 第三卷96 第二卷164 第三卷64 第二卷66 第二卷122 第二卷241 第四卷90 第二卷266 第四卷153 第三卷91 第二卷216 第四卷256 第四卷138 第三卷127 第二卷60 第二卷130 第二卷第3章 桃花莊上(二)315 番外201 第三卷236 第四卷134 第三卷149 第三卷343 番外249 第四卷337 番外36 第二卷141 第三卷第4章 花到荼蘼(一)第3章 桃花莊上(二)43 第二卷169 第三卷54 第二卷227 第四卷248 第四卷91 第二卷50 第二卷302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