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第四卷

皇帝因張和生這話而停住了腳步。

他想到季氏一族遭到的災難,而季衡遠在他鄉,他就又在心裡嘆了口氣。

賢妃畢竟是季衡的姐姐,他想了想,就說道,“朕一會兒便去端陽宮坐坐吧。”

張和生應了皇帝后,就告退出來了,對候在外面的女官綠屏說道,“皇上說過一會兒去端陽宮坐坐呢。”

綠屏歡喜地對張公公道了謝,在這裡自然沒有表示,但是之後定然會送上一份謝禮。

綠屏回了端陽宮,對賢妃說了皇帝要來的事情,綠屏是高興的,賢妃卻神色有些怔忡,然後才讓人將宮裡好好收拾收拾,自己也坐到梳妝檯前去重新梳妝打扮。

皇帝親自抱着楊麒兒坐轎子將他送回到麒麟殿裡去,楊麒兒打着小呵欠要睡覺了,皇帝要將他往牀上放的時候,他卻又抓着皇帝的衣裳,嬌氣地將臉往皇帝的懷裡拱,皇帝滿心溫柔,就只好將他繼續抱着,低聲道,“乖,睡覺了。”

他低頭看着楊麒兒,腦子裡浮現出季衡曾入宮來看兒子,抱着才兩三個月大的寶貝兒子低聲哼着曲子哄他入睡的情景。

他也想哼點調子來哄兒子,不過思來想去都不會哼,只得作罷。

楊麒兒在父親懷裡慢慢閉上眼睛睡過去了,等他完全睡熟了,皇帝纔將他放上牀去,然後起身來離開。

皇帝坐着轎子到了端陽宮,已經進了十一月,天氣已經十分寒冷,京城也早下過了初雪,皇帝披着大氅進了端陽宮,賢妃一身素衣,頭戴白花,站在門口等着,皇帝剛到門口,她就跪下恭迎。

皇帝看她這個樣子,心裡便起了一點憐憫之情,說道,“瑛娘,平身吧。”

賢妃謝恩後起身要幫皇帝脫下大氅,皇帝伸手擋了她一下,說道,“你病了這麼一陣子,身子也不好,不要勞累了。”

他的拒絕讓賢妃僵了一下,之後又勉強露出了一點悽苦的笑容來,柔聲說道,“臣妾多謝陛下關懷。”

皇帝身上的大氅,便是綠屏上前幫忙脫下的,之後皇帝和賢妃一起進了裡間坐了,坐在榻上,雖然屋子裡燃着兩個暖爐,本不該覺得冷纔是,但皇帝總覺得這屋子裡帶着一股子涼氣,又有藥味,總歸是讓人不喜。

皇帝便問起賢妃病情來,賢妃一臉憔悴病容,又愁着眉,一副哀傷之態,回答皇帝道,“臣妾並無什麼大礙,不過是聽聞族中所遭災難,心中悲慟憤怒罷了,倭寇之害,讓臣妾這身在深宮的女子也十分憤恨,只恨自己不是男兒,不然寧願上陣殺敵。”

她說起這話來,倒讓皇帝愣了一下,然後說道,“季氏一族所遭受的災難,朕不會不管,定然將被抓走的季氏族人救出來,倭寇也正是罪該萬死,定然不會讓其逍遙。”

賢妃眼淚水便又出來了,一邊拭淚一邊說道,“臣妾知道皇上近來煩心東南海患之事,臣妾不該也愁着臉讓皇上不開心,但臣妾實在是無法露出開心之顏,還請皇上恕罪。”

皇帝道,“朕知你的心情,怎麼還會要你露出開心之顏。”

賢妃哽咽道,“臣妾身在深宮,族裡遭瞭如此災難,想到孃家親人定然也是十分悲痛,家中老父恐怕更是會悲痛欲絕,但作爲不孝女,並不能給予問候,便心中更是難過,再說,家弟季衡身在東南戰場之上,家人也定然十分憂心其安危,我作爲姐姐,也是不能置身事外的,所以懇求皇上,能夠讓臣妾見見家人。”

皇帝知道賢妃不是個簡單安分的人,不過大皇子之事後,這一年多來,她就一直本本分分的,也沒再惹什麼事,加上季家這次這件事的確是太驚心,讓季家人進宮來同女兒說說話,也是應該的。

皇帝便應了。

江蘇興化。

季衡回興化老家來的次數很少,上一次便是中瞭解元,上京之前,回了老家來祭拜祖先,向他們彙報自己考中解元之事,並且期盼他們保佑自己能夠在會試和殿試上都取得好成績。

季衡自然並不是將自己的命運寄希望於祖宗保佑,不過,這一套程式做完,季衡心裡的確很受震動。

祠堂裡高高的房頂,略微昏暗的光線,一排排的牌位,都讓季衡心裡產生了深深的家族責任感。

族長親自將線香遞給他,對他說家族榮耀在他身上的時候,他的確是差點紅了眼眶。

雖然他那時候回族裡來,是因爲在京里名聲不堪,但是回到族裡,大家並沒有因此而如外人一般輕視他。

族長甚至說知道他是個好孩子,是棟樑之才。

季衡其實並不需要別人這樣的肯定,但是他依然是感動了。

現如今又再一次回到老家來,一切都不一樣了。

興化河流縱橫,是個十分美麗的地方,季家村更是被河水環繞,村前村後皆是綠樹,小橋流水,白牆黛瓦,青石板的路,從路上走過的安閒的人,這裡乃是一片安寧的樂土。

季衡上次回來時,在村口就聽到族學裡孩子讀書的清脆的聲音,這一次,只見火災後的斷垣殘壁,到處一片寂靜,能聽到的聲音也是哭聲,甚至還能夠看到路上和牆上的血跡,也不知道是哪一位族人的血灑在了那裡。

季衡之前就想過這裡遭難之後的情景,但是這般看到,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能夠承受。

跟着季衡的,是他的四大護衛和十幾個親衛。

他回來,並沒有派人先來通知,族裡遭受了如此災難,難道他還要人迎接嗎。

他在村口下了馬,村口的石碑和石牌坊依然屹立,只是上面也染了血,還無人前來擦拭,季衡下了馬便下跪,強忍眼淚以額頭貼着地長久地不起身。

這時候有人從村裡出來了,見到了村口的人,先是受了驚一般地轉身要跑,然後突然頓住,大概是發現了跟着季衡的親衛都是官兵打扮,他便鎮定下來,然後跑去叫了人來。

來人正是季氏一族的族長季道熹。

跟着族長的還有一些人,不過可以看出,每個人臉上都神情凝重而悲痛。

季衡長跪不起,季道熹過來認出了他,要將他從地上扶起來,季衡擡頭看他,道,“季衡巡撫閩浙,竟不能保住季氏小小一族,季衡有愧。”

季道熹眼眶泛紅,道,“起來吧。起來吧。”

他說不出更多來,只是死死要將季衡拉扯起來。

興化本就是文風鼎盛之地,季氏一族在此地都以注重教育聞名,門風極嚴,故而在這百年之中,就出過了二十多位進士了,現在又出了季朝宗和季衡兩名狀元,故而季氏一族現如今已經一躍成爲興化第一望族。

季氏一族這般風光,自然也是惹人豔羨和嫉妒的,此次季氏一族的災難,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有人爲故意的痕跡在。

倭寇逃竄至此大約只是偶然,但是沒有任何人給季氏一族報信倭寇流竄過來的事情,讓季氏一族沒有時間去逃難,必定是有人故意的。

季道熹也是進士出身,不過官途不順,後來早早就致仕回鄉,因其一直是長房嫡脈,故而他四十歲出頭就做了一族之長,之後算是兢兢業業,將季氏一族管理得十分穩妥。

族中雖然少不得依然是有些矛盾的,但是卻沒有出過大事。

管理這樣大一個宗族,又教育出了一位狀元郎,可見其能力。

季衡被季道熹拉扯起來,因喉嚨哽住,已經不能再發一言。

季道熹領着季衡進了村子裡,先是直接到了祠堂裡去祭拜了,然後季道熹領了季衡到了他家,兩人這才談論起來。

季道熹先說了季氏一族遭遇倭寇的具體情形。

因倭寇是趁着夜色到季家村,且沒有人前來給村子裡通風報信說有倭寇爲亂,可能會流竄過來,故而村中竟然是沒有任何準備,當倭寇劫掠而來,季氏一族還在睡夢之中,後來發現了倭寇,及時敲響了警報,季氏一族自然也反應迅速,馬上就組織了人前去抵擋,並且將老弱婦孺保護往村子中心,只是沒想到倭寇人多力量大,而且一路劫掠已經殺紅了眼,季家村的男人們哪裡是他們的對手,故而死傷慘重,且近村口的那一邊的房屋,又被倭寇放了火,被焚燬了大半,因後來朝廷官軍追擊而來,倭寇便從村子北邊突擊出去了,並且抓走了幾十人。

季道熹這般說着,已經將那寫着陣亡之人和被抓走之人名單的冊子拿來給季衡看,這名單上不僅寫了名字,還寫了此人是哪一房哪一戶,家住具體何處等,一看就是一目瞭然。

季道熹捧着這個冊子的時候手都在抖,季衡也是心裡難受得很。

季道熹又說官兵倒是驍勇,一路追擊倭寇,只是倭寇用抓走的婦孺爲盾牌,勇悍的趙家軍也拿倭寇無法,最後就讓倭寇帶着人質逃跑了。

季道熹又道,“汪大人同趙將軍都說會將被抓走的人救回來。”

季道熹說這句話的語氣很淡,大約是並不相信這句話,因爲被倭寇抓走的人能夠回來的太少了,幾乎是不可能。

但是季道熹又補充了一句,“被抓走之人,婦人有十九人,未出閣的姑娘家有十一人,男孩有二十一人。女眷們恐怕會無顏面活下去,即使去救,之後怕是也救不回來了,只是這些男孩兒萬望能夠救回來。”

季衡知道這個時代士大夫的思想,女人被玷污了就是不該活的,不過他也沒有說什麼,只是表示一定會將人救回來。

之後季衡直接問起爲何季家村爲何沒有收到倭寇向這一帶流竄的信報,季道熹便道,“興化知縣蕭至聖乃是之前閣臣蕭政的堂侄,蕭閣老同你父親有些齟齬,蕭至聖和咱們族裡又鬧了些事情,便很有些不睦,這次恐怕是蕭至聖故意瞞而未報。”

145 第三卷329 番外278 第四卷80 第二卷228 第四卷第6章 花到荼蘼(三)296 第四卷315 番外337 番外112 第二卷199 第三卷96 第二卷338 番外45230 第四卷186 第三卷221 第四卷163 第三卷304 第四卷198 第三卷184 第三卷315 番外235 第四卷108 第二卷219 第四卷45161 第三卷167 第三卷248 第四卷247 第四卷221 第四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85 第二卷90 第二卷第11章 繁華京都(二)294 第四卷254 第四卷310 番外183 第三卷第11章 繁華京都(二)256 第四卷338 番外346 番外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312 番外242 第四卷62 第二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113 第二卷75第10章 繁華京都(一)49 第二卷116 第二卷175 第三卷303 第四卷333 番外137 第三卷239 第四卷310 番外278 第四卷139 第三卷121 第二卷123 第二卷271 第四卷第4章 死而後已141 第三卷128 第二卷210 第四卷196 第三卷101 第二卷179 第三卷118 人物表勿買286 第四卷288 第四卷295 第四卷266 第四卷180 第三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261 第四卷177 第三卷149 第三卷107 第二卷313 番外281 第四卷324 番外246 第四卷242 第四卷50 第二卷246 第四卷142 第三卷257 第四卷314 番外134 第三卷205 第三卷第1章 入宮283 第四卷299 第四卷323 番外137 第三卷67 第二卷
145 第三卷329 番外278 第四卷80 第二卷228 第四卷第6章 花到荼蘼(三)296 第四卷315 番外337 番外112 第二卷199 第三卷96 第二卷338 番外45230 第四卷186 第三卷221 第四卷163 第三卷304 第四卷198 第三卷184 第三卷315 番外235 第四卷108 第二卷219 第四卷45161 第三卷167 第三卷248 第四卷247 第四卷221 第四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85 第二卷90 第二卷第11章 繁華京都(二)294 第四卷254 第四卷310 番外183 第三卷第11章 繁華京都(二)256 第四卷338 番外346 番外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312 番外242 第四卷62 第二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113 第二卷75第10章 繁華京都(一)49 第二卷116 第二卷175 第三卷303 第四卷333 番外137 第三卷239 第四卷310 番外278 第四卷139 第三卷121 第二卷123 第二卷271 第四卷第4章 死而後已141 第三卷128 第二卷210 第四卷196 第三卷101 第二卷179 第三卷118 人物表勿買286 第四卷288 第四卷295 第四卷266 第四卷180 第三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261 第四卷177 第三卷149 第三卷107 第二卷313 番外281 第四卷324 番外246 第四卷242 第四卷50 第二卷246 第四卷142 第三卷257 第四卷314 番外134 第三卷205 第三卷第1章 入宮283 第四卷299 第四卷323 番外137 第三卷67 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