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番外

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 346番外

番外之皇家日子9

帝后在一起這麼多年,因爲一些政事上的事意見不合而鬧出矛盾來,也不知有凡幾了,不過,即使鬧矛盾,兩人也不會將這些事帶到兩人的感情上來,更何況兩人都總會積極地去解決這些事情,故而兩人的感情從來沒有因爲這些事情變淡過。

反而因爲孩子漸漸長大,彼此的生活裡又會只剩下對方,而越發不能離開對方。特別是皇帝,年紀越大反而越黏糊,被季衡說他一句他是越來越小了,皇帝也不當這是批評,反而蹬鼻子上臉,藉此把他好好揉搓了一頓。

不過這次是關於兒子們的大事,季衡便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

好在慧仁大師的到來,讓兩人都暫時拋下了剛纔的事,一心惦記起楊麒兒來了。

季衡緊緊握着皇帝的手,問慧仁大師道,“此事現下有多少人知道。”

慧仁大師作爲鎮國寺的主持,鎮國寺乃皇家寺院,也是國寺,便不僅是一個主持那麼簡單,其政治敏感性也是很高的,他又唸了一句佛,才說道,“殿下是在寺中剛做完早課前來大殿跪下求剃度的,故而有三十多個弟子都看到聽到了,不過老衲已經做了交代,讓將這些弟子都先關進了一個禪院裡,殿下還跪在大殿,但是老衲已經派人看守着,事情還沒有傳開,老衲便趕緊趕來了宮裡。”

皇帝拉着季衡站了起來,說道,“現下便去鎮國寺吧。”

帝后是乘着馬車微服出的蘅蘭宮,沒有任何聲張。

馬車裡,季衡沉默不言,皇帝看他這樣,顯然還在生自己的氣,就摟着他說道,“事已至此,你要和朕慪氣嗎?”

季衡看着他,蹙眉道,“這是慪氣能夠解決的嗎。麒兒定然是知道歆兒之事了,所以纔想不如出家將位置讓出來。麒兒雖然性子偏弱,但到底沒有出過什麼差錯,做事也是井井有條,有理有據,他今年又大病了兩場,又連連沒了兩個孩兒,又出歆兒之事將他逼到如此地步,你說我心裡怎麼會好,都是我的孩子,我怎麼忍心。”

皇帝將季衡摟得更緊了一些,說道,“朕的確是做得急了些,朕應該和你商量後再行事的。朕不是看不上麒兒,也不是不喜歡他。朕對麒兒的心,你難道不是看在眼裡的嗎。朕其實最看重最心疼的還是麒兒,他是咱們的第一個孩子,生下來又受了那麼多苦,你沒回京時,他是養在朕懷裡的,朕難道會不喜歡他。朕做出這個安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卿卿,你還記得當年爲麒兒看病的那個老和尚嗎?”

季衡愣了一下,過了一會兒才點了點頭。

皇帝又問,“還記得他說麒兒的話嗎,他說麒兒壓不住皇位,作爲太子,便會一直生病,會養不大,除非在東邊去養,迎接能夠鎮住皇位之人出生,後來咱們就搬到蘅蘭宮住了,歆兒在這裡出生,麒兒在這裡健康長大。朕這次其實也只是試探,看歆兒是不是適合繼承帝位,歆兒雖然開始並不願意前來處理政務,但看你病得嚴重,他也只得來處理了,朕看他是很有風範的,他不僅是能有條理地將政務處理好,更重要是他心中有着天下,他知道用對這江山社稷好的方法想事情。故而,朕之前只是試探,現下倒是真的偏向他了。且朕憐惜麒兒,他作爲一個閒散藩王,也是對他好。”

季衡嘆了口氣,道,“其實這樣也好,若是要定歆兒繼承皇位,便也是越早越好。至少兩人身後的力量都還弱,不會在朝廷引起太大的震動。且現在麒兒和他的太子妃和太子良娣關係都淺淡,和兩人的孃家勢力也沒有太親近,麒兒不至於受這些脅迫。”

季衡說完,就緊緊握住了皇帝的手,好半天才又說了一句,“咱們得好好勸一勸麒兒,他怎麼能夠拋下一切去出家。”

皇帝道,“朕明白。當年麒兒生病要救不回來,要是你也沒有回來陪着朕,朕想,朕也不定能夠熬過來。麒兒心中的苦楚,朕也是明白的。”

季衡聽他這樣說,又想到當年事,就伸手抱住了皇帝。

鎮國寺距離蘅蘭宮雖然不太遠,但是也不近,馬車上坐着帝后,自然不能讓跑得太快,怕出了事情,故而到鎮國寺時,已經是兩個時辰之後了。

楊麒兒這一天不吃不喝,只是跪在大殿裡的釋迦牟尼佛前,默誦着金剛經,幾個大師過來勸過他去用齋飯,他也只是搖頭不應。

因帝后的到來,鎮國寺被戒嚴了,大殿更是不允許人接近。

大殿空闊,裡面只跪了楊麒兒,帝后進去後,連方丈慧仁大師也沒有進去。

大殿門被關上了,雖然有陽光透過窗棱照進去,殿裡依然一下子就暗下來。

楊麒兒跪在那裡沒有動,季衡走到了他的旁邊去,也在他的旁邊跪下了,季衡對着釋迦牟尼佛叩拜了三次。

楊麒兒已經看到了季衡,就轉向了他,低聲道,“阿父,您來了。”

季衡看向他,只見楊麒兒神色平和,眼中帶着平靜的悲憫之色,就如一尊佛像一般,季衡問道,“爲什麼一聲不吭就要剃度出家?”

楊麒兒朝另一邊看了看,皇帝正在給釋迦牟尼佛行禮,行禮之後就起了身,站在了一邊。

楊麒兒移動跪麻了的腿,對着皇帝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皇帝說道,“佛前不必多禮。”

楊麒兒這才又轉向季衡,說道,“阿父,是我自覺無力,除了向佛,兒臣心中無法裝下其他事。”

季衡道,“你這不是懦夫所爲嗎?”

楊麒兒伸手握住季衡的手,道,“兒臣有愧,對不住父皇阿父的教養。父皇阿父將太子尊位交給我,將江山社稷交給我,但我卻只想推卸這份職責。兒臣自覺無法擔起這份大任,懇請父皇阿父能夠將太子位交給三弟,三弟比我更能勝任這份職責。兒臣心性太弱,將這份職責推給三弟,兒臣也愧對三弟。”

季衡道,“你爲什麼要這般想。若是隻是因爲張氏和她所出的長子,以及珍兒沒了,你就這般心灰意冷,我實在不能理解。我不相信我的兒子,連這份傷痛都承受不住。”

楊麒兒看着季衡,搖頭道,“兒臣的確是覺得三弟更適合做太子,繼承這份大業。阿父,您說過,這是楊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江山,能夠將這江山治理好,是咱們楊家男兒的職責。阿父,我一直記着您的話。但是,將太子之位讓給更適合它的人,更能勝任它的人,這也是一份職責。阿父,您也曾說過,進取,和退讓,都是一種美德,只看是在什麼時候而已。”

季衡道,“你心裡真是這般想的嗎。”

楊麒兒說,“兒臣一直是這個意思。父皇阿父你們之前去西山行宮避暑時,三弟在我身邊輔佐我監國,我便看出三弟比我更適合繼承皇位了。三弟和我一母同胞,我們感情深厚,他代替我在將來接替父皇治理這個江山,我也能夠放心,甚至比我自己還放心。肯請父皇和阿父成全於我。”

季衡靜靜看着他,殿裡繚繞着檀香的味道,夕陽的光從窗戶斜灑進殿裡,穿透灰塵,光塵共舞,落下一片深邃和幽靜。

季衡看向皇帝,皇帝站在那裡,神色深沉,說道,“麒兒,你是因爲要爲歆兒讓位纔想着剃度出家嗎?”

楊麒兒看向皇帝,又垂下頭,說道,“其實兒臣心中本就對佛理很是嚮往,能夠有一個地方一片幽靜供我參禪,我便十分歡喜。”

楊麒兒的回答,其實已經說明他是爲了給歆兒讓位纔要剃度出家,而且,要是他不剃度出家,現在追隨他的那些臣子,心裡又該有多不服氣三皇子上位。

殿裡的三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季衡說道,“你還有妻妾在,有你父皇和我,你能夠放下嗎?你當知道,你的父皇和我,不會壓不下這件事情,並不是非要你出家才行。若是你因此出了家,不僅你父皇和我無法放開心懷,歆兒也會放不開心懷,麒兒,你明白嗎?”

季衡只這一番話就讓楊麒兒愣在了那裡,他看着季衡,他如何願意讓他心心念唸的阿父心中生出如此疙瘩,他垂下了頭,道,“兒臣明白了。”

季衡說道,“你是楊家男兒,便沒有這般避世的道理。喜歡佛理是一回事,但是剃度出家卻是另一回事。”

楊麒兒握住季衡的手,將自己手上的佛珠挽上了季衡的手腕,然後他轉向正前方向,對着低垂着眼俯視衆生的釋迦牟尼佛行了跪拜之禮,在低聲的唸唸有詞之後,他向季衡伸了一下手,道,“阿父,您恐怕得扶兒子一把,我要站不起來了。”

皇帝親自過來把楊麒兒扶了起來,兩人長得極像,甚至身高都是一般高,季衡看着兩人,心漸漸地定了下來。

蘅蘭宮。

楊歆兒從父皇嘴裡聽到他要改立自己爲太子時,不由十分震驚,“父皇,請您收回成命,二哥身爲太子,並未有任何過錯,爲何要褫奪他的太子位改立我。”

看皇帝因他的話神色絲毫不變,已經是完全認定了這件事的樣子,楊歆兒只好又轉向了季衡和楊麒兒,“阿父,二哥,你們說話呀。爲什麼會立下此事。”

季衡道,“不是褫奪麒兒的太子之位,是他想將這個位置讓給你。”

楊麒兒也說,“歆兒,是哥哥懇請你接下這個位置,代替我擔負起這份職責。”

楊歆兒一向沉穩鎮定,這是他第一次這般失態,他站起身來大聲質問爲何要如此。

皇帝和季衡沒有給他答案,他們知道楊麒兒的言語會比兩人的話更起作用,所以他們從屋子裡走了出去。

房間裡只剩下了楊麒兒和楊歆兒。

楊歆兒要去將皇帝和季衡拉住,楊麒兒卻過來把楊歆兒拉住了,楊歆兒力氣很大,楊麒兒怕他掙脫,只好把他死死抱住了,把他又抱又推地弄到了椅子上去坐下,自己則站在他的跟前,按着他的肩膀,說道,“歆兒,你看着我。”

楊歆兒的確是看向了他,但眼神卻像是狼一樣桀驁不馴和悲憤,“你們爲什麼要把我推到這樣的境地,搶奪哥哥的太子之位,搶奪哥哥的江山?”

楊麒兒眼神很溫柔溫潤,“歆兒,你說哥哥是喜歡你在乎你的嗎?”

楊歆兒沒有回答,但是他的眼神的確是在一瞬間變得溫柔下來了,他認定了楊麒兒的話。

楊麒兒又說,“讓你揹負這份重擔,又要揹負這種名聲,的確是我不對。但是,我相信你以後會成爲一個比我更好的太子,在父皇百年之後,你來治理這片江山,你也定然會比我做得更好。我是真覺得自己心力不足,你不願意來爲我分去這份責任嗎?”

楊歆兒道,“哥哥,你是被逼的嗎?你知道的,我沒有要搶奪你太子之位的心思,只要是你做太子,你是以後的皇上,我在封地定然好好爲你看守南方,等我過世,我不敢保證我的後人一定會做得好,到時候將封地換到別處就好了。”

楊麒兒神色嚴肅起來,“歆兒,我和你說的,便是我的心裡話,是我心裡最真實的想法。你以爲我是和你客氣嗎,是父皇和阿父逼迫我的嗎。你太小看我了,也小看了父皇阿父。你要是不答應,你就是逼我去剃度出家。我去終南山上出家,到時候你們想找到我也找不到,你要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嗎。”

楊歆兒震驚地看着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是因爲珍兒沒了嗎。哥哥,你以後還會有很多孩子的,你不要因爲珍兒沒有了就這般……”

楊麒兒道,“並不是如此。不要再勸我了,既然已經找了你來說清楚,便是事情已經定下了。這件事,越早定下越好。”

楊歆兒有些茫然,楊麒兒出去之後,季衡又進來勸了他幾句,讓他不要因爲此事便和兄弟疏遠。

楊歆兒抓着季衡的手,抓了好半天才放開。

在皇帝宣佈楊麒兒要將太子之位讓給楊歆兒之前,京中便已經流傳開了太子要在鎮國寺剃度出家,後來被帝后勸解回來之事。

這件事引起的風暴比起四皇子和殷紀成婚要大得多,畢竟四皇子和殷紀成婚,那只是一個更多關乎皇家體面的事情,太子要剃度出家,卻是關乎江山繼承人的大事,關乎朝臣們將來的主子是誰,他們要向誰盡忠。

雖然這件事引起的浪潮很大,但是,那些沉穩的老臣,京中長盛不衰的公侯世族,便完全沒有因此浮躁,這些人和家族,都知道保證家族長盛不衰,是要向當前統治者盡忠,伺候好了現在的皇帝,將來誰是皇帝,那還有很長的時間,而且,只要他們自己有能力,家族有勢力,有人才,將來的新皇也只會繼續倚仗和任用他們,這與將來誰是皇帝無關。

朝中鬧騰的,反而都是些下面的小臣子們。

楊歆兒在皇帝宣佈要立他爲太子之前,藉着一個機會去看了楊欽治。

楊欽治在知道楊歆兒在代替太子處理政務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皇帝恐怕是想換太子了。

不過楊欽治當時什麼也沒對楊歆兒說,只是讓他在處理政務時,要以自己是臣子的身份去處理,只要事情大一點的,就一定要請示皇帝,這樣纔不會觸了皇帝的權威,能夠保證進退得益。

這次楊歆兒將要改立他爲太子的事情對楊欽治說了,楊欽治便道,“你不必覺得對不住麒兒,麒兒所說也是真的。這皇位可不好坐呀,太子之位也不好坐,你以後責任大着呢。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覺得對不住麒兒。你若是真想要對得住他,你心裡又在乎他,那麼,就好好做太子,在將來好好做皇帝,讓他能夠有安閒適意的藩王生活,讓你父皇阿父也放心你和他,不就是了。”

楊歆兒沉默了一陣,也就點了點頭。

八月,四皇子同殷紀的婚事,熱鬧了大半座京城,四皇子按照公主之禮下嫁給殷大人,不過府邸還是用的逸王府。

殷紀遠在廣西爲地方官的父母也回了京城主持兒子的婚禮,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帝后寵愛四皇子,而且四皇子容貌俊美之事,更是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下竟然嫁給了二十大幾一直沒有成婚的殷大人,不免引人話題。

逸王成婚後,自然不能再住在蘅蘭宮了,直接住在了逸王府。

逸王身份尊貴,即使殷紀那位母親十分看不慣殷紀,也不敢在逸王面前拿喬,楊笙兒一向是個能笑眯眯把人整得哭爹喊孃的,故而殷夫人爲了避開他,很快就攛掇丈夫回了廣西去。

此年十月,太子楊麒兒上書要禪讓太子位,皇帝準了,在十一月,楊麒兒將太子位讓給了豫王楊奉豫。

原太子被封齊王,封地在齊地,搬出東宮,住到了皇帝新給定下的齊王府。

因爲太子沉迷修佛,又是自己上書要讓出太子位,故而那些一心要維護立長制度的大臣,便也沒有了什麼話說。

昭元三十八年。

在帝后坐鎮蘅蘭宮,穩定了新太子的地位一年多之後,帝后兩人攜手微服南下,巡查開放的十幾個市舶司的情況。

是時,大雍正是世界上最繁華富強的國度,走在治下的盛世江山裡,季衡看着身側陪伴之人,便覺不枉此生。

若有來世,請一定要再相遇。

230 第四卷53 第二卷129 第二卷第15章 伴讀風波(二)338 番外246 第四卷150 第三卷56 第二卷258 第四卷325 番外213 第四卷第4章 死而後已145 第三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53 第二卷55 第二卷190 第三卷121 第二卷308 番外225 第四卷81 第二卷309 番外55 第二卷87 第二卷227 第四卷262 第四卷54 第二卷320 番外216 第四卷282 第四卷230 第四卷228 第四卷289 第四卷141 第三卷95 第二卷168第三章305 第四卷121 第二卷182 第三卷195 第三卷48 第二卷270 第四卷第11章 受傷第7章 交代73327 番外80 第二卷207 第四卷149 第三卷39 第二卷77 第二卷314 番外165 第三卷54 第二卷250 第四卷58 第二卷191 第三卷295 第四卷130 第二卷83 第二卷236 第四卷156 第三卷62 第二卷236 第四卷139 第三卷312 番外181 第三卷168第三章238 第四卷155 第三卷293 第四卷139 第三卷285 第四卷第8章 那時少年(一)236 第四卷84 第二卷144 第三卷63 第二卷137 第三卷275 第四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219 第四卷61 第二卷172 第三卷70 第二卷314 番外53 第二卷206 第四卷115 第二卷302 第四卷225 第四卷91 第二卷151 第三卷56 第二卷326 番外155 第三卷30340 番外243 第四卷
230 第四卷53 第二卷129 第二卷第15章 伴讀風波(二)338 番外246 第四卷150 第三卷56 第二卷258 第四卷325 番外213 第四卷第4章 死而後已145 第三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53 第二卷55 第二卷190 第三卷121 第二卷308 番外225 第四卷81 第二卷309 番外55 第二卷87 第二卷227 第四卷262 第四卷54 第二卷320 番外216 第四卷282 第四卷230 第四卷228 第四卷289 第四卷141 第三卷95 第二卷168第三章305 第四卷121 第二卷182 第三卷195 第三卷48 第二卷270 第四卷第11章 受傷第7章 交代73327 番外80 第二卷207 第四卷149 第三卷39 第二卷77 第二卷314 番外165 第三卷54 第二卷250 第四卷58 第二卷191 第三卷295 第四卷130 第二卷83 第二卷236 第四卷156 第三卷62 第二卷236 第四卷139 第三卷312 番外181 第三卷168第三章238 第四卷155 第三卷293 第四卷139 第三卷285 第四卷第8章 那時少年(一)236 第四卷84 第二卷144 第三卷63 第二卷137 第三卷275 第四卷第14章 伴讀風波(一)219 第四卷61 第二卷172 第三卷70 第二卷314 番外53 第二卷206 第四卷115 第二卷302 第四卷225 第四卷91 第二卷151 第三卷56 第二卷326 番外155 第三卷30340 番外243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