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急火燎地趕到醫館,卻見醫館大門緊閉,門前掛着一個“外出診病”的牌子,醫館內空無一人,也不知師傅和師孃到哪裡去了。
夏輝連忙跑到旁邊的鋪子,看到鄭掌櫃,急忙詢問道:“鄭掌櫃,你有沒有見過我師父他們?”
鄭掌櫃奇道:“你兩兄弟總算回來啦!你們徹夜未歸,王大夫他們可急死了,到處找你們呢。一個時辰前出門去易院找你了,你快些過去看看。”
夏輝向鄭老闆道了一聲謝,又帶着夏東匆匆往易院方向趕去。
趕到易院門外,夏輝看見不遠處的樹蔭下,王仲正在來回踱步,時不時擡頭往易院門口看一眼,臉上滿是焦急和擔憂。
夏輝二人連忙跑過去,叫道:“師傅,我們在這裡。”
王仲循聲望去,看見夏輝二人,臉色大喜,隨即眉毛一豎,怒喝道:“你兩個臭小子跑哪去了?居然整晚都不回醫館。”
夏輝看到師傅生氣又緊張的神情,心裡很是慚愧,不好意思地道:“師傅,對不起,讓你擔心了。”隨後把昨晚的事情簡單地對王仲說了一遍。
王仲聽得變了臉色,驚道:“夏輝你怎能如此魯莽?假如你二人出了事,我怎麼向你們爹孃交待!”
“那時情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我們不把他捉拿,一旦讓他知道我所住的地方,只怕會殺人滅口。”夏輝岔開話題道:“師傅,我下次會注意的了,讓你擔憂了。師孃呢?怎麼沒有看到她?”
王仲醒悟過來,急道:“對了!我們快去縣學!你師孃在那裡!”
“師孃怎麼在縣學的?”小東問道。
“我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你們,於是各自去你們上學的地方。約定好誰等到了人,再來相互報信。我們現在快些過去找你師孃,她沒有等到小東,肯定擔心極了。”王仲急道。
“好,你們先走一步,我進去請個假,然後追上你們。”夏輝道。
一刻鐘後,三人終於趕到縣學找到師孃。
師孃得知他們昨晚一番冒險,眉頭緊皺着,邊聽邊擦眼淚,顯然老道士的事情嚇到她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夏輝兩兄弟實在讓她喜歡,不僅爲人懂事,時時幫忙做家務,還經常陪自己聊天。相處下來早已把二人當做半個兒子看待。昨晚等了一整晚都沒有看到夏輝二人回醫館,她可是擔心了一整晚,天未亮就在城裡到處找。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師孃緊緊握着夏輝兩兄弟的手,喜極而泣。
“時辰也不早了,我們回去吧。你兩兄弟以後切不要再魯莽行事了,讓你師孃擔憂了一整晚。”王仲說道。
夏輝二人應了一聲,師傅沒說,夏輝卻是知道,他也是擔憂了一整晚的。
醫館內堂,夏輝二兄弟正對着兩大碗麪條狼吞虎嚥。
一旁的師孃慈愛地看着他們吃麪,微笑道:“你們兩個慢慢吃,不要哽着了,鍋裡還有,不夠我再煮些。”
一晚上的消耗,加上早餐沒有吃,二人又餓又困,夏輝嘿嘿笑道:“師孃,你煮的麪條實在太好吃了。”一旁的夏東也連連點頭稱是,把師孃樂得滿心歡喜。
二人吃了幾碗麪條,簡單洗擦了身體,回到臥室倒頭就睡,房間裡很快就傳出“嚕嚕”的鼻鼾聲。
夏輝一直睡到晚上九點來鍾才醒來。看了一眼夏東的牀鋪,人已不在,料想已經起牀了。夏輝洗了把臉,走到內堂。
只見燭光下,夏東正在桌子邊吃飯,師孃在旁邊縫衣服,而師傅則在一邊弄藥材。夏輝向王仲夫婦打了聲招呼。
師孃道:“阿輝睡醒啦,肚子餓了吧,快過來吃飯。”
“多謝師孃。”夏輝盛了碗飯,走到桌子,只見桌子上,一大疊雞肉還有一鍋雞湯,夏東吃得津津有味,滿嘴是油。
這小子還真不懂得客氣,夏輝笑道:“師傅,師孃,你們吃了嗎?還有那雞湯,喝了嗎?”
王仲笑着道:“我們都吃過了,你師孃說你們兩個昨晚受驚了,特意買只雞給你們補補。”
“多謝師孃。”夏輝道。
“你快些吃吧。”師孃微笑着道。
夏輝二人吃完飯,主動收拾了桌子,幾人聊了一會,就回房間睡覺了。
回到房間,夜已深,夏輝就不打算看書直接睡覺了。
或許是白天睡夠了,夏輝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腦中不斷回憶起老道士血祭的場面。
突然,夏輝想起一件事情,翻身坐起,隨便披上一件外衣,點上油燈,在白天換下來的衣服裡快速翻找起來。
不一會,一本封面破舊的書籍靜靜地落在夏輝的掌心,這是他昨晚在在吳道士的鐵箱子裡找到的。那箱子裡除了《血祭易術》外,還有幾本書,當時夏輝隨意翻看了一下,居然看到有一本書的封面上寫着《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的大名他前世早有聽聞,雖然不瞭解是本什麼樣的書籍,但絕對是好東西,夏輝於是不動聲色把它收進了懷裡。
壓抑着激動的心情,夏輝小心翼翼地翻開那明顯有些年頭的封面,打開首頁,頁面上畫着兩幅圖案瞬間映入眼簾。說是圖案,其實也只就用長短不同的線條和小圈構成的類似塗鴉的東西,在圖案的下面分別標註着“河圖”、“洛書”。
難道這兩幅圖案就是傳說中的河圖洛書?夏輝大失所望,這兩幅圖案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夏輝仔細地鑑賞兩幅圖案,結果看了半天,卻是不得其意,這些線條和圈圈看起來就是那樣子。心裡疑惑,河圖洛書在後世擁有這麼大的名氣,按理不應該就是這兩幅簡單的圖案。
懷着不解,夏輝繼續往下翻,第二頁卻是滿滿的文字,心裡好奇,細細閱讀起來。
吳子辰筆錄:《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奇物也。今吾幸得之,欲參其秘,經年參悟,終得一易術。其之高深,非一人能參透也。特書吾之心得,望後人解之,以防惡人,此書切不可外泄........
吳子辰心得:
河圖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書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肩,六八爲足,以五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