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章 滅天竺?

bookmark

誰也沒有想到,李昌國竟然提到天竺,要他們不驚訝都不成。

哥舒翰、李白、郭子儀、李光弼、王維眼裡精光閃爍,一雙眼睛睜得老大,若有所悟。

唯有李晟丈二金剛般摸不着頭腦,埋怨李昌國:“監軍,我們議的是哪種法子好,這和天竺有什麼關係,你怎能亂扯呢?”

“呵呵。”哥舒翰、李白、郭子儀、李光弼、王維指點着李晟,發出一陣暢笑聲,笑得特別歡暢,又有些戲謔。

“你們……這有何好笑的?”李晟更加迷糊了。

哥舒翰他們笑得更加歡實了。

“監軍的意思就是說,若我們出兵滅了天竺,這錢財問題就解了,推行郡縣就是最好的選擇。”還是李光弼實在不忍再逗他了,爲他解釋。

“滅天竺?”李晟着實吃了一驚,一雙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就算把天竺滅了,能弄到那麼多錢財麼?天竺能有什麼好東西?除了糖以外,沒什麼東西擺得上臺面。”

天竺的糖名聲遠揚,是當時糖的主要產地,曾經一段時間,唐朝使用的糖就是從天竺進口。唐太宗時期,曾派人去天竺學習製糖,從此製糖技術才傳入中國,糖正式進入中國百姓的消費行列,甜食也就產生了。

當然,在當時,糖非常非常金貴,比起黃金還要貴重。只有達官顯貴才能消費得起。即使如此。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比起以前只能使用蜂蜜強得太多了。

“所以呢,天竺能不能滅,滅了有什麼好處,我們要好好議議。”李昌國點頭。

滅天竺,李昌國只是一個提議,要不要施行,這需要商議。主要是滅掉天竺後有什麼好處?若是滅掉天竺沒什麼好處,不划算的話,就不必動武了。若是有天大的好處。那就不妨把天竺給滅了。

“嗯,這事着實要好好議議。”哥舒翰、李白、郭子儀、李光弼、王維齊聲贊同,圍將上來,成一個圓圈。

“天竺地域廣闊。物產豐饒,口衆多,若是滅了的話,大唐就會有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金銀糧草就不會有問題,足夠吐蕃都護府使用。”哥舒翰大聲道來。

“豈止是夠用,應該還有很多節餘,朝廷還可以支用。”李白搓着雙手,大聲道:“據王玄策講。天竺很富饒,地域廣,口衆多,卻是四分五裂,彼此間連年征戰,與華夏的戰國時代極爲相似。大唐若要滅天竺,應該費不了多少事。”

王玄策是唐朝一個非常著名的使節,他曾經奉命出使天竺。印度國王阿羅順那見他們的財貨多,貪婪之心大起,把王玄策的隨從全殺了。把王玄策和他的副使抓起來。王玄策發誓要報仇,找機會從東印度逃出來,逃到尼泊爾,見到尼泊爾國王,向尼泊爾借兵。經過一番遊說。王玄策成功的說服了尼泊爾國王,借到七千軍隊。

當時的吐蕃正是松贊干布當政。他對唐朝還算友好,聽說這事後,派了一千兩百騎兵前來助戰。王玄策再從周邊國家借了一點軍隊,湊湊合合組成一支上萬人的雜牌軍。

就這麼一點軍隊,王玄策踏上了復仇之路,對印度發起進攻。

阿羅順那當然不把王玄策這點軍隊放在眼裡,出動數萬象兵前來圍攻。王玄策沉着應戰,用火牛陣大破象兵,打得阿羅順那丟盔棄甲。

在王玄策的指揮下,雜牌軍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打得阿羅順那聞風喪膽,無路可逃,只得去投靠東印度。然而,王玄策接踵而至,把東印度也給打敗了,王玄策準備把東印度滅了,東印度國王尸鳩摩嚇得魂飛膽喪,忙派人求和,大送好處。

也許是王玄策考慮到即使把東印度滅了,唐朝離得太遠,得不到好處,只能便宜靠得近的尼泊爾和吐蕃,這才接受了尸鳩摩的求和,放了東印度一馬。

至於罪魁禍首阿羅順那,王玄策最終活捉了。不僅活捉了阿羅順那,還把他的王后也給抓了。至此,王玄策的復仇之舉非常成功,這才撤軍,押着阿羅順那回到長安,向唐太宗獻捷。唐太宗大喜過望,封王玄策散朝大夫。

王玄策憑一人一國復仇,差點滅了印度,這是一段佳話。其壯勇不在班超、傅介子這些著名的使臣之下。

“滅天竺的好處很多,完全可以解決我們的錢糧問題,那就滅了天竺。”郭子儀右手一握拳,聲調很高,意氣風發。

天竺之名,唐人早就聽說過了,是當時的一個大國,尤其是唐僧入天竺讓唐人全面瞭解了天竺,若是能滅了,其好處是不用想的。

“都同意了?”李昌國打視着衆人。

“如此美事,豈能不同意?”李晟笑呵呵的,眼睛眯到一起了,一張嘴哪裡合得攏:“又有仗打了,真是美事。”

“同意!”哥舒翰、李白、郭子儀、李光弼、王維重重點頭。

“滅掉天竺有莫大的好處,這是肯定的。不過,我們還要商議如何打,打不打得過的問題。只有這事確定了,方能向陛下上奏。”李昌國很是讚賞。

光有好處還不成,還要根據自己的實力來決定,能不能滅掉天竺,要付出何等樣的代價,必須要弄清楚。

“監軍,這幾天你就在研究天竺?還是你來說。”哥舒翰打量着李昌國,大是欣慰。

“沒錯,我這幾天就是在研究天竺。”李昌國重重點頭,道:“紅山宮裡有不少關於天竺的記載,我這幾天看了些,總體來說,我以爲天竺可滅。而且,我們的代價不會太高,因爲滅天竺的難度並不大,與滅吐蕃相比,其難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哦。”衆人的興趣被勾起來了,忙問道:“此話怎講?”

“其一,天竺與戰國時代一樣,分裂成很多小國,彼此間互不統屬,互不協調,彼此間征戰不休,他們的實力有限,若是大唐打過去,他們只能各自爲戰,疲於應付。”李昌國眼中精光閃爍,大聲剖析。

印度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而,其歷史大多處於分裂。著名的阿育王逝世之後,印度陷入混亂,最後分裂,遭到一系列的外族入侵,最有名的當數亞歷山大的東征了。

在中國南北朝和隋代之際,印度又有短暫的統一,主要是統一了北印度。緊接着,又是外族,即白匈奴進攻印度,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其實力急劇下劇。

在如此情況下,若是唐朝大舉進攻,以唐軍的強悍戰力,印度無論如何抵擋不住。

哥舒翰他們重重點頭,極爲讚賞李昌國的剖析。

“其二,天竺各部之間不僅相互傾軋,更是腐敗,戰力不強,王玄策用借來的上萬雜牌軍就差點滅了天竺,這就是最好的明證。”李昌國接着剖析。

王玄策復仇成功,這和天竺的政治腐敗,軍隊戰力不強有極大的關係。可以想象得到,王玄策率領的不過是雜牌軍,就是這樣的軍隊,整個印度都抵擋不住,其軍隊戰力是何等的低下。這點不僅在古代一樣,就是在現代也一樣,中印邊界戰爭中,我們用四萬軍隊就幹掉印度二十二萬軍隊。

“是啊。”哥舒翰的聲調很高,有些尖細刺耳,道:“更何況,這次滅天竺之戰,我會率領大唐精銳出戰。大唐之軍的戰力,比起吐蕃和尼泊爾軍隊的戰力高得太多了,天竺無論如何是抵擋不住的。”

唐軍的戰力比起尼泊爾和吐蕃軍隊的戰力強得太多了,若是唐軍出現在天竺,天竺還能不大敗?

“其三,吐蕃的地勢高,從吐蕃出發,就是居高臨下,俯瞰天竺。”李昌國再度剖析。

西藏的地勢非常高,俯瞰印度,正因爲如此,尼赫魯的“大印度”構想就包括了中國的西藏地區。中國只要佔住西藏,就能居高臨下,俯瞰印度。據說,一千公里射程的導彈,從西藏打出去,就會變成三千公里的射程,印度阿三豈能不怕?

“從天竺向吐蕃運送輜重,比從內地經過積石山向吐蕃運送方便得多。再者,天竺有很多大象,這是很好的運力,運得多不說,速度也不慢。”李昌國再度拋出一個好處。

經過青海去西藏這條路在歷史上實在是太難走了,在清朝一段時期內,朝廷的特使若要去西藏,不是走這條路。而是坐船出海,到印度上岸,再穿過印度,從藏南進入西藏。

滅了天竺,吐蕃的後勤就解決了,從天竺運送輜重,比起從內地經積石山方便得太多了,這對唐朝來說,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物力。

六二年的邊境戰爭,中國打完了就撤,原因就在我們的後勤實在是個大問題,只能速戰速決,不利長期作戰,更不利消耗戰。

“唯一不利之處就在於天竺太熱,可能水土不服,引發疾病。不過呢,只要方法得當,可以克服此事。”李昌國提醒一句。

“有如此之多的便利,天竺非滅不可了。”哥舒翰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發出一聲巨響,振奮異常的道:“監軍真是厲害啊,如此難決之事,他三言兩語就解決了,了得了得!”

“滅天竺這事,只等吐蕃局勢穩定之後,就可以出兵了。”李白也是振奮不已。

“我們先向陛下上奏,稟明此事。”郭子儀大氣的一揮手,此事就決定了。(未完待續。。)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28章 贊普獻舞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59章 將計就計第4章 完美勝利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26章 舒萊克第13章 縱橫千軍(中)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62章 掛帥出征第20章 慶功宴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1章 吐蕃入侵第30章 旗開得勝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八)第31章 大軍壓境第20章 大唐笑柄第40章 天崩地裂第25章 中亞泣血第15章 曲江池第16章 大破吐蕃(五)第8章 滅天竺?第42章 除惡務盡第3章 哥舒翰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6章 未雨綢繆第34章 衝擊楊氏第10章 算計楊國忠第34章 吐蕃援軍第51章 楊貴妃(上)第28章 生死關頭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26章 未雨綢繆第52章 升一級第80章 伏擊阿布?穆斯林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28章 贊普獻舞第32章 消息走漏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7章 構陷太子第71章 出兵石國第6章 大舉西進第38章 封常清第80章 伏擊阿布?穆斯林第5章 吐蕃都護府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31章 喜悅無邊第30章 惺惺相惜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0章 妙計解困第1章 春光乍泄第26章 算計與反算計第73章 勝券在握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22章 衝突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6章 大舉西進第32章 消息走漏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16章 王維第62章 掛帥出征第11章 迎頭痛擊(下)第4章 感恩戴德第20章 兵不厭詐第86章 無條件投降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6章 算計與反算計第30章 旗開得勝第28章 傾國之兵第25章 升任校尉第35章 聯手滅楊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71章 出兵石國第39章 楊氏之災第13章 安祿山殉國第43章 東方總督第15章 疏勒戰事第13章 縱橫千軍(上)第44章 我的女人第2章 分兵略地第35章 吐蕃中計第61章 王忠嗣回京第12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妙計解困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怎麼救?第2章 猛將如雲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三)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25章 彪悍的虢國夫人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74章 贊普的疑惑第21章 李龜年第47章 嚇個半死(下)第8章 世界中心第48章 大軍出動
第28章 贊普獻舞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五)第59章 將計就計第4章 完美勝利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26章 舒萊克第13章 縱橫千軍(中)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62章 掛帥出征第20章 慶功宴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1章 吐蕃入侵第30章 旗開得勝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八)第31章 大軍壓境第20章 大唐笑柄第40章 天崩地裂第25章 中亞泣血第15章 曲江池第16章 大破吐蕃(五)第8章 滅天竺?第42章 除惡務盡第3章 哥舒翰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6章 未雨綢繆第34章 衝擊楊氏第10章 算計楊國忠第34章 吐蕃援軍第51章 楊貴妃(上)第28章 生死關頭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33章 伏屍千里(上)第26章 未雨綢繆第52章 升一級第80章 伏擊阿布?穆斯林第51章 越過積石山第28章 贊普獻舞第32章 消息走漏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7章 構陷太子第71章 出兵石國第6章 大舉西進第38章 封常清第80章 伏擊阿布?穆斯林第5章 吐蕃都護府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31章 喜悅無邊第30章 惺惺相惜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0章 妙計解困第1章 春光乍泄第26章 算計與反算計第73章 勝券在握第47章 嚇個半死(上)第22章 衝突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6章 大舉西進第32章 消息走漏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16章 王維第62章 掛帥出征第11章 迎頭痛擊(下)第4章 感恩戴德第20章 兵不厭詐第86章 無條件投降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6章 算計與反算計第30章 旗開得勝第28章 傾國之兵第25章 升任校尉第35章 聯手滅楊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71章 出兵石國第39章 楊氏之災第13章 安祿山殉國第43章 東方總督第15章 疏勒戰事第13章 縱橫千軍(上)第44章 我的女人第2章 分兵略地第35章 吐蕃中計第61章 王忠嗣回京第12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妙計解困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怎麼救?第2章 猛將如雲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三)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25章 彪悍的虢國夫人第27章 攻佔石堡城(一)第74章 贊普的疑惑第21章 李龜年第47章 嚇個半死(下)第8章 世界中心第48章 大軍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