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

bookmark

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

大唐的官吏說好也挺好的,說壞也不壞,打不過武將的文官不是什麼好文官,這是文官集體的共識。

朝野上下的文武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崇文館的支教學子去了軍中之後更是如此。

武將早就看那些支教夫子不爽了,士卒包括他們這些老將軍都要跟着讀書寫字,就快把那些老將軍逼瘋了。

如此,也就有了現在的勢同水火。

李承幹走出太極殿才十來步,又停住吩咐道:“讓太醫署多準備幾個善治跌打或外傷的醫官。”

“喏。”

言至此處又補充道:“讓太醫署的人都過去吧。”

“喏。”

回到新殿內,李承幹瞧着眼前的地圖,現在的南詔地界還有很多小國,比如說更南面的真臘,或者是彌國。

這些小國在隋書的記錄中還有些許記載,也因戰亂在兩晉的書籍中卻鮮有。

如今的大唐對南詔以南的地界,還很模糊。

唯一可以知道的,也只有這些地名而已。

內侍遞上一卷書,道:“陛下,這是大食使者的國書。”

李承幹接過書卷,入眼的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大食文字,看不懂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而且字很不好看。

李承幹只能憑藉京兆府遞交的供狀知道一些來由,比如大食使者是現在的大食第四位哈里發派來的。

哈里發在大食有一種類似統治者的稱呼,而大食最開始的統治者是一個先知的人,而後大食的幾任哈里發一路擴張,西進,東征。

不過大食壯大了纔多少年?十年,二十年?

到現在就已是第四任哈里發,他們的統治者未免太短命了。

李承幹合上京兆府遞交的供狀,揉着眉間回憶着,這個時候的大食疆域應該是極其龐大的,應該是他們最鼎盛的時期。

如果大唐與大食要開戰,那就是兩個當世最大的文明帝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小身影走入殿內,小鵲兒看了看站在殿內的內侍。

這裡的內侍都向這位公主投去笑容,包括最老邁的那位內侍,笑得都眯起了眼。

這些內侍都沒有言語,任由這位小公主走入殿內。

“爹爹,是累了嗎?”

李承幹聽到女兒的話語聲,笑道:“不累。”

小鵲兒雙手抓着桌沿,她踮着腳尖努着嘴擡頭,想要看看讓爹爹這般苦惱的文書是什麼,而且還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李承乾乾脆將她抱起來,放在桌上,任由她看。

小鵲兒蹙眉看着奏章,想看看字裡行間中有沒有對爹爹不好的話語。

“陛下,中書令來了。”

李承幹頷首道:“讓他進來,鵲兒等過了午時,再陪你玩,去找你老太爺玩去。”

小鵲兒這才懂事地退下。

她剛走到殿門口,就見到了正要入殿的岑文本,小丫頭的頭一扭,趾高氣昂地離開了。

岑文本向着公主行禮,這才匆匆入殿。

李承幹整理好桌上的奏章道:“朕的女兒玩鬧,讓你見笑了。”

岑文本行禮道:“陛下說笑了。”

“關於大食人的事,朕看了往年的不少卷宗。”

岑文本又道:“陛下是要與大食開戰嗎?”

李承幹搖頭道:“朕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對此,岑文本開始闡述現在的關中與中原各地的現狀,尤其是關中,作坊的興建一度威脅到了耕種,更不要說當下要募兵去攻打大食,爲了關中民生的發展,各縣鄉民的生產力以及剩餘價值幾乎都要被用乾淨了。

換言之,岑文本還是主張不要在關中募兵,更別說現在徵發徭役都很困難。

說來說去,那就是人口還是不夠。

李承幹也想與岑文本說,中原要富有,中原要發展,離不開開疆拓土,需要更多的資源來餵飽這個龐大的帝國。

再者說倭人的事,已證明了開疆拓土能夠帶來極大的好處。

但話到嘴邊,李承幹還是道:“西域的兵馬能夠阻擋黑衣大食的進攻嗎?”

“回陛下,臣看過京兆府盤問後的供述,大食使者說他們有百萬大軍。”

“百萬?”李承幹忽然一笑道:“還真敢開口。”

岑文本道:“陛下,臣還看過波斯人的論述,大食人的確有百萬大軍。”

“朕記得,現在的波斯是一個盜匪橫行的地方,西域近些年的奏報來說,有盜匪去波斯劫掠,而後將貨物拿到西域來賣?”

李承幹讓人給這位老邁的中書令賜座,又用較爲輕鬆的語氣道:“其實大食距離西域還有些距離,朕不着急,該着急的是那些大唐與大食之間的那些小國。”

“五色鹽與金子的確很誘人,朕的臣子們向來彪悍,他們揚言要攻打大食人朕也能夠理解,可從東征結束到現在才過了四年,東征一戰幾乎掏空了大半個中原,如今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了。”

岑文本是個朝中的老臣,他是從貞觀初年一路走過來的,也可能再過兩年,他這個中書令就要告老了。

再怎麼說,他比舅舅都要年邁許多。

李承乾親手給這位老臣倒上一碗茶水。

岑文本雙手接着茶杯,又道:“望陛下明鑑。”

這位中書令的勸說還是要聽的,可如果就此妥協,與大食結爲友好同盟,放棄那裡的五色鹽與金子,那他李承幹就不是李承幹了。

這位皇帝與岑文本說起了另一種正治智慧。

對岑文本來說,這又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李承幹言道:“在現在的伊犁河兩岸,乃至天山腹地都有其獨特的屯兵優勢,並且司農寺在天山腳下所建設的生產衛府,他們正在逐漸擴大棉花的耕種與瓜果的種植面積。”

“朝中已連續六年沒有向天山派糧,五萬兵馬可以自給自足,大唐不懼怕戰爭,他們敢打大唐就敢十倍奉還,因此朕決定借用天山腹地本就有的優勢,建設一個戰備區,以備不時之需,將庭州的部分兵馬遷到天山腳下,以伊犁河爲界建設一個備戰地區,聯合西域人守備天山。”

“再者從鬆州借調兵馬前往天山,增兵至八萬,將鬆州二十歲以上的吐蕃青年收入唐軍,作爲後繼兵馬,驅趕伊犁河岸以西的敵人,設立防線,並且擴建都護府,至此在西域的兵馬除了唐軍,還有吐蕃兵,西域兵,這是最小的成本,換取防衛。”

陛下的話語結束,岑文本雙手捧着茶碗一直沒有飲下,正在消化這些話語,好像也不難理解。

直到向陛下告退,之後的數日,岑文本再也沒有提及關於大食人的事。

朝野都覺得這位年邁的中書令要告老了。

皇帝依舊沒有召見在京兆府地牢中的兩國使者,他們被關了有一個月多了,傳聞都胖了許多。

李承干與英公離開長安城,看着人們正在晾曬今年收穫的糧食。

李績道:“陛下可派蘇定方前往天山。”

李承幹揣着手一路走着,道:“蘇定方告老了,不如讓盧公走一趟吧。”

李績蹙眉道:“聽說盧公的兒子就在安西都護府?”

“嗯,朕派去的。”

“末將回去之後就安排此事。”

“戰備地區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來吧。”李承幹停下腳步遞上一封書信,道:“英公看看?”

李績接過書信,當即將對摺的信紙看着其中的內容神色凝重。

李承幹從一旁的內侍籃子中拿起一隻橘子,又遞給英公兩隻,道:“嶺南送來的,很甘甜。”

一邊走着,李承幹一邊吃着。

李績吃着橘子看着信,神色多有不悅道:“沒想到他們還在計較支教的事,若長孫老賊在,定要好好收拾他們。”

李承幹吃罷,嘆道:“中原各地的士族並不像關中的士族那樣聽話,現在他們與世家的殘存勢力聯合起來,有些人嘛,總會有反心的,抓不完也殺不完。”

“陛下,是否捉拿他們?”

李承幹搖頭笑道:“他們指望聯合天下名士建設書院來吸引各地的學子,從而對抗支教,很可笑的自救方式,也是很可笑的反抗。”

“英公啊,朕覺得只要一紙政令,命中原各道州府限制書舍數量,沒有朝中允許不得開設書舍,也不得參與科舉,他們的反抗就會淪爲笑話,這天下終究是李唐的嘛。”

李績也沒了先前緊張的表情,反倒是也輕鬆地笑了起來。

李承幹一路走繼續剝着橘子,又道:“給慎弟他們送去橘子了嗎?”

一旁的內侍回道:“陛下,都是青皮的橘子已送去西域了,還聽說天山也能夠種橘子。”

如此,李承幹才點頭。

李績撫須道:“陛下是想念兄弟了。”

李承乾道:“稚奴喜吃麪,慎弟喜吃橘子,把他們兩人丟去西域有一年了。”

“陛下,那些反抗支教的人末將可以派人收拾他們。”

“朕開支教又在各地建設崇文館,肯定會觸及他們的利益,他們失去了利益就會反抗,誰家當皇帝時沒遇到過幾個反賊?”

“陛下豁達。”

李承幹嘴裡繼續吃着橘子,望着遠處正在篩麥子的村民,又道:“對付他們顯得朕小氣不說,還浪費人力與資源,影響朕的名聲,倒不如讓他們自己鬧騰,再不濟讓崇文館派幾個學子去盯梢,也足矣了。”

嘴裡還嚼着橘子,李承幹又問道:“英公覺得朕的這個想法如何?”

李績良久這纔回神,苦惱地撓了撓後腦,道:“末將年紀大了,有些話聽多了就會分神,陛下見諒。”

“英公的家事可還好?”

“孫子玩鬧慣了,時常闖禍。”

李承幹用布巾擦了擦手,道:“那就派去西域,也磨鍊一番吧。”

李績應聲道:“若末將的孫子不成才,就讓他死在西域,陛下明鑑,臣領命。”

本想說只是一個建議。

果然,當皇帝后不能輕易給別人建議。

英公的兒子李震還是很不錯的,河西走廊的興盛都是李震的功勞。

讓盧國公前往西域,這也是英公的建議,就算是他年紀大了不能去西州,在後方主持大局也很好。

李績又道:“樑建方其人雖說驍勇,可難以主持大局,程知節也容易誤事,不如讓張士貴大將軍再去一趟西州。”

“劉仁願,王玄度他們呢?”

見陛下對朝中的將領如數家珍,李績寬慰一笑,解釋道:“此二人需要鎮守遼東,防備新羅叛亂,高延壽雖說忠心大唐,可他畢竟是高句麗人。”

君臣兩人一邊散步,一邊說着話,後方有馬匹追了上來,來人是京兆府的官吏,來人翻身下馬道:“陛下,波斯人想要在長安城尋找住處,建設寺廟。”

“他們還在牢中嗎?”

“還在。”

“今天就讓狄知遜任職刑部尚書,旨意在中書省準備着,讓人下發就好。”

內侍拎着一籃子橘子皮匆匆去辦事。

李承幹擡首接着道:“告訴許敬宗,查沒大食人與波斯人的所有金幣,不得讓人設立寺廟,留在長安依舊掃大街。”

“喏。”

說着話,李承幹從袖子裡拿出一枚金幣遞給英公。

李績接過金幣,打量着這塊拇指大小的金幣,鑄造得並不算太規整,但這的確是金子,在中原這樣的一顆金子實在是太貴重了。

“末將不敢收。”

“英公拿着吧,京兆府收繳了五百三十一枚,是兩國使者的全部家當,如此多的金子足夠拉起一支數萬人的大軍了。”

李績道:“好在被京兆府收繳了”

“朕還會派使者去蔥嶺詢問諸胡國主,詢問波斯人敗亡的原因,波斯敗得太快了,如今許多波斯人都流亡在西域,現在的西域就有這樣的金幣,就連河西走廊也有。”

龍首原北側的安寧村,李世民自顧自喝着茶水,看着程咬金振奮的神色。

尉遲恭道:“一把年紀了陛下還讓你帶兵,怎不讓老夫走一趟?”

李世民頷首,“知節去一趟也好,往後讓牛進達來與朕打牌,承幹讓你去西域也是爲了你好,避避御史臺的風頭,免得你把御史都打死了。”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43章 一朝一夕間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130章 請你道歉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70章 多錢善賈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62章 對錯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1.第441章 塞人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14章 臘月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06.第206章 真話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1章 圖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09.第309章 發兵436.第436章 老將第52章 爺孫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27章 遊園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17章 善意的話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13.第213章 旱情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84章 戰書第525章 塞人騎兵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86.第286章 轉變270.第270章 新家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74.第274章 新年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50.第250章 夜釣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61章 監察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8章 活得明白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7章 大宛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43章 一朝一夕間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130章 請你道歉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70章 多錢善賈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62章 對錯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1.第441章 塞人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14章 臘月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06.第206章 真話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1章 圖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09.第309章 發兵436.第436章 老將第52章 爺孫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27章 遊園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17章 善意的話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13.第213章 旱情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84章 戰書第525章 塞人騎兵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86.第286章 轉變270.第270章 新家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74.第274章 新年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50.第250章 夜釣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61章 監察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8章 活得明白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7章 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