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

bookmark

言罷,李百藥見這個使者看起來沒有大礙,便領着人又走了。

春日裡的長安依舊是寧靜的,整個朝堂分成了兩撥人,其中兵部,民部爲戰爭做好充足的準備。

而吏部與刑部,工部依舊按照原本的章程佈置今年或來年的事。

都由中書省調遣。

忙裡偷閒,東宮太子還能出去釣魚,

李承幹坐在渭水河邊,今天沒有去渭南也沒有去咸陽橋,而是尋了一處僻靜的河畔。

其實咸陽橋的魚更多也更肥,因爲咸陽橋的兩頭都是集市。

春風拂面,感受這個時節關中最好的風光。

聽到身後傳來了車駕的動靜,李績稟報道:“陛下來了。”

李承幹依舊坐在胡凳上,手拿着魚竿。

陽光下,見到一個人影走到了身側,也拿着魚竿。

李承幹轉頭看去,見父皇裝模作樣又生疏地拎着一條蚯蚓,很是費勁地將細長的蚯蚓掛在魚鉤上。

接着又用河水洗了洗手,將魚線拋入河中。

“父皇現在不喜玩拼圖了?也喜釣魚了?”

李世民接過尉遲恭遞來的椅子,在河邊頗有大馬金刀的架勢大跨步坐下來。

如此,李承幹總是要擡頭看父皇,很不舒服,便道:“其實釣魚的時候不要坐這麼高,小凳子是最舒服的。”

皇帝出行釣魚甚至還帶了茶水與糕點,甚至身邊還有岑文本爲伴。

李承幹收回目光,不去看父皇端茶碗的模樣。

安靜了一會兒,李世民將碗中的茶水喝完。

李承幹則是拿起了自己的小陶杯子,揭開木塞喝了一口水。

“這個陶杯倒是有意思,朕怎麼沒有?”

“東宮自己做的。”

李世民微微頷首,等着兒子的下一句話,卻怎麼都等不到。

半晌,李承幹釣了三兩條魚。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魚線,明明比兒子的魚線更遠,可遲遲不見動靜。

“此處下游就是新修的淤地壩,現在水位如何?”

“還沒到汛期,要論修建得如何,等汛期才能知道結果。”

“朕看今日的天氣亦不錯,不出朕的所料,你果然來釣魚了。”

“父皇怎麼有這閒情?”

李世民嘆道:“朝中那些人爲了這一戰該怎麼打爭吵不休,說是先解了鬆州之圍,談論如何阻擊松贊干布,他們吵鬧不休,朕出來散散心。”

父子間有一句話沒一句話地聊着話。

“父皇,將魚線離岸邊近一些,多半會有魚咬鉤。”

聞言,這個皇帝聽了兒子的建議,學着兒子將魚線挪到與兒子齊平的位置。

岑文本站在一側,左看右看,一時間不知看什麼好。

忽然有魚上鉤,李世民提起魚竿釣起一條碩大的魚,笑道:“釣魚之法,如此精妙,朕受益矣。”

父皇又有些笨拙地想將魚從鉤子上取下來。

李承幹看得着急抓過父皇的魚線,輕巧地就將魚從鉤子上取下來,而後放入一旁的竹簍中。

重新將魚線拋入河中,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道:“京兆府的那篇文章是你做的?”

李承幹搖頭道:“兒臣寫的提綱,讓顏勤禮寫的。”

還想與父皇解釋,又不想繼續說了,這種文章要是自己來寫,說不定又會寫成另外一幅模樣。

“現在長安坊民對吐蕃人同仇敵愾,都是因這篇文章。”

“父皇此言差矣,是父皇勵精圖治,纔有如今臣民歸心的盛況,與兒臣的文章無關。”

李世民輕聲一笑。

“兒臣還看了河西走廊的奏報,現在吐谷渾地界內的牧民活得很好,比當年伏允在位時更好,因唐人不會搶他們的女人與孩子,也不會拿走他們的羊羣,恭賀父皇,如今吐谷渾人與唐人是一條心的了。”

岑文本暗自思忖,且不說吐谷渾的事,河西走廊建成之後,皇帝對西面的局勢穩定自是有信心的。

李世民問道:“關中各縣真能拿出三萬石糧草?”

“送出去了,而且兵部也覈對過了。”

“朕還以爲你快要將各縣的官倉糧食抽調一空。”

李承幹望着遠處的麥田,嘆息一聲,“這些都是各縣組織鄉民捐來的,各家出一斗,或出一石,量力而行,都是自願的,京兆府從未有這種吩咐,各縣的縣令悉數將糧食送到了。”

言至此處,岑文本行禮道:“陛下,人心如此,臣爲大唐賀。”

父子說笑間,皇帝稍稍抖擻,神色上有着無與倫比的自信,這個自信是兒子給的也好,是關中各縣給的也罷。

鬆州一戰驗證了一件事,如今的關中已達成了臣民一心。

如此人心,就算是朝臣也能夠感受到心中有一股力量,當衆人團結一心,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倒這個帝國。

如果此戰大勝,民心更會凝聚。

由此,岑文本一直堅持,京兆府治民方略向來是正確。

李世民反問道:“如果這一戰朕不打,伱又當如何?”

李承幹皺眉看着河邊,道:“沒想過,兒臣對兵事懂得不多,可兒臣以爲這一戰與高昌不同,高昌一戰是在出徵,鬆州一戰是爲保衛,意義不同。”

“也正如朝中諸將所言,此戰大唐必要立威,要給宵小之輩看看。”

京兆府的文章不僅僅在關中各縣傳播,也被人送去洛陽,或者是現在就要打仗的鬆州與河西走廊。

有多數淳樸的鄉民都是不識字的,就有支教的夫子站在衆人面前,高聲念着這種文章。

這篇戰前的文章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傳播着。

紙張便宜了之後,這篇文章也被抄錄了無數份。

臨近七月,六月的下旬,劉蘭帶着大軍終於到了馳援。

此刻的鬆城剛剛經受了吐蕃人的進攻。

牛進達蓬頭垢面領着人在城牆上與衆將士守衛城牆,他拿着一個水瓢往嘴裡灌着涼水,咕咚咕咚往口中灌着。

“大將軍,劉蘭將軍到了,帶來了六萬石糧草!”

牛進達將水瓢放入水桶之中,快步走下城樓,在鬆州城的東面迎接馳援而來的大軍,隨行而來的還有執失思力所部。

當看到劉蘭身後一眼看不到頭的大軍,牛進達放聲大吼道:“這鬆州丟不了啦!”

劉蘭先讓衆將士入城,問道:“吐蕃人究竟有多少兵馬?”

牛進達伸出三根手指,道:“現在攻城的吐蕃兵馬該有三萬。”

重重拍了拍牛進達的肩膀,劉蘭道:“我唐人將領如虎如狼,豈會怕他們吐蕃人,怕你們城中糧草不夠,我等星夜兼程而來。”

牛進達道:“夠了!你看看,鬆州十一縣縣民都在助老夫,豈會不夠。”

劉蘭看着這座處於戰爭中的城池,見到許多沒有穿着甲冑的人正在穿行,他們有提着水桶的,有扛着麻袋的。

“此戰一定要贏。”劉蘭叮囑道:“若是敗了,這十多年的建設恐都會付諸東流。”

牛進達那茂密的虯髯已遮住嘴,他重重點頭。

“報!吐蕃人又來了。”城牆士卒快步跑下來,“大將軍,吐蕃人又要攻城了。”

兩位將領慌忙走上城牆,他們見到了茫茫一支大軍。

“孃的,比之前還要多。”

黃昏下,擡眼看去一隊隊吐蕃兵馬正在集結。

當夜,河西走廊西面的吐谷渾地界,李震領着一隊兵馬來到伏俟城。

樑建方手執八尺長槊就坐在城外,他手中的布巾一次次擦拭着長槊,聽到馬蹄聲而來,他沒有擡頭看,而是繼續擦拭着。

多數時候,樑建方一直都保持着姿態,長槊被擦得鋥光瓦亮。

李震騎在馬上,到了近前拉住繮繩。

樑建方看着自己的長槊,問道:“你來做什麼?”

李震道:“奉太子調令,保護河西走廊,以免吐蕃進取吐谷渾。”

聞言,樑建方眼睛一亮,他將手中的長槊往地上重重一杵,道:“來的好!”

李震抱拳道:“還望大將軍與末將同行。”

話音剛落,不用他說,樑建方已翻身上馬,他朗聲道:“鬆州失守,吐蕃定會來犯伏俟城,危及河西走廊,某家雖是一介匹夫,豈能坐視之。”

說明了來意,李震與樑建方兵分兩路,準備越過哈布河阻擊吐蕃人。

樑建方領着自己的八千人馬,在伏俟城又留下了六千人駐防,再算上李震給的兩個裨將,道:“敢問當面是?”

“左武衛中郎將麾下,裴行儉。”

“左武衛中郎將麾下,王玄策。”

樑建方輕哼一聲,道:“呵,蘇烈的人。”

“駕!”一聲大喝,兩隊人馬一路朝着哈布河方向而去。

王玄策給裴行儉拋去一個眼神,兩人眼神交匯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他是顯擺,從長安城的猜測開始,至今兩人的目的達成了。

本想着去鬆州,不得不先來河西走廊,因馳援鬆州的兵冊上沒有兩人的名字。

軍中也不好再做安排,向蘇定方將軍要了一個運糧的差事,趁着關中調糧去河西走廊,兩人也可以護送着去。

想起了半月之前,王玄策的謀劃,那些話猶在耳邊,“松贊干布即便是拿下了鬆州,他必須要剪除河西走廊與吐谷渾的威脅,他們不可能將兵力全部送到鬆州。”

此戰的主戰場不僅僅在鬆州,青海邊的布哈河是另外一處主戰場,在那裡勢必有祿東贊與松贊干布的大軍駐紮。

這一年以來,裴行儉覺得自己這個將門獨子一路上遇到的貴人太多了。

先有京兆府,後又有張士貴將軍照拂,現在拜在了蘇定方將軍門下,如今結識了這位頗有遠見的王玄策。

裴行儉忽然笑了,他覺得王玄策這人一貧如洗,可就算是這樣,他還是能夠在長安混得如魚得水,不是他的運氣。

而是他有獨到的眼光,這樣的人還在軍中寂寂無名,真是豈有此理。

有斥候策馬回報,道:“將軍,前方五里外發現吐蕃兵馬。”

樑建方忽然住馬,拉着繮繩。

馬兒不安地來回踱步。

“吐蕃人有防備?”

“看起來不像,只有五人,像是在查探。”

王玄策低聲道:“樑將軍,恐怕祿東贊意圖奪取伏俟城,派來查探的。”

裴行儉道:“大將軍交給我們,儘管繼續行軍。”

“好!”樑建方大聲迴應。

天剛剛有了微光,五個吐蕃人慢悠悠騎着馬,走在布哈河邊。

忽然聽到後方傳來了馬蹄聲,幾人的前方是吐谷渾地界,後方是大軍所在,他們笑呵呵朝着後方的一隊兵馬招手。

裴行儉在馬背上張弓搭箭,弓弦傳來了緊繃的動靜,他瞄準了最近的一個吐蕃人。

見到來人是唐軍,那五個吐蕃人慌亂要逃,裴行儉一箭放出,箭矢破空而出,刺入一個吐蕃人的後腰。

對方當即倒在地上。

王玄策領着人衝上前,已將餘下的吐蕃人圍了起來,大喝道:“說!祿東讚的大軍何在!”

那幾個吐蕃人用吐蕃語說着話,也不知說了什麼。

王玄策手起刀落就砍了他們。

裴行儉正要問什麼,這王玄策殺人實在是太快了,只好騎在馬背上長出一口氣,目光打量着空曠的四周。

布哈河邊驚起一片水鳥,稀疏的草地一直到視野盡頭,看不到任何兵馬的蹤跡。

裴行儉問道:“回去向樑將軍稟報嗎?”

王玄策身下的馬兒正圍着屍體打轉,他思量片刻,道:“不着急,都已出來了,我們再往前探探,祿東贊如果夠聰明,也該能想到我們所想的。”

“在你看來祿東贊是個很厲害的對手。”

“嗯,他不是自大的高昌王,也不是自負無道的欲谷設。”王玄策拍了拍戰馬的脖子,示意它接着往前走。

裴行儉領着人繼續往布哈河的深處而去。

吐蕃人一次次就要爬上鬆州的城牆,這座城牆原本並不高,戰前又被壘高了許多。

一盆火油倒下去,底下就要攻城的人就被燒成一片。

他們也不全是吐蕃人,還有以前的吐谷渾人,更有一些不明來路的人,說着奇怪的語言。

眼看天就要亮了,朦朧間注意到遠處的吐蕃人有異動。

“大將軍,吐蕃的後軍動了。”

“什麼!?”牛進達驚疑,眯着眼朝着遠處看去,天還沒完全亮堂,城頭與城下的濃煙薰得人不好睜開眼。

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84章 戰書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01章 東宮爭吵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67.第467章 運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60.第360章 歸心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85章 兵馬未動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20章 戰前第73章 “肥羊”第174章 分寸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15.第215章 存糧420.第420章 戰象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513章 華清宮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4章 太子拜師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68.第368章 新設第50章 天分441.第441章 塞人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1章 只有利益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76.第376章 封禪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74.第274章 新年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42章 再遇玄奘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20章 戰前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43章 吐蕃往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
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84章 戰書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01章 東宮爭吵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67.第467章 運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60.第360章 歸心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85章 兵馬未動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20章 戰前第73章 “肥羊”第174章 分寸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15.第215章 存糧420.第420章 戰象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513章 華清宮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4章 太子拜師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68.第368章 新設第50章 天分441.第441章 塞人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1章 只有利益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76.第376章 封禪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74.第274章 新年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42章 再遇玄奘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20章 戰前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43章 吐蕃往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