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質疑權威

狄仁傑被杜睿點了名字,身子微微一顫,他方纔也看明白了,這裡的學堂和他家裡的私塾,完全不一樣,但凡是被杜睿點了名的,基本上都要引發一場爭論的。

狄仁傑雖然自認聰慧過人,尋常人家的孩子絕對比不過他,但方纔聽到的這些,要麼是聞所未聞,要麼就是大逆不道,雖然這時節,孔夫子在士林的地位,還沒有像後世宋朝時那麼高,但畢竟漢武帝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門已經有了正統的地位,孔夫子作爲儒門的開創者和領袖,地位還是不低的,這個時節敢於質疑孔夫子的人,恐怕都在這間學堂之內了。

“老師!”

杜睿看着狄仁傑,笑了笑,道:“放才吾等所言,你可是覺得大逆不道!”

狄仁傑忙道:“弟子不敢,其實弟子也覺得那些經義無趣的很,只是如此質疑先賢,弟子不敢苟同。”

杜睿一笑,道:“這是爲何?”

狄仁傑道:“老師方纔也說了,那些經義雖然於治國上,沒有大用,但對修養身心,卻有大用,既然如此,那些先賢所言,可見也是有道理的,然老師方纔與諸位師兄,卻又在逐句批駁先賢言論,弟子實在不敢苟同!”

杜睿笑道:“先賢爲何不可批駁,爲何不可質疑?我們今日學習先賢的言論,是爲了增強自身的修養,然其中一些錯的,我們就應當假意改進。”

狄仁傑一聽,更加糊塗了,杜睿的說話方式,和他以前所接觸到的完全不同,兩眼迷惑的看着杜睿。

杜睿起身,解釋道:“先賢的言論,正確與否,我們也應當質疑,找出其中的根由,用我們的眼光去看待先賢的話,或許有許多都是狗屁不通的,《論語?泰伯》之中曾有過一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可知道作何解?”

狄仁傑早慧,像《論語》早就已經倒背如流,自然知道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張口便道:“可以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爲什麼。”

說完之後,狄仁傑彷彿自己都覺得有些不解,皺起眉頭,思考了起來,那一本正經的模樣,配上他那一張娃娃臉,顯得有趣極了。

杜睿點點頭道:“是不是你自己也覺得這句話說得有些不可理喻,有違孔夫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本意!”

狄仁傑茫然的點了點頭,道:“老師!千百年來都是這般解釋的,弟子也不大好說!”

杜睿一笑,他知道對於這句話的解釋,狄仁傑方纔說的,就是當前的主流意識,說白了也就是愚民思想。下民可以驅使他們工作,卻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目的。

“對這句話的解釋,爲師以爲按照斷句的不同,可以分爲三種解釋,你方纔所說的,就是當今最爲流行的一種,可是你想過沒有,如果孔子的本義是下民可以驅使他們工作,卻不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目的,很明顯這樣的解釋是違背孔子提倡的仁義精神的。”

狄仁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那麼老師其他兩種解釋呢?”

“其中之一,可以將此句斷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此解讀爲,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還有一種斷句方式,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釋爲,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衆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那就是好事,應該讓他們發揮,如果人民還沒有掌握的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

狄仁傑聞言,恍然大悟,以前讀《論語》的時候,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通過杜睿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舉例,也一下子豁然開朗。

“老師!那那一種解釋纔是正確的呢?才當真是孔夫子的本意!”

杜睿笑道:“這可就需要深究了,要了解孔夫子說這句話的本意,首先就要弄清楚‘民’在先周時期的意義,就能看到,這個斷句是歧義.解釋。在先周時期,‘百姓’是有地位的,而‘民’代表的則是奴隸,是沒有人格地位的、跟牲畜和貨物一樣。《周禮》上曾說:‘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四曰儒,以道得民。’按照周禮規定,儒是大宰官職之一,通過‘道’的教化得到‘民’。奴隸在大宰官員手下,是被奴役的人力。因此,‘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的意思,跟‘百姓’無關、而是跟‘奴隸’有關,不管怎樣,它們都是說明如何管理和使用奴隸的,而這正是《周禮》所規定的儒等大宰官員的職責。”

剛剛纔豁然開朗的狄仁傑這下又糊塗了,道:“老師的話,弟子不明白。”

杜睿一笑,要是這麼容易就能明白,杜睿還真要懷疑狄仁傑這小小的身軀之內,是不是隱藏着一個現代人的靈魂了。

“從孔夫子說出這句話的歷史背景來看,你方纔的那種解釋,確實應當是正確的,因爲先周時期,努力是沒有地位的,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只是工具,那麼你還覺得孔夫子的話都是對的嗎?都是不能質疑的嗎?”

狄仁傑似乎明白了一下,道:“老師!那麼我們應當怎麼做呢?”

杜睿道:“既然對先賢的話,產生的懷疑,我們就應當有自己的形式標準,放開那些先賢至高無上的想法,用我們的理解,去看待他們的話,用我們的想法,再加以解釋,使之可以成爲我們的道德標準!”

狄仁傑聞言,沉思了一陣,突然眉開眼笑,道:“老師!我明白了,今後這句話,就應當被斷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管當年孔夫子的本意是不是這個,我們就應當這麼理解。”

杜睿聞言,欣慰的點了點頭,到底是千古名相,反映就是比一般人快,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也比一般人要快得多。

“我們今天學習,不是爲了照本宣科,將那些先賢的話,都死記硬背下來,然後滿口仁義道德,實則滿口荒唐言,質疑!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要務,無論是那些先賢的言論,還是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都不能全信,應當自己去辯駁是否正確,這就是我想對你們說的質疑權威,如果你們連質疑的勇氣都沒有的話,一種學說流傳百年,不管是否適合那個時候的社會現狀,都按照那種學說去執行的話,大唐如何進步,就好像我教導農人耕田一般,他們的耕作方法也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可是用了我教給他們的耕作方法之後,畝產明顯要提高了不少,這就是質疑,我先質疑了,他們的耕作方式,然後提出了我的見解,結果事實證明,我是對的,這就是我所說的質疑權威!”

見學生們還是有些懵懂,杜睿又接着說:“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一個本領高強的工匠向人們傳授營建的學問,說:要建任何東西,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將地基夯實。這時一個人不同意,問道:難道打井也要從底層做起嗎?”

杜睿說完,學生們都笑了起來,狄仁傑也是開懷不已,顯然他從來沒見識過這樣授課的。

杜睿道:“這個故事,也是我方纔所說的質疑權威,在求知的旅途上,權威們的結論、觀點是指引我們方向的路標,也會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但有時權威也會給我們帶來疑惑,這時就需要我們去大膽質疑。”

狄仁傑道:“老師,可要是我覺得我是對的,而別人又全都覺得我是錯的,那麼弟子該怎麼辦呢?”

杜睿道:“你可以大膽的說出來,用事實去說話,而且質疑本身就是有勇氣的體現,沒有質疑就不會有新的發現,就不能突破前人,就沒有理性的昇華,而打開真理這扇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質疑,而生活當中所蘊含着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爲什麼。善於質疑,我們就可以找出前人的錯誤,使我們在真理的大道上邁進一步。

當然,質疑也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認真思考之上的。質疑是真理的追求者向繆誤的挑戰,任何質疑都需要長久地思考、實踐與探索,並非無端地懷疑或猜測。質疑是爲了追求真理,而不是爲了出名。任何有效的懷疑,都依賴於對事實的仔細分析和對理論的深入研究。

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質疑同樣必不可少。爲師也並不一定永遠都是正確的,你們在學習中質疑,既可以助己亦可助人。幫助自已與其他人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讓我才讓你們學會質疑,養成質疑的習慣,在今後的學習中使質疑成爲學習的要點!

人們說有成就的人有‘學問’,既然是‘學問’,那麼就要既‘學’且‘問’。‘問’從何來?從疑而來。只有多疑、善疑、質疑、探疑,才能獲得淵博的學識,用之於我們自身。所以爲師說:學貴質疑。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

人們常常把知識比作大海,大海是無邊際的,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學問,總會有無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質疑、探疑則是獲取新知識的途徑。

可是當今這時節,人們不善於發現。他們相信,凡是書上記載的,便是正確的,凡是前人說的,便是真理。迷信書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麼發現,更不可能有什麼創見。

自然也就對於社會的進步沒什麼貢獻,還可能成爲社會前進的絆腳石,阻礙文明的發展。如今這樣的人多了,我們的社會就不會進步,文明就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必須提倡懷疑精神。”

杜睿的這番話說出來,自己都覺得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了,當今這個時節,人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的,想要讓這個時節的人具備懷疑精神,知道什麼叫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註,杜睿也覺得有些天方夜譚。杜睿無法影響那些所謂的社會精英,也就只能從自己的這些學生開始了。

見學生們都陷入到了思考當中,杜睿暗自點了點頭,坐到了一旁,他知道,要讓學生們一下子接受他的這種言論,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已經接受過了儒家系統學說教育的那些學生,質疑先賢,批駁先賢,顯然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這種懷疑的精神,不會被當今這個社會所接受,很有可能還會受到嚴苛的攻擊,和責難。

讓杜睿沒想到的是,最先反應過來的居然是狄仁傑,只見他一副探求到了真理的模樣,喜道:“老師!弟子明白了!弟子明白了!便好像士兵手中用的兵器一般,青銅器,發展到鐵器就是一種質疑下的進步,老師,弟子說得可對!?”

杜睿笑着點點頭,道:“沒錯!正是如此!春秋戰國年間,那些諸侯國,有的用青銅器,因爲這是他們的一貫認識,認爲青銅器做出來的兵器堅固鋒利,但是有人經過冶煉,發現鐵經過冶煉之後,更加堅固耐用,並且經過了試驗之後,論證了他們的想法,最終讓鐵質的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器,這就是一種進步,質疑下的進步!”

狄仁傑喜不自勝的拍了手,道:“對!對!老師說得對,學生今後也要質疑,也要讓老師所說的社會進步!”

杜睿欣慰的笑道:“好了!關於這一點,今天就說到這裡,這裡除了狄仁傑之外,你們跟隨我學習也有兩月了,此前爲師就曾說過,你們願意學習什麼,要在這段時間裡,自己思考,現在兩個月已過,爲師想要問問,你們想要學什麼,想要從爲師這裡得到什麼樣的知識?”

杜承學第一個站了起來,道:“老師!學生聽老師講格物,學生認爲格物之學,纔是這個社會進步之本,所以學生想和老師學習格物!老師那日問學生,蒸汽所產生的動力能用來做什麼,才能達到惠民的目的,學生也想好了。”

杜睿聞言,也有了興趣,道:“你來說說看!”

杜承學道:“老師遣人出海,探索大洋,然當今所用船隻,無非就是藉助風力,學生想,若是能用蒸汽取代風力,人力,船是不是能行進的更快,更穩,也能抵禦更大的風浪!”

杜睿聞言,不禁大吃一驚,原本他教學生們格物,不過是想要在這些學生們的心裡埋下科學的種子,沒想到這個杜承學居然有這般見識,要知道蒸汽動力船,可是要到千年以後才被人提出了一種理論,而杜承學居然能在千年之前,就想到這一點,雖然這裡面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啓發,提醒,但杜承學的見識,也足以讓杜睿驚詫不已了。

“老師!學生的想法是不是過於天方夜譚了,其實學生也想過,這個有些不大現實!”

杜睿忙道:“不!你的想法很有趣,也很有可能會實現,既然你選擇了格物,爲師從今以後便教你各物質學,若是你所說的那種船,當真能造出來的話,可是大大的功績!”

杜承學受了杜睿的鼓勵,也是信心倍增,道:“學生一定不負老師所望!”

杜承學剛剛坐下,他的哥哥杜承業就站了起來,看着杜睿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膽怯,但杜睿卻始終用一種鼓勵的目光看着杜承業。

杜承業鼓足了勇氣,道:“老師!學生沒有承學那麼大的志向,只想跟着老師學習農事!學怎樣能讓畝產更高的法子,養活更多的人!”

杜承業的理想和他的弟弟相比,顯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杜睿卻依然點點頭,道:“農爲國之根本,你想要學農事,這沒什麼不好的,好!爲師答應你!便教你農事!”

這時又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他叫韋思翰,在杜睿的衆多弟子當中,是最調皮的一個:“老師!學生想跟老師學習武藝,將來做一個大將軍,像老師一樣,爲大唐開疆拓土!”

杜睿一笑,道:“爲師可以答應你,但是學習武藝,也不能忘了讀書,要不然將來也只能做一個武夫!”

韋思翰見杜睿答應,歡喜的坐下了,接着又有學生起身,說明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有願意學縱橫之學的,有願意學天文的,有願意學醫術的,不一而足。

等到最後,學堂內就只剩下了一個狄仁傑,杜睿看過去,笑道:“狄仁傑!你願意學習什麼知識呢?”

狄仁傑已經思慮了半晌,此時見杜睿問起來,起身便道:“老師!學生此時還沒有想好,只想要跟在老師身邊學濟世安民的大學問!”

第二十二章第8章 賺錢第17章 國喪第1章 東海揚波第16章 禽獸不如第10章 身在甕中第二十七章第4章 褚公遂良第43章 定計第18章 武氏女第39章 譁變第46章 最好的結果!第27章 邊塞烽煙第79章 因材施教第79章 因材施教第三十七章第57章 趁機發難第五十二章第35章 寧海小道第34章 全功第14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42章 風起第35章 安市之戰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69章 何所求?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41章 揚我國威第二十章第34章 孔孟無用第74章 海戰揚威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9章 釀酒第56章 越俎代庖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18章 身後事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7章 西方攻略第63章 再生事端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74章 自賣自身第五十二章第66章 封賞第12章 皇后省親第50章 連雲堡第3章 遠行歸來第81章 太子將兵第27章 邊塞烽煙第十九章第35章 喋血孤城第二十八章第十四章第26章 怒極攻心第二十二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93章 宴前挑釁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58章 騷亂第3章 大唐武裝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15章 完結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65章 何苦來哉第62章 英雄遲暮第73章 大食國滅第72章 登州軍港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21章 太宗震怒第20章 執以師禮第四十五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37章 新澳洲第六十九章第12章 朝中來人第66章 回朝第99章 不過一隅第5章 放逐第42章 三條妙計第69章 先聲奪人第69章 二世祖第8章 不想起名第十八章第79章 兵臨藤原京第57章 何懼武氏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79章 攜美同遊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28章 賜婚第10章 國宴第1章 洗牌(上)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13章 抉擇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32章 危局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六十八章
第二十二章第8章 賺錢第17章 國喪第1章 東海揚波第16章 禽獸不如第10章 身在甕中第二十七章第4章 褚公遂良第43章 定計第18章 武氏女第39章 譁變第46章 最好的結果!第27章 邊塞烽煙第79章 因材施教第79章 因材施教第三十七章第57章 趁機發難第五十二章第35章 寧海小道第34章 全功第14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42章 風起第35章 安市之戰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69章 何所求?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41章 揚我國威第二十章第34章 孔孟無用第74章 海戰揚威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9章 釀酒第56章 越俎代庖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18章 身後事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7章 西方攻略第63章 再生事端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74章 自賣自身第五十二章第66章 封賞第12章 皇后省親第50章 連雲堡第3章 遠行歸來第81章 太子將兵第27章 邊塞烽煙第十九章第35章 喋血孤城第二十八章第十四章第26章 怒極攻心第二十二章第16章 原來是他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93章 宴前挑釁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58章 騷亂第3章 大唐武裝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15章 完結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65章 何苦來哉第62章 英雄遲暮第73章 大食國滅第72章 登州軍港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21章 太宗震怒第20章 執以師禮第四十五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37章 新澳洲第六十九章第12章 朝中來人第66章 回朝第99章 不過一隅第5章 放逐第42章 三條妙計第69章 先聲奪人第69章 二世祖第8章 不想起名第十八章第79章 兵臨藤原京第57章 何懼武氏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79章 攜美同遊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28章 賜婚第10章 國宴第1章 洗牌(上)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13章 抉擇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32章 危局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