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

bookmark

徐唐莒爲保存義軍實力,主動放棄嶽州,往朗州方向撤退,決定與王重隱合兵一處,再作計議。義軍一路鞍馬勞頓,到了洞庭湖邊,徐唐莒命令義兵休息片刻,飲水解渴,埋鍋造飯。義兵喝到甘洌清口的湖水,又吃了飯,精神大振。徐唐莒翻身上馬,傳令沿湖向南行軍。就在這時,探馬來報:“徐將軍,先頭部隊在前面不遠處遇到一夥強人,約有五六百人,不放我們通過,說要我們留下買路錢,才肯放行。”

徐唐莒大怒,手提方天畫戟,催馬前行,不一會兒就就到了隊伍最前列。看到不遠處三叉路口,停駐着一彪人馬,當頭一個強人頭領,面如鍋底,,環眼圓睜,頭戴鑌鐵盔,身穿虎頭亮銀甲,胯下豹花馬,手提一對虎頭雙鉤。後面緊挨的一個強人頭領,長方臉,目似鷹隼,頭戴亮銀飛龍盔,身穿六合連環甲,胯下銀鬃馬,手綽一根亮銀燕翅钂。這二個頭領帶着幾百個嘍羅兵橫堵路口,不讓義兵通行。

徐唐莒按轡大叫:“哪裡來的強賊,竟敢堵我大軍去路!”手提虎頭雙鉤的頭領拍馬上前,手舉雙鉤喊道:“識相點,留下買路錢,大爺放你們過去。如若說半個不字,定殺得你們人仰馬翻,叫苦連天!”

徐唐莒冷笑一聲,答道:“想拿我們的財物,得問問我手中的畫戟答應不答應?賊強人,納命來!”驟馬挺戟,直取黑臉強人頭領,黑漢揮舞雙鉤,和徐唐莒廝殺在一起。戟似游龍,繞着黑漢周身轉;鉤如猛虎,撩砸唐莒不放鬆。二人各施平生武藝,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黑漢見徐唐莒武藝高強,無半點破綻,虛晃一鉤,縱馬馳出圈外,大叫:“少歇!,我有一言相問。”

徐唐莒勒住馬頭,說道:“說吧,你不放我們過去,我就和你們廝殺。”

黑漢喊道:“這位好漢,不知是從哪個山頭過來?手段這麼高強,我在洞庭湖一帶,從未遇過敵手,今日遇到你,算是棋逢對手,好漢能否通上名來?”

徐唐莒朗聲大笑:“在下徐唐莒,你這位黑臉漢子,武藝也挺不錯,雙鉤使得得心應手,我從未遇到雙鉤使得這樣好的,你叫什麼名字?”

黑臉漢子一聽,連忙滾鞍下馬,拜伏於地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大水衝了龍王廟。我叫常宏,身後拿鏜的兄弟叫王玫,在洞庭湖太浮山落草,打家劫舍,奪些官財給弟兄們和周圍百姓用。素聞徐將軍縱橫江淮,爲民除害,威名遠播。只因路途遙遠,不曾見得將軍。最近聽聞徐將軍攻克嶽州,我和王玫商量了一下,想投奔將軍。不料正行之間,遇到徐將軍先頭部隊,沒有細問,以爲是敗退的唐軍,雙方言語不合,就打了起來,還望徐將軍恕罪!”

這時王玫也下了馬,拜伏於地,徐唐莒連忙下馬,上前攙起二人,高興地說:“唐莒得二位壯士相助,如虎添翼。說來慚愧,我和王重隱攻下嶽州後,沒有派重兵把守。王重隱率領主力去攻打朗州了,而吳彥宏率領大批唐軍反攻嶽州,我軍抵擋不住,只好撤出嶽州,到朗州去和王重隱會合,不想在此遇到二位兄弟。”

王玫說道:“徐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我們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會打敗吳彥宏的,到太浮山去吧,休息幾日再去朗州不遲。”

徐唐莒看了看疲憊不堪的義兵,覺得有必要休整一下,就答應了王玫的請求,率領這支一千多人的隊伍去太浮山。太浮山在洞庭湖裡,四面環水,易守難攻。義兵跟着常宏、王玫的人馬一起坐船前往,但見碧波盪漾,春風拂面,舒暢無比。七轉八拐,過了好久纔到了太浮山腳下,常宏、王玫前面帶路,徐唐莒的人馬後面緊隨着,一起到了山寨。常宏、王玫命令置辦酒席,招待義兵們,大夥看到酒肉滿桌,狼吞虎嚥起來,如風捲殘雲,很快吃得精光。

常宏、王玫特意用洞庭湖特產銀條魚招待徐唐莒,將徐唐莒安排在首位落坐,徐唐莒喝了幾口魚湯,感到鮮美無比,就問道:“二位兄弟,這魚叫什麼來着?”常宏呵呵一笑:“徐將軍,這是洞庭湖特產銀條魚,營養豐富,滋補腸胃,效果特別好。”

王玫接着說:“徐將軍,洞庭湖方圓上千裡,好吃好玩的東西多着呢。湘蓮粒大飽滿,潔白圓潤,質地細膩,清香鮮甜,營養豐富,我們經常吃的。在君山,有銀針,泡着吃。色、香、味、形俱佳,芽頭茁壯挺直,大小長短均勻,白毫完整鮮亮,芽頭色澤金黃,故名銀針,享有金鑲玉之美稱。用沸水沖泡於透明玻璃杯中,開始芽頭全部衝向水面,狀如萬筆書天;芽柄芽身汲水後徐徐下沉,茶芽幼葉微張,形同菊花盛開。”

徐唐莒讚歎道:“洞庭湖真是個好地方,可以吃到山珍海味,可以屯兵,是形勝之地啊!”

常宏說道:“徐將軍,咱們有緣在這裡相識,兄弟有一個要求,還望成全。”

徐唐莒答道:“常宏兄弟,但說無妨。”

常宏此時已經喝了七八分酒,略帶微醉,臉色酡紅,搖搖晃晃站了起來,二手作揖,說道:“徐將軍,我與王玫想與你結拜爲異性兄弟,像劉關張桃園結義一樣,爲天下蒼生打拼一生。”

徐唐莒爽快地說道:“二位兄弟,我也正有此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正好趁着現在的大好春光,到太浮山頂上焚香跪拜天地。從今往後,我們三兄弟生死相隨,肝膽相照,爲天下蒼生的幸福而努力!”

常宏、王玫大喜,當即命令嘍羅宰了一頭水牛,割下牛頭,帶了一些酒食,領着徐唐莒來到太浮山頂。只見天高雲淡,一羣白鸛掠過天際,鳴聲清長。湖面上帆影點點,湖水蕩起陣陣漣漪,令人心曠神怡。徐唐莒最大,常宏次之,王玫最小,三人依年歲雙膝跪地,焚香而拜。徐唐莒發誓:“唐莒與常宏、王玫義氣相投,今日結爲異性兄弟,患難相隨,共同輔佐黃巢大將軍,消滅李唐,開創太平盛世,造福百姓。若有異心,天誅地滅!”常宏、王玫跟着徐唐莒發下了誓言。

三雙手在太浮山上緊緊地握在一起,這一握,山高水長,波翻浪涌,豪情迸發,彪炳青史。

徐唐莒率軍在太浮山停駐,一晃就是十數日,這期間,他一方面和常宏、王玫訓練士卒,一方面派出哨探,在嶽州至朗州一線偵察情報。一日,徐唐莒三兄弟在山寨大廳里正說着閒話,探馬飛報:“徐將軍,王重隱將軍攻打朗州多次,朗州唐將胡真、顧彥朗快守不住了,估計破城在即。王重隱將軍要你們在東線做好配合,堅決阻擊來自嶽州的唐軍增援部隊,確保朗州戰役的勝利。”

“好兄弟,你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一下。”徐唐莒對探馬說道。探馬躬身退出,徐唐莒與常宏、王玫開始商量阻擊嶽州方向唐軍的問題,另一個探馬進來報告:“徐將軍,最新偵察報告,嶽州吳彥宏派部將高周彝、蒲輝率兵五千,正往玉笥山方向而來,準備經沅江、龍陽馳援朗州,以解朗州之危。”

“來得好!這次我們要狠狠教訓一下吳彥宏的部隊,報嶽州失守之仇!”徐唐莒濃眉一揚,大步走到大廳外面,望着朗州方向,對緊跟而來的常宏、王玫說道:“二位兄弟,你們對這一帶地形很熟悉,依你們之見,我們在哪裡設伏比較理想?”

王玫說道:“沅江往西不遠,有一個叫蠡施村的地方,那裡地形起伏,河汊縱橫。緊挨蠡施村的,有一個島,叫赤山島,四面環水,山巒起伏,易守難攻。這蠡施村,傳說是春秋范蠡和西施結伴隱居的地方,風景秀美。那裡是一個天然的設伏地點,我看可以在那裡設伏,痛擊嶽州西進增援之敵。“

徐唐莒點點頭:“王玫兄弟所言極是,就在蠡施村一帶隱蔽設伏,把能參戰的人馬全部拉出去設伏,這次一定要把這五千唐軍全部殲滅,然後和王重隱合攻朗州。拿下朗州後,我軍就可得到很多軍需物資,進一步擴充實力,在洞庭湖地區站住腳跟,共圖大業。”

常宏說道:“我和王玫在太浮山可以派出一千名弟兄,剩下的二三百人負責守山。”

徐唐莒拍了拍常宏的肩膀,興奮地說:“好兄弟,你和王玫各帶五百人,埋伏在蠡施村二側,待唐軍進入伏擊圈後,突然殺出。我率領千餘人馬從背後截斷唐軍歸路,攻擊敵中軍主將,將潰敵壓縮至湖邊,然後進行招降。”

常宏、王玫大聲說道:“大哥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徐唐莒用力一揮手,大聲說:“事不宜遲,馬上行動!”

高周彝、蒲輝帶領五千人馬離開嶽州,過了玉笥山,一路暢通無阻,二將愈發驕狂。蒲輝說道:“吳彥宏在我們臨行前,反覆強調,要我們注意賊寇的偷襲,現在看來,完全是多此一舉。我軍旌旗西指,不日就可抵達朗州城下,重創王重隱。”

高周彝哈哈大笑:“區區草賊,竟敢竄至洞庭湖地區作亂,那是自尋死路,怪不得我們。”

蒲輝聽了,更加得意忘形,自告奮勇說:“高將軍,我率二千五百人爲前軍,你率二千五百人爲後軍,全速前進,要在天晚前趕到沅江宿營。你看如何?”

高周彝同意了蒲輝的行軍方案,蒲輝於是領着一半人馬加速向沅江前進,高周彝比蒲輝多長了一個心眼,放緩了行軍速度,和蒲輝的前隊保持着一定距離,大約有三五里遠。

夜幕快降臨了,唐兵長途跋涉,又飢又渴,此時唐兵已經進入蠡施村一帶。蒲輝看到這裡山川縱橫,地形複雜,就命令部下停駐下來,埋鍋造飯,休息一晚再走。

就在這時,金鼓之聲大作,唐軍二側箭似飛蝗,緊接着常宏、王玫二路伏兵突然殺出,唐兵頓時亂成一團。蒲輝大驚,連忙翻身上馬,提起月牙開山斧,要迎戰這二路伏兵。

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卷首語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
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卷首語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