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44 康熙病危

bookmark

胤禟的莊子不可能沒有護院僕從,而且外面還有胤禎、胤禩、胤禟、胤誐、胤禑幾人的護衛,一般人豈能縱馬急馳而入?來人肯定是他們熟識的人!速度如此迅疾,定然是急務。

掃了幾人一眼,胤禎立刻站起身道:“出去看看。”說着便邁步出了大廳。

胤禩、胤禟對視了一眼,都隱隱猜到可能出事了,這批人應該是衝着老十四來的,忙起身跟了出去,幾人出得門來,聽的馬蹄聲居然是直接奔着他們院子而來,不由得面面相覷,究竟出了什麼事情,竟然如此急迫?

出得門來,胤禎反而是沉住了氣,站在臺階之上靜靜候着,心裡也在急速猜測着究竟是出了什麼事情,居然有人找到這裡來了?

來騎很快就轉了進來,衝進內院的只有三騎,一看馬上三人竟然是老十三胤祥、領侍衛內大臣伊德和上書房大臣馬齊,胤禎幾人臉色都是一變,難道是康熙出事了?

老十三、伊德和馬齊三人一見胤禎幾人立在門外,立刻勒住馬繮,齊齊跳下馬來,急趨幾步上前,就地紮了一個千兒,沉聲道:“奴才給皇太子請安。”說完也不起身,伊德接着就道:“稟皇太子,皇上病危,請皇太子速速前往小湯山行宮。”

康熙病危!胤禎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胤禩、胤禟、胤誐、胤禑幾人臉色也是刷的一下變的蒼白,怎麼可能?不是說康復情況良好嗎?

微微一怔,胤禎已是反應過來,沉聲音問道:“出了什麼事?上午本宮陛見,皇上還精神健旺,談吐如常,何以突然。”

伊德叩首道:“皇上今日心情極好,下午在溫泉沐浴,時間稍長了點,出浴時卻突然昏迷,太醫們束手無策,讓奴才們早做準備,奴才出行宮時,皇上已是氣若游絲。”

氣若游絲!氣若游絲!胤禎頓覺有些慌亂又夾雜着幾分驚喜和興奮,康熙這明顯是二次中風!該不會是泡溫泉泡出個二次中風吧?用溫泉治療中風可是出自他的建議,得防止有人以此大做文章。

達春在門口看見老十三胤祥、伊德和馬齊三人快馬急馳而來,已經意識到出了大事,隨後就與羅靜二人跟了進來,一聽康熙病危,他一顆心立時就提了起來,低身叮囑了羅靜一眼,他便返身出去召集護衛,並且譴人快馬回城調集人手。

胤禎很快就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康熙病危,滿城兵馬他卻根本調不動,而九門提督卻是老八的人,他可不能有絲毫的慌亂,略一沉吟,他便沉聲道:“馬齊、胤禑、胤誐你三人快馬趕往京城通知所有的成年皇子和上書房大臣趕往小湯山行宮,讓他們在門外候着,以防皇上召見,所有人限帶六名護衛。”

“奴才、臣弟尊命。”馬齊、胤禑、胤誐忙躬身領命,飛快的轉身而去。

胤禎又回頭看了老九胤禟一眼,道:“筆墨侍侯。”

胤禟一聽,連忙催促下人取來筆墨,胤禎轉身進屋,飛快的寫了道手令,用印後,又在蠟燭上烘乾,而後摺疊好,出來沉聲吩咐道:“胤禟,胤祥,你二人持本宮手令趕往京城,命令九門提督鄂倫岱封閉九門,除皇子和上書房大臣外,禁止任何人出入,膽敢抗命,就地處決。”

聽的這道命令,胤禩、胤禟心裡都是一緊,胤祥已是大步上前,躬身道:“臣胤祥尊命。”說着恭敬的接過手令,一見這情形,胤禟哪敢有絲毫怠慢,也不敢看八哥胤禩,緊跟着上前躬身道:“臣胤禟尊命。”說着,躬身退下,轉頭就和老十三一起出了院子。

胤禩頓覺一陣冰涼,老十四這是在防範他,擔心他與鄂倫岱勾結,先支走老十,又將老九與老十三綁在一起,看來,老十四對自己還是不放心。

見胤禟,胤祥二人領命而去,胤禎纔回頭看向胤禩道:“八哥與我一道前往小湯山行宮,一應事宜,還須八哥從旁協助。”

胤禩哪裡還敢說個不字,忙躬身道:“臣胤禩尊命。”

胤禎點了點頭,道:“情非得已,八哥不要多心。”說完,他便急步走下臺階,聽的這句話,胤禩心裡不覺稍稍好過一點,老十四這話倒是句大實話,這節骨眼上,可是寧願錯殺三千,也不敢有絲毫的疏忽。

此時,達春早已牽着馬趕了過來,見胤禎走近,他便低聲道:“奴才已經譴人回城召集人手,主子還有何吩咐?”

胤禎點了點頭,低聲道:“譴人通知隆科多去找老十三。”

*小湯山行宮。

平日裡內緊外鬆的行宮,在外面也就宮門口有幾名值勤的兵丁,此時整個行宮外都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警戒森嚴,一片肅殺的景象,天色才微黑,整個行宮裡就已是燈火通明,行宮內同樣是戒備森嚴,丁哨密佈。

領侍衛內大臣富爾丹神色焦急的在大門口張望着,康熙的情況絲毫未見有好轉,聽太醫的語氣隨時都有可能龍馭上賓,可皇太子卻是遲遲不見身影。

寢宮內,康熙靜靜的躺在寬大的御榻上,一名太醫跪在地上全神貫注的爲他把着脈,半晌,才放開手,起身後,他摸出一條手巾拭了拭額頭,走到門口,李德全便焦急的輕聲問道:“張太醫,若何?”

“不好說。”張太醫輕嘆了口氣,道:“寸脈關脈尺脈浮滑,幾難察覺。”說着,他微微搖了搖頭,進了偏殿,見他進來,隨侍康熙左右的周、羅兩位太醫忙站起身來,見他臉色凝重,心裡都是一沉,看來康熙此番真的凶多吉少了。

張太醫略顯疲憊的坐了下來,輕嘆了口氣,才道:“中風之後,二次中風的機率很大,高達四、五成,皇上此次中風,顯然是在溫泉中沐浴時間較長引起的,何以會有如此重大失職?”

周太醫滿腹委屈的道:“早有提醒,而且讓小太監催促了兩次,皇上卻說今日在水中感覺比往日輕靈許多,要多泡一陣。”

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123章 旱情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23章 旱情第659章 新黨第504章 和談第99章 立威第7章 分府第11章 火器人才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148章 建軍港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696章 顧慮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14章 大局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70章 嚴打?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96章 過年第524章 豆汁飯第125章 十三行第212章 不甘心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128章 公行第457章 壽禮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79章 食色性也第130章 刺殺下第191章 大喜第528章 不賣帳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87章 準備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313章 合流第717 章 女工第191章 大喜第137章 流寇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451章 **老五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00章 機會第572章 紫竹林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497章 徵日(六)第448章 倭子國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599章 使團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75章 各自算計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698章 失控?第118章 上尊號第57章 戰功封爵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672章 應對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39章 誤猜第324章 攻心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97章 替罪羊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580章 官缺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77章 胤楨印象第24撩撥康熙第19 忽悠康熙第696章 顧慮第49章 白送?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
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123章 旱情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23章 旱情第659章 新黨第504章 和談第99章 立威第7章 分府第11章 火器人才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148章 建軍港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696章 顧慮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14章 大局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70章 嚴打?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96章 過年第524章 豆汁飯第125章 十三行第212章 不甘心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128章 公行第457章 壽禮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79章 食色性也第130章 刺殺下第191章 大喜第528章 不賣帳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87章 準備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313章 合流第717 章 女工第191章 大喜第137章 流寇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451章 **老五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00章 機會第572章 紫竹林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497章 徵日(六)第448章 倭子國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599章 使團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75章 各自算計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698章 失控?第118章 上尊號第57章 戰功封爵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672章 應對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39章 誤猜第324章 攻心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97章 替罪羊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580章 官缺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77章 胤楨印象第24撩撥康熙第19 忽悠康熙第696章 顧慮第49章 白送?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