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25章 宗藩關係

bookmark

待包福全躬身領命退下,胤禎又在殿內緩緩踱了起來,之所以叫老九胤禟前來,他是想把天津的軍工作坊這一塊暫時交給老九打理,旗人入作坊務工不是件小事,這些個旗人個個都是大爺,七彎八拐都能跟一衆王公勳貴拉上關係,沒個得力的人坐鎮,根本鎮不住他們。?

再則,跟八爺黨關係親密的王公勳貴不少,由老九前往天津坐鎮,不僅可以省卻很多麻煩,而且也易於獲的大多數王公勳的大力支持,這事關係甚大,他可不想出任何紕漏。?

包福全很快就去而復返,進來躬身稟報道:“太子爺,上書房王掞、富寧安二位大人在外求見。”?

“請他們進來。”胤禎停住腳步,隨口吩咐道,而後緩緩踱回書案邊落坐。?

王掞、富寧安二人來的極快,進來請安見禮後,富寧安便躬身道:“稟皇太子,大清皇家海軍一衆將領皆系青年俊傑,因戰功而白身晉三、四品者比比皆是,實屬罕見,今海軍又徵日大勝,年少高位,既不利於人才作養,亦恐遭物議,奴才懇請押後封賞。”說完,他便躬身呈上早已寫好的奏章。?

胤禎接過奏章,含笑道:“坐下談。”說着翻開奏章略略看了看,而後擡頭瞅了富寧安一眼,稍稍沉吟,才道:“富大人知道皇家海軍現在的規模和初步的計劃嗎?”?

不待富寧安開口,他就自顧接着道:“不算併入海軍的水師,也不算仍在上海和天津的二萬新兵,僅是現在海軍征戰的就有三萬餘人,如今海軍才幾個總兵和副將?五年之內,海軍的規模就會在十萬以上,這僅僅纔是開始,近幾年,海軍還會源源不斷的提拔大批將領。?

遠征歐洲在即,徵日又系國戰大勝,若不封賞,如何激勵將士?遠征歐洲四萬裡,不知有多少將士會葬身大海,埋骨異國他鄉,朝廷豈能吝嗇這點封賞??

我知道有不少官員嫉妒,但海軍的封賞憑的是實打實的戰功,有功不賞,何以彰顯朝廷的公正?何以激勵將士用命??

皇上早已有旨意,必須儘快封賞有功將士,富大人這份奏章,還是自己收回去吧。”?

聽的胤禎這番話,王掞、富寧安二人都是震驚不已,海軍在五年內要擴到十萬?那得要多少戰艦?戰艦維護、火器火藥的消耗,再加上兵餉,一年的開支至少要上千萬,朝廷如何養的起?難道象打日本一樣,通過不斷的戰爭獲取賠款??

富寧安不敢多想,既然康熙已經下旨,他這份奏章除了得罪人之外,不會再有任何作用,聽的胤禎讓他收回,他趕緊的起身上前取回奏章,心裡暗暗感激胤禎厚道。?

見富寧安碰了個大釘子,王掞自然不想多事,朝廷是否有能力維持那麼龐大的兵力,不關他的事,海軍可是皇太子的心頭肉,在這上面與皇太子較真,純粹是自找苦頭,不過,日本和親一事,他仍是想一探究竟,這很可能暗示着大清對外政策有重大變化,指望胤禎主動解釋,可能性不大。?

沉吟了下,王掞便欠身道:“日本既已稱臣納貢,便是我大清藩屬國,派遣公主和親,無例可循,皇太子乃是我大清儲君,如此和親,衆藩國必然趨之若騖,大清藩國衆多,若都蜂擁效仿,該如何應對?微臣愚頓,還請皇太子指點。”?

“無例可循?難道事事皆有例可循?什麼事不是從無到有?”胤禎連聲反問道,稍稍停頓,又語氣沉重的說道:“爾等都是飽學之士,不可一味的因循守舊,人云亦云,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要與時俱進,要勇於創新,敢於創新。?

就以火器來說,最初的火器是什麼樣子?不是經過無數次的創新,改良,能有今日之威力?以律法而言,遠有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近有張居正變法,我朝的‘攤丁入畝’也是變法,哪有一成不變之法?豈能事事尊循舊例??

而今海貿昌盛,各種新奇事務層出不窮,一味的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便會落後,落後便要捱打,日本爲何稱臣納貢?願賠鉅款?本宮今日明白告訴你們,因爲海軍在江戶一戰就殺了他數萬人,而自身僅僅傷亡二百餘人。?

如今大清的敵人不在周邊,而是遠在四萬裡之遙的歐洲,因爲歐洲各國勇於革新,在不斷的進步,大清如是不思進取,不知革新,不知與時俱進,不消數十年,日本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二百年前,誰敢想,誰會想到歐洲人會橫跨四萬裡之遙來到我中華,看看京城的這些歐洲傳教士,傳教士能來,他們的軍隊同樣也能來,西班牙的艦隊不就很好的例子?西班牙能來,難道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的艦隊就不能來?”?

王掞、富寧安都沒想到,問一句日本和親之事,胤禎卻抓住無例可循,借題發揮,大加痛斥,二人都是人精,從這番話隱隱猜到胤禎又要開始革新了,聽他的語氣,似要進行大變法,兩人都是頗爲的擔心,歷來變法都沒什麼好結果,大清更是以少馭多,大變革自然也就更爲艱難。?

大清入主中原以來,一直就動盪不安,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卻又攤上這麼一個喜歡革新的皇太子,兩人都是暗暗長嘆,看來又要窮折騰了。?

胤禎稍稍停頓,呷了口茶,才接着道:“大清能派公主和親,各藩國爲什麼不能派公主來大清和親?堂堂宗主國,難道還不敢接受一衆藩屬國的和親請求?來多少本宮都照單全收,諾大的紫禁城,難道還容不下幾個藩國女子?不僅如此,本宮還有意着各藩國譴質來京,歲歲納幣,各藩和親也要形成定例。”?

王掞、富寧安不由暗暗心驚,大清衆多的藩屬國,實際上只是每年或者是隔年甚至隔上三、五年譴使朝貢,表示臣服,大清對各藩國的內政外交向不干涉,皇太子令各藩國和親,押質,納歲幣,顯然是準備實際有效的控制各藩國的內政,此舉雖然能大大加強對各藩國的控制,但也極易遭到各藩國強烈反對,難道大清皇家海軍準備對周邊各藩國動武??

這可是天大的事情,胤禎又是剛從小湯山行宮回來,難道康熙已經允准了?王掞、富寧安都拿捏不定,自然也不敢輕易表態。?

胤禎也只是先吹吹風,借二人之口傳出去看看朝中的反應,並不指望兩人能夠表態,說完之後,便淡淡的道:“跪安吧。”?

待二人退出,胤禎也鬆懈下來,愜意的靠在椅背上,他放出這個風聲,確實是有意改變大清目前的宗藩關係,大清雖然是宗主國,但對一衆藩屬國根本沒有實質上的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說是徒有虛名,各藩屬國除了譴使朝貢,冊表請封、名義上臣服之外,不受任何限制。?

譴使朝貢就不用說了,那完全是賠錢賺吆喝,大清皇帝賞賜朝貢使者的錢物遠遠超過各藩國朝貢的那點東西,而且還特許朝貢使團在會同館免稅貿易,這種打着燈籠也難找的好事,自然是使各國趨之若騖,各藩國都是千方百計的來朝貢,特別是愛佔便宜的朝鮮,每年除了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各種不定期使節更是源源不斷。?

朝鮮每年納歲幣的情況,胤禎只知道之前是黃金一百兩,白銀一千兩,但經多次減免之後,他就不清楚了,這點子銀錢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相比起他們的使團貿易免稅和回賜的錢物,大清完全是虧本,僅是名義上好聽而已。?

各藩國的冊表請封也不過是表面文章,上表請封,鮮有不允准的,即便是如此,各藩國也並未及時的上表請封,小小的琉球連換了兩任的國王,都未上表請封,別說責備,根本就無從知道。?

胤禎此舉,不僅是要改變這種鬆散的宗藩關係,這只是一個信號,大清從今年開始,要對各藩國步步緊逼,有針對性的,逼到他們一個個造反,好有出兵的藉口,周邊沿海各藩國,要讓他們造反是亡國滅種,不造反,也亡國同化的下場。?

不過,此舉定然回遭到朝中一衆滿口‘仁義道德,懷柔遠仁厚往薄來,王者不治夷狄’的朝臣大肆攻擊,鐵定會有場大辯論,得先給自己人通通風。?

正自想着的出神,包福全在外躬身稟道:“太子爺,九爺到了。”?

老九到了,胤禎忙起身迎了出去,一出殿,便見身形肥胖的胤禟大步而來,他不由含笑站在臺階上,見老十四迎了出來,胤禟急趨了幾步,趕到前面抱拳半鞠道:“皇太子何須如此客氣。”?

“九哥來了,我定然是要迎一迎的。”胤禎含笑說道,然後一伸手道,道:“咱們進屋敘話,九哥請。

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457章 壽禮第694章 規劃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151章 招撫第317章 破城第23章 妖孽謀士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360章 分田地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17都是聰明人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495章 徵日(四)第725章 西花園第508章 出手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233章 掃盲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30章 刺殺下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8章 傳教士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57章 戰功封爵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561章 入營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219章 打狗港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650章 醞釀第212章 不甘心第187章 王頊齡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710章 揉搓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154章 收曹顬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2章 恩威並施第226章 玉佩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8章 恂貝勒第506章 捷報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709章 失控第492章 徵日(一)第251章 亂了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563章 放縱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22章 解惑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448章 倭子國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451章 **老五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396章 插手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
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457章 壽禮第694章 規劃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151章 招撫第317章 破城第23章 妖孽謀士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360章 分田地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17都是聰明人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495章 徵日(四)第725章 西花園第508章 出手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233章 掃盲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30章 刺殺下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8章 傳教士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57章 戰功封爵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561章 入營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219章 打狗港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650章 醞釀第212章 不甘心第187章 王頊齡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710章 揉搓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154章 收曹顬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2章 恩威並施第226章 玉佩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8章 恂貝勒第506章 捷報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709章 失控第492章 徵日(一)第251章 亂了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563章 放縱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22章 解惑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448章 倭子國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451章 **老五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396章 插手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