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沒有妥協

bookmark

寶鼎的想法沒有得到四位宗室重臣的認同。

實施“穩定”戰略的好處誰都知道,但大秦在恢復國力的同時,楚人也在恢復國力,將來大秦或許會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無法擊敗楚國,最終不得不接受與楚國劃江而治的被動局面,如此一來大秦就失去了統一中土的機會,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統一大業功虧一簣,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中土繼續掙扎在分裂的漩渦裡。

這個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北疆形勢不好,一旦匈奴人頻繁入侵,大秦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咸陽不但無法繼續實施穩定的戰略,還就此錯失了統一的最佳機會,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其次,更重要的是貴族們既得利益的損失。如果大秦實施穩定戰略,如果武烈侯忠誠於他自己的諾言堅持中央集權制,那麼大秦穩定幾年後,中央肯定能牢牢控制地方,肯定會把地方權力逐漸集中到中央,到了那個時候,貴族們不要說藉助地方勢力迫使咸陽宮分封諸侯了,恐怕連他們的既得利益都保不住。

這是貴族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他們不能接受既得利益的損失,他們更期盼着分封諸侯所攫取的更大利益,所以他們才堅決要把統一戰爭繼續到底。只有把統一戰爭繼續到底,咸陽纔會陷入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危機,纔會陷入持續的被動,中央的權威纔會被嚴重削弱,而他們才能藉此機會控制形勢的發展,才能肆無忌憚地掠奪權力和財富,才能迅速控制新佔領疆土並把它們轉化爲自己的地方勢力範圍,繼而藉助地方勢力對抗中央,進一步削弱中央權威,最後中央迫於無奈和現實,只有分封諸侯。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

表面上看是國策之爭,是“穩定”和“發展”之爭,但實質上是“集權”和“分封”之爭,是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對中土權力和財富的爭奪。

寶鼎對即將遇到的困難,對即將開始的狂風暴雨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公子豹、公子騰等人也非常堅決地反對自己的主張,看到自己最堅定的盟友也無法擺脫“分封”的誘惑而堅決不願意損失既得利益,他非常失望,失望之餘更是心情沉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對此次鬥爭的勝算也不由自主地減去了一分。

如果宗室都不能支持秦王政和自己的政治主張,都不能齊心協力把新帝國推向休養生息的“穩定”道路上,老嬴家的子孫爲了一己之私竟然也來掠奪大秦的權力和財富,那自己還拿什麼去說服其他貴族?還拿什麼去鎮制和威懾功臣們?

五個人各執一詞,激烈爭執,尤其公子豹和公子成,更是指責寶鼎狂傲自大、剛愎自用,竟然在這個關鍵時刻犯下如此幼稚的錯誤。

公子騰和公子莊雖然不贊成寶鼎拿出來的策略,但也沒有激烈反對。兩人一個在江南待了數年,一個在中原奮戰多年,對今日地方勢力的規模和實力一清二楚,更知道功臣們對分封的渴求,對權力和財富的無止境的攫取慾望。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弱。中央控制不了地方,形成了事實上的“分封”,那麼接下來必然是分裂和戰亂。大秦剛剛統一便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這是公子騰和公子莊也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沒有大秦王國,也就沒有老嬴家,這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所以公子騰和公子莊對國策的走向非常慎重,尤其在秦王政至今沒有表態的情況下,兩人更是慎言慎行,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宗室如此堅決地反對,讓寶鼎不禁陷入反思。

秦王政始終不表態顯然也是權衡不了其中的利弊得失,而把寶鼎請回咸陽的目的,當然是想讓寶鼎和公卿大臣們就兩種戰略的利弊進行全方位的辯論和進行新一輪政治博弈,以辯論和博弈的結果做爲他最終決策的依據。

難道我的政治主張當真脫離了時代的發展?當真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規律?當真是幼稚的,錯誤的?

公子騰看到寶鼎久久不語,於是衝着還在滔滔不絕的公子豹做了個手勢,示意他暫時停一下。

“你在回京之前,大王是否給你寫了書信?”公子騰問道。

寶鼎遲疑了片刻,輕輕點頭。

公子豹等人的神情頓時緊張起來。公子騰馬上接着問道,“大王在召你回京之前,徵詢了你的意見?”

寶鼎再次點頭。

“大王的態度是什麼?”公子豹急切問道。

寶鼎搖搖頭,意思是秦王政沒有在信中談及國策走向。

公子豹等人目露失望之色。

“其實,大王已經表態了。”寶鼎忽然語出驚人。

“願聞其詳。”公子莊急忙詢問。

寶鼎微微一笑,手指四人,“你們爲何在此?”

公子豹等人愣了一下,旋即若有所悟。

四人爲何在此?因爲秦王政刻意“冷遇”寶鼎,連個歡迎儀式都沒有,這種區別待遇實在太過分了,其打擊寶鼎的意思一覽無遺,所以大家都跑來安慰寶鼎。

秦王政爲什麼要以這種方式來打擊寶鼎?因爲就是寶鼎以武力脅逼咸陽,迫使咸陽建封國,把“分封”這扇塵封已久的大門推開了一條縫。現在分封之議甚囂塵上,功臣們試圖脅迫咸陽打開分封之門,秦王政堅決阻御,而從北疆召回寶鼎,在其進京之刻意打擊寶鼎,實際上就是殺猴儆雞,警告武烈侯和功臣們,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咸陽宮,更不要去挑戰秦王政的底線,否則魚死網破,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當年昭襄王以國力倒退爲代價誅殺了武安君白起和司馬靳,禁錮了白氏和司馬氏,其原因也是如此,這是活生生的例子。秦王政試圖以打擊武烈侯來發出自己的警告,分封諸侯,分裂大秦,摧毀統一大業,絕無可能。

公子豹等人陷入沉思。公子騰這句話問得及時,而寶鼎這句話更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秦王政實際上已經表態了,這時候宗室該如何選擇?這一步要是走錯,秦王政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肯定要藉助武烈侯的北疆武力屠戮功臣。假如秦王政決意重蹈當年昭襄王的覆轍,那不僅僅是宗室,功臣們都將墜入無底深淵。

正是因爲秦王政表態了,武烈侯回京纔會受到秦王政的刻意“打擊”,而武烈侯對這種“打擊”也是坦然受之,可見這對兄弟已經聯手,而且設下了一個“吃人”的陷阱,就等着不知死活的功臣們自己跳進陷阱了。

公子豹等人越想越是驚駭,背心處更是冒出絲絲冷汗。

公子騰躊躇良久,忐忑說道,“你可曾想過,這可能是咸陽宮的計謀,目的是把你調離北疆,召回京城。”

寶鼎笑了起來,輕輕搖手。

“你忘了你的父親?忘了成蛟?”公子莊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所以你們來了。”寶鼎笑道,“我們都是老嬴家的子孫,大秦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沒有富強的大秦也就沒有我們老嬴家的無上榮耀,沒有代代延續的帝國也就沒有我們老嬴家的千年傳承。值此時代的大變遷之刻,值此歷史走向一個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我們老嬴家的子孫首要之務是護衛國祚,是傳承國祚,是輔佐大王建立一個嶄新的帝國。至於我們個人的榮耀,都是建立在未來強大帝國的基礎上,沒有一個強大的新大秦,我們的榮耀從何而來?我們個人的利益又從何而來?”

寶鼎的神情漸漸嚴肅,“看看已經消逝在漫漫歲月中的王國,再看看今天灰飛煙滅的關東五國,那些昔年曾顯赫一時的王族如今何在?現在大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是不是還要手足相殘,還要兄弟鬩牆,還要親手摧毀我們的帝國?摧毀我們老嬴家的榮耀?”

“大秦亡,老嬴家必亡;大秦興,老嬴家必興。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我懇請諸位暫時放下個人的慾望,以大秦的利益、老嬴家的利益爲重,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公子豹、公子騰、公子成、公子莊神情複雜,相視無語。

秦王政和寶鼎聯手了,當今大秦的君王和實力最爲強悍的第一權貴聯手了,那局勢的發展可想而知,即便對立雙方拼個魚死網破,最終失敗的肯定也是功臣一方,也是那些試圖掠奪大秦權力和財富的貴族們。

難道大秦當真要重蹈昭襄王時代的覆轍,大秦的統一進程當真就此中止?

第二天,寶鼎進宮,覲見秦王政。

秦王政在分封一事上態度堅決,沒有妥協的餘地,但他也不願意重蹈昭襄王的覆轍,他想加快統一進程,先把統一大業完成,把中土統一了,然後再來對付“分封”這股勢不可擋的洪峰。

矛盾就出現在這裡。功臣們當然估猜到秦王政的心思,所以以統一大業來要挾咸陽宮,假如秦王政在“分封”上讓步,他們就竭盡全力摧毀楚國,反之,他們就把統一戰爭拖延下去,利用年復一年的戰爭把咸陽宮拖進進退維谷的險境,繼而迫使咸陽宮在“分封”上妥協。

這種情況下,是繼續統一戰爭,置大秦於分崩離析的險地,還是暫停南征,轉而集中力量穩定新佔領疆土,儘快恢復國力,然後再發動南征,完成統一大業?無疑,仔細權衡利弊後,秦王政會選擇後者。

選擇“穩定”做爲大秦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最困難的不是實施這一戰略,而是如何說服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們,讓他們接受這一戰略並齊心協力去實施具體政策。

任何策略、政策都要人去實行。策略的好壞,政策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於政治理念是否正確,不在於擬製的具體政策是否合適,而在於執行的人是否忠誠於這一政策原旨並

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假如執行者敷衍推諉、陽奉陰違,甚至故意歪曲政策,錯誤地執行政策,背離這一政策的原旨,那即便策略是正確的,政策是合適的,也同樣遭遇失敗,甚至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而造成的惡果就是民怨沸騰,中央權威嚴重受損,中央的政治目的全部落空,並且給中央和王國帶來深重的危機。

秦王政可以不顧一切,憑藉君王的特權強行推行自己的策略,但具體政策誰來擬製?具體政策又由誰來執行?當然是中央和地方的士卿大臣們來輔佐他擬製和執行具體政策。在這一過程中,主動權完全操控在士卿大臣們手上,他們在擬製具體政策的時候,在執行具體政策的時候,可以想方設法利用手上的權力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讓本階層利益最大化,比如最大程度地掠奪普羅大衆的權力和財富,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君王一個人治理不了國家,君王只是統治階層的領袖而已,當君王和整個統治階層利益一致齊心協力的時候,國策就能夠得到忠實的執行,反之,君王和士卿大臣們之間就會矛盾重重,嚴重的時候甚至直接危及到國祚的存亡。

理論上君王和整個統治階層的利益是一致的,君王和士卿大臣們應該能齊心協力,但實際上這種理想化的政局根本不存在,君王和士卿大臣們總是因爲權力和財富的分配而產生或大或小的矛盾。這時候就需要雙方的妥協,妥協得好,政局平穩,國策能基本得以執行,反之,政局動盪,國策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雙方再一次妥協。如此周而復始,君王和士卿大臣們始終在妥協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地妥協。

今天秦王政把武烈侯召回京城,就是想和這個政治上的盟友商討妥協之策。

秦王政見到武烈侯後,並沒有就其回京所遭受的“冷遇”表示任何歉意,相反,在與武烈侯分析局勢的過程中,直接把大秦政局今日的危機歸結爲源自武烈侯的國策變革策略。“冷遇”是秦王政對他的懲罰,是秦王政發泄不滿情緒的一種方式。

的確,正是因爲大秦國策由“郡縣制”改爲“郡國制”,武烈侯強行撕開了“分封”的口子,才導致了今日的危機。這一點毋庸置疑,寶鼎並沒有反駁的理由。

寶鼎在昨夜的反思中,還是決定不顧一切代價把大秦推上“穩定”之路,讓大秦提前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恢復大秦的國力,恢復中土蒼生的元氣,唯有如此,唯有讓天下的普羅大衆切身感受到統一帶來的好處,切實拿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大秦纔會得到天下普羅大衆的認同,大秦的統治纔會逐漸走上正規,大秦統一後所面臨的巨大危機纔會慢慢緩減直到化解。

“事實證明,我擬製的變革策略並沒有錯誤。”寶鼎爲自己辯解。

寶鼎改變了歷史,宗室、老秦人的洶涌崛起徹底改變了大秦的政局,秦王政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通過關東系和楚系完全掌控朝政,所以即便沒有實施“郡國制”,秦王政也會在事實上失去對被佔領疆域的控制,中央的權威會遭到最大程度的削弱,大秦會更快地走向分裂和戰亂。

宗室有與生俱來的號召力和政治優勢,老秦人則控制着軍隊,這兩個龐大的貴族勢力對大秦政局的影響超過了新楚系,也超過了關東系,因此他們在統一大戰中必然會肆無忌憚地掠奪權力和財富,公然與中央對抗。過去寶鼎就是這兩個龐大貴族勢力的“代言人”,寶鼎也藉助這兩個龐大貴族的實力達到了變革國策的目的。

然而,貴族對權力和財富的貪婪永無止境。中原決戰是個轉折點,過了這個轉折點,大秦政局便風起雲涌,尤其宗室和老秦人這兩個龐大貴族更是迅速走向了“分封”之路,而其他派系的貴族們也是不甘落後,在後面推波助瀾。這不但違背了秦王政和武烈侯的政治理念,也對中央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威脅。

“現在不是要追究誰的責任,也不是討論誰對誰錯,而是要尋找解決的辦法。”

秦王政聽出寶鼎語氣裡的怨氣,臉色頓時變得冷峻,語氣也十分嚴肅。

“昨天幾位宗室都去了蓼園,可有結果?”秦王政直接問道。

當前解決的辦法無疑是打破貴族們的聯合,以分化和拉攏的手段把脆弱的貴族聯合體擊垮,然後就可以各個擊破了。

寶鼎微微點頭,“王國的利益就是老嬴家的利益,這個道理很淺顯,稍加提醒就可以了,但要讓他們堅決支持咸陽宮,還需要時間,還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利益。”

秦王政搖頭,冷笑道,“除了分封,還有什麼可以打動他們?世襲也重建了,土地也私有化了,如果再實施輕賦薄徭之策,他們所得到的財富會更多,但他們在乎財富的多少嗎?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更大的權力,有了權力也就有了財富,所以寡人沒有進一步妥協的餘地了。”

寶鼎苦笑無語。

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3章 自作聰明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316章 神仙家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60章 傳承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37章 割發代首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49章 初見蒙恬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152章 大薩滿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212章 古老的陳第360章 傳承第9章 被你害了第388章 甘羅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章 自作聰明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176章 相信我第45章 你的心亂了第122章 遇刺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246章 天災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422章 剪羊毛第384章 不歸路第130章 匈奴人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64章 序幕第449章 養虎爲患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117章 滾出去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26章 教訓我家小子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20章 徐夫人劍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117章 滾出去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90章 恐怖一擊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423章 新變化第277章 老天一定會懲罰他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36章 贖買第226章 出發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5章 痛扁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95章 逼迫第158章 襲擊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312章 變故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36章 爲何恐懼?
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3章 自作聰明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316章 神仙家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60章 傳承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37章 割發代首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49章 初見蒙恬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343章 反擊中原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152章 大薩滿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212章 古老的陳第360章 傳承第9章 被你害了第388章 甘羅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3章 自作聰明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176章 相信我第45章 你的心亂了第122章 遇刺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246章 天災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422章 剪羊毛第384章 不歸路第130章 匈奴人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64章 序幕第449章 養虎爲患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117章 滾出去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26章 教訓我家小子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20章 徐夫人劍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206章 十年不回第117章 滾出去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90章 恐怖一擊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423章 新變化第277章 老天一定會懲罰他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36章 贖買第226章 出發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5章 痛扁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95章 逼迫第158章 襲擊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312章 變故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436章 爲何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