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渾身解數

bookmark

武烈侯公子寶鼎和高唐君後勝談得非常投機,兩人從中土未來形勢的發展談到治國策略,又從治國策略談到軍政財等具體政策,東西方兩個大國的大權貴通過這次全方位的交流各有收穫。

後勝對秦國這位年輕封君傳奇般的故事一直抱着懷疑態度,但經過這次接觸,他不得不承認,武烈侯確如傳言所說是一位罕見的天才。

重新認識了武烈侯,切身感受到了武烈侯的才能,後勝更加堅定了與秦國結盟的決心。

有一點後勝和武烈侯的看法一樣,那就是齊隊的戰鬥力乏善可陳。齊隊有實力,但缺乏實戰經驗,而秦軍不但有實力,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這使得雙方的戰鬥力有一定的差距,正是這種差距導致齊國沒有戰勝秦國的信心。

後勝之所以要結盟秦國,攻打趙國,其實就是想利用攻打趙國的機會,讓齊軍獲得實戰經驗。趙國雖然兩次擊敗秦國,但損失巨大,如今更是奄奄一息。此刻齊隊打趙國,不但有必勝的把握,還可以在鍛鍊軍隊的同時,報仇雪恨,拓展土地,增強實力,一舉多得。等到齊軍拿下了趙國,軍隊也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再與秦國決戰中原,那勝算就大大增加了。

可惜的是,後勝這種穩健策略雖然得到了齊王建的認可,但遭到了以太子睿爲首的部分宗室貴族、以孫氏爲主的軍功貴族,還有以稷下大賢爲主的士卿貴族們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爲,秦國現在很強大,齊國雖然休養生息四十年,但最多隻能與其抗衡,不足以擊敗它,所以當前齊國最現實的策略就是聯合趙楚燕三國合縱抗秦,集四國之力先把秦國擊敗,然後齊國就可以稱霸中土了。

這個策略和後勝的策略其實都是建立在齊國實力尚且不足的基礎上,但一個策略是聯合東方諸國先行擊敗最大的對手秦國,而另一個策略則是結盟強秦,先行吞併趙國以最快速度拓展自身實力。

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策略絕對正確,然而朝堂上的權力鬥爭和策略上的分歧導致對立派系之間根本不存在妥協的可能,於是齊國政局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混亂。

在混亂中,後勝贏得了先機,齊國的策略將再一次由“合縱”轉向“連橫”,而這正是秦國所迫切需要的局面。

武烈侯使出渾身解數,終於把逐漸偏離的歷史軌跡再一次拉上了既定軌道,拉上了有利於大秦統一中土的歷史軌道。

有些歷史必須改變,比如公子扶蘇要成爲儲君,比如要打擊咸陽的關東勢力,遏制法家士卿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但有些歷史卻不能改變,比如統一進程。假如統一進程偏離了,中土統一可能因此而延誤,未來的中土將如何對抗北方的匈奴人?中土若想在南北戰爭中佔據優勢,甚至想在匈奴人統一大漠之前擊敗他們,那麼中土的統一就是先決條件,所以公子寶鼎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僥倖的是,到目前爲止,公子寶鼎尚沒有讓統一的歷史軌跡偏離太多,但也沒有讓足以改變帝國命運的歷史軌跡偏離到理想狀態。

寶鼎急於見到公子扶蘇和昌平君,更急於南下,而後勝也急於返回臨淄,所以兩人談了一夜,確定了彼此合作的思路之後,馬上握手告別。至於具體細節上的談判,兩人都不再關心,僅僅約定了下一次談判的時間和地點,便先後離開了大野澤。

寶鼎把談判結果一邊上奏咸陽,一邊急告中原軍政官長,並請他們火速趕赴樑囿行轅。

公子扶蘇和昌平君熊啓日夜兼程趕到中原。臨行前秦王政特意囑咐,路上不要耽擱,以最快速度趕到中原與武烈侯進行交接。

扶蘇畢竟年少,第一次離京出鎮中原,難免忐忑不安。好在舅祖父昌平君隨行輔佐,其實真正到中原主事的是昌平君,而他不過是個擺設,但他這個“擺設”至關重要,完全改變了咸陽政局。

路上昌平君把他出鎮中原的前因後果做了詳細說明。不管公子扶蘇是否明白,昌平君只要扶蘇牢牢記住,他到中原就是收取人心,就是撈取功績,就是爲登上儲君之位做準備,所以,能否保證中原的穩定直接決定了他的未來。

“母親囑咐我,到了中原,凡事都要聽從你的安排。”扶蘇雖然不能說是少不更事,但他的心智決定了他現在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見,他只能依靠昌平君。

昌平君望着眼前稚嫩的小臉,暗自苦笑。武烈侯太厲害了,竟然想到讓九歲的扶蘇出鎮中原。此行直接關係到扶蘇的未來,熊氏的未來,其實就算宮內的夫人不找他商量,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咸陽,竭盡全力輔佐扶蘇。他沒有選擇,在未來利益和現實利益之間,他理所當然選擇未來利益。武烈侯此招一出,他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只有被動接受。

“你當真願意聽我的?”昌平君問道,“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呢?如果你的想法和我的安排有衝突呢?”

扶蘇目露不安之色,不知如何回答。

昌平君笑着搖搖手,“我離開咸陽後,很多人也將陸續調離內廷和中樞府署。相信要不了多久,我的話在咸陽就沒有份量了。”

扶蘇無法理解。舅祖父是大秦的右丞相,雖然陪同自己坐鎮中原,但始終還是大秦的第一丞相,如此重臣,怎能說話沒有份量?

昌平君覺得有必要做一番解釋,讓年少的扶蘇知道熊氏外戚正在迅速沒落,而能否重新崛起,希望就在扶蘇身上。熊氏外戚迅速沒落,宮內夫人沒有成爲王后,扶蘇距離儲君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此刻熊氏若想把現有實力保存下來,必須與武烈侯結下牢固聯盟。只有與武烈侯聯手,才能與咸陽的大王抗衡,否則未來一片黯淡。

“我要聽武烈侯的話。”扶蘇大概聽懂了昌平君的意思,但他不能理解的是,武烈侯馬上就要離開中原了,既然武烈侯離開了,中原當然就是昌平君說了算,爲什麼還要聽武烈侯的話?難道這位聲名顯赫的叔父比大秦第一丞相昌平君還要厲害?

昌平君欣慰地點點頭,“你一定要牢記,一定要記在心裡。”昌平君囑咐道,“在你成爲大秦儲君之前,一定要聽你叔父的話。他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否則……”

扶蘇看到昌平君神情嚴肅,頓時緊張起來。

“否則你將一無所有,你的母親和我熊氏都將變得異常艱難。”

扶蘇理解不了,但他聽到昌平君這句話之後,感覺武烈侯甚至比自己的父王還厲害,心裡不禁大爲恐懼。

扶蘇本來對武烈侯很崇拜,現在因爲昌平君的一番“說教”,對武烈侯又很畏懼,他就是帶着這種複雜的情緒在樑囿行轅見到了公子寶鼎。

歡迎儀式很簡單,寶鼎帶着中原軍政官長們拜見了公子扶蘇和右丞相昌平君熊啓,然後簡要介紹了中原形勢,把秦齊談判的結果大概說了一下,而後續談判將由公子扶蘇和昌平君熊啓負責。

宴席結束後,寶鼎連夜與公子扶蘇做交接。

“叔父打算何時離開中原?”

“明天早上我就南下。”寶鼎說道,“東南局勢非常危急,我必須馬上趕過去。”

“叔父可有什麼交待?”

“救災依舊是當前中原最重要的事情。”寶鼎說道,“秋收之後,中原形勢會有所緩解,但我在這裡必須告誡你們。”寶鼎擡頭望向昌平君熊啓,鄭重說道,“未來一年,中原要竭盡全力發展農耕,確保明年的收成。秋收後,要大力修繕水利,大力普及新農具,要想方設法讓農夫們學習新的耕作技藝,總之,一切都要圍繞着糧食,糧食是重中之重。”

寶鼎對農耕的重視大出昌平君的預料,他猶豫良久,問道,“是爲了攻打趙國嗎?”

寶鼎搖頭,“是爲了防患於未然。”

“何患?”

“天災。”寶鼎說道,“如果明年再來一場大災,不要說攻打趙國,我們或許連中原都保不住。”

公子扶蘇大爲吃驚,“叔父精通占卜之術?”

昌平君心裡也是暗自驚凜,他倒不認爲這是武烈侯的危言聳聽,而是想到假若明年再來一場大災難,扶蘇把中原丟了,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昌平君頓時重視起來,對武烈侯的憂患意識也是大爲欽佩。武烈侯顯然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過日子。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他與咸陽的矛盾已經激烈化了,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之局,有這種防範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我會一邊全力發展農耕,一邊做好攻趙的準備。”昌平君說道。

“不,全力發展農耕。”寶鼎斷然揮手,“秋收之後,中原的軍隊除少量人馬鎮戍邊境外,其餘軍隊全部投入墾荒,以增加可耕中種土地,增產糧食。”

昌平君眉頭緊皺,“咸陽已經決定明年打趙國,中原當然要提前做好準備。”

“咸陽對形勢過於樂觀了。”寶鼎搖頭道,“明年我們有代北戰場和西南戰場,如果再打趙國,那就是同時開闢三個戰場,可能嗎?秦國哪來的糧食和物資?其次,齊國對中原虎視眈眈,對趙國更有吞併之心,恐怕我們還沒有開始攻趙,齊國的軍隊就已經逼近邯鄲了。其三,開闢西南戰場必然與楚國再次交惡,雙方一旦翻臉成仇,中原後方不穩,如何北上攻趙?”

昌平君想了片刻,嘆道,“秦國只看到趙國的孱弱,卻忽略了齊國也有覬覦趙國之心。怪不得齊國急於議和,原來它想打趙國,以便迅速增強自身的實力。”

“我已上奏咸陽,建議咸陽暫緩攻擊趙國,先行恢復中原的元氣,蓄積實力。”寶鼎說道,“等到齊國和趙國打起來了,我們也坐山觀虎鬥。只待雙方兩敗俱傷,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齊國不是積極合縱嗎?”昌平君疑惑地問道,“臨淄難道改變策略了?”

“臨淄現在左右爲難、進退失據。”寶鼎笑道,“如果堅持合縱之策,它現在就要單獨與秦國作戰,它的損失太大;反之,它如果堅持連橫之策,反倒有機會乘着趙國奄奄一息拿下河北。兩相權衡,當然以連橫爲上策。目前我大秦在西南和代北作戰,暫時無力攻趙,正是齊國殺進河北的最好機會。”

昌平君已經心領神會,笑着問道,“是不是在關鍵時刻幫趙國一把?”

寶鼎點頭,“我與趙國的郭氏已經建立聯繫。我走了之後,你們與郭氏繼續保持聯繫,必要的時候暗中支援趙國,利用趙國來消耗齊國。時機成熟,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重創齊國,輕而易舉地拿下河北。所以,未來一年你們不要想着打趙國,而是全力穩定中原,發展農耕,囤積糧食,蓄積實力,將來只要畢其功於一役,戰績必定顯赫。”

昌平君認同了寶鼎的建議。接下來寶鼎把中原巨賈和中原工商業的情況做了介紹。目前中原的工商業正在進行公私合營的嘗試,同時官府還在引導商賈們把錢財和人力逐漸投向土地,這也是大力發展農耕,提高賦稅的措施之一。

“中原能否穩定,決定於三個方面,一是庶民之心,所以要重視農耕,嚴禁加賦增稅,更不能肆無忌憚地徵發徭役;其次是商賈之心,所以要保護工商業,保護商賈們的私利,但考慮到糧食的重要性,將來的國策肯定是重農抑商,爲此我們要未雨綢繆,儘快引導商賈重返土地;其三就是士人之心,而能否得到中原士人之心,直接關係到公子未來的發展。”

公子扶蘇擡頭望着寶鼎,用心聆聽。這一刻,他對這位年輕的叔父只有崇拜,心裡的畏懼早已不翼而飛。

“你牢記一句話。”寶鼎說道,“得士人之心者,得天下。”

“叔父是要我善待從齊國而來的士人嗎?”

“不是善待。”寶鼎說道,“你要尊重他們,敬仰他們,利用他們的學識和影響力把中原大學府建設好,而中原大學府將會幫助你獲得士人之心。”

“叔父,我記住了。”扶蘇恭敬說道。

“齊國有位大賢叫淳于越。”寶鼎繼續說道,“他的祖上就是名震天下的淳于髡。這位淳于先生現爲齊國太子之師,是稷下學宮的泰斗。我利用這次機會把他請到了中原,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奏請你父王,拜淳于越爲師傅。”

扶蘇一口答應。

“接下來的談判會比較艱難。”寶鼎說道,“我所要的兩百七十二人可以說是齊國最寶貴的財富,齊國當然知道失去他們的後果,所以齊國肯定要設法拖延。”

“中原若想迅速穩定,中原大學府若想迅速展現它的影響力,這兩百七十二人是關鍵,尤其那些稷下學宮的大賢,更是至關重要,所以在談判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讓步。只要把這兩百二十七人儘快請到中原,接下來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上。”

昌平君笑着點點頭,“武烈侯請放心,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年底之前把這兩百七十二人全部請到中原。”接着他話題一轉,“武烈侯,你到江南打長沙,撕毀了秦楚盟約,楚國肯定會找上門來。請問可有應對之策?”

寶鼎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問道,“你認識公子負芻嗎?”

昌平君搖搖頭,“不認識。”

“你很快就認識他了。”寶鼎笑道,“不出意外的話,他很快就是楚國的大王。”

昌平君目露驚訝之色,“願聞其詳。”

寶鼎也不隱瞞,把自己的一系列謀劃和盤托出。這個謀劃他曾以書信詳告秦王政,但秦王政考慮到機密,並沒有告訴中樞大臣。

昌平君越聽越是心驚,對武烈侯的手段更是暗自驚怖。

“我帶着百萬災民南下打長沙,撕毀盟約,表面上看對陽文君和公子負芻不利,但實際上它在混亂了楚國局勢的同時,也把陽文君和公子負芻逼得走投無路。”寶鼎說道,“他們只有兩條路,一是被李太后和楚王乘機打下去,一是聯手操控政局,置李太后和楚王於死地。”

“弒君篡位?”昌平君失聲驚呼。

“楚國大亂,迫切需要秦國的盟約。”寶鼎笑道,“公子和昌平君只要處置得當,不但可以扶植公子負芻上位,還能爲秦國贏得一個忠實盟友,這對未來的統一大業非常有幫助。”

昌平君沉默無語。公子扶蘇卻是大感興趣,連連詢問,寶鼎則不厭其煩地教授他如何巧妙利用楚國政局的變化,在重建盟約的過程中謀取最大利益。

“我要從中原調兩位裨將南下。”寶鼎說道,“一位是章邯,一位是麃浚。昌平君可有意見?”

章邯是昌平君的女婿,麃浚是麃公的兒子,如果留在中原當然對昌平君有幫助。昌平君遲疑良久,面露苦色,“你一定要章邯嗎?”

“希望昌平君能體諒我的難處。”

昌平君苦笑。你爲何不能體諒一下我的難處?

第317章 死,也是一種幸福第185章 吶喊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88章 麃公危矣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373章 反擊第133章 狼來了第445章 決裂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3章 刺殺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356章 扭轉第133章 狼來了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25章 退一步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137章 鼓風機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62章 老將王翦第122章 遇刺第79章 斬首第379章 給面子第438章 善!善!善!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9章 被你害了第413章 頑固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252章 畏懼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67章 大災?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67章 川主李冰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387章 回家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399章 進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56章 回家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387章 回家第57章 再現傳說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3章 自作聰明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235章 坑殺?第360章 傳承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257章 施壓第309章 不戰而退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60章 攻楚?第443章 養寇方能自重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
第317章 死,也是一種幸福第185章 吶喊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88章 麃公危矣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373章 反擊第133章 狼來了第445章 決裂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3章 刺殺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356章 扭轉第133章 狼來了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25章 退一步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137章 鼓風機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62章 老將王翦第122章 遇刺第79章 斬首第379章 給面子第438章 善!善!善!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9章 被你害了第413章 頑固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252章 畏懼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67章 大災?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67章 川主李冰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387章 回家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399章 進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56章 回家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387章 回家第57章 再現傳說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3章 自作聰明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54章 這輩子要活個人樣第235章 坑殺?第360章 傳承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257章 施壓第309章 不戰而退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60章 攻楚?第443章 養寇方能自重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