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

“賣報~賣報!”

“江南地區的疫情已經查清,是一種叫血吸蟲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此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是接觸含有血吸蟲的污染水源,不必過於驚慌和擔憂。”

“蘇州和揚州兩地沒有進行封鎖,所有生活正常,物價平穩。”

“朝廷懸賞三萬兩白銀徵集治療血吸蟲病的良方,附帶血吸蟲病相關病理症狀。”

很快,伴隨着新一天的到來,在大明各大城市之中,大明日報開始詳細的報道起此次江南疫情的情況。

首先就是告訴所有人,這次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並且已經查清楚了相關的病因以及傳播的方式。

請所有人放心,疫情不會擴散,也不會肆意的傳播,這叫穩定人心,讓大家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相信朝廷這邊能夠迅速的控制疫情。

接着就是說清楚血吸蟲病傳染的方式和途徑,要求蘇州和揚州等地大規模的去消滅釘螺、控制污染源源,切斷傳播途徑等。

接着就詳細的宣傳下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倡導大家飼養牲畜的時候進行人畜分離,同時管理糞水,不要隨意排放到江河、田野之中。

倡導大家儘可能的去喝開水,不要喝生水,更不能喝江河裡面的水。

接着又懸賞天價向全天下徵求良方,要求各地官府給予配合,儘快將良方用電報的方式發到江南這邊來,因爲這裡有幾十萬人感染了血吸蟲病,在等待着治療。

在最後,也是要求各地的官府、居民,特別注意消滅釘螺,定期對釘螺進行清理,將打撈的釘螺進行集中掩埋,消滅血吸蟲病的主要傳染源,保護人們的健康和安全。

通過電報和報紙,也是迅速的安定了人心。

原本淞滬這邊因爲離蘇州和揚州很近,蘇揚發生了疫情,也是讓淞滬這裡人心惶惶,以至於生產、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現在報紙一出,整個淞滬地區也是變的安定下里。

大家也都放心了,沒什麼屁事。

只要不接觸污染的水源就沒有什麼事情,而淞滬這邊工廠衆多,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工廠裡面上面,自然也就不用擔心這一點。

至於說喝開水,城裡面裡面是已經慢慢的普及,熟水房打一壺熱水也就兩個銅板,對於現在城市裡面的大明人來說那是完全可以消費起的。

不會通過空氣之類的傳播,大家也都不需要擔心什麼。

而且淞滬這邊雖然也有少數的一些人感染了血吸蟲病,但數量少,而且淞滬這邊也有大明醫學院開辦的淞滬分院,裡面的大夫都是從大明醫學院畢業的正兒八經的大夫。

他們在這方面都有着系統性、專業的培訓,能夠迅速的控制住疫情,並且進行單獨的隔離,保證安全。

人心很快就安定下來,生活繼續,甚至於連揚州、蘇州兩地也是很快就穩定下來。

在各地官府的組織下,兩地地方的士紳、地主、家族族老等牽頭,各地也是迅速的開始對田野鄉間的釘螺進行清理。

原本還有很多人吃這個釘螺,現在是看到釘螺都怕的要死,大量的釘螺打撈起來,挖個坑,撒上生石灰直接掩埋掉。

同時在溝渠、鄉間田野等地大量的撒生石灰消毒,對排往江河、田野的糞水進行管理,修建化糞池,提倡引用開水等等。

這一系列的措施在劉晉、王守仁兩人的安排迅速的落實下去。

揚州和蘇州兩地的官員現在都還戰戰兢兢,出了這樣的大事,到時候上面肯定是要那他們來問責的。

能不能保住烏紗帽都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自己的小命要保住來。

更何況來這裡坐鎮的人可是劉晉,這貨是出了名的行動派和實幹派,做事一向歷練,你要是拖拖拉拉的,以他現在的權力直接可以將你擼到底,當然,如果你要是表現優異,他也可以讓你青雲直上。

疫情也是很快得到了控制,各地新增的病例很快就大幅度的減少,這也是讓王守仁、劉晉送了一口氣。

疫情這東西,最怕的就是無法控制,只要能夠控制住,一切都好說。

劉晉那也是很擔心的。

這個時代不比後世,醫療科技方方面面都已經極其的先進了。

這還是一個極其落後的時代,現在又全球殖民、全球貿易,各種各樣的疾病極其容易的傳播到大明這邊來。

而大明的城市化發展正在進行,一個個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

這要是出現了什麼類似於歐洲黑死病的恐怖瘟疫,那就真的糟糕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劉晉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醫學的發展,成立大明醫學院,召集天下的名醫爲教授,進行專門的系統性的研究。

還不是爲了保證大明的安全。

要知道縱然是在後世,遇到新型的傳染性疾病的時候,死亡的人數都依然非常多,更別說這個時期的大明瞭。

古代的城市規模有限,不僅僅是因爲生產力落後的緣故,更重要的也還是有傳染疾病方面的威脅。

蘇州,臨時隔離地,劉晉和王守仁再次來到這裡,查看病情。

因爲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治療血吸蟲病,故而一旦患病,也只能夠靠自己熬過去,熬不過去就只能等死,熬過去了,人也要脫層皮。

“還沒有徵集到良方嗎?”

王守仁看着急匆匆過來的李安源問道。

“各種各樣的方子是徵集到了很多,有幾百種,不過大多數都是類似的方子,我們醫學院這邊也都有,並沒有什麼用。”

“還有一些則是純粹來騙錢的,方子和方法都一看就知道不行。”

李安源微微搖頭說道。

古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現在劉晉開出重賞徵集良方,各地響應的大夫也是很多,各種各樣的方子也是不斷的匯聚到蘇州這裡,最終彙集到李安源手中。

“這樣下去可不下,幾十萬人染病,而且整個南方都有血吸蟲病,如果不能研究出治療的辦法來,這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死在血吸蟲病之下。”

劉晉一聽,也是皺起了眉頭。

想了想也是說道:“我再加大懸賞,三萬兩銀子不夠,我給十萬兩銀子!”

只要能夠徵集到治療血吸蟲病的良方來,十萬兩銀子在劉晉看來還是很值得的。

“賣報~賣報~”

“朝廷徵集良方治療血吸蟲病,賞銀由三萬兩增至十萬兩!”

很快,大明早報這邊再次向全大明懸賞徵集良方,也讓無數人忍不住眼紅起來。

十萬兩白銀,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一個小目標了。

消息也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大明各地傳播開來,無數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湖廣蘄州的一處小鎮。

李言聞揹着行醫箱來到小鎮,準備在這裡吃個飯,然後繼續去各地鄉村行醫。

他是屬於走村串戶的‘鈴醫’,因爲手持一杆有鈴鐺的幡子,上面寫着諸如‘妙手回春’、‘白治百病’之類的招聘,故而纔有‘鈴醫’一說。

說得難聽點,其實就是江湖郎中,因爲這一類行走江湖的郎中當中大多數都是沒有什麼醫術,靠坑蒙拐騙爲生,故而‘鈴醫’也是屬於下九流之列,極爲被人看不起,又沒有什麼社會地位。

但李言聞不一樣,他家時代行醫,算是醫學世家了,他又爲人寬厚、仁慈、忠厚,又善於專研醫術,醫術高明。

故而在蘄州一帶還是很有名氣,很多人都得到了他的救治,他也一邊靠着行醫,一邊不斷的總結,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醫術。

“李大夫~李大夫。”

“你趕緊過來看看,江南這邊出現大疫情了,朝廷懸賞十萬兩白銀徵集良方呢,你看看你這裡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子,可以告訴官府這邊,如果能夠真的有用的話,到時候可就有十萬兩賞銀了。”

“你就可以自己開一家醫館了,不用像現在這樣到處遊方行醫了。”

有人看到了李言聞,也是趕緊熱情的說道。

李言聞醫術不錯,蘄州這邊很多人都受過他的救治,故而大家都認識他。

“是嘛,是什麼疫情啊?”

李言聞一聽,頓時也來精神了,他常年在各地遊醫,故而消息不暢,結果報紙仔細的看了起來,當看到上面所描寫的病症時,他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血吸蟲病,原來這種病叫血吸蟲病,用什麼顯微鏡就能夠觀察到。”

“這病治療倒也不難,我用自己研究出來的方子都已經治好了不少人。”

接着李言聞就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將自己研究出來的一個方子通過官府這邊也是遞交了上去,蘄州官府這邊自然是立即配合起來,迅速的將這個方子通過電報發送上去,再發送到了蘇州這邊。

“奇蹟了,這個方子竟然對治療血吸蟲有奇效!”

“蘄州李言聞!”

wωw● ttk an● CO

方子到了李安源這邊,很快,經過一番實驗之後,李安源就驚奇的發現,這個方子竟然對治療血吸蟲病有奇效,整個人都振奮起來。

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818章,子女教育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339章,會試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348章,工匠學校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328章,抵達黃金洲第1237章,賜予你新生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12章,賣鹽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164章,堆放如山第1491章,就開始分地盤了?第85章,規矩真多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255章,這是一個努力就有回報的地方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513章,波斯灣是個好地方啊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615章,各方反應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1376章,開疆拓土的意義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577章,真好吃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695章,瓊州第969章,土匪和海盜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954章,佛帝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509章,申飭倭國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577章,真好吃第33章,挖坑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893章,移三族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1340章,放風箏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848章,兩條路線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656章,朝鮮商行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193章,認知的改變
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818章,子女教育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339章,會試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348章,工匠學校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328章,抵達黃金洲第1237章,賜予你新生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12章,賣鹽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164章,堆放如山第1491章,就開始分地盤了?第85章,規矩真多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255章,這是一個努力就有回報的地方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513章,波斯灣是個好地方啊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615章,各方反應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1376章,開疆拓土的意義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577章,真好吃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695章,瓊州第969章,土匪和海盜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954章,佛帝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509章,申飭倭國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577章,真好吃第33章,挖坑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893章,移三族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1340章,放風箏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848章,兩條路線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656章,朝鮮商行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193章,認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