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

“唐老虎~”

劉晉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這個唐老爺簡直就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大家背地裡都叫他唐老虎,由此可見這人在周圍鄉里一帶的惡名了。

“看來和這個唐老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只是現在…還是先不要去惹他爲好,可如果不考科舉的話,單靠一個秀才的身份,想要自保似乎都有些難了。”

想到這裡,劉晉都忍不住皺起了眉毛。

這個唐老虎既然敢對劉晉下死手,這說明他有恃無恐,根本就不在乎劉晉的秀才身份,儘管秀才的身份也還不錯,已經擁有見官不跪,還可以直接將自己的訟狀送到縣官面前的權力。

但秀才無法做官,也沒有免除稅賦、徭役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沒有脫離原有的階層,只不過明朝厚待讀書人,秀才也算是半隻腳脫離了泥腿子的身份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先weisuo發育再說。”

想來想去,劉晉一時半會都想不出什麼好的對策了,也只能夠將這事放一邊。

等了大概一刻鐘,劉晉的母親王氏就端着一個大碗走了進來。

“來,把這碗麪吃了。”

王氏將面端到劉晉的牀邊,滿臉笑容的說道。

劉晉端起碗,碗是那種又大又粗的碗,碗裡面的面也僅僅只有半碗,剩下的都是麪湯。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當今天子又一向輕徭薄賦,辛辛苦苦一年到尾,日子還是能夠過得去,要不然王氏也不會將劉晉送去讀書了。

不過這白麪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夠吃的起,特別是天天吃,一般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田產的話,天天吃白麪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好吃,還是孃的手藝好。”

劉晉確實是餓了,大口、大口的吃着面,這人一餓,吃什麼都香。

王氏做的這碗麪,什麼東西都沒有放,僅僅只是清湯麪,可是劉晉吃起來,卻是非常的香,很快連面帶湯都吃的乾乾淨淨。

“看來是餓壞了,我再去給你煮一碗來。”

王氏見劉晉吃的乾乾淨淨,整個人都滿臉笑容,估摸着劉晉沒有吃飽,又轉身準備再去煮一碗。

“娘,我吃飽了,不用再煮了。”

劉晉笑了笑說道,家裡的糧食並不多,王氏一向都是所有的好東西都到了劉晉的嘴裡,這白麪,她自己平時根本就捨不得多吃,經常都是到海邊撿一些海菜、蝦蟹之類的來充飢。

海菜、蝦蟹之類的在後世那是屬於海鮮,比白麪之類的貴很多,可是在明朝,這些東西都是窮苦人家才吃的,有條件的人是才白麪、吃大米爲主。

在王氏的堅持下,劉晉一連在牀上休養了三天這才被允許外出走動。

劉晉所在的村子叫下河屯,村口這邊有一條小河流過,因此而得名,整個村子的人都是祖上從外地遷移過來的,所以姓氏方面都比較雜,不像其它的一些村子,整個村子都是一個姓,又或者是有一個大姓佔主流。

劉晉身穿長袍,頭上戴着方巾,一身讀書人的打扮,非常悠閒的在村裡面閒逛着,欣賞着古代的村落。

整個小河屯村並不算太大,僅僅只有40多戶,幾百口人,村子裡面的房屋等等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就是那種用黃泥累實,上面加個茅草蓋起來的房屋,劉晉家的房屋雖然破爛,但好歹也是用磚木蓋的房子,在村裡也算是最好的宅子了。

“晉哥兒,你沒事吧?”

“沒事,我這不是生龍活虎嘛~”

“老天保佑啊,晉哥兒你大難不死,將來必有後福。”

“借您老吉言。”

“晉哥兒,好好讀書,考上功名,將來成爲舉人老爺也就不用怕那個唐老虎了。”

一路上,劉晉遇到的村民都熱情的和劉晉打招呼。

劉晉雖然是讀書人,卻是沒有讀書人的架子,和村裡面大傢伙的關係都很不錯,村裡的人也都是善良老百姓,一向對李晉家這孤兒寡母頗有照顧,農忙的時候幫忙種下地什麼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難種十幾畝地的。

當然這也和劉晉便宜老爹脫不了關係,以前劉晉老爹在的時候,村裡誰家有點困難什麼的,劉晉的老爹也都會幫忙,大家都是記在心裡。

下河屯不大,劉晉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逛完了,村裡的青壯都在田裡面忙着,現在正是種冬小麥的時候,稍微大一點年紀的孩子也都要拿起鋤頭,下地幹活。

整個村裡面也就只剩下一些年紀很大,已經不能下地幹活的老人,以及一些帶娃的婦女,到處亂跑、亂走的小娃娃。

“還真是夠窮苦的,所謂中興也不過如此。”

逛完了村子,劉晉也是忍不住連連搖頭。

整個下河屯都非常的窮,家家都窮,破爛的茅草屋、泥土房,人人身上穿的衣服都非常破爛,腳上連雙鞋子都沒有,草鞋都是奢侈品,劉晉甚至於看到了一些小孩子光着屁股走來走去。

看到的每一個人都又黑又瘦,有些甚至瘦的皮包骨頭,猶如生了大病一般,但其實只是因爲長期吃不飽、穿不暖導致的。

要知道此時正是弘治十年,弘治皇帝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了,一向勤儉節約,非常反對奢靡之風,朝中大臣也都一些正直之輩,素有賢名。

應該說在這樣的統治之下,老百姓的日子應該還是不錯的,可是此時屬於明朝中葉,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以整個下河屯來說,40多戶家庭有自己田產的僅僅只有一半,剩下的20多戶家庭全部都是沒有任何田地,只能夠靠給地主種地爲生,也是村裡最苦的。

有田的20多戶家庭,家裡的田也不會太多,頂多也就是三四畝,可是家家戶戶哪家不是有個七八口人,多的甚至有十幾口、二十幾口人。

田地的產出非常有限,光靠幾畝地想要養活這樣的大家庭,可想而知大家的日子了。

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僅僅只有王氏和劉晉兩個人,這算是下河屯裡面的富有家庭了,靠着十幾畝田地才能夠送劉晉去讀書,否則的話,根本就讀不起書。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土地的問題。

每一次的朝代更迭,最重要的土地都會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歷朝歷代土地兼併的現象都會慢慢的越來越嚴重。

明朝開國已經100多年,土地兼併也已經相當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賴以爲生的田地,成爲富戶的僱農,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種地,到頭來連飯都吃不飽。

至於那些有點田產的家庭,其實日子也不好過,因爲各種各樣的稅賦等等最終都會落在這些人的身上。

至於那些大地主、大士紳,他們往往都擁有免稅的特權,坐擁大量良田,卻是不用納稅、交糧,但是朝廷要維持運轉,沒有稅賦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擁有特權的士紳越來越多,他們霸佔的田產也越來越多,而稅賦則是慢慢的轉移到了那些擁有少量田產的農民上面,稅賦的壓力只會越來越重,最終又會加劇了土地的兼併。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有田產的農民都會將田產投獻到擁有免稅特權的士紳名下,最終朝廷這邊收取的稅賦也會越來越少,偌大一個明朝,到了現在一年收上來的稅銀也不過300多萬兩,說出去都沒有人相信。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遇到好年景,勉勉強強還能夠活下去,可是一旦有個天災人禍什麼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難生存下去,於是就會出現流氓四起、無數的陳勝吳廣紛紛出現的亂世景象。

劉晉一邊走,也是一邊結合下河屯的情況不斷思索。

劉晉看過很多的歷史小說,關於明朝的歷史小說就有很多本,明朝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和歷朝歷代一樣,都是土地兼併的問題,至於小冰河期、內憂外患、黨爭、廠衛什麼的只是外因,歷朝歷代都少不了。

“想這些做什麼,還是先想一想自己的事情纔是真的。”

很快,劉晉也是搖搖頭,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沒有必要鹹吃蘿蔔淡操心,還是要想辦法先讓自己過好纔是真的。

逛完了村裡,劉晉也是朝着海邊走去,下河屯靠海邊,離海邊很近,僅僅只有幾里路,這個海也就是後世的渤海。

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99章,喜滋滋第520章,都該殺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62章,爆倉了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27章,必有災荒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100章,去京城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917章,時間過的真快啊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923章,糧食太多也是愁(加餐)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284章,鄉試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10章,賣鹽是個大問題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849章 ,寶貴的文明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41章,琳琅滿目第2033章,窮啊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1992章,朱厚熜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2030章,砸我們的根,還想我們賣命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73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速度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1962章,留下的纔是真和尚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18章,怎麼辦?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539章,文官們請戰
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99章,喜滋滋第520章,都該殺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62章,爆倉了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27章,必有災荒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100章,去京城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917章,時間過的真快啊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923章,糧食太多也是愁(加餐)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284章,鄉試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10章,賣鹽是個大問題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849章 ,寶貴的文明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41章,琳琅滿目第2033章,窮啊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1992章,朱厚熜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2030章,砸我們的根,還想我們賣命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73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速度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1962章,留下的纔是真和尚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18章,怎麼辦?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539章,文官們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