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

bookmark

宣府總兵衙門的內書房裡,年僅五十三歲卻已滿頭白髮的馬芳馬總戎焦急地踱着方步,一名老僕小心翼翼地站在門口。

這老僕是馬芳的內府管事,侍候馬芳多年,早年是其家丁親兵,後來因傷了腰椎,不能再戰,遂改家僕管事,甚得馬芳信任。此時他見自家老爺焦慮,不由勸道:“老爺,高閣老既然來函說明了情況,老爺何故還這般擔憂?現在高閣老既然做出這個宣大兩總兵互換的決定,想來趙大洲那廝也不可能真把手插到我們宣大來,老奴以爲,老爺大可以安心換防。”

馬芳臉色仍然不好,沉聲道:“趙貞吉那廝,只會耍嘴皮子,我宣大二鎮乃京師門戶,何等重要!他倒好,年前剛一入閣,就堅持換了行庵公,好在高閣老及時回朝,纔將行庵公保了下來,命其暫時協理京營戎政,又將鑑川公從陝西三邊調來替任,否則宣大重地無干臣鎮守,天知道要出多大的事!要是再來個庚戍之變,我姓馬的一介武臣,倒是死不足惜,可他趙大洲就能保住狗命了不成?”

馬芳口裡的行庵公,乃是指前宣大總督陳其學,而鑑川公當然是王崇古。行庵、鑑川分別是陳其學和王崇古的號。

那老管事苦笑道:“眼下輔臣知戎政事者,無非高、張二位閣老,那趙大洲不過是個讀書讀迂了的傢伙,他哪裡知道什麼邊事?眼下這邊事……是越來越難了啊!”

馬芳聽了更怒,道:“這廢物要是懂邊事,會覺得陳部堂有罪?會覺得趙總戎畏敵?至於九邊形勢這些年越來越糟,我怕就是站在他面前跟他解釋,他都聽不明白!我大明二百年,北邊形勢總體就是個越來越吃緊的局面,宣大防務說起來是重中之重,其實現在越來越像個空架子,真正能打的兵還剩多少?就這等局面,他還想撤了趙岢!撤了趙岢別說大同頓時空營,只怕連山西防務都要洞開!怎麼着,這麼看得起我馬芳,老子一個人能守住三鎮?媽的,老子三頭六臂?”

也不怪馬芳盛怒,原來,自去年九月丙子,俺答犯大同,掠山陰、應州、懷仁、渾源之後,新入閣的趙貞吉就拿宣大開刀,無視年初時大同總兵官趙岢敗俺答於弘賜堡的功績,非說宣大總督陳其學、大同總兵趙岢畏敵如虎,要拿下此二人。其實從他二人當時的兵力佈置就能看出,明顯是怕俺答入寇的軍隊騷擾皇陵,而且後來見俺答劫掠一番之後欲走,二人便立刻出擊企圖追殺,只是奈何步兵跑不過騎兵,只抓了大貓小貓三兩隻,結果就被趙貞吉逮着不放,多虧了高拱回朝及時,纔算保住了二人。即便如此,陳其學還是丟了宣大總督的職務,被高拱暫時回調京師。

而馬芳更怒的是,從趙貞吉的這種舉動來看,他根本不知道宣大乃至山西防務吃緊到什麼局面,純粹是在瞎搞。而最近高拱給他來了信,說趙貞吉仍然不肯放過此事,堅持說趙岢不能繼續擔任大同總兵。高拱不欲與此人就這件事強爭,決定稍微給他點面子,讓馬芳和趙岢互換防區。

馬芳能夠理解高拱的反應,畢竟他剛剛回朝,能保住陳其學和趙岢已經不容易了,稍稍做出一點讓步,保全一下某位閣老的顏面,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對。只是馬芳知道,自己和趙岢這一動,十有八九會讓俺答心裡又起歹念,到時候又是一場禍事。

他這麼想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北邊明蒙力量對比決定的,是雙方的戰略形勢決定的。

明初,在太祖朱元璋的悉心經營下,明之北邊防線推至長城以北的遼東、大寧、開平、東勝到嘉峪關一線。當是時,大同、宣府管轄大片口外之地,防務壓力尚不明顯。朱棣登基後,京師北遷,大寧地界與兀良哈,東勝內徙,興和亦廢,北部防線南移數百里。

宣德年間北邊防線進一步收縮,特別是開平內遷獨石,使宣、大二鎮地域縮小,瀕臨邊地,不可避免的由邊防二線而爲邊防一線,成爲遏阻蒙古南下之要衝。對此,明廷除加強二鎮防守外,還不斷完善該地區的防禦體系。爲解決鎮守官員之間事權不一、相互掣肘和鄰鎮間遇敵互相推諉、互不策應的弊端,專設了宣大總督以加強協調,促成了宣大防務區的建立,成爲明代中後期北部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着明朝北邊防線的一再南移,宣大地區之戰略重要性日益提高,防務壓力增大。

“京師尤人之腹心也,宣、大項背也,延、寧肢體也,甘肅踵足也。”

“若以地之輕重論,諸邊皆重,而薊州、宣、大、山西尤重。何則拱衛陵寢,底定神京,宣、大若肩背,薊、晉若肘腋也。”

特別是英宗時河套棄守後,蒙古諸部“出河套則寇宣府、大同、三關以震畿輔;入河套則寇延綏、寧夏、甘肅、固原以擾關中”,對大明之北邊防線造成很大威脅。

此外,宣大地區多是“分土而治,不相統轄,緩急調遣應援事多掣肘”,兵力分散,而蒙古則不然,常常是集中各部乘虛專攻一鎮。在這種情況下,一鎮之兵根本無法抵禦,需要鄰鎮互相救援。但是各鎮巡撫總兵無權調集他鎮之兵馬,鄰鎮有難,往往坐視不救,“一遇有警,因地方兵馬單弱而各分彼此,不肯應援,縱肯應援,亦多觀望,往往坐失機宜”,造成但求自保而難以自保之局面。

“假令並犯宣府,則大同應援爲急,如並犯大同,則宣府應援爲急,若先事一有所拘,而臨事則有所諉,兵革之際,易相推託,將不免於誤事。”

有鑑於此,爲統一宣、大二鎮兵權,加強二鎮間的統一領導和協調行動,需設重臣統馭,故明廷於景泰年間設宣大總督以統二鎮。宣大總督設置後,置罷不常,至嘉靖二十一年始定設不變。

宣大總督設立後,除統領鎮兵協調二鎮行動外,還於嘉靖二十一年獲得了兼理糧餉之權。

“壬午,升整飭北直隸山西河南軍餉右僉都御史翟鵬爲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宣、大軍務,兼理糧餉。”

後來防禦形勢日趨嚴峻,遂增重宣大總督之權,除事關機密者不得自專外,其餘兵馬、錢糧許便宜從事,先發後聞。《世宗實錄》載:“戶科給事中劉繪奏:‘頃者,北虜南侵,陛下特敕兵部侍郎翟鵬總督軍務,臣惟虜遁而總督罷,虜至而總督增設,事出倉卒,機不素定,此非所以專責成,而圖茂功也臣請陛下自今專任翟鵬,凡軍馬、錢糧悉得便宜從事。’上是之,即詔翟鵬除事關機密者不得自專,其兵馬、錢糧許便宜從事,先發後聞。”

實際上,從嘉靖二十一年開始,宣大總督便常設不廢,管轄範圍及職權擴大,“翟鵬令兼督山東、河南,巡撫以下,俱聽節制,事寧之日如故。”

嘉靖二十三年,又令該總督督令一切兵餉。嘉靖二十四年,宣大總督權力進一步增大,巡撫、總兵官事幹兵馬者,須關白總督,“宜令巡撫等官凡事幹兵馬者,俱關白總督,遇有便宜,聽其先發後聞,不得互生嫌忌。”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宣大總督定轄宣府、大同、山西三地,自後再不曾變更。

事實證明,宣大總督之設於宣大防務頗有成效。嘉靖二十八年,蒙古入略宣府,時宣府“將庸兵弱,虜素輕其易與”,總督翁萬達當即行使職權,調大同總兵官周尚文至宣府禦敵,“以大同帥周尚文率領精銳暫代宣府帥以遏虜衝,又移書諸輔臣、本兵,極言虜必深入回測之狀,謂宣府主將偏禆無可付託以大同兵付其副帥,而促周尚文以行。於是,尚文晝夜兼行,至曹家莊,而虜已入據險要,不虞尚文之猝至也,大戰三月夜,屢圍屢解。公(翁萬達)躬環甲冑督兵數千人來援虜大驚曰:翁大帥兵至矣。夜解圍而遁,公於是督尚文追擊出境,保障之功多於斬馘矣”。

宣大總督在設立之後,逐漸獲得了兵馬調度權,錢糧兼理權,監察、保薦權,後來又獲得了開府自闢參佐之權,標誌着宣大地區有了一個居中調度和支配應援力量的機構,促成了宣大防務區的建立。

也即是說,宣大加上山西乃是一個防務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而現在本來就因爲俺答勢大難制,宣大壓力極大,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誰知趙貞吉不光撤了陳其學,還要拿下趙岢,結果逼得高拱調來王崇古穩定局面不說,還不得不將趙岢與他馬芳互換職務。

馬芳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他二人對調之時,俺答一定不會置若罔聞——最熟悉你的人很多時候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敵人或者對手。

所以,馬芳派了人去京裡打探朝廷動向。而今天,按照約定,正應該是回來向自己稟告京中情形的日子。

第099章 借刀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47章 不與聞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211章 目標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57章 支持(4更)第130章 立威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
第099章 借刀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47章 不與聞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211章 目標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57章 支持(4更)第130章 立威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