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

bookmark

京西,見心齋。

高務實剛從宮裡出來,沒回高拱的大學士府,而是趕來了自己受賜的這座城郊別院。

昨日高拱讓他告假,他便寫了幾道條陳,除了一道直接交給高拱之外,剩下的分別送給朱希忠、申時行和張四維——高拱和朱希忠是知太子經筵事,明面上的文武主官,申時行則是同知太子經筵事,實際上的負責人,而張四維則是高務實這個“假侍讀學士”正經上官,所以請假條陳一個不能落下,全都要交到。

今日一早,高務實又進了宮,當面向太子告假,不過朱翊鈞自己不敢做這個主,連忙讓陳矩跑了一趟,去請示隆慶。

隆慶聽說高務實是要回鄉考試,自然不會強留,當即便準了假。不過朱翊鈞一個來月沒跟高務實見面,說什麼也不肯讓他馬上就走,非要叫他陪自己上完今天的課才準離開。

高務實雖然自己還有一大攤子事要處理,卻也不好拂了太子的顏面,只得老老實實陪他上完了課。

今天這一課的講師是顧養謙,講的是論語。確切的說,其實並不怎麼“講”,而是教朱翊鈞讀《論語·爲政篇第二》。

朱翊鈞當然識字,爲政篇裡也沒有他不認識的字,然而這一課的安排仍然是日講官教“讀”。這裡就必須要說到此時的教育方法問題了。

古人讀書之所以叫讀書,而不是看書、學書,關鍵就在於要體現“讀”的重要性。古代這些文章,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讀出聲來,所謂朗朗書聲、抑揚頓挫,越讀越起勁,越讀思維越清晰,越讀越能感受書中的真諦。讀到順暢之極時,便如唱歌一般,直接從聲音上得到感受。

由於漢語是單音詞組合而成,又有陰、陽、上、去、入五音之分,這就使得古代漢語文章在讀音上有鮮明的音樂式節奏感。節奏和諧迴盪,聽起來好聽,讀起來順口,又爲各種詩歌韻文的出現創造了條件,譬如語言文字上的工整對仗、平仄相和,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極具美感。八股文之所以能產生,這也是前提條件之一。

太子所學,雖然與常人所學的用處有所不同,但其實歸根結底,終究也是要學寫制義時文的。而既然要學八股,那麼方法自然也萬變不離其宗。

八股怎麼學呢?首先就是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何謂基本功?最起碼的,四書五經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尤其是《四書》,包括白文、朱注(朱熹的註解)都要背熟,一句不可或忘;要記熟每個字的正確讀音;要學會對兩個字以上到十幾個字的長對子(所以這年代對對聯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一般來說不值得提);要讀熟名家時文至少幾百篇;要學會寫小楷、館閣體等等。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東西。

具體到“讀”,怎麼教呢?其實太子講官的教法,與私塾基本一致,一般都是以“句數”計算,即每天大體規定讀多少句生書。不過太子這裡,一般而言是一天一篇,偶爾某篇較長,則分數日來講授。

由於此時讀的書,都是沒有標點的,講官在教授讀生書之時,便用硃紅毛筆點一短句,領讀一遍,太子與高務實跟讀一遍,到一完整句時,畫一圈。

譬如《論語》開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講官在“子曰”邊點一小點,領讀“子曰”,朱翊鈞與高務實就跟着讀“子曰”,然後點讀“學而時習之”,然後圈讀“不亦說乎”,二人均跟着照讀。

這就是講官教讀書之法,也就是所謂句、逗之學。但並非只讀一遍,實際上講官要領讀十次,朱翊鈞與高務實跟讀十次,然後二人再反覆誦讀九十次,纔算完成當日課業。

然而除了當日授課之外,還要溫習,也就是前四日所學,也要拿出來複習,複習的辦法仍然是讀,各讀十次或數十次不等。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不是開玩笑,古人讀書,無論平民還是太子,都得照這個規矩來。

讀完之後,便要背。背誦的方法,高務實倒是十分熟悉:居然跟他前世小時候讀書一樣,站在老師面前,當着老師的面把今日所學及前四日所學背誦出來。倘若背誦不出,或者背得磕磕巴巴,沒有連貫順暢、抑揚頓挫,都算不合格,得回去繼續讀,讀到能熟練背誦爲止。

這是個死規矩,別說高務實了,即便太子也不能例外。

若是不能完成,懲罰也有。只不過,高務實背不出的懲罰是會被講官用戒尺打手心,而太子則不會捱打,但如果朱翊鈞真的背誦不出,除了少一個捱打的懲罰之外,另一個懲罰卻跟高務實一樣:沒有午飯吃。

在這一點上,他兩人算是難兄難弟,只有背誦完了,講官點了頭,這頓午飯才吃得上。

但高務實的待遇和太子當然不能比——如果太子能背誦而高務實不能,太子可以去吃飯;如果高務實能背誦而太子不能背誦,則不僅太子不能吃飯,高務實也不能去吃。

所以說,太子伴讀也不是個輕鬆差事。

今日朱翊鈞與高務實讀的是《爲政第二》,高務實其實早就能背了——他都已經能寫八股,背書自然早已不在話下。實際上他這半年伴讀當下來,只有一次因爲背誦的時候走神,嘴上磕巴了一下,導致被打過一次手板,其他時候根本沒有受過罰。

不過朱翊鈞那邊還是有點難辦,因爲《爲政篇》一共有二十四小段,不僅每一段都要背,而且先後順序不能錯——錯了順序也不能稱之爲滾瓜爛熟。於是等朱翊鈞背完,剛巧趕上飯點。

由於高務實馬上要回鄉,朱翊鈞便向今日的日講官顧養謙申請讓高務實陪他同食,顧養謙是高拱的門生,當然不會過於爲難,於是很痛快地就同意了。

不過所謂同食,也並不是他二人坐同一張桌子吃飯,那是不允許的。只是兩張桌子毗鄰,朱翊鈞占上首,高務實在下首,這樣相隔近一些,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本來聊天也不允許,因爲“食不語”是規矩。奈何日講官本身是臣子,吃飯的時候顧養謙已經去了隔壁,根本看不見朱翊鈞與高務實二人,於是他二人便有了說話的機會。

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加銜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15章 大燈泡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32章 遇刺!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09章 喜與憂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95章 破虜(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85章 議定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251章 取勃固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28章 恩憲?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246章 前鋒之戰
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加銜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15章 大燈泡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32章 遇刺!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09章 喜與憂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95章 破虜(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85章 議定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251章 取勃固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28章 恩憲?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246章 前鋒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