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指點

bookmark

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雖然知道朱翊鈞現在對於外戰勝利很是看重,將其當做鞏固自己權威的一種有效手段,但也沒料到其看重的程度已經達到這樣的地步。

另外,剛纔張四維的話也有些值得玩味:“皇上對你的外戰能力十分看好”。

看起來這是好事,不過高務實卻覺得並不完全是好事。

高務實對自己的遠景規劃,毫無疑問是要躋身內閣、成爲首輔,然後書批四海、宰執天下的。因爲只有成爲首輔,才能貫徹自己的改革意志,而偏偏他改革中的重點,有一大半是跟祖制過不去的,若不能成爲鐵腕首輔,則根本毫無希望。

譬如說禁海、開海這件事,既是祖制,也不是祖制,因爲“祖宗”們既有禁海的,也有開海的,有禁了又開的,也有開了又禁的。高拱當初堅持開海,就是從這方面着手——我站在開海這一邊,也是“敬天法祖”。

但高務實將來要做的某些事卻不同,比方說他心目中的一個重點:改革整個財政體系,強化中樞的財政控制能力。

這件事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朱元璋當年建立的“祖制”——朱元璋覺得有很多稅收上來之後又要撥給地方,乃是多此一舉,因此直接讓地方自行安排。這個制度已經從洪武朝一直運作到今天,連朱棣都沒有想過要改,是名副其實的祖制。

但這一項祖制在高務實看來簡直是愚蠢:你朝廷中樞不僅放棄了這麼大的財權,甚至連監管權都不要了,地方上怎麼搞的,你一問三不知!

那麼地方上如果徵收苛捐雜稅、加派加賦,甚至假借朝廷名義濫收濫徵,你中樞豈非也不知道?你還以爲地方在乖乖遵循朝廷詔令!此時,朝廷做出的決斷,就顯然不可能符合地方實情,不管朝廷怎麼做,實際上都成了拍腦袋的決定,那這天下焉能不亂?

所以,即便考慮到此時的交通條件、行政損耗等實情,某些財賦不必都先從地方運到京師入庫,再由京師撥付,又運回地方,但至少你得過個賬啊,得派人清點查明啊!怎麼能任由地方自說自話、自行其是?

但這種層面的改革,就不是高務實通過個人人脈、對皇帝的影響就可以推行的了,必須他親自擔綱,以首輔的身份,主動站在臺前下令,背後再有皇帝的堅決支持,這才能辦得下去。

正因爲如此,哪怕是在高拱當政的時期,高務實都沒有考慮推動,因爲那時候皇帝還小,不可能給於真正的支持,反而會被高拱的反對派們污衊,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篡權亂政。

就算以高拱的性格,或許不怕千夫所指,但高務實也不想給高家添上這樣的“美譽”,因爲這種名聲一旦被衆口鑠金,那就不光是高家萬劫不復的問題,最大的可能是高拱一旦離世,馬上就人亡政息,所有的改革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財政改革只是高務實心目中真正“大改革”的一個縮影,還有好幾件大事的難度都和這類似,因此他的目標只能是自己坐上首輔之位,沒有妥協的餘地。

但大明的制度很奇怪,成爲首輔要看的不是什麼基層工作經驗、地方工作經驗,甚至不是後世流行的“主要幹部崗位工作經驗”,而是中樞的工作經驗,尤其是翰林院的工作經驗——換句話說,就是“皇帝秘書”的工作經驗。

實際上高務實的“皇帝秘書”工作經驗非常豐富,可惜他那個不算數,算數的部分是從出任日講官開始。

而至於安南定北、巡撫遼東等,這些履歷頂多只能算是證明個人能力的加分項,卻從來不是決定項。

就像高務實外任遼東苑馬寺卿之前所考慮的,要不是爲了儘快把他的品級提上去,朱翊鈞根本不會派他外任——留在翰林院呆上六年或九年,資歷到位之後馬上就能出任某部侍郎。

甚至,按照他六首狀元的底子一步到位,直接補個禮部尚書,順勢找個機會就入閣了。

這纔是大明朝閣老們上位的清貴之選,前首輔李春芳、高拱、郭樸,現首輔張四維,乃至於將來可能的首輔申時行,哪個不是走的這條路?

也就高務實到現在還在忙“外戰”,所以這或許是好事,也或許是壞事。

好就好在他可以通過外戰證明自己的能力,還可以因此“團結”一大幫邊臣、邊將。

壞就壞在他在中樞的時間不夠,“清貴”名聲被嚴重拖累——在大明,一個人的名聲有多重要,已經不需要再次強調了。

唯一不幸中的萬幸,大概就是他出身於實學宗門高家,可以推說自己是爲了力行實學精要纔去做這些事的。另外勉強算是一個補救的,就是六首狀元這個身份了。要不然,按照一般情況看,外任久了可是很難回來的,即便回來,通常也就一個兵部尚書就給打發了。

張四維見高務實忽然怔怔不語,出神了好一會兒,不由問道:“在想什麼,這麼出神?”

“啊?”高務實被張四維叫醒,撓了撓頭,道:“甥兒在想,皇上今後該不會一有邊情外戰就交給我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張四維先是愣了一愣,繼而啞然失笑,道:“你是怕將來一直外任地方,反而不得回京了?”

高務實幹咳一聲:“倒也不是說就一定回不來,只是這個時間……”

張四維搖頭道:“你多慮了,要真是你想的那樣,這次雲南戰事,皇上就不會讓你通過這樣的手段來暗中主持了。”

“爲什麼?”高務實有些疑惑張四維爲何說得這麼肯定,他問道:“我總覺得,要不是雲南巡撫的實際地位還比不上遼東巡撫,這次雲南戰事一起,尤其是當皇上打定主意堅決打這一仗的時候,說不定就會改派我去雲南了。”

張四維哈哈一笑,搖頭道:“不會,不會。”

“您何以如此肯定?”高務實不由奇道。

“有兩點。”張四維伸出兩根手指,再收回一根,道:“其一,你這遼撫本身就上任不久,雲南一開戰,就把你調去做滇撫,這會讓天下人懷疑,皇上心裡是不是覺得只有你高求真一人可用?天下這麼大,萬一要是有兩處動兵、三處動兵,那皇上該怎麼辦呢?離了你高求真,我大明朝就只能坐困愁城了?

其二呢,你說滇撫地位不如遼撫,這話大致不假,可皇上如果真要你去主持雲南戰事,又不是非要讓你做滇撫才行。給你個滇貴經略、滇貴川三省經略,甚至更誇張一些,把粵、桂也算上,給你個西南五省經略又如何?你現在是兵部右侍郎銜,也是可以主持幾省軍務的,這‘經略’不過是個臨時差遣,事畢即撤,讓你去總制西南五省,還怕打不了一個緬甸?”

高務實恍然大悟,心道:原來兵部侍郎就能經略幾省了……哦,也對,歷史上楊鎬那廝經略遼東、朝鮮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兵部右侍郎銜,看來兵部侍郎這個官銜到底是朝廷大員之一,還是很給力的嘛。

張四維見高務實接受了自己的說法,又笑了笑,道:“所以你不要想得太多,皇上這麼做的原因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一來他最清楚你的能力,把雲南戰事暗中交給你來把控,他會比較放心。二來他此舉的本意還是擔心你將來無人可用,這一點你有沒有細細想過?”

“細細想過?”高務實有些不明白爲何張四維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明顯加重。

張四維道:“我也是方纔和你談及推薦入閣人選之後才忽然想到這一點的:你有沒有發現,我實學一派有可能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高務實目光一凝,思索着道:“大舅的意思是,如今實學一脈除了您之外,第二代的主力大多是嘉靖四十四年這一批金榜出身,若假設甥兒是第三代,從金榜上來看,已經到了萬曆八年……”

張四維打斷道:“你自己按萬曆八年算是可以的,但你們這‘一代’,卻不能按萬曆八年來算——最簡單的一點就是,除了你本人之外,還有哪一個萬曆八年庚辰科金榜的實學派門生,能夠在短短三年內掛銜兵部侍郎?其他人我都不說了,泰徵現在是什麼品級?”

張泰徵,張四維次子,高務實的表兄兼庚辰科金榜同年。萬曆八年庚辰科金榜二甲第四名進士出身,館選得中,爲庶吉士八個月,散館後爲正六品禮部主事,今年年初剛剛因爲考評優異,上調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官職。

堂堂首輔之子,二甲第四名的學霸出身,三年時間也只做到正六品,而且還是在禮部祠祭清吏司這種“閒差”上混日子,可見新科進士的光環一退,要升官絕非易事。

張泰徵這樣的出身尚且如此,其他人還能比他更好混嗎?

就算當初和高務實同列一甲“天上神仙”的蕭良有和王庭撰,現在也都還在翰林院混資歷,職務更是一步未動,進去的時候就是編修,如今依然是編修,只是文散官都提了兩階,從承事郎升至宣議郎罷了。

張四維所言的意思就在這裡:你高務實升官的速度太快,是個特例,正常人都不可能趕得上,所以你自己按照萬曆八年算沒有問題,但你們“這一代”整體都按萬曆八年算就不合理了。

或者換過來,如果你們“這一代”按萬曆八年算,那你自己就不能這麼算了,得往前推至少兩科、甚至三科才行。

但也正因爲如此,將來你若是入閣,開始挑起我實學一派的大梁,你的這批同年就未必能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爲你股肱、羽翼。

按照高務實現在這個態勢來看,張四維估計他可能而立之年就要入閣,而那個時候,他的這批同年纔到什麼位置?

留在京師的有兩種:一是留在翰林院內的,此時大概能混個侍讀、侍講,好的或許能是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處在“準侍郎”狀態。

二是留在六部和其他京官衙門的,他們基本上不可能上到侍郎(三品),但侍郎以下就依然只是郎中(五品),能不能上得去侍郎都不好說。倒是留在都察院的可能有機會外放巡按,運氣再好一些的可能外放某省按察副使,也就是兵備道,但通常來講,也不大可能十年升至巡撫。

而直接外放的,那就不好說了,或許外任的時候一直考評上佳,或許在外面碰上機遇立了大功,然後從知縣而知府,從知府而佈政,甚至調回京師(或南京)爲侍郎等,但一般來講也難,能到布政使都是邀天之幸,實際上能混個參政之類的也就不錯了。

這些官職,單論級別、地位,本來也不算低,畢竟大明朝的進士出身還是很吃香,但如果對比這時候可能已經入閣的高務實來說……他們能幫上他多少忙嗎?不能啊!頂多某種時候起一點“輿論作用”罷了。

而此時,高拱爲主考官時那批嘉靖四十四年的金榜門生,這時候大多已經六十多歲,小的都是五十好幾了,還有幾年好混?

青黃不接就是這麼產生的。

但高務實有些不理解,問道:“可是大舅,如萬曆二年金榜,是我恩師郭公爲主考,萬曆五年金榜,是您爲主考,這兩科的進士難道就不能用?”

張四維搖頭道:“你恩師郭公是個什麼性子你不知道?他從不爲門生破例,萬曆二年那一科的進士沒幾個混得像樣的,眼下唯一我經常看得到的名字,大概就是馬慥、範守己,但馬慥那是因爲我關照了一下(馬慥,馬自強子),範守己是因爲他是開封府人,也是我關照了一二。

除此之外,這一科也不是就真的沒什麼人物了,如李三才、趙南星等輩,都算是有機會往上爬的,只可惜卻都是‘那邊’的人。哦,對了,這一科還有個徐元春,是徐華亭的長孫……”

高務實不禁默然,暗道:這下可好,老師爲人正派,弟子反倒要因此吃虧了。幸好大舅不迂腐,要不然馬慥都沒戲……話說原歷史上馬慥好像沒幹什麼事,難道是因爲大舅當政的時間太短?

此時張四維又接着道:“至於萬曆五年,雖然這一科是我主考,但這一科比你也就早一科而已,三年時間管什麼用?十年之後能出一兩個侍郎、巡撫什麼的,我都要燒高香了。”

他嘆了口氣,苦笑道:“不瞞你說,我還打算讓你將來照看他們一二呢。”

呃,這麼尷尬的嗎……

高務實不禁撓了撓頭。

“所以,皇上這個舉動是有深意,但沒有你想的那麼深。”張四維下了定論:“他就是怕你將來無人可用,不知道怎麼就想起陳於陛來了,嗯,或許是因爲陳於陛久任講師之故……總之你要是不信,咱們舅甥二人今天便打個賭:一年之內,皇上必然提拔於他,要麼升他侍讀學士並掌翰林院,要麼讓他外放某部侍郎。”

高務實苦笑道:“看來過兩天甥兒‘關’進禮部之後,得好好和陳元忠(陳於陛字)交流交流了。”

張四維笑着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這種事,你應該不用我教。”

----------

感謝書友“HAMW05”、“霜之寶瓶”、“曹面子”、“黃金髮123”、“熊貓小盼盼”、“系統崩潰”、“阿勒泰的老西”、“馬鮫肉”、“書友20180115134851557”、“嘉輝”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57章 支持(4更)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225章 三策(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257章 後續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62章 二段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15章 封爵?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12章 東返第235章 臨別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41章 沒轍了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02章 利用第235章 臨別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04章 京營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
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57章 支持(4更)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225章 三策(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257章 後續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62章 二段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15章 封爵?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12章 東返第235章 臨別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41章 沒轍了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02章 利用第235章 臨別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04章 京營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