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第442章 讓新軍栽個跟頭的殺手鐗!

第442章 讓新軍栽個跟頭的殺手鐗!

所有人都看着朱棣。

其實,朱棣不讓親自教導數年的學生,從政或從軍,反而搞這些雜術之事。

他們也很好奇。

這不是純純的浪費人才嘛!

朱棣笑笑:“父皇,孩兒希望他們能平平安安的,何況,孩兒現在這裡的發展,也需要有人往技術性方面鑽研,事實證明,只有技術能提高軍力國力,能改善民衆生活,若是孩兒的學生不帶頭鑽研這些,全都削尖腦袋去當官,誰還願以搞這些?”

“這幾年他們還年輕,趁着他們精力最旺盛,腦子最靈活的時候,支持他們往這些,被讀書人視爲雜術的方向鑽研。”

“做出成績了,孩兒給他們憑功封爵。”

“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到時候再爲官也不遲,那個時候,他們應該是二十七八,正是一個人趨於成熟穩重的時間,反正,孩兒也不準備搞類似朝廷的科舉制度……”

朱標微微驚訝,追問:“老四,不搞科舉制?那你準備怎麼搞?”

這回所有人更加驚訝了。

朱棣轉頭看了看百官。

他能感受到,又有一股強烈的憤怒在洶涌壓抑着。

也是,這些大人們,全都是憑科舉走到如今的高位上。

他不搞科舉。

首先這些大人們從情感方面出發,認爲他貶低了科舉制。

其次,他們更擔心,大明效仿他即將說出來的這一套。

可,他要顧慮他們的感受嗎?

哼!

朱棣暗暗冷哼,收回視線,落在朱標身上,“大哥,未來,我們東番要設立縣學、府學、省學、中樞國子監,不但要學習四書五經,更要學農學、商學、工學……”

工學部分,現在沒有太過詳細的分科。

總之就是把歷朝的建築、冶煉、手工技術,整理出來,根據難易程度,編纂課綱。

全都收攏進去。

“讀書人考入縣學、府學……,也不會授予任何政治上的優待權力,考中府學以上的讀書人,都可以參加燕藩治下,選聘官員的遴選考試,燕藩需要多少幹事的官員,就會定期在省府、或者中樞的指導下,進行官員遴選。”

這樣,可以避免,製造出一堆享受政治優待,吃皇糧的人。

一個王朝立國兩百年。

秀才數十、上百萬。

這些人依靠秀才身份得來的政治優待,對一個國家的財富侵佔太嚴重了。

爲何歷朝歷代,不斷通過科舉或者其他方式遴選人才,予以政治優待?

說白了,就是擴大統治階層的羣體。

維護統治罷了。

可真能維護的了嗎?

縱觀古往今來歷史,一個個王朝,就是被這羣人吃垮的!

但他們不這麼搞又沒辦法!

一些有能力的人,哪怕花錢養着,也必須籠絡到統治集團內部。

“王爺,如此一來,那麼多學有所成的讀書人,掌握知識的讀書人何去何從,會不會對王爺燕藩產生怨念?”

衆人聞聲向後看去。

敵視朱棣的百官,瞧着方孝孺,暗暗恨得咬牙。

朱四郎這樣搞纔好呢!

他的統治註定長不了!

方孝孺這個叛徒,竟然出言提醒!

朱棣含笑看着方孝孺,“希直兄,難道學知識只是爲了當官嗎?我可以很肯定的對你說,未來,對於有才華的人來說,當官絕對不是一個發財的好途徑。”

“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全面建成,在這種制度構架中,農民、商人、僱工已經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隨着經濟發展,經濟地位的提升,政治地位必然會進一步加強,官員還想象以往,予取予求?”

“不怕人家一個村團結起來的農民、一個商行,團結起來的僱工揍死他嗎?單獨的個體,面對權力是,什麼都不是,可當人數發展爲數百、上千,哪個官員敢欺壓,鬧出點亂子,上面爲了平息民怨,都會徹查,把他丟出去!”

……

許多人隱晦敵視看着朱棣侃侃而談。

這就是大家痛恨、仇視朱四郎的原因。

他這套歪理邪說,如果大明全都照搬,這官當的,還有什麼滋味兒!

“未來,不想當官或者沒有能力當官的讀書人,可以憑藉學到的工農商知識,自己去搞工坊、搞商貿、也可以去工坊擔任技術性管事,不但可以在所處生活環境中擁有不俗地位,同時還能賺取更多的財富,又能爲民間技術、文化、文明發展提供推動力。”

一些真正在百姓中,擁有巨大聲望的。

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

朝廷以封爵的形式,表彰一下。

瞬間,就能贏得全面好感,將民心收割到燕藩統治這邊來。

比大明現在這套科舉制,氾濫分配政治優待要好得多。

其實很多考中功名的人。

只是善於考科舉罷了。

沒做出過任何貢獻,影響力也有限,憑什麼讓他予以其政治優待?

一個統治集團,凡是包含優待二字,任何形式的優待,就意味着,這種資源極其少。

越是氾濫,只會加劇吞噬這個政權集團。

李善長聽着朱棣講述,略微沉吟,詢問:“王爺,若是如此,當官的權力邊際被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進行了限制,同時得到的財富,還不如去搞僱工身股制、鄉土村社,如此,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參與權力,沒有最優秀的人蔘與權力,對一個政權的建設,恐怕也並非好事吧?”

朱棣含笑點頭。

不得不說,李善長的確是個十分有能力的人。

“是會有這種情況,而且,未來這種情況,肯定會十分嚴重,不過我認爲沒什麼,首先,他們的才華,即便不去爲官,在民間推動農工商發展,一樣推動了時代進步……”

“孔孟老這些先賢,也沒有爲官吧,可他們留下的思想哲學,卻推動了咱們中原文明,幾千年屹立於世界之巔,這就證明,人傑不一定要擁有權力才能推動時代進步。”

“其次,我認爲,人才全都進入權力系統也並非好事,就好似,一些本來追求財富,特別有能力的人,這種人進入權力系統真的是好事嗎?”

“我看未必,相反,如果一個政權形成一種,只有追求更大的權力,才能滿足私慾的制度,把一羣私慾心極重的人,放入權力系統中,一定是毀滅性的。”

縱觀歷史上那些奸臣,其實都特別有能力。

沒能力,還想當奸臣?

做夢!

“與其如此,我認爲,不如在制度設計上,主動讓這些有才能,卻私慾心極重的人,儘可能瞧不上權力!”

“未來,一個人有才華,如果還想進入權力系統,要麼就是圖名,要麼就是懷揣着一顆造福百姓之心,亦或是,一些能力比較中平,想求一份踏實安穩,我觀歷史,幾千年了,真正力挽狂瀾解民於水火的人傑,有,但很少,這部分人,無論是什麼樣的制度形式,他們都會一往無前,雖死無憾。”

文天祥、于謙、海瑞……

他相信,如果這些人在燕藩的制度下,一定可以更容易施展抱負。

“相較於吸納傑出的人才,我更希望,權力系統中多一些實幹家,資質中平不可怕,只要實幹就成,一個人中平,可成千上萬中平者,踏踏實實做事,碰撞出的智慧,比那些鑽營財富和享受的人傑,所產生的作用更加大。”

這可不是他胡說八道。

其實,這就是人民史觀和精英史觀的區別。

他堅信勞動者創造歷史。

其實,他燕藩現在的文官體系就是最好的證明。

進忠他們這羣人,說實話,資質都不是特別厲害的那種。

可就是因爲踏實肯幹這四個字。

瞧瞧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安置村搞得井井有條。

他當甩手掌櫃,進忠給他管着錢袋子,海陸軍精銳打造出來了,還有雞籠嶼現在這片工業發展雛形。

踏實肯幹,再配合贏得百姓信任,農民、僱工、匠人肯豁出去幹,纔有了東番現在這片基業。

如果沒有北平軍民捨生忘死的付出,于謙這樣的精英也不可能做成那等力挽狂瀾之事。

與其追求人才。

不如把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

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搞研究的人,哪怕他只有三流的水平,都比那些整天無法安定下來,總是得隴望蜀的人傑強。

李善長、方孝孺等人露出沉思之色。

朱元璋笑道:“好了,咱們去看看你給春曉他們搞的大藥房吧。”

其實,他也有很多話想和老四談談。

可現在不是時候。

大藥房建設在雞籠嶼土橋村內。

不但大藥房在雞籠嶼土橋村。

就連暫時被軍情司代管的農科司也在這裡。

三方合作,農科司研究農作物同時,也幫大藥房研究藥材人工種植,研究如何確保藥性。

剛進村。

就遇到了趕着馬車,出村的八叔等人。

朱元璋、馬秀英親切詢問八叔等人在雞籠嶼住的習不習慣。

八叔等人也早有很多次面見聖駕的經歷,並不緊張,笑呵呵回答習慣,孩子們都在這裡,土地肥沃,他們農民就習慣,就能紮根。

朱元璋含笑點頭,指了指八叔等人馬車上綁着的大甕,好奇問:“伱們這是要幹什麼去?”

“陛下,俺們去工坊買水泥,在村子裡修建一個小魚塘,俺們決定讓村裡的青壯勞力學習駕船,然後村裡投資一艘小船,就在雞籠嶼外海附近捕撈魚,大的回來製成鹹魚幹、或者醃製魚、小的和一些沒有價值的,養在魚塘內,餵養雞鴨豬,然後販賣給商賈,亦或是四郎的軍隊,總之,只要是肉食品,俺們打聽了,銷量還不錯。”

……

朱標聽着八叔等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頭頭是道。

就更加遺憾當初放八叔等人離開大明瞭。

土橋村這羣人,表面看雖然還是一羣農民。

可其實,已經像極了老四描述中,依託鄉土村社,向更高級發展的小型經濟體。

初步擁有了,對於經營的自我決策能力!

瞧瞧,老四工坊生產處的水泥,早開始對外售賣了,可據他觀察,百姓根本沒有購買的。

都是老四的政權在購買使用。

土橋村這羣人卻已經開始率先行動起來了!

休息這幾天期間,父皇跟着老四在雞籠嶼海灣內百姓家走訪。

他沒去,他帶着一些人,沿着河谷,去參觀安置村了。

這些安置村,還處於被引導階段。

尚未形成土橋村這種自我決策能力。

整個大明。

即便是沈家的周莊、以及福建發展出來的精細化鄉土村社,其實還處於被引導階段。

土橋村這羣百姓,跟着老四走南闖北,增長了見識。

同時,早早受老四引導,才初步掌握自我決策的能力。

整個天下,就這一個!

若是留在大明,或許能發揮極大的垂範作用!

……

和八叔等人告別後。

朱棣帶着朱元璋來到大藥房。

藥房內。

海灣內身體不舒服的百姓正在排隊問診,民豐和軍中郎中坐診號脈。

在前堂略作停留。

朱元璋察覺等待問診的百姓惴惴不安,不想打擾正常問診秩序,就讓朱棣帶他去藥房後院看看。

“春曉,幫嫂子看看,藥粉磨成這個樣子怎麼樣?”

“嫂子,可以了。”

……

衆人尚未抵達後院,就聽到一羣女子嘰嘰喳喳聲。

朱元璋微微愣怔。

來到後院,就見一羣女人曬藥材的曬藥材,磨藥粉的磨藥粉。

春曉在其中指揮。

馬秀英含笑道:“老四,這裡是女兒國?”

朱棣笑笑。

徐妙雲替朱棣解釋道:“母后,分揀藥材、磨藥粉這些都是精細活,對體力要求卻並不算高,女性做這件事剛好合適,我們這邊,每一個人力都十分寶貴……”

朱元璋不由想到在沈家觀摩鄉土村社秀坊時,朱棣說的那番話。

女性參與創造財富……

原來,老四這裡早已經更進一步,這樣做了。

朱元璋收斂思緒,不動聲色走到背對他們的春曉身後,看着春曉將磨好的藥粉,進行搭配,旁邊幾個手巧的女子,正在小心包裝。

“春曉丫頭,這是什麼藥?”

春曉聞聲轉身。

看到朱元璋一行人後,頓時笑着微微一福,“春曉給陛下、娘娘請安。”

朱元璋擺了擺手,指着藥粉。

春曉笑答:“陛下,這是藿香粉成品藥,服用時,只要取一小勺,混入溫酒中服用,就能起到解暑、驅邪寒等作用,咱們東番,以及未來的呂宋,都是溼熱、瘴氣比較重的地方,經過這段時間爲百姓診斷,我們發現,這裡的百姓日常生病,大多由這裡的炎熱潮溼天氣造成,藿香粉這種成品藥,可以解決很多病症……”

“這些女孩子,都是東番各個鄉土村社送來,委培我們培養的,她們中,大多數資質較差的,會學習如何使用成品藥,以及接生等一系列實用技巧,然後回村爲村中百姓服務,資質好的,我們大藥房會逐步培養她們識字、號脈,同時,未來我們大藥房也會自主招收一些讀過書的孩子,我和民豐聽說師傅未來要建設縣學、府學、省學,我們正在商量,能不能在四書五經、工農商學之外,增加醫學……”

朱元璋扭頭看向朱棣,含笑問:“你最優秀的學生之一,給你提出意見了,你覺得這個建議怎麼樣?”

朱棣不由笑了。

沒想到,老頭子也會開玩笑。

看向春曉,“這個提議不錯,你們寫一份計劃書,先提交給你夏叔,關於增加醫學,主要以普識教育爲主,比如,讓縣學的孩子們粗淺認識藥材,和農學課程結合,如何人工種植藥材……”

春曉認真聽着。

“等孩子們讀完縣學,你們大藥房這邊,可以對升府學的縣學孩子進行招生……”

醫學沒必要在府學、省學設置。

首先,沒那麼多郎中去教學。

普識教育,認識藥材,只要大藥房這邊提供藥草標本,是個教書先生,都能照本宣科教導孩子們。

普識教育完成後,如果想學習醫術,直接分流到大藥房設立的學堂,由春曉、民豐和軍中有經驗的郎中進行教導。

……

一上午參觀結束。

無論是朱棣以政權力量,幫助鄉土村社培養郎中,還是工坊,亦或是農科司的研究,都給衆人帶來極大震撼。

當然,很多人也在背後暗罵朱棣枉顧倫理。

因爲這羣人,聽取了農科司幾個喜歡研究作物的老學究,和朱棣幾個學生講述,如何雜交豌豆。

認爲這種行爲,有違倫理。

午膳後。朱元璋單獨把朱棣叫到書房。

馬秀英和采綠端着茶走進來時。

朱棣忙起身,“娘,這些事,你怎麼自己來做。”

馬秀英含笑瞪了眼朱棣,“娘還能這樣給你泡幾次茶?做幾頓飯?”

朱棣苦笑,不知該說什麼,默默接過茶杯。

說,往後經常回去看看?

他要是真這樣做了,不知多少人,又要胡思亂想了。

哎!

馬秀英見朱棣沉默,默默嘆了口氣,把另一杯茶放到朱元璋面前,帶着采綠離開。

朱元璋看朱棣怔怔站着,滿心不是滋味,含笑轉移話題:“今天你和李善長、方孝孺一番對談,父皇感觸很深……”

朱棣回神,端着茶杯坐下,默默傾聽。

……

“咱有感,即便爹把你東番這套現有的技術搬回去,恐怕過不了幾年,你這裡又發展出新技術,可朝廷連現在搬回去的技術,也發展不好。”

朱棣不由豎起大拇指。

這是肯定的。

就大明現在那套陳腐的精英史觀、尊卑貴賤。

大明把這套技術搬回去,大概率也就是清王朝搞工業。

很大可能是賠錢搞,越搞虧損越大。

但搞總比不搞強!

正是滿清統治階層,救亡圖存,搞工業化,培養出了一部分有技術的人。

風氣不可能一下子扭轉。

但人才可以先行儲備培養。

要是能控制好貪污腐敗,越搞越虧的情況應該不至於。

“父皇,朝廷的現狀風氣,若不下定決心,以霹靂手段扭轉,照搬我這裡的全套技術,也很難發展起來,不過,要是能控制好貪污腐敗的問題,應該不至於讓朝廷倒貼錢,填無底洞,可以提前培養一批技術性人才,待到風氣逐漸扭轉時,培養出來的底子,就可以促使接下來迅速發展。”

朱元璋點點頭,可他不甘心如此,問:“如果咱廢除對匠人的限制,提高匠人的地位,會不會有所改變?”

朱棣嚇了一跳!

‘父皇觀摩一圈,看來受到的刺激很大啊!’

朱棣略微琢磨,就明白了,又琢磨片刻,搖頭道:“父皇,您知道孩兒的,孩兒做事,一直喜歡水到渠成,十分警惕這種疾風驟雨式的施政方式,百官也觀摩一圈,一旦父皇提高匠人地位,所有人就都會明白,父皇有意從技術,到深層次的開放包容風氣,全面照搬東番,但這恰恰是他們所仇視的。”

如此,這羣人的反應必然十分激烈。

“這羣人激烈的反應,就會導致,父皇你下令提高匠人地位,他們就會在執行中,更加激進殘酷的對待匠人。”

朱元璋微微皺眉,放在桌案上的手捏緊。

這還真有可能。

歷朝歷代,中樞的好經,被下面故意念歪之事,還少嗎?

“而且,整體風氣不改,即便提高匠人,哪怕父皇完全任用匠人管理工坊也無濟於事,這羣被提拔起來的匠人,很快就會學會官員那套官老爺高高在上的做派,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官僚。”

“東番這邊,雖然都是一羣中原遷民,之所以這種官僚做派不嚴重,主要還是得益於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制度提高了所有百姓地位,創造的經濟價值,又讓每一個百姓在收穫成果中,充滿了自信,所有人自信、開放、包容,就能壓制官僚做派,掌權者也不敢隨意濫用官威。”

官員敢對士紳濫用官威嗎?

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其實就是讓一個個小民,通過經濟紐帶連接起來,變相擁有類似士紳的影響力。

這種情況,官員面對的百姓,很大程度不是一個百姓,而是一羣百姓!

這羣百姓,年年都要趕着馬車,給官府送糧賦,幫助官員完成稅收任務!

朱元璋聽明白了,失落低頭。

如今看來,只能先控制工坊貪污,如同他這些年養士,培養一批有技術的人才。

等着標兒和雄英去努力,徹底扭轉大明風氣。

……

朱元璋很快收拾好情緒,嚴肅看着朱棣,“老四,你的縣學、府學……不給讀書人政治優待的構想一定要慎重考慮好,其實,歷朝歷代的君主,誰不知道,凡是能被列入優待的資源,都是稀缺資源,越來越多人吃這塊稀缺的東西,必然吃垮一個王朝,可這沒辦法,想要統治,就要擴大擁護你統治的羣體……”

“父皇,孩兒已經擴大了啊!”朱棣笑道:“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孩兒把擁護羣體擴大到整個百姓羣體,稀缺的特殊優待資源,只會予以,做出十分巨大貢獻,有十分大影響力和聲望的人,通過賦予這些人優待,將民心轉移到我燕藩政權這邊。”

“試想,一個有很大影響力的人,朝廷予以極大尊重,百姓會如何評價孩兒建立的這個朝廷?如此,可以避免濫用稀缺資源,避免王朝統治下的稀缺資源,早早被瓜分完。”

“如果說,有一天,燕藩政權被推翻,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孩兒的繼承者胡作非爲,那就是咎由自取,活該!”

“另一種,就是百姓找到了另一條更先進的發展道路,我認爲這種可能性很小,絕大多數百姓都是平庸的,孩兒這套人民經濟,對大多數百姓來說,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大明如果不搞僱工身股制,未來數以千計的城池內,一定會發展形成少數得利的精英經濟,孩兒就可以讓燕藩百姓對照中,看看兩種制度哪種好……”

朱元璋又氣又好笑。

這混賬,竟然打算把大明當做一個反面典型。

可深究一下,又讓人十分無力!

大明的確極有可能淪爲教育燕藩百姓的反面典型!

他不敢下決心,強力推動僱工身股制。

他都這個年紀了。

很擔心,在推動的洶涌混亂之際,丟一個爛攤子給標兒。

何況,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全面完成鄉土村社建設,百萬舊軍整編爲新軍!

單獨這兩項事情,就足夠他忙的了。

“老四……”朱元璋忽然鄭重看着朱棣,眼神中,帶着一絲哀求,“雄英想要做出翻天覆地改變時,父皇希望你能幫幫雄英。”

標兒……

他不認爲,標兒有魄力,全面推動僱工身股制。

以他對標兒的瞭解,標兒大概率會暗中扶持革新派,擴大革新派基本盤。

標兒大概率就是大明朝新舊的過渡。

雄英一旦掌權,肯定會全面效仿老四燕藩的。

那個時候,他希望老四能幫幫雄英。

無論在此之前,老四和標兒、燕藩和大明鬧出多大不愉快,他都希望,雄英繼承皇位後,能得到來自他四叔,強有力的支持!

朱棣沒說話,只是鄭重點頭。

雄英於他,幾乎相當於半個兒子。

他對雄英和雍鳴,感情是一樣的。

至於他和大哥時期的大明,大概率會有激烈的碰撞和摩擦。

大哥身上,權術思維太濃,老派大家長風格,其實一點兒都不比父皇少。

只是大哥不會如父皇這般,粗暴簡單。

這些因素,再加大明仇視他的官員,很大概率會促使雙方碰撞摩擦。

朱元璋欣慰笑了,徵詢道:“未來,朝廷百萬雄獅,都要在父皇走之前,完成新軍化,如果全都按照你陸軍第一鎮這種大編制,就會產生八九十個鎮統制官,這些人的兵權是不是太大了?”

……

朱棣明白朱元璋的擔憂後,略微沉吟,建議道:“父皇擔心滿編鎮兵權過大,可以採取孩兒這邊的混成協編制,京營掌握十五六支滿編鎮,其他地方,採取混成協模式,一旦需要集中兵力,委派一名將領,統帥兩支或者三四支混成協,在戰爭需要中,迅速擴編爲一個大軍團,和平時期,高級將領召回朝中,由混成協協統統兵駐守地方……”

他編練混成協倒不是擔心領兵將領兵權過重。

主要是適合擔任鎮統制的將領太少。

譚淵算一個。

柳升算一個。

征討呂宋結束後,柳升混成協就要擴編爲滿編鎮。

“另外,混成協的好處也很多,節省軍費開支,很多區域,其實根本不需要滿編鎮駐紮,一個混成協就能承擔作戰任務,如果不夠,加強一兩個營也就夠了,戰時,又可以根據兵力需求,混成協之間進行組合,使用起來更加靈活。”

“中樞京營滿編鎮這支力量,則是保證內重外輕,時時刻刻,確保中樞軍事權威。”

……

朱元璋越聽越覺有意思,極爲慶幸,詢問了朱棣。

這番設計,十分合他心意。

“父皇,一旦舊軍改編新軍完成後,我建議父皇儘快取消衛所制,至少,權力對衛所的管轄,要取消,否則,衛所長官盤剝,衛所百姓家的子弟,如何能安心忠心效忠朝廷?”

“取消衛所,順勢幫助衛所成立鄉土村社,但衛所依舊承擔爲朝廷提供兵源的責任,而朝廷免除衛所徭役,鄉土村社全面建成後,大明六千萬人口,以及遼闊的疆域,完全有能力養活百萬雄獅了,若是等衛所在官員盤剝中糜爛,百萬新軍也就徹底糜爛了,一羣家人都活不下去,沒有鬥志的將士,即便拿再好的武器,也不會有太大戰鬥力,而且他們的憤怒,會發泄在其他鄉土村社百姓身上。”

朱元璋滿臉凝重。

老四這些擔憂,並非無的放矢。

一個類似他這樣,強有力,心狠手辣的君主在位,驕兵悍將們還不敢放肆。

可換標兒呢?

是,這些人會忠心標兒。

但這些人也肯定敢利用手中權力,通過盤剝下面,撈取利益。

“後備兵源呢?恐怕放開權力對衛所的管束,衛所百姓,就不會爲朝廷源源不斷提供兵源了。”

“父皇。”朱棣笑道:“朝廷有百萬雄獅,如果這種情況都敗了,那戰火一定燃燒到大明境內,百姓爲了守護自己的利益,也會配合朝廷。”

“鄉土村社在合作中,已經潛移默化對百姓完成一次配合訓導,父皇參觀過福建,若是有外來勢力,想要破壞福建眼下的富足美好生活,父皇以爲,朝廷振臂一呼,能得到多少支持?三十萬輛馬車,提供後勤,無數百姓將踊躍參軍。”

……

他爲何沒搞後備役。

沒必要。

燕藩走的比大明更遠。

不但有僱工身股制。

未來工商業極度繁榮後,組織力更加龐大。

工業文明能完虐農業文明,可不止工業文明生產的火槍火炮。

還有工業文明對所有人形成的高度組織力!

“孩兒和父皇說個有趣的事情,此番編練四個混成協,其中也從各個安置村,招募了不少青壯,但譚淵他們在編練過程中,紛紛向孩兒彙報,此番編練,比編練第一鎮、第一混成協時更加輕鬆,成軍時間也更快……”

四個混成協,僅僅用了半年時間。

就達到了當初陸軍第一鎮編練一年多八成程度!

譚淵等人都向他反應,農村招募的青壯素質提高了很大,甚至比招募的蒙古降兵更容易訓練。

……

當晚。

徐妙雲和朱棣一起用藥草泡腳。

金豆子滿一歲啦。

徐妙云爲了照顧朱棣,十分不負責任的把金豆子交給他烏雲姑姑照顧了。

徐妙雲一邊聽朱棣講述和朱元璋談話內容,一邊用小腳丫幫朱棣搓腳,感慨道:“看來父皇被咱們燕藩的一切,衝擊很大,所以纔會如此急切,同時,父皇對於你和大哥將來的相處,也不看好,所以提都沒提,讓你幫大哥,只是哀求你,將來幫幫雄英。”

朱棣默默點頭。

徐妙雲看看朱棣,微微側身,靠着朱棣肩膀。

她知道,四郎心裡不舒服。

可未來雙方如何發展,並不是四郎一個人能主導的了。

微微仰頭,俏臉微紅,含笑看着朱棣,“要不,我再給你生個閨女,或者討債的?當初答應,給你生一窩的。”

朱棣被逗笑,低頭,“讓你哭哭唧唧我願意,生一窩孩子就算了,我還想讓你陪着我,見證咱們燕藩的輝煌!讓你母儀天下,當然,你哪天要是想當女皇玩玩,你就當女皇,我帶着雍鳴、金豆子去給你打天下……”

咯咯……

徐妙雲頓時被逗笑,“我纔沒有武則天、呂后的野心,我就想陪着你,你怕我生兒育女損傷元氣,就讓烏雲……”

哼!

不等徐妙雲說完,朱棣笑哼一聲,“她還要給咱們帶孩子,今晚你小腰不離家出走,都是我無能!”

別以爲他不知道,妙雲就等着提烏雲琪格之事。

“我錯了,四郎……我錯了……明天檢閱軍隊,就要出發了……”

某個又菜又愛玩兒的人,嬌呼求饒聲,很快轉爲哭哭唧唧聲。

……

一夜好夢。

朱元璋抵達東番最後一項事宜,檢閱朱棣燕藩一鎮又五個混成協緊鑼密鼓開始準備。

海軍、海商船隻也蜂擁抵達雞籠嶼。

爲出征呂宋做準備。

於此同時。

馬六甲王朝王宮。

如今已經是陳朝皇宮了。

陳祖義奪取馬六甲政權後,不是稱王。

而是悍然稱帝!

中原周邊邦國,也就陳祖義敢這麼幹!

“拜見太子!”

“拜見太子!”

……

陳壽經過時,行走在宮內的宮女紛紛行禮。

陳壽連續數月,在呂宋奔波,皮膚曬得黑黝黝,此刻,一聲聲太子傳入耳中,步伐不由輕飄飄。

想不到,他一個海盜之子,也有今時今日。

某種程度,還得感謝明四皇子。

若不是他給四海之上,帶來新式軍隊風潮。

他們陳家,如何能憑藉兩萬新軍,打敗馬六甲王朝,竊據馬六甲!

陳壽直奔‘御書房’。

剛來到門外,就聽裡面激烈爭吵。

“孤答應你們,只搞鄉土村社,絕不搞僱工身股制還不行嗎!鄉土村社是咱們籠絡馬六甲這些愚民最好的辦法!而且,等他們依託鄉土村社創造出大量產出,他們的貨品,還是被你們壟斷,其中的利益多麼龐大,你們不清楚嗎!”

砰!

“陛下,今天你承諾不搞僱工身股制,可往後呢,陛下或者陛下的後人,會不會毀約!”

……

陳壽頓足,聽着裡面激烈爭吵,微微皺眉。

沒想到,此事的矛盾已經如此激烈。

好一會兒,一羣老家臣氣呼呼推門而出,見了陳壽也只是點點頭。

陳壽不由微微握拳。

然後走了進去。

陳祖義聽到動靜,憤怒擡頭,看到陳壽時,臉上憤怒漸漸消散,“回來了,怎麼樣?”

“效果很好,不但幫助呂宋組建了十九萬聯軍,兒臣還爲朱四郎準備了一個殺手鐗!朱四郎的火銃,面對這支殺手鐗,絕對無法發揮作用!保管能讓朱四郎的精銳新軍,栽個跟頭!”

陳祖義頓時來了興趣,“快給父皇說說,什麼殺手鐗?”

401.第399章 朱棣 朱標兄弟間的分水嶺,閃擊389.第387章 天下第一強兵,陸軍第一鎮!412.第410章 暗夜轟鳴!第31章 朱棣:喝點?徐妙雲:當飲!128.第128章 突發狀況!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240.第240章 馮勝欲做英雄,朱棣千里轉進!156.第156章 朱元璋黑着臉期待明天199.第199章 宣告天下:朱四郎就是昔日燕王第541章 爆炸!朱棣的戰爭宣揚!434.第432章 朱元璋哭了!未來!第12章 徐妙雲十面埋伏,大潰敗被俘167.第167章 考試臨近,還得我關照朱先生356.第354章 教導朱雄英,紀綱現身!299.第297章 朱棣嚇跑道人,朱標啓用錦衣衛185.第185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510章 炮轟土橋村!徐妙雲出事!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開朦朧面紗!424.第422章 朱標隕落?201.第201章 口技一響,呂本垮臺!219.第219章 朱棣夫婦入皇宮356.第354章 教導朱雄英,紀綱現身!363.第361章 陸軍第一鎮,天下第一強兵!404.第402章 朱標與步炮協同!第527章 朱棣的籌碼382.第380章 橫推碾壓北上!310.第308章 收割百姓?朱棣與沐英簡短而尷第493章 輾轉反側,添堵!209.第209章 小腰離家出走,傳國玉璽!第24章 差點殺悍將,金陵起風波!423.第421章 雨中之戰,北元陽謀!第38章 皇爺,連根骨頭都撈不着!361.第359章 朱棣的抱負:以理想之名,橫掃445.第442章 讓新軍栽個跟頭的殺手鐗!285.第284章 老四學生好樣的!給咱長臉!332.第330章 給朱棣當頭棒喝!383.第381章 呂本抽呂氏,大海軍,挺進大明第44章 朱棣,又要認真做一件事了!320.第318章 朱元璋爲朱棣未來準備!464.第461章 萬衆歡迎!第42章 夜下,窗前的溫馨剪影第524章 全面被動!128.第128章 突發狀況!第499章 朱元璋霸氣!下戰書!481.第478章 日落之戰!第73章 朱元璋:查!查他有沒有想過利用青皮323.第321章 朱棣返京!金陵暗夜沸騰!459.第456章 救大明!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18章 燕華海軍打響第一槍!第6章 朱棣被村兒裡的婦女盯上了182.第182章 給朱先生學生撐腰!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第85章 改封北平,天羅地網,只待東風!427.第425章 草原匍匐在明四皇子腳下,奪兵227.第227章 抽朱樉耳光!368.第366章 新軍對新軍,實戰!第75章 蔣胖子:哎可惜了,朱四郎不是燕王朱452.第449章 發展!第23章 以傷換傷,藍玉屈辱,敗!191.第191章 朱四郎一家回來了!消息插上翅181.第181章 誰都爭不過朱四郎 徐大丫!349.第347章 考察團規模增加!喜人成績!432.第430章 一人震天下,朱棣不肯回朝332.第330章 給朱棣當頭棒喝!156.第156章 朱元璋黑着臉期待明天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466.第463章 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輪子上的第92章 蔣大人,孩子們能有什麼壞心思?第90章 朱棣:若真能若此,感情更好!第539章 胡惟庸:送朱四郎一份大禮!第508章 諜影重重第53章 徐妙雲委屈:你故意的!215.第215章 朱元璋後悔了371.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楊東旭的抉第75章 蔣胖子:哎可惜了,朱四郎不是燕王朱286.第285章 宮門前,抓捕當朝大員!172.第172章 掉腦袋的風險又少了一點!第88章 快去請姚先生!199.第199章 宣告天下:朱四郎就是昔日燕王第500章 戰爭!勿謂言之不預!147.第147章 ‘勾結’皇帝身邊人377.第375章 遠邁封狼居胥之功!巨型戰艦,第67章 朱標更加迫切了!第503章 看你能狂多久!358.第356章 藍玉 沐英迫不及待觀摩新軍!這第531章 朱元璋:不要回來!321.第319章 朱元璋:四海之地,任你征討!第537章 朱棣抵達大明!366.第364章 南海,風雲匯聚!102.第102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歪打正着241.第241章 徐達親赴遼東,朱棣大鬧天宮!第92章 蔣大人,孩子們能有什麼壞心思?第497章 朱棣 朱標時代序幕開啓!108.第108章 徐輝祖奉旨‘潛伏’,蔣進忠眉450.第447章 五年之約第52章 朱棣:去問我爹去!第484章 爭氣機!給燕王爭氣!第518章 燕華海軍打響第一槍!111.第111章 朱標:別學藍玉,針對老四!第547章 朱元璋甦醒,朱標在行動!
401.第399章 朱棣 朱標兄弟間的分水嶺,閃擊389.第387章 天下第一強兵,陸軍第一鎮!412.第410章 暗夜轟鳴!第31章 朱棣:喝點?徐妙雲:當飲!128.第128章 突發狀況!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240.第240章 馮勝欲做英雄,朱棣千里轉進!156.第156章 朱元璋黑着臉期待明天199.第199章 宣告天下:朱四郎就是昔日燕王第541章 爆炸!朱棣的戰爭宣揚!434.第432章 朱元璋哭了!未來!第12章 徐妙雲十面埋伏,大潰敗被俘167.第167章 考試臨近,還得我關照朱先生356.第354章 教導朱雄英,紀綱現身!299.第297章 朱棣嚇跑道人,朱標啓用錦衣衛185.第185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510章 炮轟土橋村!徐妙雲出事!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開朦朧面紗!424.第422章 朱標隕落?201.第201章 口技一響,呂本垮臺!219.第219章 朱棣夫婦入皇宮356.第354章 教導朱雄英,紀綱現身!363.第361章 陸軍第一鎮,天下第一強兵!404.第402章 朱標與步炮協同!第527章 朱棣的籌碼382.第380章 橫推碾壓北上!310.第308章 收割百姓?朱棣與沐英簡短而尷第493章 輾轉反側,添堵!209.第209章 小腰離家出走,傳國玉璽!第24章 差點殺悍將,金陵起風波!423.第421章 雨中之戰,北元陽謀!第38章 皇爺,連根骨頭都撈不着!361.第359章 朱棣的抱負:以理想之名,橫掃445.第442章 讓新軍栽個跟頭的殺手鐗!285.第284章 老四學生好樣的!給咱長臉!332.第330章 給朱棣當頭棒喝!383.第381章 呂本抽呂氏,大海軍,挺進大明第44章 朱棣,又要認真做一件事了!320.第318章 朱元璋爲朱棣未來準備!464.第461章 萬衆歡迎!第42章 夜下,窗前的溫馨剪影第524章 全面被動!128.第128章 突發狀況!第499章 朱元璋霸氣!下戰書!481.第478章 日落之戰!第73章 朱元璋:查!查他有沒有想過利用青皮323.第321章 朱棣返京!金陵暗夜沸騰!459.第456章 救大明!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18章 燕華海軍打響第一槍!第6章 朱棣被村兒裡的婦女盯上了182.第182章 給朱先生學生撐腰!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第85章 改封北平,天羅地網,只待東風!427.第425章 草原匍匐在明四皇子腳下,奪兵227.第227章 抽朱樉耳光!368.第366章 新軍對新軍,實戰!第75章 蔣胖子:哎可惜了,朱四郎不是燕王朱452.第449章 發展!第23章 以傷換傷,藍玉屈辱,敗!191.第191章 朱四郎一家回來了!消息插上翅181.第181章 誰都爭不過朱四郎 徐大丫!349.第347章 考察團規模增加!喜人成績!432.第430章 一人震天下,朱棣不肯回朝332.第330章 給朱棣當頭棒喝!156.第156章 朱元璋黑着臉期待明天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466.第463章 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輪子上的第92章 蔣大人,孩子們能有什麼壞心思?第90章 朱棣:若真能若此,感情更好!第539章 胡惟庸:送朱四郎一份大禮!第508章 諜影重重第53章 徐妙雲委屈:你故意的!215.第215章 朱元璋後悔了371.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楊東旭的抉第75章 蔣胖子:哎可惜了,朱四郎不是燕王朱286.第285章 宮門前,抓捕當朝大員!172.第172章 掉腦袋的風險又少了一點!第88章 快去請姚先生!199.第199章 宣告天下:朱四郎就是昔日燕王第500章 戰爭!勿謂言之不預!147.第147章 ‘勾結’皇帝身邊人377.第375章 遠邁封狼居胥之功!巨型戰艦,第67章 朱標更加迫切了!第503章 看你能狂多久!358.第356章 藍玉 沐英迫不及待觀摩新軍!這第531章 朱元璋:不要回來!321.第319章 朱元璋:四海之地,任你征討!第537章 朱棣抵達大明!366.第364章 南海,風雲匯聚!102.第102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歪打正着241.第241章 徐達親赴遼東,朱棣大鬧天宮!第92章 蔣大人,孩子們能有什麼壞心思?第497章 朱棣 朱標時代序幕開啓!108.第108章 徐輝祖奉旨‘潛伏’,蔣進忠眉450.第447章 五年之約第52章 朱棣:去問我爹去!第484章 爭氣機!給燕王爭氣!第518章 燕華海軍打響第一槍!111.第111章 朱標:別學藍玉,針對老四!第547章 朱元璋甦醒,朱標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