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朝會風雲
兄弟幾個又敘談一番,朱棣突然問道:“大哥,你來接我們,是不是爹下的旨意?”
“嗯?這倒不是。是爲兄聽人說你們將至,故而自行在這等候的。爹日理萬機,恐怕還不知道呢。怎麼了?”朱標奇道。
朱棣臉一僵,原以爲爹特地讓大哥來接人,正說明他這是久別思子,或許還會免了自己和二哥偷偷離京的罪過。可大哥說爹竟然還不知道……
朱老四可算明白了什麼叫近鄉情怯。
縱然他在山海關中曾親自斬殺敵酋,又已親自經歷過了千軍萬馬互相廝殺的陣仗,可在朱標的面前,他仍舊只是一位尋求大哥庇護的幼弟。他拉了拉朱標的袖子,帶着幾分討好的說道:“那……大哥你一會兒,能不能陪着我和二哥,一同去見爹去?”
“若是爹雷霆震怒,大哥你就幫着說幾句好話……”
“啊對對對!大哥你可千萬得陪着!”朱樉也是恍然大悟,和朱棣兩人一左一右架住了朱標,生怕這根救命稻草會逃走一般。
朱標搖頭苦笑:“你兩既然害怕,又何必當初?”
“放心罷。你二人雖然一開始確實是胡鬧,但後來的所作所爲,倒也可圈可點。”
“爹正準備在明日朔望的朝會上,好生嘉獎你們一番。而且近日國事繁多,想來也沒空去責怪你們。”
朱樉、朱棣聞之,喜出望外,頗有劫外餘生之感。
由於天色將晚,朱標又掛念三位弟弟路途勞頓,便將一行人安置在城外市鎮安歇了一宿。食宿等等皆早已由朱標安排妥當。朱肅對朱標心細之處,又有了一些體會。
倒是常茂、茹太素幾人,因心念家中,先行與朱肅幾人別過,回城去了。朱肅也囑咐狄猛將護士營帶去皇莊安置,反正此處已是帝京周邊,又有朱標的太子衛率護衛,壓根不用擔心什麼安全事宜。
一夜無話。次日一大早,一行人便動身入城,方纔到城門口,便見到了老朱身邊的侍衛二虎,正帶着幾輛馬車,在城門口等候。
二虎也看見了他們,帶着人趕忙迎了上來:“太子殿下,三位皇子殿下。”
“陛下有旨,宣三位殿下奉天殿覲見。”
“此時入宮?”朱標一愣,今日正是望日,是大朝會的日子。這時候要他們兄弟入宮,莫非是有什麼國事?
心念一轉,已經猜到了些許,轉身對朱肅幾人笑道:“想必是要論功行賞,嘉獎你們三人了!”
朱棣朱樉聞言,面上露出喜色。倒是朱肅顯得興致缺缺,完全不感興趣的樣子。
除卻日後註定要承繼大業的朱標,老朱對於其他諸子,基本上都是一副“嚴父”的模樣。平日裡莫說誇獎了,就是勉勵一二,都甚少開口。對朱棣朱樉來說,得到老朱的誇讚,無異於是對自己的極大肯定。
而朱肅卻並不稀罕。獎勵越大,責任肯定也就越大。按老朱的脾氣,若是在朝會上對他們論功行賞,後頭還不知會跟着什麼重責大任呢。
好不容易回京卸下了差使,又要擔上新的重任的話,朱肅表示敬謝不敏。
但如今二虎和馬車都在城門口堵人了,自己還能跑了還是咋的?再說了,朱肅也沒那膽子在明面上抗旨不遵。
老朱的龍腰帶,可不是善茬。
沒奈何,朱肅只能跟着朱標、朱樉、朱棣一起,坐上二虎備好的馬車,直趨奉天殿。還好他們回京的第一件事本就該是入宮,因而早都換上了親王袍服,倒也省去了換衣服的功夫。
等他們入了宮門時,此時早已過了入殿的時辰。朱肅幾人被二虎帶到了奉天殿偏殿,等二虎先去通稟了,方可入見。
不一會兒,兄弟幾人便見到一內侍到來:“陛下有旨,宣太子殿下領秦王殿下、燕王殿下、吳王殿下入殿!”
“走吧。”朱標站起身來,領着三位弟弟入殿面君。朔望日朝會的奉天殿仍舊是莊嚴肅穆,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看着朱標帶着三位王爺從中而入。
到得龍椅之下,朱標行禮道:“兒臣朱標,領三位弟弟入見。父皇聖躬萬福。”
“標兒何必多禮?”許久未見的老朱端坐龍椅之上,面帶笑意打量着朱標身後的朱肅三人。三人也知道朝會之上,不可胡來,學着朱標的樣子施禮道:“孩兒朱肅(朱樉、朱棣)拜見父皇,父皇聖躬萬福!”
“好,好。”老朱點點頭,眼神從三位許久未見的兒子身上離開,目視殿下羣臣道:“咱這三個兒子已經到了,先前正在議的事,且先停一停吧。”
“幾日前,仇成押着納哈出已達應天。將薊鎮當時的局面,也已經說得明瞭。”
“這事兒,早已在應天傳的遍了。咱這三個兒子的功勞,你們也該當知曉。”
老朱開宗明義,朱樉、朱棣皆挺直了腰板。尤其是朱棣,在戰陣上的功勞被親爹承認,簡直比夏日裡吃了一碗沙冰還要舒心。
老朱略略掃視了一眼文武百官,繼續道:“有功便該要賞,但也不能濫賞。故而,還需要你等在這裡,與咱一起議一議。”
“咱準備,準燕王、吳王二人提前開府建牙。”
“另外,讓他們三人也領些實務。”
“着燕王朱棣,暫領錦衣衛鎮撫使銜職,吳王朱肅,暫領國子監祭酒銜職,秦王朱樉,暫領右僉都御史銜職。你等認爲如何?”
讓皇子在朝中領着實職……是想要在就藩之前,先讓皇子們歷練一番麼?朱肅暗想。
在原先的洪武朝,皇子就藩之前便需要在中都鳳陽府學習歷練個數年,方能外出就藩。不過洪武朝的皇子仍舊諸多奇葩,下場也都不算太好,想來老朱也反思過,或許在鳳陽曆練,還是有些山高皇帝遠。
故而纔想把皇子們直接安置在朝中,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歷練吧。
而且雖然尚未公佈,但老朱如今的想法,定然是把藩王們分封到外邦去開疆拓土纔算最好。先接觸一些實務,日後這些兒子們在外頭給大明拓土開疆,他也能放心一些。
朱肅正在這裡暗自思量,卻沒想到,他們兄弟幾人尚沒有什麼反應,後頭那些文官的隊伍聽到了這樣的安排,竟漸漸開始鼓譟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