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6

蕭王妃日記 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 6

翌日下午,清王府。

“奇怪啊奇怪?你們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書房裡爆出一句極其納悶的疑惑聲:

“蕭王怎麼最近性情大變?難不成當真迷上那個女人了?”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懶

有人提出難以苟同的異議。

“那他爲什麼平白無故送掉了三座城池,還惹惱了聖上?如今連太后也得罪了!你們沒聽說麼,蕭王昨兒下午闖進慈寧宮,想把那個君熙小公子帶回來,太后數落了蕭王一番,蕭王居然頂撞了,把太后氣的差點閉了氣……聽說後來,蕭王足足在那裡跪了一整夜,才把那孩子求回來……”

“奇怪,奇怪……蕭王何時行事這麼魯莽來了?”

“我說,俞大人,聽您這口氣好像很替蕭王感到遺憾來了是不是?”

“不是不是!下官就是覺得蕭王的舉動實在有些怪,難道你們不覺得嗎?蕭王此人心機深沉,又足智多謀,怎會突然之間變的這般愚蠢,盡做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

“噯,俞大人,話可不是這麼說的。蕭王此舉看似很愚蠢,但是就長遠來看,到底蠢不蠢,那就無法估量了!”

“哦,吳大人,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俞大人您想啊,蕭王雖送掉了三座城池,但是,他卻把城裡的一半兵卒全拉回了秦山關,少說也有四五萬之衆吧——你們說,他將那麼多詔關的兵馬養在秦山關,難道就不怕出現內亂?”蟲

“不對,如今亂的好像是詔關、天門關以及盤口城裡的百姓——”

“可不是,蕭王管治這三關的時候,三年功夫,沒有在百姓商販頭上收過一錢稅,早把三城百姓的心收的服服帖帖。如今呢,南詔那邊一接手,就獅子大開口的要百姓上繳各種稅金,只不過短短半個多月罷了,早鬧的人心徨徨了——百姓跑的跑,士卒鬧的鬧,頭疼的反是南詔朝廷……”

“嗯,依現在來看,蕭王歸回三城,就是想讓他們起內轟——”

“對,俞大人,這就是蕭王的高明之處!詔國賦稅重,民心皆有報怨,而蕭王早就有預謀,故意在這三年內不收三關百姓的稅,收的卻是民心。如今歸還,民心一鬧,勢必會牽動整個詔國的根基,人口相傳,皆會道我北滄仁政懷德。詔帝有大志,是有心治國,可他的臣子欺上瞞上者居多,邊境民心思異,這三座城池,遲早還會落回蕭王手心裡!”

“陸大人,依你之見來,蕭王的舉措,只是一條計策而已?”

“八~九不離十,保準是這樣的!”

“可他爲什麼要行這麼一記險招?就目前而言,他得不來半分好處,反而白白便宜了咱們清王殿下啊——嘖,他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這一點我也在納悶呢!對了,吳大人,你以爲呢!”

“這個嘛,據我得到的消息,那個蕭王妃林若情,是旃鳳人……”

“奇了,這能說明什麼?”

“咦,難不成這個女人大有來歷的來了?蕭王這麼大手筆的把這個女人弄過來,會不會想想借這個女人來翻身……據說,旃鳳的惠王鳳亦璽並不是在私闖清平山的時候被扣下的,而是想去南詔的路上,在南郴關被岑家的人給拿下的……嘖,爲什麼下官總覺得這兩件事之間大有關聯呢?”

“就是啊!蕭王到底在玩什麼把戲?這回了康城這麼多天,皇上不許他上朝,他還真就不來上朝了,天天待在自己的那個秦宮裡風花雪月……那女人就那麼好麼?”

“也許那個蕭王妃還真是有點來頭的!你們沒聽說麼,昨夜裡蕭王府夜宴,五部落的人一個個發了飆似的想將那個罪魁禍首給除之而後快,沒想最後,反是他們奇奇怪怪的服帖起來,這事兒玄吶……”

“陸大人,這事,你就孤陋寡聞了,昨夜裡是七公主救的場——蕭王好像知道太后聯合了五部落的人想要爲難他的女人,事先通知了七公主,這不,七公主七駙馬一到那裡,萬事大吉,所以說,那個七駙馬纔是一個頂尖裡的人物……”

“但是,下官還是弄不懂——陳將軍,這七駙馬,如今是旃鳳女皇手下一個重臣,可那個女皇爲什麼就選中了七公主來聯這場姻,僅僅就是因爲想在篡位的時候,得到北滄的幫助?爲什麼下官總覺得那旃鳳女皇的心裡另有更深遠的打算呢?”

五六個大臣,皆是清王的有力支持,今夜趁着夜深人靜全跑到了王府,實因爲心懷一肚子疑惑。

衆人一番議論紛紛罷,依舊無解,於是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了清王身上。

清王金暤一直就思量不語,一身的儒雅經過數年戰場的洗禮,已然平添了幾份顯在外的利氣。

“不管怎樣,現在絕不能掉以輕心,在蕭王還沒有完全倒臺之前,我們必須提高警覺!”

金暤淡淡的說了一句,轉身便看向了窗外,一陣陣清涼的夜風帶着花香襲來,他皺着眉心陷入沉思。

明天就是父皇大壽,母妃偷偷傳出話來,歡喜的告訴他:父皇今日總算在昭書蓋下了璽印,明日夜宴,便可正式冊封他太子——二十幾年了,爲了這皇位,他與大皇兄是好一番明爭暗鬥,如今,終於出結果了?

可爲什麼他心裡有一種七上八下的感覺呢?

金暤總感覺好像會有事兒發生——最近大皇兄下的棋路太邪門,或許會在緊要關頭,一腳會將他的美夢給踩個粉碎。

小時候,金暤與大皇兄下棋,不必花什麼心思,因爲大皇兄不懂謀局而攻的道理,他能輕輕鬆鬆贏他。

但自從大皇兄北上從軍以後,他們之間再不曾下過棋,他也不知道他大皇兄的下棋手段,直到兩年前才真正見識了一回。

那一回,他們在父皇的御書房內碰上,父皇興趣極濃,放着手上所有公務,拉着大皇兄下棋——足足一個下午。

金暤就待在邊上觀棋。

然後,他驚訝的發現,如今的的大皇兄下棋之道,極其的深不可測,那一盤盤明明看似敗局的棋,居然一次又一次在他手上起死回生,最後令父皇大讚不已。

這麼多年以來,可以與父皇在棋盤上一決高下的人,除了他金暤,不作第二個人選——那是他第一次在父皇的眼裡看到了對於大皇兄的滿心欣賞。

而那個時候正是大皇兄最最低谷的時候,秦紫珞的死,令他有近一年的時候萎靡不振。

如今,大皇兄已經重振精神,金暤以爲,跟現在的大皇兄下棋,輸贏與否,很難下斷論。

自小起,金暤是得盡父皇的憐寵長大的,深得父皇的歡心,原本,母妃以爲,只要時機成熟,儲君之位非他不過,結果母妃料錯了,他也料錯了。

如果說,父皇曾因爲採秋皇后害死雲妃的緣故而無意立金晟爲太子,而屬意於他金暤,並且極是刻意的給他栽培勢力,那麼,三年前便是一個大轉折——誰能想到雲遲的女兒,父皇拿兒輩皇后之位相聘爲兒媳的神秘女子,最終嫁的大皇兄,甚至於差點就替大皇兄產下皇嗣。

那一年,當蕭王妃的身份公諸於世後,母妃絕望而害怕,而他也覺得的再無希望。

若不是發生了後來的驟變,皇儲之位必花落蕭王府。

詔關之變,帶給了金暤另一個機會。

那個時候,大皇兄因爲王妃之死,曾一蹶不起,這是老天恩賜下來給他的一個契機,令他有機會領兵進東瓴,於是,便出現瞭如今勢均力敵的局面。

這兩年來,金暤離京城,遠在瓴國,憑着手上兵馬,將勢力擴張到讓人不可小覷。

當然,離京日久也有弊端——再難與父皇親近,也難揣測父皇到底意屬何人——再加上父皇平素最愛藏心事,帝王心難測,越發的難以度他的心思。

年後初春開始,父皇十二道金牌,一道道急催其回國,將卒們皆再三進言:此次回京,兇險萬分。

金暤心中自也是顧忌重重,生怕一回京城,會被奪了兵權不說,更怕被軟禁,於是一次次推脫,一次次拒歸。

直到金暤在瓴國境內被幾路人馬圍擊,令其出現連連敗退的危急情況,國中又生出大澇水災,父皇也曾一度生病抱恙,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母妃來信,但語父皇身子一年不如一年,離京太久,極易生變,命他打點好可能突發的準備,及早回京。

金暤夙夜沉思,終還是決定回來看看,然後,伺機而動——他知道,關乎太子之位,已到了不能再拖的地部,這一趟回來勢必會有一個結果。

回到京城,父皇待他依舊至親,也事事重用,可是,他同樣也對大皇兄關懷備至。

一山難容兩虎。

如今,他們兩兄弟棋鼓相當,父皇卻依舊不肯在他們之間作出一個明確的選擇。

也許,父皇心中有着沉重的後顧之憂。

因爲無論最終誰做了太子,都有可能引發一場可怕的內亂。

依他對於當前形勢的觀察來看,父皇再這麼遲遲拖延,將來造成的傷害,勢必會更嚴重!

現在情況,已然很明顯,誰得太子之位,誰便保了性命。

要是大皇兄得了皇位,日後,他與母妃必無立足之地,而曾經支持他的那些部屬臣僚,最後也不知會落得怎樣一個淒涼的下場!

當然了,如果是自己做太子,他朝登帝位,首先,母后那邊就一定會逼他處死大皇兄——金晟的能耐,實在太過厲害,功勳震主,若活存在世,絕不利於的江山社稷的穩定。

父皇是如此睿智的人,想來他早把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裡,也一定在頭痛該何去何從。

而南北議和時,父皇命他和五弟留守在天門關,令大皇兄三弟去詔國談和,這樣的人手分配,爲的就是想考驗他們。

那番,他去的地方是大皇兄的地盤——他要是在天門關出事,大皇兄便有逃不脫的干係;而大皇兄要是和詔國和談失敗,作爲守關重臣,就得想方設法確保大皇兄和三弟順利北歸。

大皇兄離開的時候,將天門關的兵符一分爲二,交由他與五弟一起掌管,明裡,是爲了防詔國扣人所作的部署,暗裡呢,是父皇想讓他們互相掣肘。

父皇想尋一個兩全的法子,既可立出太子,又可保全北滄內部不起紛爭。他希望他們幾兄弟齊心合力,共創北滄的輝煌。

這些種種事件,他都看得分明,唯一看不明白的就是大皇兄爲何要用城池去換一個女人?

父皇雖怒,卻沒有撕毀大皇兄定下的兩國和平歸還城關的契約。

爲什麼呢?

一個平平常常的女人而已——林若情,她到底有什麼樣的本事,令大皇兄做出瞭如此瘋狂的舉動?

金暤曾讓人去查過這個女人的底,除了查到這個女人曾令南詔皇帝癡迷之外,有關她的出身來歷,沒半點頭緒。

這樣的結果,讓人又驚又疑又奇又怪。

金暤見過這個女人,並且還和這個女人說過話——容貌上,除了長的有幾絲像已故的君墨問外,性情上根本就探不出什麼疑點來——

那個女人溫溫靜靜的回答,進退有據,得體有禮,但這隻能表明此女受過不一樣的教育,極有涵養,僅此而已。

而大皇兄帶這個女人來京城後,除了展現了他對於這個女人的萬般寵愛之外,對於自己的缺失行爲,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補救措施,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將自己推入絕境,直到如今,令所有人都看到了蕭王的敗勢——

但暗中的查探,一直不曾停止過。

這期間,底下人有過密報來稟說:

金晟曾請求父皇下旨令西北玉門關八萬兵馬,以閃電之勢出擊,牽制住旃鳳北塘關的十萬精兵,幫助旃鳳女皇順利登基。而後,新皇以迅雷之速掌控這十萬精兵,平息了改朝換代所引發的不平之氣。

這些事,就發生在金晟回到康城的短短十幾天時間內。

金暤認爲,父皇和這位旃鳳女皇應該達成某些共識的,嫁七公主的背後應該還藏着某些他不知道的內幕。

令他琢摸不透的是,他的那位大皇兄在這些事當中到底扮演了怎麼一種角色?

還有,最近以來,一直有股強大的勢力在東瓴境內查着他的事,似乎想知道他手上到底握了多少兵馬!

每個領兵的將軍,每年都得向朝廷上報兵馬人數。

金晟虛報了人數。

金暤入東瓴後,攻城掠地,兵馬每天都在增長,依着他手中現在所擁有的兵馬,足可以自立爲王。

但是他不會這麼做,其一,這些兵馬一大半是東瓴人,想要駕奴他們,很不易,第二,他要的是天下太平,要的是整個兒的北滄大國。

若將軍隊從整個國域中拉出來,那麼,北滄再不強大,而他也將處於如履薄冰的境地——

在這個羣雄並起的時代裡,分彊裂土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就如東瓴一樣,一旦被人趁虛而入,那麼國將不國,這種損人不利已的事,他金暤不做。

所以,他回來了!

幸慶的事,如今,一切形勢都有利於他。

他該高興的

,偏偏心頭被那一個個無法解釋的疑團給纏住,怎麼也無法釋懷。

“五部落的人在蕭王府裡到底談論了什麼,當真沒法打探出來?”

金暤皺緊眉,低聲問。

是誰讓五部落的人全都消了火氣?

是那個韓繼,還是那個神神秘秘的新王妃?

“嗯,什麼也探不出來……據說,那天晚餐,除蕭王府東院外,侍衛重重護院,閒雜人等誰都不得入內。五位郡主皆被剔除在外,側妃韓千樺和程襄,也都被攔在門外。”

金暤沒看到底是誰回答的他,只覺心頭沉沉的,有股子隱隱的不安浮上心頭來。

窗外,夜黑風高,陰沉沉的樣子,午夜時分,似乎有暴風雨要來,明朝呢,是朗朗晴空,還是烏雲遮天?

他不能未卜先知。

承德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滄帝五十二歲壽辰,滄宮大宴,天下同慶。

一是因爲滄帝五十歲大壽之時,臥榻在牀,不曾舉國大慶,二是今番的澇災已過,值得一慶。

滄國國庫素來充盈,此次水災總體來說並沒有造成特別嚴重的損失,百姓的安撫工作早在蕭王入詔國議和開始,已着人妥善的落實下去,派下的全是朝廷重臣,是滄帝的親信。這樁樁件件的事,經直系官員的手後,最終圓滿收場,民間並沒有因此大災而生起大疫大亂,一切井然有序。

所以說,滄帝之所以成爲五國之中最強盛的國家,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一個知人善任、且善於駕奴臣子的好皇帝。

華宸園,宮燈滿天,華衣遍眼,吉樂嘹亮,歌舞昇平。

誰都知道,今日裡,不光是皇帝的生辰,更是立儲君的大日子。

北滄王朝,自金旭登基以來,二十九年太子之位虛設,金旭力排衆議,獨自一人肩擔着整個滄國的重擔,如今,終於可以定下太子之選,日後便可爲帝主分憂解愁了。

衆臣子皆在觀望。

滄帝身側下座,清貴妃盛裝端坐,眉開眼笑的在欣賞歌舞,神采飛揚,再瞧着蕭王殿下,卻是冷冷清清獨自一人來赴宴——皇帝不許他帶家眷來賀壽!

如此大喜之日,受如此冷待,足見帝王心中有多麼的厭惡蕭王了。

相傳,今天白天的時候,蕭王已經吩咐下去:讓全府人等整理行李,預備壽宴過後,明兒一早就離京去封地。

這樣的傳言,令聞者皆唏噓不已。

大家都不明白啊,蕭王殿下這番勢敗的怎如此之古怪?

同時,大家心頭依約也已有數,這太子之位肯定非清王莫屬。

太后坐在皇帝的身側,正緊緊的蹙眉,心裡極度不安。

原本呢,她還指望將那個壞了金晟前程的女人處死了,以擾亂今日的壽宴,拖延立太子一事,沒想,七丫頭帶了一個人去得蕭王府後,五部落的人便全改了心思,再沒有找蒂和公主的麻煩。

這當中有什麼玄機?

太后曾問過金璇。

女生外嚮。

那死丫頭笑笑對她說:“皇祖母,天機不可泄露!”

待續!

白天跑了一天銀行,沒空碼字,這章剛剛整理完,嘿,今天更到這裡,明日確定儲君之位。

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6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28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1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爾虞我詐誰人在棋局1番外遲來的幸福5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1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0禍起血濺清王府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9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18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0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18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8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5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5珠胎劫愛恨從此休6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32蠱亂怪事又迭起8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4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2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6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5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8蠱亂怪事又迭起8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1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0番外佳節喜臨門1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6爾虞我詐誰人在棋局8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7宮宴生死懸於一線3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55求月票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5求月票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5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6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3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8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7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5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6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2蠱亂怪事又迭起7蠱亂怪事又迭起1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52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7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9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9求月票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0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8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2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25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1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3珠胎劫愛恨從此休9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6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7各懷肚腸是誰意亂又情迷3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2大結局千年一夢魂歸北京城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8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4宮宴生死懸於一線6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10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4禍起血濺清王府4禍起血濺清王府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9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0蠱亂怪事又迭起10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7求月票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29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9本章完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3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31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大結局千年一夢魂歸北京城1番外遲來的幸福3禍起血濺清王府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1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9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7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42求月票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5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9求月票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4
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6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28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1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爾虞我詐誰人在棋局1番外遲來的幸福5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1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0禍起血濺清王府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9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18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0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18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8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5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5珠胎劫愛恨從此休6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32蠱亂怪事又迭起8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4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2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6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5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8蠱亂怪事又迭起8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1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0番外佳節喜臨門1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16爾虞我詐誰人在棋局8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7宮宴生死懸於一線3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55求月票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5求月票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5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6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3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8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7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5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6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2蠱亂怪事又迭起7蠱亂怪事又迭起1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52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7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39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9求月票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0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8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2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25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1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3珠胎劫愛恨從此休9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6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7各懷肚腸是誰意亂又情迷3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2大結局千年一夢魂歸北京城2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8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44宮宴生死懸於一線6洞房怒層層詭譎重重迷10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4禍起血濺清王府4禍起血濺清王府1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29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0蠱亂怪事又迭起10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7求月票珠胎劫愛恨從此休1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29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9本章完宮宴生死懸於一線23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47溫情脈脈淚問再見可有期31蕭王妃日記心心相映此情堅如金27大結局千年一夢魂歸北京城1番外遲來的幸福3禍起血濺清王府6珠胎劫愛恨從此休31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9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27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10珠胎劫愛恨從此休42求月票弄假成真此情悠悠歸何處5作壁上觀爲君納新婦1詔宮夜宴傾城聘妃天下驚9求月票波瀾起無奈代嫁入王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