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戰起篇

襄樊戰起篇

忽必烈命趙璧前往查看,究竟有無修城的必要。得到趙璧的回覆後,忽必烈下令重修眉州城。

鹹淳3年(1267)1月15日,宋度宗冊封全氏爲皇后。

30日,忽必烈下令大修首都大都城。命張柔判行工部尚書事,其子張弘略爲築宮城總管。

2月1日,張珏收復廣安軍。

上旬,賈似道上疏辭職,宋理宗趕緊派人傳旨,一定要挽留住“師臣”只有王應麟上奏“孝宗朝也曾數年闕相”賈似道聽說後大怒,對包恢說“我貶朝臣若王伯厚者多矣”後來包恢將此言轉告王應麟,王應麟淡然一笑“迕相之患小,負君之罪大”7日,宋度宗降旨特授賈似道爲平章軍國重事,每月三赴經筵,三日一朝,在西湖之北的葛嶺爲賈似道建豪宅。賈似道於是每五天乘湖船入朝,也不去都堂辦理公務,而由百官將文書親送至他在葛嶺的豪宅內,他也不看,大小朝政都由門客廖瑩中、翁應龍二人處理…賈似道雖深居葛嶺的半間堂不出,但一切朝政,卻非經他關白,無人敢行…

4月7日,大都的新宮城建成。5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開平府重建孔廟。

6月9日,忽必烈任命史天澤爲中書左丞相;呼圖達爾、耶律鑄爲平章政事;伯顏爲中書右丞;廉希憲爲中書左丞;阿哩、張文謙爲參知政事。

17日,宋度宗冊封楊氏爲淑妃。

本月,忽必烈再命黑的攜牒狀去到高麗國,並將通使日本的任務直接交給了高麗王王禃!王禃暗暗叫苦,只得又自編自導了一出苦肉計。他讓大臣李藏用給黑的寫信,力陳通使日本無此必要。可馬上又以私自上書元使的罪名將李藏用抓了起來!這種意外事件,黑的自然要上報忽必烈,李藏用的上書也得以呈給忽必烈。但他的肺腑之言並未打動這位蒙古大汗。忽必烈嚴令高麗王速速遣使赴日!

8月。賈似道欲收人望,特別推薦葉夢鼎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葉夢鼎屢辭不許,不得已入朝任職。可馬上就發生了一件事:利州路轉運使王價去世,其子請求朝廷遺澤。葉夢鼎按照朝廷制度,准予給胤。可賈似道卻認爲此恩不出於己,而怒罷省部吏數人。葉夢鼎也怒而辭職。這事被賈似道的母親胡氏知道了,當即責問似道“葉丞相本好好的在家,是你強逼人家爲相。爲相後,又這麼牽制人家。你的所作所爲,無一不是在給賈家招禍!你若不從母言。母就絕食而死”賈似道這才請臨安尹洪燾出面調解。而葉夢鼎的屢次辭職,則被賈似道以皇帝的名義駁回…

本月,阿術率蒙古軍攻打南宋京西南路的首府襄陽。入南郡,攻陷仙人、鐵城等柵,俘虜5萬宋朝百姓後回軍。在安陽灘渡漢水,卻留5千精騎在牛心嶺佈防,立虛寨、設疑火。半夜,宋軍殺到,遇伏大敗。死者萬餘。

9月11日,汪良臣請求在毋章德山修建城堡,以當釣魚之衝、可控扼江南。忽必烈從之。

下旬,安南國王陳光昺遣使入貢蒙古。忽必烈命其君長來朝、子弟入質、編民出軍、投納賦稅。並置達魯花赤統治其地。

29日,王鶚向忽必烈建立訂立選舉法,但終因各方反對而無法實行。

本月,崔斌因不斷向忽必烈進言阿合馬之奸。最終惹到忽必烈不快,被趕出朝廷。

本月,無奈中的高麗王王禃只好派潘阜攜蒙古國書出發。於11月到達對馬島。次年1月在日本九州島的筑前國登陸。將牒狀交給太宰府。爲讓日本不致誤會高麗,潘阜還同時呈交了一封高麗王致日本朝廷的書信。而此時執掌大權的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時宗。他年輕氣盛,更不瞭解這蒙古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怪物。於是以牒狀失禮爲由,將潘阜晾在太宰府的館舍長達5個月未加理睬…

10月7日,南宋收復原金國大名府路的開州。

11月,劉整上奏“攻宋方略,宜先攻襄陽。我蒙古曾攻下襄陽,後被孟珙收復,宋將此築爲強籓。若能重得襄陽,浮漢入江,則宋可平也”忽必烈正式同意,下詔:徵集諸路兵馬到此,由阿術、劉整二人具體負責經略襄陽。

12月4日,呂文德之弟呂文煥被任命爲京西路安撫副使兼襄陽知府。

本年,有方士請求爲忽必烈煉丹,忽必烈下令中書省:供給一切所需。廉希憲當即以秦始皇、漢武帝故事上奏,並說“堯舜得壽,不因大丹也”最終令忽必烈醒悟。蒙古歷代統治者皆崇尚佛教,從吐蕃而來的帝師八思巴尤其受到崇敬。本年,忽必烈命廉希憲受戒。廉希憲答“臣已受孔子戒矣”忽必烈奇怪“孔子也有戒的嗎”廉希憲答“爲臣忠、爲子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鹹淳4年(1268)3月26日,忽必烈下令罷免諸路契丹、女真、漢人爲達魯花赤者。回回、畏兀兒、乃蠻、唐兀人仍舊。本月,忽必烈下令:禁止民間私藏兵器,違反者以多寡定罪。

4月15日,黃鏞上奏“今守邊急務,非兵農合一不可。川蜀屯田爲先、民兵次之。淮襄民兵爲先、屯田次之。此足食足兵之良策也”

5月13日,伯嘉努率蒙古軍攻破成都府路嘉定府的五花、石城、白馬三寨。

26日,賈似道又上疏稱病辭職,宋度宗泣涕留之。下令六日一朝、每月兩次赴經筵。

6月1日,宋度宗下詔“罷兩浙西路諸州的公田莊,募民自耕,租稅減3/10,毋私相易田,違者以盜賣官田論”之後又下詔不許諸州守臣上殿奏事。雖然右丞相葉夢鼎反對“此非祖宗之法本意”但如今賈權臣一手遮天,葉夢鼎的反對被直接無視…

4日,阿術上奏“所領者蒙古軍。若遇山水、寨柵,非漢軍不可。請令史樞率漢軍協助我”忽必烈當然依從。

本月,蒙古軍中的漢系名將張柔去世。

本月,濟南人王保和妖言惑衆。丞相安圖以張文謙之言入奏“愚民無知,爲所誑誘,誅首惡足矣”忽必烈即命張文謙往濟南去處決此獄。只有三人被判棄市,其餘的一概釋放。

7月4日,忽必烈設立御史臺,以右丞相塔察兒爲御史大夫、翰林直學士高鳴爲侍御史“臺臣之職,便在直言。朕若有未當,其極言無隱。毋憚它人,朕當爲爾做主”

本月,被晾在太宰府5個月不得消息的潘阜只好回朝覲見忽必烈。彙報了他在日本所受的冷遇。忽必烈十分生氣,估計已有了征伐日本的打算?但他還是決定第3次派遣黑的、殷弘出使日本…高麗使臣崔東秀入覲忽必烈。報告高麗國已備兵1萬、造船千隻,隨時準備隨忽必烈東征日本。忽必烈派託濟爾前往查看,同時也是調查前往日本的道路。又命耽羅國造船百艘,以備調用。

8月6日,程思彬投匿名信罵忽必烈,伏誅。

本月,忽必烈加封劉整爲都元帥,與阿術共同議事。9月。劉整到達軍中,與阿術相見“我精騎縱橫天下,惟水戰不如宋。爲今之計,便是造戰艦、練水兵”阿術駐馬虎頭山。宿於漢東白河口“若築壘於此,襄陽糧道可斷也”於是下令在白河口、鹿門山、包括漢水之中,都相繼築起城堡…同時從本月開始,蒙古軍便開始了長達近4年半的圍攻襄樊之戰…

10月1日。有御史上奏忽必烈說:中書省、樞密院兩大機構事多壅滯,請設置督事官各二人。但侍御史高鳴反對“任官得人,自無滯政”於是2日。忽必烈下詔“中書省、樞密院,凡有事,與御史臺同奏”

本月,忽必烈接受中書省建議,任命和爾果斯、通呼喇兩人任翰林待制,從事撰寫起居注的工作。

11月13日,南宋襄陽守軍主動出擊,攻打沿山諸寨,卻被阿術大敗。

本月,忽必烈接受王磐建議,命有關部門議定朝儀。

12月15日,夏貴被任命爲沿江制置使兼黃州知州。22日,汪立信被任命爲荊湖南路安撫使兼潭州知州。鹹淳5年(1269)1月1日,李庭芝被任命爲兩淮制置大使兼揚州知州。

李庭芝早年時主動參與戰爭,投奔大宋戰神孟珙。孟珙全才,識人之明爲南宋中晚期之冠!多少人都在他的領導下騰飛,爲國效力!李庭芝是孟珙發現的人才中很另類的一個!他聰明,早就意識到純粹的軍人出身絕沒法主持一方,他的理想終究沒法實現…爲這個,他暫時扔下刀槍、拿起書本,順利考中進士。重新規劃自己人生,搶在國家民族大難臨頭前迅速在官場上爬升…

8日,劉秉忠、博囉奉詔,命趙秉溫、史槓二人去向前代知禮儀者學習朝儀。之後,劉秉忠認爲只有兩個人去學太少,於是擴招爲十人。並親自去訪問亡金遺老烏古論居貞等人。再與許衡、徐世隆查閱古籍、結合時宜、沿情定製,親自練習。之後,劉秉忠還說“無樂相配,則禮不備”又搜訪樂工、依律運譜、被諸樂歌。

12日,阿術率蒙古兵攻打荊湖北路的復州、德安府、京西南路的郢州京山縣等地,掠萬人而還。

右丞相葉夢鼎終於受不了賈似道的牽制,最終不辭而別,單車宵遁。17日,朝廷正式許他辭職,去任福建路福州知州,被他拒絕。同日,朝廷任命馬廷鸞爲參知政事。28日,任命江萬里爲參知政事。

本月,專總財賦的一代奸臣阿合馬對主子忽必烈提出了他對新設立的御史臺的不滿“庶務責成各路、錢穀付之轉運。現在一切都由御史臺來監督,我怎麼辦事啊?老大,請你取消御史臺及諸道提刑司吧”廉希憲聽說後大怒“立諫官,古制也。內則彈劾奸邪、外則察視非常、訪求民瘼。裨益國政,無大於此者。如阿合馬所言,必使上下專恣、貪暴公行”

本月,忽必烈命集合諸路兵馬,加緊圍困襄陽。又命史天澤、呼喇楚二人親自前往前線視察。史天澤到達後,一心在襄陽城下築長圍,自萬山至百丈山,俱用重兵扼守,令南北不得相通。又築峴山、虎頭山爲一字城,聯亙諸堡,爲久駐計。

恭帝出降篇魏勝首戰篇風暴前夜篇亡國君臣篇世忠阻敵篇仁宗駕崩篇隆興和議篇亡國前奏篇北宋亡國篇幽州收復篇平夏築城篇蒙古草原篇英宗駕崩篇戰爭準備篇太子冊立篇光宗無恥篇皇帝家事篇還地西夏篇新政解析篇金國敗盟篇太后撤簾篇元豐榜單篇災難臨頭篇皇業肇基篇奶孃事件篇新黨成員篇趙昚之死篇西征東伐篇局勢動盪篇親征太原篇金國內亂篇仁宗廢后篇仲淹三光篇惠卿強勢篇宋軍反擊篇汝愚罷相篇太原陷落篇宋軍完勝篇李綱罷相篇元昊突襲篇三國換天篇奔赴西北篇仁宗駕崩篇濮議之爭篇下釣魚之戰篇元佑黨人篇岳飛剿匪篇西征收尾篇金軍南征篇司馬復出篇完顏登場篇河東之戰篇金軍反攻篇師雄叛亂篇世忠阻敵篇包拯登場篇宋遼定盟篇光宗被嚇篇金齊南侵篇蒙哥伐宋篇宋遼爭地篇戰局轉折篇孟昶暴斃篇大理亡國篇似道之死篇吳曦被誅篇元僖之死篇東明事件篇宗澤之死篇符家三女篇安石登場篇親征揚州篇襄樊被圍篇道教之盛篇侂胄轉念篇南宋內政篇哀宗出逃篇金軍反攻篇趙昀登場篇汝愚罷相篇三國少年篇變法前奏篇局勢急轉篇成吉思汗篇曲端貶職篇北遼內亂篇三將入朝篇蒙哥之死篇丁謂之奸篇出兵南漢篇蔡州終點篇南宋反攻篇徽宗禪位篇景炎改元篇天聖亂相篇皇帝反覆篇岳飛初戰篇天驕喪父篇城下之盟篇重文輕武篇
恭帝出降篇魏勝首戰篇風暴前夜篇亡國君臣篇世忠阻敵篇仁宗駕崩篇隆興和議篇亡國前奏篇北宋亡國篇幽州收復篇平夏築城篇蒙古草原篇英宗駕崩篇戰爭準備篇太子冊立篇光宗無恥篇皇帝家事篇還地西夏篇新政解析篇金國敗盟篇太后撤簾篇元豐榜單篇災難臨頭篇皇業肇基篇奶孃事件篇新黨成員篇趙昚之死篇西征東伐篇局勢動盪篇親征太原篇金國內亂篇仁宗廢后篇仲淹三光篇惠卿強勢篇宋軍反擊篇汝愚罷相篇太原陷落篇宋軍完勝篇李綱罷相篇元昊突襲篇三國換天篇奔赴西北篇仁宗駕崩篇濮議之爭篇下釣魚之戰篇元佑黨人篇岳飛剿匪篇西征收尾篇金軍南征篇司馬復出篇完顏登場篇河東之戰篇金軍反攻篇師雄叛亂篇世忠阻敵篇包拯登場篇宋遼定盟篇光宗被嚇篇金齊南侵篇蒙哥伐宋篇宋遼爭地篇戰局轉折篇孟昶暴斃篇大理亡國篇似道之死篇吳曦被誅篇元僖之死篇東明事件篇宗澤之死篇符家三女篇安石登場篇親征揚州篇襄樊被圍篇道教之盛篇侂胄轉念篇南宋內政篇哀宗出逃篇金軍反攻篇趙昀登場篇汝愚罷相篇三國少年篇變法前奏篇局勢急轉篇成吉思汗篇曲端貶職篇北遼內亂篇三將入朝篇蒙哥之死篇丁謂之奸篇出兵南漢篇蔡州終點篇南宋反攻篇徽宗禪位篇景炎改元篇天聖亂相篇皇帝反覆篇岳飛初戰篇天驕喪父篇城下之盟篇重文輕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