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和議篇

隆興和議篇

消息傳來,趙眘大悔大怒。他想起張浚關於金人議和的總結“金強則來,弱則止,不在和與不和”一語中的!那根本就不是個講信義的國家,尤其是完顏亮毀約南侵的近例不遠,他怎會一時昏頭,聽信了湯思退等人的花言巧語呢?

面對金軍的進攻,趙眘發誓“朕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哪怕亡國滅種,都別想威脅我服從金國!他下令各路軍馬立即開赴前線,使者所帶的禮物金帛全部賞給士卒!

可命令發出去,前線根本不執行!

都能通敵出賣你了,還想着能聽命令、毀了之前的安排?這是多腦殘的奢望啊!有證據表明:這一時刻,趙眘並不清楚真正叛變他的人是誰,甚至不知前方已裡通敵國陷害了他。他只是強烈劇烈地反抗着,要不惜一切代價反擊!

7日,趙昚剝奪湯思退都督之職,火速召回前首相陳康伯。9日,命楊存中都督江淮前線軍馬。10日,湯思退被免去一切職務,削奪一切爵位,押赴永州管制!

|頂|點|小說不止趙眘大怒,凡天下有血性者皆大怒!很多前線發生的隱秘事被傳回後方,求和派的叛國行爲逐漸露餡了!民心沸騰!

除主戰派人士外,民間知名人氏、70餘位太學生同時請願,要求嚴懲賣國賊、爲張浚報仇、爲前線將士雪恨!而趙眘知道了這些,不禁無地自容。於他而言,這不是所謂的遊移、中計或浮淺稚嫩就可說得過去的!太學生請願起自於靖康國難時。枉他自詡中興明君,正幹着復國大計,居然搞得天怒人怨,忠臣死於眼前還不自知!

羞窘化爲怒火,燒向了湯思退等人。這幫人按着慣性向自己的皇帝施壓,以爲有了秦檜的前例,那麼照搬一些也無所謂?這種心理很像是唐朝時武則天改唐爲周、成一代女皇,之後韋后也想着照搬,結果弄得灰頭土臉…利益當前、成例在前,基本上誰都會忘了自己的半斤八兩…

湯思退如此重罪。卻只罷相不砍頭。這讓全天下人不服!抗議像潮水一樣涌來!這讓趙眘明白了過來,湯思退等人一樣是他的敵人,不殺之,不僅會遺有後患。讓後來的奸臣加倍的肆無忌憚。更會冷了眼下抗戰中的民心士氣!

趙眘下令把求和派一鍋端!王之望、錢端禮、尹穡等全部罷免。流放各地!主戰派人士陳俊卿、陳良翰、王十朋、張栻、虞允文等人上位!

湯思退走到半路的信州,得知消息直接嚇死!這就是敗類的本質,有膽子敗壞國家民族。卻沒種承擔半點罪惡的後果!

以上比較大快人心,南宋士氣也隨之高漲了些。可惜軍事實力是個獨立的現實單位,與這些掛鉤,卻沒法因之而改變…長江兩岸的實力對比,比完顏亮南侵時更懸殊,趙眘這時哪怕真的“男兒到死心如鐵”也沒法去隻手補天裂…

怒火隨着求和派的全部覆滅而熄滅,心氣也隨之再次下降,趙昚覺得議和應還是可接受的,之前所強調的祖宗陵寢地、四州之地、國體互稱等似也沒啥大不了的?15日,趙眘悄悄的派國信所通事王抃過江,重開和議。答應可割商、秦2州之地;可歸還被俘之人,但主動投往南宋的一定不歸還;不稱臣,只稱叔侄之國;銀絹的歲幣每年各減五萬,將歲貢改稱爲歲幣…金國則見好就收,兩國迅速地轉入和談程序…

16日,宋孝宗下詔自己將擇日御駕親征!

17日,趙昚任命陳康伯爲尚書左僕射兼樞密使。21日,任命虞允文爲同籤書樞密院事。

23日,崔泉在淮南東路真州的六合縣擊敗金軍。

陳康伯因病力辭首相之命。閏11月3日,宋孝宗下詔“康伯間一日一朝,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

5日,周葵被罷參知政事。11日,兵部侍郎胡銓、右諫議大夫尹穡被罷。24日,王之望被罷參知政事。

25日,奉使大金通問國信所參議官王抃拿着首相陳康伯的書信出發北上。26日,金國派使者張恭愈前來迎接。12月8日,魏杞渡淮北上。

11日,錢端禮被任命爲參知政事、虞允文爲同知樞密院事、王剛中爲籤書樞密院事。

本月,宋金兩國終於達成“隆興和議”主要內容有三條:

1宋對金不再稱臣,改君臣爲叔侄之國;2雙方疆界恢復到第二次紹興和議時即以淮河、大散關爲界,南宋在完顏亮南侵失敗戰後收復的海、泗、唐、鄧4州及商、秦2州之大半悉數歸還;3改歲貢爲歲幣,每年金額由原來的銀絹25萬兩匹各減5萬,爲各20萬兩匹。

之後,宋孝宗派洪适出使大金,賀金主生辰。後遂以爲常。

這就是自完顏亮南侵、隆興北伐後,南宋所有的“收穫”爲什麼會搞成這樣?只能說:趙眘運氣之差無與倫比!

他遇到了空前的叛徒!他的宰相、前線司令官都背叛了他。可這不是藉口,他缺乏最起碼的爭奪之道。他永遠都只盯着自己!自己有復國的願望,那麼不管實際情況怎樣,都一定要打!受挫後,不看金國情況怎樣,面對威脅就急於求和!

不得不說:他的爭奪理念從根本上就有缺陷!而這也很正常,不看他是誰培養出來的?趙構給他請的老師是史浩,這類人難道會真的教他怎樣開疆拓土、一統天下嗎?更弗論教他怎樣面對逆境保持鬥志,始終冷靜了…

仔細算一下,宋孝宗的這番努力還是換回了些許代價。與“老爹”趙構相比,趙昚的國際地位提升了。再不是臣子,每年交出去的錢也不叫“貢”了,而是饋贈品,還少了15…這也是成就啊!

當他找到撫平自己傷疼的理由時,他的一些東西就丟失了。那些東西是不可以用來妥協、計算的,如國恨家仇、如淪喪之苦。這些怎可去討價還價?

還要再過些日子,趙眘纔會從危險過後的慶幸中走出來,感覺到自己變了,直到漸行漸遠,與最初的他背道而馳…那時。他會發現機會離他更遠了。因長江對岸,有人比他看得更準,做得更穩——金世宗完顏雍!

是時候該說下這位大金皇帝了。他是很糾結的矛盾體。他溫和,他不侵略。他甚至還講道理。與完顏亮相比較。他實在是太不女真了!

從這層面上看。無論如何,作爲隔江而治的南宋都會選他做鄰居。可歷史證明:就是這個人,讓趙眘絕望。遠比完顏亮時更絕望!

完顏雍人如其名,看似溫吞水,實則雍容宏漠,從容不迫。這人該低頭時能忍住,連老婆都送得出門。該決斷時絕不猶豫,稱帝造反一言而決!而面對南宋挑戰時始終鎮定。該談判了,幾次命令進兵、停止、和談、再進兵,成功調動了南宋君臣的神經…這是非常有名的策略——以戰迫和!

可說自完顏亮南侵起,完顏雍一直在走鋼絲,走錯半步就會跌下萬丈深淵!可他就是不出錯!直到整合內部、壓服南宋,保持住了金國最強的局面…而這只不過是開端而已!

完顏雍一生不出錯,以這種可怕的穩定性爲基礎,他讓金國既迅速又穩定地開始了大變化。先是與民休息,對宋戰爭一結束,他僅留下6萬常備軍,其餘都放還故鄉…僅此一條,即功德無量!

他還調整階級關係。金初,爲了仇恨深重,也因見識不夠,金國把原遼國的經濟自由人,寺院等二稅戶等都貶爲奴隸。完顏雍下令全都赦免。因在戰亂饑荒中典賣的妻子兒女,由官方出錢贖買,放歸親人。再規定凡放良之奴,限內娶良人爲妻,所生子女即爲良民…凡此種種,不見南宋哪位皇帝做過…

相比於治國,善行不過是小德。完顏雍在大方向上把握得更精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經濟向漢族靠攏。女真人自立國起,直到完顏亮南侵失敗,一直處於半奴隸半封建制的低端時代。只知燒殺掠奪,至於搶到手後怎樣發揮出應有效益,他們一概不知。這就導致了他們總覺得吃不飽,總想着再去搶,而不是像當年趙匡胤那樣,寧可放慢了腳步,也要得一地繁華一地,讓經濟民生迅速升騰…完顏雍有見識,他通檢推排,平均賦稅差役,逐漸削奪女真貴族特權,像宋律一樣把全國百姓分成若干等級,按級服役。

2精神內核女真化。這個問題很有時代特色,不止發生在南宋時代的金國,在明末清初也一樣出現。即女真人總會迅速地腐朽!清初時八旗子弟席捲天下,創立大一統國家,可成功後不久就墮落成一堆只知花天酒地的廢物。從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這些人別說披甲執銳上戰場,就連戲臺上演戲殺人,一刀砍下個假人頭順帶着噴出來一腔雞血,都會嚇得他們臺下一片驚呼。別的方面,連衡量一個種族存在與否的最大標準——民族語言,都不會說了!

歷史是個大輪迴,這些問題早在金國完顏雍時期就出現了。完顏雍本人的太子都不知道女真風俗、宗室親王們不能用本族語言交流,女真人除梳着一條大辮子外,已找不出和漢人的區別…

完顏雍下令設立女真學,選金國3千貴族子弟入學,設女真進士科,頒行女真文譯本的五經、諸子,與漢文儒生並列成兩個對立體系。禁止將女真姓改爲漢姓如完顏氏改姓王氏等、禁止侍衛講漢語、禁止女真人穿漢服。如發現,重者處死,輕的取消世襲的女真爵位!

別的方面,完顏雍也取得重大發展,如榷場。宋金國境線上再不像從前一樣,只有一個每年交接歲幣的區域,而是在廣闊的大地,從東方海岸線附近的泗州、壽州直到西北的鳳翔、秦州、洮州…都是兩國貿易的窗口。此外還有密州膠西縣則是宋金海上貿易的平臺…

這些地方的交易極大提高了女真人的生活水準,基本上不用打仗就可得到美妙的東西,若不然,他們搶來的金銀錢幣算什麼呢?不過是廢鐵!

當然,這也走上了當年遼國的老路,辛辛苦苦打仗贏回的歲幣都在榷場上流回了宋朝。每年金國用來買茶葉的錢就達30萬兩白銀之上!

王李起義篇西征收尾篇北伐前奏篇襄樊被圍篇李全之死篇大遼亡國篇隱相登場篇綱運花石篇趙禎誕生篇擅移皇陵篇第一 英主篇大遼亡國篇劉豫瘋狂篇蒙古草原篇收奪兵權篇宋遼激戰篇元僖之死篇熙寧大旱篇繼遷輝煌篇新黨掌權篇瀟灑撤軍篇韓琦霸道篇開封民變篇瀟灑撤軍篇德昭之死篇張浚之死篇二次南征篇夷簡首相篇成吉思汗篇天書降臨篇一統天下篇烏臺詩案篇金軍渡江篇童貫使遼篇書生張亢篇成吉思汗篇元豐榜單篇真宗駕崩篇奶孃事件篇蒙哥登基篇金軍退師篇孟昶暴斃篇侂胄權臣篇西征前奏篇宋金激戰篇海陵被弒篇宋金儲君篇收奪兵權篇五路伐夏篇金軍退師篇孟珙救宋篇永樂築城篇光宗發病篇蘇氏遭難篇趙禎誕生篇趙佶崇道篇濮議之爭篇下安石離京篇宋夏初戰篇西征準備篇淮西之戰篇苗劉兵變篇宗澤之死篇西夏內亂篇侂胄轉念篇第一 英主篇黨派紛爭篇張浚之死篇種姚敗亡篇宋金儲君篇似道之死篇泰山封禪篇熙宗神經篇僞齊南侵篇洵武上圖篇南宋立國篇開封民變篇哲宗成長篇宋遼初戰篇嘉定和議篇楚州變亂篇亡國前奏篇天眷和議篇蘇軾回朝篇秦檜迴歸篇似道出兵篇還地西夏篇開封之戰篇風雨欲來篇宣德事件篇北伐前奏篇柴榮託孤篇元昊之死篇宋金開戰篇趙普罷相篇道教之盛篇熙寧大旱篇純仁回朝篇南宋立國篇幽州收復篇
王李起義篇西征收尾篇北伐前奏篇襄樊被圍篇李全之死篇大遼亡國篇隱相登場篇綱運花石篇趙禎誕生篇擅移皇陵篇第一 英主篇大遼亡國篇劉豫瘋狂篇蒙古草原篇收奪兵權篇宋遼激戰篇元僖之死篇熙寧大旱篇繼遷輝煌篇新黨掌權篇瀟灑撤軍篇韓琦霸道篇開封民變篇瀟灑撤軍篇德昭之死篇張浚之死篇二次南征篇夷簡首相篇成吉思汗篇天書降臨篇一統天下篇烏臺詩案篇金軍渡江篇童貫使遼篇書生張亢篇成吉思汗篇元豐榜單篇真宗駕崩篇奶孃事件篇蒙哥登基篇金軍退師篇孟昶暴斃篇侂胄權臣篇西征前奏篇宋金激戰篇海陵被弒篇宋金儲君篇收奪兵權篇五路伐夏篇金軍退師篇孟珙救宋篇永樂築城篇光宗發病篇蘇氏遭難篇趙禎誕生篇趙佶崇道篇濮議之爭篇下安石離京篇宋夏初戰篇西征準備篇淮西之戰篇苗劉兵變篇宗澤之死篇西夏內亂篇侂胄轉念篇第一 英主篇黨派紛爭篇張浚之死篇種姚敗亡篇宋金儲君篇似道之死篇泰山封禪篇熙宗神經篇僞齊南侵篇洵武上圖篇南宋立國篇開封民變篇哲宗成長篇宋遼初戰篇嘉定和議篇楚州變亂篇亡國前奏篇天眷和議篇蘇軾回朝篇秦檜迴歸篇似道出兵篇還地西夏篇開封之戰篇風雨欲來篇宣德事件篇北伐前奏篇柴榮託孤篇元昊之死篇宋金開戰篇趙普罷相篇道教之盛篇熙寧大旱篇純仁回朝篇南宋立國篇幽州收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