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國本篇

確立國本篇

這樣就導致了兩個後果:1國家再沒新的調控舉措,任由國事隨遇而安,官員們隨國同安,由此流傳下千古豔羨的盛世傳說。2皇帝病倒,臣子頂上。總得有人管理國家吧?一大批名臣冒了出來,這種既照顧好皇帝、又管理好國家的行爲,讓所有朝代臣子們欽佩,造就他們不滅的英名傳奇。可也有侷限。試想既是賢臣,就得跟着皇帝走。皇帝病了,也不能自作主張。於是仁宗朝就變得平湖秋水,平沙落雁,一切遵循舊制,以平爲主了。

在以前的敘述裡,仁宗朝給我們的印象是對外失敗,不斷的妥協。對內墨守成規,得過且過。尤其宋仁宗本人太寬容、太軟弱了,他縱容得自己臣子都敢當面無禮。這樣的皇帝當得實在太失敗。可爲什麼大宋變得這樣繁華興旺了呢?這是怎麼搞的?

其中道理,可參照歷史上和宋仁宗截然相反的著名皇帝如漢武帝。這是位真正的大人物了。。對內對外一律鐵腕政策,不管國內豪強還是塞外匈奴,只要惹了他,沒不倒黴的。讓千年後的漢人都爲之自豪!但稍等,去看當時民間生活及國家成色。連年戰爭,威加天下,漢武帝本人強如天神之後,漢朝百姓們的生活。。…。

不用我說,看他自己的《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這是條無可奈何的真理!無論出於什麼樣目的,不管戰爭打勝了還是輸慘了,對國力、民生的消耗都是驚人的。就算以“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也承受不住沒完沒了的征伐。還有:這道《罪己詔》不僅是對戰爭的總結,更是對內政的懺悔!他以強權統治國內,用各種辦法把民間錢收歸國有,支持他去做那些千秋偉業。這些事情加在一起。除匈奴被他趕得遠遠的之外。漢朝人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徹底貧窮了!

在這種對照下,看着開封城裡的繁華,才能映射出宋仁宗的智慧。相對於漢武之強硬,來體驗宋仁的“柔弱”他是怎樣在外族欺侮、內臣無禮的境地下,把國家治理得這樣文明昌盛的呢?

宋仁宗一直默默隱藏在幕後,他的臣子們不管是怎樣的性格,都可暢所欲言。沒生命危險的爲國家作事。。…。

請問這種施政手法,是不是很高妙呢?而他的臣子們也都對他百分百忠心,從沒人想過背叛他!你說奇不奇怪?他本是最理想的被篡位者啊!

拋開這些都不講。只說他的仁慈和這一朝的繁盛,就是對大宋子民們的最好恩賜!

6月16日,放宮女214人出宮。7月14日,“十閣”中最驕縱的劉氏、黃氏被趕出皇宮,出家先爲道,後爲尼。15日。放宮女236人出宮。

9月16日,廣南西路提點刑獄使李師中上奏:邕州知州蕭注欲伐交趾、宜州知州張師正欲取安化軍,臣恐交趾人會聞之生恐,非我大宋之福。請朝廷嚴加約束蕭注等勿生事端。朝廷從之。

11月9日,趙光義之孫、趙禎的堂弟汝南郡王趙允讓(其親生兒子趙曙即下一任的大宋皇帝宋英宗)去世,追封濮王。5年多之後,已登基爲帝的趙曙就將命羣臣議論生父趙允讓的名分地位。史稱“濮議之爭”

嘉祐5年(1060)5月,董氏再度生下趙禎第11女。但全天下盼星星盼月亮的太子卻總也生不出來……。

7月12日,歐陽修、宋祁等主編的24正史之一的《新唐書》250卷編成。來向大宋建國100週年獻禮?。…。

嘉祐6年(1061)5月29日。大契丹東京留守、陳王蕭阿剌來朝,痛陳利弊,引起耶律洪基不悅。北院樞密使蕭革趁機進讒,蕭阿剌無罪遭誅。人皆冤之。後世評論:如蕭阿剌不死,便不會有皇太叔耶律重元、魏王耶律乙辛之禍。

8月10日,命三館、秘閣校對後世被列爲24正史的《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有殘缺遺漏者儘量補全。可見由於李延壽作《南史》《北史》使得有關南北朝的史書在唐時編撰,至北宋時便已有殘缺。

閏8月20日,富弼因母喪丁憂之後,力辭宰相之位。於是仁宗朝的上層建築作出了最後一次調整:宰相:韓琦、曾公亮;參知政事:歐陽修、孫抃;樞密使:張昪;樞密副使:包拯、胡宿。當然還有一人也需重點介紹:調回京城的司馬光擔任了一非常絕妙的職務:修起居注(不久前還剛被任命爲知諫院的諫官)這是比館閣學士們更能接近皇帝的差使。每天工作就是給皇帝寫日記。。他可最大限度瞭解皇帝每一個舉動。這樣,他就能第一時間掌握到皇帝的心理動態,知道在什麼時間跟皇帝說什麼話。。…。

26日,這一天是仁宗的悲傷日。出生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這就像天地神靈跟宋仁宗開的大玩笑!

他想兒子,爲生出兒子想盡了一切辦法,同時也有了效果。短短2年多,後宮接連生出了5個…女兒!這簡直讓人慾哭無淚,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吧?哪怕有一個是兒子都好!皇宮內院都特意建了座潛龍宮給未來的太子住了。可爲什麼老天就是不開眼!

關於這一點。實在應給仁宗皇帝正名。這不是他無能,實在是他敵不過整個漢民族的集體命運。中原陸沉,神州板蕩,全民族淪陷於異族。試問這樣的結局都跟仁宗有沒有親生兒子有關!他的生育問題,難道只取決於自身某些器官的健全?

不!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儘管最難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27日,司馬光就挑在皇帝心靈極其薄脆的時刻,寫了道新奏章。他沒像範鎮、包拯、唐介那樣簡單粗暴地要求立皇太子,而是說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立東宮太子,只懇請您在宗室內選一聰明仁孝的好孩子,先收爲養子,好好培養。讓天下民心官場暫定。等他日皇太子出生,這位養子就可退歸藩邸。只當是爲國家培養了位好臣子。何樂而不爲?。…。

當天,仁宗皇帝拿着奏章看了好久。面無表情,彷彿仍和往常一樣,繼續沉默,躲進自己悲哀的心情裡,誰也不理。但突然他說話了“難道非得選宗室子弟入嗣嗎”沒等司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語“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議,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司馬光如是說。他平靜地順着皇上的話。把中心議題悄悄往實施上推。

仁宗點頭道“這沒有害處啊!選宗室爲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給宰相們吧”

從沒過的大進展!換一個人,心臟定會劇烈狂跳起來,那意味着是命令宰相們實施了!可司馬光馬上就拒絕“請陛下自喻中書宰相”說着就請辭告退了。

搞什麼?好容易皇帝親口答應,居然就這樣輕飄飄放過去了!但別忙!當天司馬光的演出還沒結束,他從皇宮出來,直接走進中書省,向宰相們彙報工作。具體內容是江淮的鹽事。例行問答結束後。首相韓琦卻沒放司馬光走。韓相公大有深意地望着他,像期待着他說點什麼…可等來的卻是一陣沉默。…。

。…。

最後還是韓琦先開的口“今天皇上還說了什麼”司馬光繼續沉默,好一會後纔回答“所言宗廟社稷之計也”之後韓琦微笑。再沒說別的,讓司馬光離開。

至此。當天事情纔算結束。司馬光仍平靜地走出了中書省,他知道己給韓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深刻,且極好!

當皇帝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轉交中書省時,他第一時間拒絕了。這在後面和韓琦的談話中證明:是絕對正確的決定。如由他來轉交。這就造成了一說不清的事實。即立太子這件事是由他司馬光一手促成的。連命令都是他從皇帝那裡得到,向整個中書省下達。宰執大臣們被晾在一邊,完全被動!

這樣做。簡直是把所有功勞都歸於自己,讓整個官場統統歇菜。這樣貪婪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爲衆矢之的,以他當時一小小知諫院的京官,簡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韓琦當面就點醒他,當天到底和皇上談了什麼。別以爲皇宮內會有什麼秘密,別想耍花樣!而司馬光表現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選擇說實話“宗廟社稷之計”就是立太子的事。整個事件過後,他讓宰執大人們覺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難能可貴的又很會做人。。…。

在這種認知下,韓琦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給了司馬光一天大面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陳洙的御史找到司馬光,像閒聊一樣說:前些天某次會議上,韓相公跟我說他很欣賞你。說你正在上書說建儲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書省呢?你想做這件事,別自立門戶(欲發此議,無自發之)

這是示好,也是示威。司馬光再次面臨選擇。韓琦這是想收編他,讓他成爲中書省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的馬前卒。按說也蠻榮幸了,和他之前人生軌跡非常相符——投靠過龐相公,爲何就不能再投靠韓相公?

可司馬光那天偏偏又犯了沉默的病,他什麼都沒說,沒表態就等於拒絕。拒絕就是反抗!這就讓人搞不懂了,他到底想幹什麼呢?

10多天後,真相大白!某一天,司馬光在寫皇帝日記之餘,再次抓到了一好機會。仁宗那天心情好,很適合聊天。那聊什麼呢?給他上堂歷史課!衆所周知,司馬大師的歷史水平在整個中華民族裡絕對能排進前五!他挑了個近的,說唐朝的事。。…。

話說唐朝神武。如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科舉制度裡的殿試,從此讓天下舉子們都成爲“天子門生”只爲皇帝服務。再不看座師的臉色。可唐朝就有“門生天子”連皇帝都是他們的徒弟!這是怎麼回事呢?就因唐文宗一直不立太子,死後被親近的太監們做手腳,從此隨意擁立唐朝皇帝,想讓誰當誰就當,想讓誰死誰就死。堂堂天可汗的子孫,居然被太監們玩弄於股掌之間!陛下,您想讓這種事在宋朝重演嗎?

再沒猶豫了!皇帝下令司馬光立即把選宗室皇嗣的文件送交中書省,把這件事確定下來。這一次司馬光也沒再推辭,火候到了!

再次來到中書省,他的神情動態再不是一下屬,而是一充滿着神聖感的天使。他莊嚴地對韓琦等宰執大臣們說“陛下決意立宗室爲皇子,今天諸公如不能及時議定,他日夜半,禁中出寸紙以某人爲嗣,那時天下誰也不能違背了”義正言辭,說得也都是實話。現在皇帝身體到了這地步,誰知哪天駕崩?那時皇宮深處,往好裡說是皇后、糟點就會是太監,來決定誰是下一任皇帝,難道那時做臣子的有權反對嗎?…。

。…。

韓琦等全體宰執大臣一齊躬身施禮,同聲回答“敢不盡力”

從這時起,司馬光退出了立太子事件。從程序上、從官銜上,他都再沒參與的權力。那麼轉身就走,決不遲延,他留下的是倡議階段起決定性作用的名聲及讓全體朝臣都又驚又佩的印象,就如大宋首相韓琦。

你要我配合?我己配合了。可絕不是你所希望的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盡臣子義務,轉身把成果交給你時。。神聖得無可侵犯,你必須向我低頭!

這就是司馬光的作風!萬事都有依據,有道義,誰讓他學問大、歷史知識強呢?回顧下倡議階段的幾位名人:範鎮、歐陽修、包拯、唐介、司馬光,只有他一人在這件事裡得到彩頭,就此平步青雲、名利雙收!

歷史的接力棒最終傳到了大宋首相韓琦手中!韓琦是仁宗、英宗兩朝傳承中居功至偉的大臣,沒他的努力,沒他近於霸道、專權一樣的決策,北宋就不會是史書裡記載的那樣。只不過這對於大宋、乃至於對於整個漢民族歷史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就很難說了…我的意思是:宋英宗趙曙,他真的是最佳?或者要求再低一點:他真的是一合格的接班人嗎?。…。

10月初,皇帝和宰執大臣們最終定下了皇子人選,就是由仁宗和曹皇后親自主婚的“十三”(十三,是一男孩的小名。從小就在皇宮養大,一來他是皇室宗親、二來因仁宗皇帝始終沒成年兒子。滔滔是個女孩。北宋名將高瓊的曾孫女、高繼勳的孫女。之所以能嫁給十三,是因她媽媽是曹皇后的親妹妹。這兩個孩子未來就是宋帝國的主宰。不論男孩十三、還是女孩滔滔,都讓整個國家因他們的意志而改變)

十三,是宋太宗趙光義第四子趙元份之子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13個兒子,名叫趙宗實。生於1032年1月3日,4歲時被抱進皇宮撫養,因仁宗的長子早夭。8歲時被退還王府,因仁宗的次子出生。現在又被召進皇宮,因仁宗的3個兒子全都早夭…

趙宗實,他生來就是個預備役…這時他30歲了,沉默寡言。尤其讓人感興趣的是他的生育能力。(。)。

澶淵之盟篇哀宗出逃篇第一 名臣篇天祥之死篇金軍退師篇開封之戰篇金軍退師篇杭州行在篇兵臨城下篇蒙哥伐宋篇彌遠之死篇恭帝出降篇王厚再戰篇司馬去世篇童貫使遼篇趙佶轉型篇李綱罷相篇恭帝出降篇戰爭準備篇還地西夏篇英宗駕崩篇風波慘案篇侂胄登場篇交趾入侵篇鵝湖之會篇趙佶崇道篇岳飛剿匪篇安石罷相篇拖雷借道篇川陝再戰篇向氏登場篇耿京起義篇大理亡國篇西夏內亂篇僞齊南侵篇狄青罷官篇兵臨城下篇伯顏出兵篇仲淹三光篇蘇洵成長篇符離之潰篇元僖之死篇天驕之死篇韓琦上書篇諸國分合篇天祥之死篇貴妃薨逝篇光宗被嚇篇宋金儲君篇外族內亂篇張浚亂搞篇皇帝反覆篇天眷和議篇蒙古內鬥篇嘉佑科舉篇蒙古草原篇劉整降蒙篇北國安定篇趙昚之死篇風暴前夜篇柴榮託孤篇岳飛剿匪篇郾城之戰篇永樂築城篇布武崇文篇風雨欲來篇蒙古大汗篇奶孃事件篇僞齊南侵篇淮西之戰篇哲宗駕崩篇宋軍完勝篇風雨欲來篇北伐前奏篇西軍勤王篇淮西兵變篇僞齊南侵篇包拯登場篇戰局轉折篇宋金儲君篇孟昶暴斃篇宋金亂戰篇吳曦自立篇慶曆新政篇岳飛撤軍篇兩路北伐篇僞楚登場篇仁宗駕崩篇度宗駕崩篇朱熹被罷篇姐妹相殘篇神宗崩潰篇王李起義篇蒙金和戰篇平夏前奏篇確立國本篇平夏前奏篇大難臨頭篇姐妹相殘篇似道出兵篇
澶淵之盟篇哀宗出逃篇第一 名臣篇天祥之死篇金軍退師篇開封之戰篇金軍退師篇杭州行在篇兵臨城下篇蒙哥伐宋篇彌遠之死篇恭帝出降篇王厚再戰篇司馬去世篇童貫使遼篇趙佶轉型篇李綱罷相篇恭帝出降篇戰爭準備篇還地西夏篇英宗駕崩篇風波慘案篇侂胄登場篇交趾入侵篇鵝湖之會篇趙佶崇道篇岳飛剿匪篇安石罷相篇拖雷借道篇川陝再戰篇向氏登場篇耿京起義篇大理亡國篇西夏內亂篇僞齊南侵篇狄青罷官篇兵臨城下篇伯顏出兵篇仲淹三光篇蘇洵成長篇符離之潰篇元僖之死篇天驕之死篇韓琦上書篇諸國分合篇天祥之死篇貴妃薨逝篇光宗被嚇篇宋金儲君篇外族內亂篇張浚亂搞篇皇帝反覆篇天眷和議篇蒙古內鬥篇嘉佑科舉篇蒙古草原篇劉整降蒙篇北國安定篇趙昚之死篇風暴前夜篇柴榮託孤篇岳飛剿匪篇郾城之戰篇永樂築城篇布武崇文篇風雨欲來篇蒙古大汗篇奶孃事件篇僞齊南侵篇淮西之戰篇哲宗駕崩篇宋軍完勝篇風雨欲來篇北伐前奏篇西軍勤王篇淮西兵變篇僞齊南侵篇包拯登場篇戰局轉折篇宋金儲君篇孟昶暴斃篇宋金亂戰篇吳曦自立篇慶曆新政篇岳飛撤軍篇兩路北伐篇僞楚登場篇仁宗駕崩篇度宗駕崩篇朱熹被罷篇姐妹相殘篇神宗崩潰篇王李起義篇蒙金和戰篇平夏前奏篇確立國本篇平夏前奏篇大難臨頭篇姐妹相殘篇似道出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