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西夏欲再育半妖

“你們真是沒用!還說自己是最好的,連輛馬車都追不上。”

不過追了兩三裡地,趙充的胸膛便像是一個破了洞的拉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了起來,四處釋放着空氣。

受到他的責罵,作爲手下自然沒有反駁的理由。雖然他們是爲了趙充好,但是他們確實沒有認真去追。

如果真的想追,他們至少應該拋下趙充,這樣才能追到。

可是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知道自己就是追上了,也沒有用。

老軍伍的選擇使得趙充沒有找到馬車,最後只能怏怏而回。

“官人,你的頭髮還是染一下吧!”

操作了一個晚上,寧採臣的頭髮也只是一小撮回覆黑氣,而聶雙已經沒有水再流出了。

整個人紅光滿面的,就像是雨後盛開的紅牡丹。

“你不累嗎?”

“不,一點兒也不。”很好的感覺,使得聶雙完全忘了什麼叫累。

染上頭髮,寧採臣立即匆匆趕了回去,桃花庵的病號。寧採臣立即找上了白素貞:“白姑娘,怎麼樣了?”

“已經好了。”

不知是這個法術太簡單,還是白素貞法力高深,總之她的臉上是一點兒疲倦都沒有。

白素貞看着寧採臣,想問一下許仙修煉的事。這些天,她一直爲此不安,以致於寧採臣髮色的變化,她都忽略了。

這時,卻突然有人送來了請柬。“誰的請柬?”

“回大人。是駙馬爺與公主的大婚請柬。”下人回道。

“哦!”寧採臣點點頭,“是哪個駙馬與公主?”他和駙馬什麼的不熟,這段日子又不在人間,自然不知道誰要成爲趙佶的乘龍快婿。

“回大人。是馮大人,與陛下新封的永安公主要成親了。”

“哦!”寧採臣點點頭,沒有細想,對他來說,知道是哪個結婚,到時候隨份子就好了。就和後世一樣。

“等等,哪個馮大人?”

“回大人,是翰林院編修馮大人。”

“馮素貞?”

“對。就是馮大人。”

寧採臣是知道馮素貞是女人的,她竟然成了駙馬。

“永安公主是?”

“就是程捕頭,不過現在姓趙。”

再次倒吸口氣。

好麼?女人與女人……

寧採臣強忍笑意。這實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白素貞看寧採臣現在的樣子,把想問的話又收了回來。

他又不是修真。問他又有什麼用呢?

白素貞轉身離開了。

寧採臣不是大嘴巴的人,所以除了他之外,並沒有人知道馮素貞是女人。

“那個,白姑娘……”當他想起白素貞在自己身後,再回頭時。人已經不見了。

沒有看到白素貞,知道她回去了。寧採臣立即問下人道:“我不在這幾天,有人來找過我嗎?”

“回老爺,沒有。”自家下人全都說沒有。

寧採臣點了點頭。

奇怪了!難不成她是願意和女子結婚的?

也說不準。

後世不是有這樣的新聞嗎?女子和女子結婚組成家庭。

古代有龍陽。再有個百合,也是正常的。百合好啊!百合花開……

對了。禮物。這次一定要準備個好禮物送去。

這次女女婚姻,寧採臣是很有興趣問問結婚人的感受。但是不知是趙佶怕女兒嫁不出去怎麼的,直接就把馮素貞圈了起來。

從早忙到晚,忙着適應各種皇家禮儀。所有探訪者一律不見。

皇帝嫁女兒可與普通人不同。規矩大的都能嚇死人。

在大宋操辦起這麼一場女女百合百年好合的婚事時,遠在西夏的皇宮中。

“卿家,有消息了嗎?”坐在皇位上的西夏皇一臉焦急。

正面戰場的失敗,他不在意,只要二十萬精銳不失,他就有再戰的底氣。

可是顯然他想得到的卻沒有。“回陛下,沒有。”

“是嗎?你下去吧!一有消息,立即回報。”

“是,陛下。”

“還沒有消息?他們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不安、焦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心情。當他知道自己手下還有這麼一批精銳時,他是多麼的高興。

大有借我十萬,橫掃九州之意氣風發。

可是,這怎麼就沒有消息?又怎麼會沒有消息呢?

這件事梗在心中,奏摺他是一點兒都看不下去。

在眉際之間長出大大的紅疙瘩,可想而知他有多麼煩躁,心裡的壓力又有多麼大。

可是二十萬人就這麼沒了?連一個傳信的都沒有。

宋軍在西北擊敗的四萬西夏軍不過是二線部隊,與那二十萬一比,連渣都算不上。

西夏崇宗李乾順,他即位時僅3歲。他親政後整頓吏治,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在李乾順的勵精圖治下,西夏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也起了用兵之心。

宋徽宗繼位後,宋朝起用蔡京爲相,開始對西夏用兵。夏貞觀四年五月,宋陝西轉運使、知延州陶節夫,出兵進攻石堡砦,奪其糧食窖藏,築城堡以守。乾順憤然說:“漢家奪吾金窟堝!”進出動鐵騎相爭,夏兵被擊退。

六月,夏軍與宋將折可適戰於靈州川,又敗。

十月,乾順遣使向宋朝請和,遭到拒絕後,被迫(這個歷史書上詞用的好,外人進攻我國也可以用“被迫”。那麼日本侵華也是“被迫”?什麼孤注一擲之類哪個不能用?也許再過不久,我們的歷史就要變成,日本由於經濟危機,“被迫”發動了侵華戰爭。最煩歷史)集聚四監軍司兵力,向宋朝涇原等州發動進攻,包圍平夏城,又攻鎮戎軍。

夏軍一再被擊敗後。乾順兩次遣使向遼求援,遼朝爲此遣使向宋朝入貢,請求罷兵,並請歸還所佔西夏的土地。貞觀六年二月,迫於遼的壓力和權宜之計。宋徽宗答應歸還崇寧以來所佔領的西夏邊地,與夏議和。

這是李乾順的恥辱。經濟上再怎麼有建設,也不過是守城之犬罷了。

本來如果西夏沒有過硬的軍隊,他也不會想再與宋作戰。可是當他娶了梁氏後人。他發現了,發現了一支掌握在梁氏手上的精銳部隊。難怪樑太后爲什麼總打勝仗。

只要有這支軍隊在手,他相信他也會成爲一個武勳不凡的皇帝。

可是現在這支軍隊竟然消失了。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世間竟然有什麼力量可以消滅那支軍隊。想得他腦仁子疼。

這時,一雙玉手撫上他的額頭。輕輕揉捏着。

“嗯粱妃,你的手依然是這麼巧!”

那是一張宜嗔宜喜的女人的手。這個女人姓粱,是粱太后的餘族。

之所以會有遺族出現,除了樑太后對西夏的扶持之恩。還是西夏人知道,樑家的男人會造反。是爲了王位,但是粱家的女人同樣會滅了造反者。

這也是爲什麼李乾順敢娶粱妃。敢娶一個漢人女子的原因。

不過自粱太后之後,漢人女子不再爲後,倒是成了潛規則。

雖然他們知道漢人女子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優良傳統,就是與孃家作戰,也絕不手軟,比如梁氏爲了緩和矛盾,效法前朝,仍推行窮兵黷武的戰爭政策,用不斷地對宋朝的用兵,以轉移國內危機。從夏大安十一年到永安二年的13年時間內,夏對宋朝發動的大小戰事達50餘次,有的一年內達六七次以上。樑乙逋一邊頻繁進攻宋朝,一邊還同宋朝貢使交聘,往來不絕。他往往在集兵進攻宋朝時對部下聲稱:“吾之所以連年點集,欲使南朝懼吾,爲國人求罷兵耳。”

天祐民安七年十月,乾順在其母樑太后的聖命下,侍母御駕親征,集兵號稱50萬,進犯宋朝的鄜延路,攻陷金明砦。此戰還把擄獲的宋俘獻給遼。

可就這樣一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女人,永安元年十月,樑太后又使乾順認可,由她親率號稱40萬之衆與宋朝爭奪平夏城,強攻十三日,城終未攻下,樑太后在糧草缺乏的情況下,又遭暴風襲擊,大敗潰逃。

永安二年,鴆殺樑太后,乾順親政,時年16歲。

雖然是遼人動的手,但是李乾順不僅不恨,反而很感激遼帝。以後多次發兵救助遼帝,便緣於此。

本來在粱太后死後,粱家是要全力滅絕的,但是卻讓他發現了粱家掌握的一支秘兵,也就是半妖騎兵他們。

這是李免留的後手,他知道自己族人不信任漢人,但是漢人卻是必須的。

首先是天庭,如果有一個漢人妻子,再由這漢人女子進攻故國,就是天庭也無話可說。

同樣,從歷史上何嘗不是,匈奴對漢朝時,有個漢人太監在;吐蕃能發展起來,有個文成公主在……

他們西夏也需要。

於是李免選中了粱氏。不然一個漢人女子又怎麼可能成爲他國之母。

沒有極大的利害關係在,他國女子想母儀天下,靠什麼,長的漂亮嗎?也太小看本國勢力了。

要知道一國之母,可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妻子,而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

“陛下爲何如此發愁,額頭這麼僵硬?”她問道。

“唉!還不是二十萬精銳,互今沒有消息。”說到軍隊,他的腦仁子又隱隱作痛。

粱女見他腦子又疼,自然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輕輕地撫摸自己丈夫的額頭,輕揉細撫,緩解他的頭疼:“皇上,咱們西夏國的事情千頭萬緒。着急是沒用的。這軍隊出征,傳遞消息短上那麼幾日也是正常的。就是短上幾個月的,也不是沒有。陛下又何必心情?您是一國之君,龍體更重要啊!”

漢人女子就是好。單這寬慰人的話,我後宮不少,但也只有她會這麼說了。可惜如果她不是漢人就好了。

李乾順說:“理是這麼個理,但是事情卻不能不做。你是不知道,西北戰場,我們又打敗了。我西夏的日子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朕是擔心宋人再度侵略我們。”

說到這,李乾順一下子皺緊了眉頭,彷彿頭很痛似的。

粱女見狀趕緊站了起來。立即全力按摩他的頭顱,幫他減輕痛苦。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感覺好了不少,拉過粱女的手。把她抱在懷中,已經開始發福的身體不由顫了顫多出的肥肉。

“這是粱妃體貼朕啊!”

“您又來?”粱女嬌嗔道,“您剛纔不還是在憂國憂民嗎?”

李乾順苦笑下:“不這樣又怎麼辦呢?朕這也是苦中作樂吧!現在到處是冰天雪地(古代北方降雪很早,差不多十月份便有霜雪),族人們只能燒馬糞取暖。到了明年,如果還搶不到糧食,我西夏的國庫便空了。”

粱女驚訝道:“怎麼會這樣?往年咱們搶的東西呢?”

“往年的東西不都填了秘軍嗎?”李乾順說。

粱女有些傷感,她想念她的姑姥姥粱太后了。

李乾順知道她在想什麼。

李乾順也在後悔。如果知道粱太后是把國庫用在了這個地方,他也不會同意讓遼人鳩殺了粱太后。

一個棋子會死。是因爲她沒有了利用價值,誰又知道她在大敗之後。還埋有這樣的後手。

這是一個厲害的女人,死了,可惜了。

“陛下,姑姥姥你什麼時候幫她平反?”

粱太后的死,歷史上是這樣記載的:永安元年樑太后派人向遼求援。永安二年,遼道宗看出樑太后擅權專恣,已經不得人心,不能給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鴆殺樑太后,命乾順親政,時年16歲。

這個歷史真是漏洞百出。傻子都知道,樑太后一生與宋交戰,就算是專權攻打宋國,對遼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遼道宗不支持也就罷了,又怎麼會鴆殺她。

殺了她,又有什麼好處?反而少了個軍事上的同盟。

這其中一定是有陰謀的。只有一些傻女纔看不出,看不不透。

“樑妃,不是朕不與平反,你是知道的太后是多麼喜歡朕。可是那一戰,實在是死了太多的西夏男兒了。朕不得不有個交待。”

朕也是不得不有個交待。一個漢族女子卻害死了這麼多的党項好兒郎,這個過錯誰背?誰又背得起?

她爲什麼不說,不說她用漢人女子做實驗,養育朕的軍隊。

“陛下,真是難爲你了!”粱女在同情他。

“粱妃,這次你一定要幫朕,否則朕就完了。”

粱女瞪着一雙鳳目,不解道:“陛下,有這麼嚴重嗎?咱們不是還有宋人的‘歲賜’嗎?”

所謂歲賜,名字好聽罷了。

其實不過是宋朝花錢買和平罷了。

和後世的“擱置爭議,共同發展”,本質相同。

都是用自己的東西贖買和平。不同的是,宋朝用的是真金白銀,後世用的是地下的石油礦產,還需要外國人自己動手去挖取罷了。

只聽李乾順苦笑說:“宋人‘歲賜’的東西,大多都是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做盔甲也不行。這東西再多又有什麼用?以目前國庫所有,能撐過這個冬天就不錯了。”

“這麼嚴重?”

“就是這麼嚴重!”李乾順哀求道,“粱兒,再幫幫朕吧!”

粱女問道:“陛下,臣妾怎麼幫你?”

“再弄半妖,有了半妖,明年朕便可以去搶糧草,族人便有救了!”

半妖……

樑女沉默了,她陷入回憶。

“姑姥姥,這是什麼?”

“這是半妖兵符。”

“半妖?”

“不錯,以我炎黃女子身體孕育出的半妖。”

“姑姥姥爲什麼要用炎黃女子?”

“創造一個不存在的種族,這會消耗那一族極大的氣運。縱觀世界各族,只有炎黃一族,氣運最是綿長。如果是其他種族,必定會爲天道所滅族。就是你我身爲炎黃一族也要小心,不得過多生成半妖。雖說你我有炎黃氣運在身,但是做的太多,恐怕你我也會爲炎黃氣運所放棄,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接着,是粱太后吞服毒藥臨死時。“罪有應得,我這是罪有應得。”

“姑姥姥,你怎麼了?”

“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后伸出枯樹一般的手,撫摸着粱女美麗嬌媚的面頰。

“不!粱女不讓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傷心。

粱太后說:“這是我罪有應得。我本以爲只是對付宋人,應該沒關係……哇!”她吐出一口鮮血,迷留之際,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帶上它快走!炎黃一族完了,已經沒有多少氣運了。希望,希望它……”

話還沒有說完,粱太后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傷心。

半妖的稱呼,顯然讓她回到那個夜晚。

姑姥姥的內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裡。但是……

爲什麼?

她不明白,什麼炎黃一族完了?誰又是炎黃一族?姑姥姥說的是什麼?

她不明白,也聽不懂。

是的,聽不懂。身爲異族統治下的新一代,什麼炎黃,與他們有關係嗎?

就是有,統治者也會讓它沒有。

後世的網絡媒體那麼發達,都有無數的香蕉人,更何況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則爲華夏,出則爲夷狄”的政策宣傳下。

乾順對高度發展的儒家文化與漢族文明十分傾慕,他決定在夏大力提倡漢文化,以改變西夏的落後風氣。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禮之口倡導儒學,在薛元禮的上疏中稱:“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漢學,才能改變夏的不良風氣,挽救面臨的危機。乾順採納了薛元禮的建議,下令在原有的“蕃學”之外,特建“國學”,教授漢學。挑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建立“養賢務”,由官府供給廩食,設置教授,進行培養。

這在任何一個儒教薰陶下的人看來,他,李乾順,是正宗的華夏人。

哦?原來如此。難怪在後世的歷史上,李乾順的歷史齊紹,一篇篇一句句,盡皆是溢美與惋惜。

原來如此,理應如此。

這樣的人才是歷史上的天下聖主啊!

至於他對自己祖國做過什麼?

哦!學術是無國界的,不應該翻找古人的不是,要以包容與寬和去對待的。

祝願聖主再活五百年!

咦?爲什麼?天要下雨!

滴達,滴入中原的眼中,還是熱的。

第109章 佛光消鬼氣第73章 戀情第54章 旨意第221章 城隍神位第94章 逃與不逃第379章 大賣第415章 南下第104章 上房第77章 荒宅第532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298章 殺第267章 聶魂第540章 天生將才第501章 打起來第393章 入山門第521章 冬天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220章 專救造反專業戶第139章 春闈第425章 求助第379章 大賣第37章 離別第109章 佛光消鬼氣第290章 禁武令第501章 打起來第181章 快活林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68章 回魂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47章 追捕第477章 爲佛像而來第423章 認親第161章 行屍出現第36章 名望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261章 渡化慧根第423章 認親第466章 逼第371章 譏諷第371章 譏諷第426章 去見李師師第443章 無效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156章 錯了第431章 太年輕第96章 鬼域第84章 天熱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74章 建廟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249章 交易第390章 屍化仙第152章 追蹤第176章 上船第355章 走路去第236章 去汴京第445章 回憶第114章 衍化劍胚第261章 渡化慧根第463章 劫獄第479章 玩第505章 天兵戰陣第493章 麻煩第527章 援軍第110章 王道陵第142章 勒索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217章 陰兵轉化第5章 探花第455章 算計第300章 三報臨門第302章 和解第376章 再遇收徒第527章 援軍第415章 南下第25章 詩比第163章 龍脈之爭第82章 人生四苦第314章 變化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35章 立言第391章 拜師第136章 出山第510章 沒義氣第540章 天生將才第320章 歷史的節點第458章 綠色第275章 仙人第199章 調教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351章 殺手第82章 人生四苦第147章 一百七十三口人命第57章 魚娘第202章 算計第295章 搶親第311章 打醬油
第109章 佛光消鬼氣第73章 戀情第54章 旨意第221章 城隍神位第94章 逃與不逃第379章 大賣第415章 南下第104章 上房第77章 荒宅第532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298章 殺第267章 聶魂第540章 天生將才第501章 打起來第393章 入山門第521章 冬天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220章 專救造反專業戶第139章 春闈第425章 求助第379章 大賣第37章 離別第109章 佛光消鬼氣第290章 禁武令第501章 打起來第181章 快活林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68章 回魂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47章 追捕第477章 爲佛像而來第423章 認親第161章 行屍出現第36章 名望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261章 渡化慧根第423章 認親第466章 逼第371章 譏諷第371章 譏諷第426章 去見李師師第443章 無效第325章 還是聽話的第156章 錯了第431章 太年輕第96章 鬼域第84章 天熱第213章 偷竊鬼門關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74章 建廟第346章 不速不客第249章 交易第390章 屍化仙第152章 追蹤第176章 上船第355章 走路去第236章 去汴京第445章 回憶第114章 衍化劍胚第261章 渡化慧根第463章 劫獄第479章 玩第505章 天兵戰陣第493章 麻煩第527章 援軍第110章 王道陵第142章 勒索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217章 陰兵轉化第5章 探花第455章 算計第300章 三報臨門第302章 和解第376章 再遇收徒第527章 援軍第415章 南下第25章 詩比第163章 龍脈之爭第82章 人生四苦第314章 變化第396章 恨也要忍第35章 立言第391章 拜師第136章 出山第510章 沒義氣第540章 天生將才第320章 歷史的節點第458章 綠色第275章 仙人第199章 調教第145章 太監出手第351章 殺手第82章 人生四苦第147章 一百七十三口人命第57章 魚娘第202章 算計第295章 搶親第311章 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