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炸鍋

李鴻章對於他身衆大臣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在意,他繼續講道:“目前,我朝的六部衙門管理職能劃分的過粗,各部管理的在組多領域的銜接已經出現了縫隙。”

“社會管理有許多方面出現真空,比如我朝目前的一些專利技術管理與保護方面,在我們自己研製與發明創造方面的管理出現了空白。”

“也就是,我們面對新生事物不知道有那個衙門來進行管理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凸顯了,比如在皇上與皇太后在全國力推教育體制改革,到如今就是遲遲不能落實下去。”

“學習和借鑑洋人的各種科學理念,在我大清朝民年的殿試製度進行了一項重大的變革,就是正是將西洋學科內如殿試的考試範圍之後,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各省各樣的西洋學科的培訓班,從目前各地反應的情況來看,一是各省之間使用的教材是各不相同。”

“據老臣的一些調查與各地官員反饋的情況來看,有的抵擋採用的自然學科的知識較多,但是有些省衙門使用的教材居然是一些什麼聖經,西文語言與西洋文學,總的來說五花八門的東西,試問到時候皇上要在殿試中加試西洋幸虧他方面的知識的考試,各地的考生如何去回答問題呢。”

李鴻章接着說道:“皇上與皇太后申明,在全國已經開始取消私塾那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推廣由朝廷主辦的國立小學與中學教育模式,這是借鑑西方與日本等國的一種教育模式,同樣也在教材管理方面各省大不相同,這必須要朝廷設立一個獨立的管理衙門來進行相關的管理。”

李鴻章又說道:“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但凡是軍事與經濟方面的強國,他們在管理會面的能力方面,是否發揮各大衙門的管理職能,更是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這裡相應的教育管理部門。”

“專司管理全國的教育管理以及人才的培養,更是之中對社會打死的文化教育,目前我大清朝能夠識文斷字又有幾層呀,衆多的老百姓就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在各國推行一種人才培養的機制,更是鼓勵和褒獎才能的人才,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條件,讓他們專心去搞一些技術應用與發明創造。”

李鴻章這時又說道:“我大清朝目前已經興起了許多工業產業,而且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隨着這些工業產業的發展,我大清朝的賦稅收入已經在逐年的提高,尤其是在這幾年的國庫庫銀的收入方面來講,工業產業的賦稅已經超過了我朝以往每年賦稅收入的總和。”

“我大清朝在皇上與皇太后放開海禁止之後,這兩年海關收繳的賦稅也在呈一個上升的趨勢,說實話,皇上與皇太后在這幾年的變法維新中,老臣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是我大清朝的日子好過了,各位官員的俸祿給的及食療,銀子是不是也給的多聊呀。”

“這都是各位臣工與同僚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到的,而且每個衙門是不是相對於兩年前也寬鬆了,這就是皇上與皇太后力推改革變法的結果。”

“淺語目前我大清朝在衆多的領域管理存在缺陷,因此老臣今天在這裡上皇上、皇太后以及滿朝文武官員的面,空情皇上與皇太后就我朝管理體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儘快進行改革,及時根據管理方面的需要,推出一套適應目前我大清朝社會發展管理需要的衙門來。”

“因此,老臣借鑑西方各國的管理體制結合我大清朝的實際情況,再次向皇上提出我大清朝管理機制的變革方案。”李鴻章說道這裡向皇上以及皇太后所在的方向深深的鞠了一躬。

皇上看了一眼李鴻章說道:“李愛卿,你將你的機構變革方案再向衆愛卿們講一講,讓大家也都知道知道,有一個瞭解,再讓衆愛卿在議一議。”

李鴻章朝皇上又鞠了一躬說道:“皇上,臣遵旨。”

李鴻章便接着說道:“皇上,臣在給皇上與皇太后的奏章中寫明瞭,就是在我朝設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主要是負責協調管理,管理國家事務,在皇上與皇太后的領導之下,管理各大衙門之間只能範圍之外的一些事務。”

“負責對各大衙門進行指導與監督,是一種職能與職權的管理。總理衙門上啓皇上與皇太后,對下協調各大衙門,起着呈上起下的作用。“

李鴻章繼續說道:“在總理衙門下設財政部、外交部、國防部、教育部、戶部、禮部、工商貿易部、民政部、電報局、專利技術保護局、海關總局、大清龍族銀行、警察總局、檢察總局、通判總局(相當於後來的法院),郵政局。”

李鴻章接着說道:“一共是七部、九局,具體負責我大清朝的社會管理職責。當然這些部局主要是爭對我大清朝加強社會管理的來設置的,將來隨着社會發展和變化,再有皇上與皇太后考慮是否進行增設管理部門與部局,再行調整。”

皇上見李鴻章說完之後,便看了一下滿朝的文武官員說道:“衆愛卿,李愛卿剛剛所講的我大清朝爲什麼要進行管部衙門調整,就是適應新的社會管理的的需要。”

“今天朕讓李鴻章把他上述的奏章,當着滿朝文武百官的面講出來,這也是朕與皇太后的主張,目的就是爲了慎重起見,將整個方案拿出來,在朝堂之上,讓各位愛卿進行都參與到這次體制的改革中來,暢所欲言,討論出一套完美的機構變革的方案來。”

皇上的話音剛剛落下,朝堂之上轟的一下,議論開了,皇上見狀也就默認了,既然讓大家討論總的給大家一些時間,讓滿朝文武官員思考一下吧,當然這私下的探討也就在所難免了。

這時會袁世凱上前一步說道:“皇上,臣有本奏。”

皇上一看是袁世凱,便笑着說道:“袁愛卿,准奏。”

袁世凱想皇上一鞠躬,躬身說道:“皇上,李大人今天所提的我大清朝管理機構的變革,幾乎與臣當初所提出的君主立憲制如出一轍,只是當時臣提出的變革方案不被滿朝文武官員的認可。”

“但是,李大人在此次改革方面有不沒有向西洋國家學習,沒有完全借鑑西方國家的管理經驗,要改就該徹底一些,仿效西方國家依法治國,制定國家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袁世凱接着說道:“臣懇請皇上與皇太后,請皇上與皇太后授權成立憲法起草機構,就像現如今我大清朝的專利技術與發明創造保護法的起草工作一樣,設立憲法起草機構,就我大清朝的憲法進行起草工作。”

“就我大清朝來講,還需要加大對目前現有的法律進行清除與整合,對於目前已經完全不適應的大清法律法規進行增刪改。參考與借鑑一些西方國家法治的先進管理理念來。”

“因此,臣在這裡向皇上、皇太后啓奏,請皇上與皇太后將憲法及有關法律的制定納入到目前的主要工作中來。”袁世凱邊說邊看皇上的表情是否有沒有變化。

這袁世凱一說完,那袁世凱的老上司直隸總督榮祿便大聲說道:“皇上、臣也有本奏。”

皇上看了一眼榮祿說道:“榮愛卿准奏。”

榮祿看了一下袁世凱說道:“袁大人,您提出的什麼君主制,我十分清楚,臣也曾今出訪國德國、法國,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多少是瞭解一點的。”

“袁大人口口聲聲所講的君主立憲制,就是在皇上與皇太后的主導下進行,起草什麼大清憲法,實行什麼憲政制度,其目的何在,還請袁大人您給在下講一講?”

袁世凱一看那榮祿雙眼直盯盯的看着他,要他給他講清楚這就君主立憲制的目的。

袁世凱一看榮祿的樣子,不緊不慢地說道:“榮大人,我袁世凱是結合當前世界各國的管理體制想,借鑑大英帝國的君主立憲制以及法蘭西的總統制。”

“根據我朝的管理體制方面存在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主要是想我大清朝在體制改革方面步子再大一點,完善大清憲法以及法律體系的建設,使得我大清對社會管理等方面有一個完備的法律體系,這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管理社會的一種先進做法。”

榮祿看了一眼袁世凱哈哈一笑說道:“袁大人,看你說的倒是冠冕堂皇的,但是不知道是否真正處於公心呢,袁大人……”

袁世凱被榮祿說的老臉一紅,看着榮祿一眼,然後向皇上躬身說道:“皇上,臣袁世凱在這朝堂之上所言之語,句句乃是爲我大清作想,臣對皇上與皇太后的忠心日月可鑑,同時如有行爲與言語不符之處,必遭天譴。”

皇上看了袁世凱一眼,慢慢滴說道:“袁愛卿、榮祿愛卿爾等都是爲大清的忠臣,只是個人所持對改革的思想不同而已,朕知道你二人一心爲我大清作想,相互之間不可要政見各異心生怨念。”

榮祿與袁世凱聽罷皇上的話之後,兩個人同時躬身向皇上說道:“皇上,臣等明白。”

第080章 當場演示第131章 恭親王屈服第298章 小難題第052章 重掌大權第009章 變故第240章 宮宴第257章 震驚第151章 琅威裡的任用第059章 勢力的平衡第403章 慈安試駕第382章 面臨饑荒第176章 冰釋第095章 皇上、皇太后助陣第212章 賞賜第372章 機構分解第045章 以假亂真第019章 比試規則第331章 細節問題第214章 訴說第149章 慈安與地龍夜談第241章 驟變第130章 巧奪兵權第104章 皇榜第290章 恭親王的話第205章 射擊第121章 不祥第014章 暗鬥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011章 暗潮洶涌第353章 慈安召見第194章 了無蹤跡第415章 滿朝震動第282章 資本源第258章 啊海軍第205章 射擊第195章 探視第291章 辯理第266章 譁然第199章 濱海第314章 登門拜訪第418章 提倡新服飾第041章 逃離第386章 公推結果第098章 夜探太后第416章 朝堂議刑第111章 德美兩國的競爭第226章 探春出宮第293章 工業雛形第158章 俄國人聞風而動第328章 慈安的想法第252章 地龍接任第040章 回城第372章 機構分解第454章 小插曲第156章 新一輪談判第354章 君臣相商第165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299章 中華時報第217章 享受第315章 積攢經驗第397章 興奮的工人第480章 文化是軟實力第450章 乾清宮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126章 對法談判第479章 春華秋實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215章.難得的清閒第273章 殿試要改變第331章 細節問題第206章 舉措第255章 舌戰第328章 慈安的想法第266章 譁然第379章 地龍的禮讓第096章 收服第242章 再遇刺客第287章 自行車第284章 堂辯第363章 地龍的提議第470章 勁風第330章 幾部協商第153章 局勢明朗第376章 不期相遇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164章 大幕拉開第146章 慈安決斷第242章 再遇刺客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421章 外交協調第183章 發落第185章 補充第052章 重掌大權第487章 一戰成名第469章 媒體的力量第385章 公推結果第419章 配套工程第412章 雷霆之威第034章 意外發現第023章 殺雞儆猴
第080章 當場演示第131章 恭親王屈服第298章 小難題第052章 重掌大權第009章 變故第240章 宮宴第257章 震驚第151章 琅威裡的任用第059章 勢力的平衡第403章 慈安試駕第382章 面臨饑荒第176章 冰釋第095章 皇上、皇太后助陣第212章 賞賜第372章 機構分解第045章 以假亂真第019章 比試規則第331章 細節問題第214章 訴說第149章 慈安與地龍夜談第241章 驟變第130章 巧奪兵權第104章 皇榜第290章 恭親王的話第205章 射擊第121章 不祥第014章 暗鬥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011章 暗潮洶涌第353章 慈安召見第194章 了無蹤跡第415章 滿朝震動第282章 資本源第258章 啊海軍第205章 射擊第195章 探視第291章 辯理第266章 譁然第199章 濱海第314章 登門拜訪第418章 提倡新服飾第041章 逃離第386章 公推結果第098章 夜探太后第416章 朝堂議刑第111章 德美兩國的競爭第226章 探春出宮第293章 工業雛形第158章 俄國人聞風而動第328章 慈安的想法第252章 地龍接任第040章 回城第372章 機構分解第454章 小插曲第156章 新一輪談判第354章 君臣相商第165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299章 中華時報第217章 享受第315章 積攢經驗第397章 興奮的工人第480章 文化是軟實力第450章 乾清宮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126章 對法談判第479章 春華秋實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215章.難得的清閒第273章 殿試要改變第331章 細節問題第206章 舉措第255章 舌戰第328章 慈安的想法第266章 譁然第379章 地龍的禮讓第096章 收服第242章 再遇刺客第287章 自行車第284章 堂辯第363章 地龍的提議第470章 勁風第330章 幾部協商第153章 局勢明朗第376章 不期相遇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164章 大幕拉開第146章 慈安決斷第242章 再遇刺客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421章 外交協調第183章 發落第185章 補充第052章 重掌大權第487章 一戰成名第469章 媒體的力量第385章 公推結果第419章 配套工程第412章 雷霆之威第034章 意外發現第023章 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