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

187自以爲是清良媛

“王妃要開粥棚?”如鸝睜大了眼睛,馬上反對,“立春家的不是都說了,那些流民不安分嗎?王妃怎麼還要去啊!何況這纔剛出了月子——不成不成!”

綺年搖搖頭:“你急什麼,我又沒說親自去賑粥,只是以王府的名義開粥棚罷了。我想——看看那些到底是不是真流民。這件事交給立春去做,從莊子上調米糧來,在城外施粥。”

“王妃這是——”如鴛也不是十分明白,想了想道,“奴婢以前也是跟着爹孃逃荒過的,有個淺見——王妃叫這些人去莊子上做工換吃的,若是真的流民——奴婢可記得當初逃荒的時候要是有地方肯讓人做工,大家擠破了頭都想去的。”她是不明白綺年調查這些流民做什麼,但這並不妨礙她幫綺年想主意。

“如鴛姑娘這主意好。”立春一聽便點頭,“莊子上冬日要浚通水渠,修屋壘牆,都是要青壯勞力做的活兒。小人許他們一日三餐還給點工錢,倘若是真流民,定然巴不得就來做了,連粥棚都不必設的。”

綺年擺擺手:“粥棚還是要設,那裡頭還有些老弱病殘的真流民,施一碗粥或許就能過了這個冬天,施吧。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立春的臉色有幾分沉重,被綺年催了兩遍才低聲道:“山西那一帶又鬧匪患了,說是自承文伯調離之後,新任知府無能,以至匪患又起。”

“就是王爺去的那條路?”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事,綺年還是覺得心裡一緊。趙燕恆離開之前自然也交待過立春,倘若不是事情嚴重,立春也不會露出這樣的表情來。

“是——十分厲害?”

立春遲疑着。小滿曾跟他說過,王妃剛生了孩子本來就需要調養,又爲王爺擔着心事,有些話還是不說的好。但王爺臨行之前卻交待過他,無論什麼消息都要告知王妃,這樣矛盾了半天,他還是說了:“王爺最近十餘日,確實沒有任何消息傳來。”之前雖然對外說沒有消息,其實趙燕恆始終還是有飛鴿傳信來的,現在卻是連這個也沒了。

綺年沉着臉:“十幾天了?”

“是。本來按約定,前日就該有信來。若在路上延誤一日半日也正常,但——”三天,就不正常了,不是鴿子在路上出了事,就是趙燕恆有了麻煩,更何況在這個時候又傳來山西起了匪患的消息。

“王爺走前說過,除非是他傳來的消息,否則任何人傳了任何話,都讓我不要相信。”綺年目光湛然,“你們也不要輕信,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這裡不能亂。”

“是。”立春低頭答應,還是忍不住加了一句,“小人想,再過幾日若是還沒有消息,就派人去山西那邊打探一下可好?”

“你這些人手,王爺臨行前可都吩咐過各自做些什麼?可有富餘出的人手?”

立春躊躇片刻,低聲道:“沒有。”這些人都已經被趙燕恆各自安排了差事,並沒有什麼閒人。

“那就不成!”綺年斷然否定立春的提議,但自己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這樣,你先去調查這流民之事。若是,若是再過十日王爺仍舊沒有消息傳來,我們再商議。若是我們擅自行動壞了王爺的安排,沒準反而是幫了倒忙。”

立春心裡也矛盾得厲害。若是別的時候,他必定聽從趙燕恆的安排,就如上回趙燕恆號稱遇匪失蹤,郡王府裡都翻騰起來了,他仍舊很鎮定。可是這次事情就有所不同,齊王若真是要反,那就不會再有所顧忌,想想看,連皇帝親爹他都敢動,其他人算什麼呢?是以他明知這時候不能自亂陣腳,仍舊是忍不住想出京去尋人,兩種想法在心裡鬥爭數日,搞得他夜不安寢,只恨沒人能拿個主意。此時綺年強硬地做了決定,雖是否決了他的話,卻讓他反而覺得心裡定了些,連忙答應着退了出去。

如鸝卻覺得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退出來之後忍不住悄悄問如鴛:“真的不要去打聽王爺的消息嗎?王妃就一點兒不着急?”

如鴛嘆道:“怎麼可能不着急。可是如今王爺在外頭做大事,這些安排我們怎麼知道,只有聽王爺的話纔是。這時候你可千萬別亂說亂動,王妃說什麼我們做什麼,最要緊是伺候好王妃,還有哥兒姐兒們。”

立春在外頭調查流民之事很快就有了結果,放出那樣的條件,去莊子上幹活的青壯勞力仍舊不多,加上立春在城外設粥棚的協助調查結果,這些城外的流民,有將近一半人根本不是什麼真流民。

“這些人,皆是青壯之年。”立春神情凝重,“小人猜測,只怕根本不是民,而是兵。”只有兵,纔會一下子聚集這麼多青壯之人。

“那齊王是打算……”兵臨城下嗎?

立春搖頭:“數千人雖然不少,可京城內有五城兵馬司、兩營禁軍,宮內還有數千侍衛,這些人算不得什麼。”

“鄭家人不是在兵部爲官嗎?鄭琨還是五城兵馬司的指揮使呢,他手裡必然也有些兵可用的。”

“是。但自張少將軍來京,兩營禁軍至少一半已在他手中;五城兵馬司,咱們王府二爺還掌握着一城呢,且還有幾個指揮使是中立之人。小人想來想去,鄭家連一半都調用不動的,唯一可慮的是兩營禁軍大營紮在城外,若是到時候關了城門,禁軍怕就來不及入城。”

“這麼說,齊王其實並沒必勝的把握?”

“哪裡可能有這把握呢?”立春肯定地說,“鄭家雖有些尾大不掉,但真論起兵馬來,西北、東南,哪裡的兵馬來勤王他也是擋不住的。就說這幾日,小人瞧着京兆尹那邊對這些流民也起了警惕了。雖說借流民之名混到京城來不難,但這樣多的青壯年聚集在城門外,官府便只是爲了街面安定也要仔細的。”

綺年喃喃道:“這我就更糊塗了,既然連個把握都沒有,齊王這是急的什麼,難道是狗急跳牆了?可又分明沒有人逼他啊……”皇帝雖然身體不好,但還遠沒到立刻嚥氣的程度,就是傳位給太子,也是因爲沒有精力再理朝政,當太上皇也還能當好幾年呢。只要皇帝活着,太子縱然即位了也不會對齊王做什麼,齊王大可緩緩圖之的。難道說皇帝的身體其實很糟糕,撐不了多久了?

自打周鎮撫走人,宮裡的消息郡王府可就不大靈通了,綺年也只能抱着這個懷疑再慢慢想辦法去驗證。糟糕在吳家人現下身上都帶着孝,就是想讓他們進宮去見見吳知霞打聽一下情況也不合適。

“實在不成,請老王爺進宮去問問疾可好?”立春試探着問。雖說郡王無詔不宜入宮,但昀郡王此刻已經把爵位給了趙燕恆,自己就是一個閒散宗室了,這時候說憂心皇上的病進宮去探視一下倒也並無不可。

“這也是個辦法。派人去廟裡看看,父王閉關完了沒有。”也不知道那廟裡的住持是怎麼跟昀郡王說的,這功德做到最後還來了個齋戒閉關。看來從前昀郡王對呂王妃真是不怎麼樣,不然又何必到了這時候再用這種方式來求得內心平安呢?可惜呂王妃已經用不着了。

立春那邊還沒把昀郡王弄出關來,郡王府倒是先來了不速之客。綺年看着眼前的女子,不怎麼敢相信地打量着:“清——良媛?你怎麼來了!”

清明身上還穿着尼姑的緇衣,只在外頭罩了一件大氅,因爲是帶髮修行,大氅遮住了裡頭的衣裳,又是天色將黑之時,倒也不甚惹人注目。送她來的是茂源金鋪的掌櫃,有些尷尬地解釋:“清——姑娘忽然到了鋪子裡,說要見王爺,小人……”茂源金鋪是趙燕恆傳遞消息之處,清明從前也是常去的,雖然知道已經是入宮做了太子嬪妃,但現下突然出現,掌櫃也不敢不送她過來。

“此事還有誰知道?”綺年臉色很是難看。這可是太子的嬪妃,且是奉命修行的,現在突然出現在郡王府,若被人知道可如何解釋?

掌櫃也知道厲害,連忙道:“清——姑娘來的時候假作化緣,又是從後門來的,該是無人注意。小人一見就趕緊將她藏到了內室之中,只有一個夥計知道,但他知道利害,絕不會說出去的。”小心地道,“小人也說過來不得,但清姑娘只是不聽。小人怕她貿然前來王府反而被人看見,所以……”還不如打着送首飾的藉口用馬車將她送進來,免得再生事端。

綺年打發走掌櫃,清明在屋裡已經等得不耐煩了:“王妃,王爺究竟在不在京中?”

“你是瘋了不成?”綺年也不耐煩了,“如今你是什麼身份,跑到王府來想做什麼!你可是想害死王爺?”被人知道太子的嬪妃跑來找個郡王爺,這渾身長嘴都說不清楚了吧。

“王爺可是又去山西那邊了?”清明彷彿沒聽見她的話,只管追問,“聽說那邊又起了匪患,王爺可有消息回來報平安?”

“關你甚事!”綺年的忍耐真是到了極限,“你還是想想你自己吧,就這樣出來了,你要如何回去!”

“我既出來了就沒想回去!”清明挺直身子,她瘦了許多,卻滿臉都是倔強的神態,更顯得線條堅硬。也不知是不是在廟裡整日皺着眉頭的緣故,眉間添了幾道明顯的豎紋,看上去頗有幾分戾氣,“你切莫以爲那匪患就真是匪患,我雖不知王爺爲何離京,卻知道其中必有蹊蹺!你或者不知——”

如鴛不大客氣地打斷她:“只怕清良媛纔是有所不知——也是,清良媛在廟中修行,外頭的事自然不知;我們王妃卻是王爺親口囑咐的,知道得自然比良媛多,良媛就不必操心了。”

清明被如鴛駁得臉色微變,勉強道:“原來外頭的事王妃也知道一二,那便更該知道,如今事出有異,王爺在外頭只怕危險。方纔我在金鋪裡問了掌櫃幾句,他雖不說,我看他那神色卻覺不對,怕是王爺在外頭有什麼麻煩,須趕緊派人去接應纔是!”

“你就爲了這個跑出來?”綺年臉色陰沉,“這些事自有別人安排,可是你該關心的?你就爲了這個私自逃跑,知不知道若被人發現你的行蹤,隨便一個私通的帽子扣上來,王爺也就完了?並且這些消息,你是如何知道的?”

“我假做拾柴失足墜崖,不會有人發現我來了王府。”清明自信地道,“消息是我跟寺裡來往的內監買來的。我是關切王爺安危,你不曾經過這些事,不知道利害,萬一王爺涉險——”

“夠了!住口吧你。”綺年不願再聽她的長篇大論,“我叫人立刻送你回去,你就裝作滾下山崖好歹才找到了路——”

“我不回去!”清明打斷她的話,昂起了頭,“就知道你不會知曉其中利害,我也不指望你了。我既出來就沒想着回去,你不去找王爺,我去!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人知道今日來過郡王府。”說着,舉步就往外走。

“把她捆了!”綺年突然一拍桌子,提高聲音喊了一嗓子。清明一怔,已經有四個婆子從門口進來,七手八腳地將她按住了。她雖然也學過幾下拳腳,但畢竟不過是花拳繡腿,對付個把丫鬟們尚可,這四個婆子卻是都有幾分功夫的,幾下就將她綁了起來,按在椅子上。

綺年臉色陰沉得像鍋底一樣:“我早就對你說過,既進了東宮,就安安分分做太子的嬪妃,不要再自以爲是給王爺添亂——看來,你是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啊。”

清明大怒:“你快放開我!你一個鄉下丫頭知道什麼利害,若不是秦氏從中作梗,王爺又怎麼會娶你爲妻!這種時候你還不以王爺的安危爲重,要你有什麼用——”

啪地一聲,卻是如鸝忍不住一個耳光摑了過去:“你纔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個奴婢,進了東宮就不知道有幾斤幾兩了不成?敢這樣跟王妃說話!”

“把她的嘴堵上,叫立春進來。”綺年一擺手,如鸝掏出塊帕子就塞進了清明嘴裡,悻悻道:“真是浪費了我一塊好帕子……”

立春雖在外頭,剛纔也聽見了幾句清明說的話,神色不由得複雜起來。綺年淡淡看着他:“你都聽見了?你說,現在要怎麼做?可是要聽清姑娘的話,派人去尋王爺?”

立春心中一凜,思忖半晌才低頭道:“如今沒有消息,斷不可輕舉妄動,王爺既跟王妃說過,沒有他的話任何消息都不可信,那就該一切如常。”

“很好。”綺年冷冷點頭,“你曾經有過一次不聽從王爺的話,結果是逼得王爺日夜不休地趕了六天六夜的路回來,險些累壞,可還記得?”

立春雙膝一軟,撲通跪倒在地:“小人記得,斷不敢忘!”就是那一次讓他知道王妃在這府裡到底是什麼地位,也讓他知道聽王爺的吩咐是何等重要,他一個擅作主張,險些就釀了禍事。且憑良心說,那一次王妃的對突發事件的處置亦無什麼不妥之處,並不似清明所說是個任什麼都不懂的鄉下丫頭。即以此次流民之事而言,王妃所思所想並不落於他之後,雖說不上殺伐決斷運籌帷幄,卻也不是那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尋常後宅女子可比。

“你記得就好。”綺年轉過頭去不再看清明,“這次的事,你也該知道利害,奉旨帶髮修行的嬪妃私自離開寺中已是大罪,何況還前來宗親府中,倘若被人知道,該是什麼結果?”

立春嘴脣微微顫抖。這事,從清明一方來說是抗旨私逃,對郡王府來說就是私藏內宮嬪妃,萬一再有人懷疑趙燕恆跟清明有什麼私情,那除了殺頭沒別的了。

“現在立刻把人送到我莊子上去,你安排兩個人嚴加看管。”綺年冷冷地瞥了立春一眼,“我知道你們一起伺候王爺多年,怎麼也有三分情面,倘若因此被她逃脫,給王爺惹出滔天大禍來——”

“小人不敢!定會嚴加看管,多派人手。”

“多派人手?”綺年冷笑一聲,“現在人手本來不夠,還要爲她分出人去。”

立春何嘗不知道,不由得擡頭看了清明一眼——好好的呆在寺廟裡修行豈不是好,何必這時候出來給人添亂!

“叫這兩個婆子跟着去看管她,繩子絕對不許鬆開,飲食之後立刻將嘴堵上,不管是關在地窖還是哪裡,絕不許再有人知道她在莊子上。”

“這,這四人是王爺留給王妃的——”這是呂王妃留下來的老人,本是住在外頭莊子上的,此次特意挪進來給綺年用。這四人力氣皆大,略會幾下拳腳,乃是爲了在侍衛不方便去的地方保護綺年的,這一下子就分出來兩個……

綺年沒理他,只看着兩個婆子:“準備一服藥,倘若有人發覺她的行蹤——”咬了咬牙,“立刻將人處置了,絕不能留下把柄。”這是她頭一次明確地吩咐殺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手都有些發顫。

立春臉色慘白,知道綺年爲什麼吩咐的不是他,就是怕他還念着從前跟清明的情份,到時候下不去手或者不服她的命令自作主張:“王妃,小人絕不會——”

“罷了,我知道你也難,多少總是有這些年的情份在。”綺年低下眼睛,不去看清明不敢相信的神情,“只要你記得一切以王爺爲重就行了。”這件事的利害立春是明白的,她的命令或者不足以讓他下手,但趙燕恆的利益絕對夠了。也不是她不相信立春,實在是清明惹的麻煩太大,倘若被人發現,不但皇帝要懷疑趙燕恆蓄意與太子勾結,就連太子恐怕也會懷疑清明入宮是趙燕恆別有居心。雖然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清明自作主張,但誰會相信趙燕恆能脫得開干係呢?她一直顧念着這些大丫鬟們在趙燕恆心目中的位置,總想着儘量讓大家都過得去,但現在看來,她實在是小看了清明的執拗。

兩個婆子卻是對清明沒有什麼顧忌,她們一直在趙燕恆的莊子上養老,離開王府的時候清明也不過纔到趙燕恆身邊伺候了兩三年。倒是趙燕恆將他們從莊子上接來的時候特意說過,讓她們萬事皆聽從綺年指揮,故而聽了這話,便齊聲應是,看着清明的眼神也跟看個死人差不多了。

清明到這會兒才覺得怕了,只是嘴被堵住,只能嗚嗚幾聲,掙扎起來。綺年擡頭看了她一眼,緩緩道:“你是覺得連太子妃都沒處置你,我便不能處置你,是麼?太子妃不處置你,是看在王爺的面上,非不爲也,乃不願也。你若是老老實留在寺廟裡,這一生也就平安無事,偏偏你仍舊的不安生——這一次,即使是太子妃也不能容你了。你只求老天保佑,無人懷疑你會到郡王府來,那你還可保住一條命。”

清明狠狠瞪着她,實在想不出這個鄉下來的丫頭怎麼會有這樣的底氣要處死自己。明明是個誰都不敢得罪的軟柿子,便是自己和白露對她有不恭敬的地方,她也都一笑而過,頂多到趙燕恆面前告一狀罷了。她一直覺得她做個王妃根本不夠資格,毫無殺伐決斷,卻想不到她頭一次殺伐決斷,卻是用在自己身上。

綺年擺了擺手,兩個婆子利索地拿個麻袋將清明套了進去,半拖半擡地弄走了。天明之後會有往莊子上去取油的馬車,人裝在油桶裡運走便罷。

綺年沒發話,立春還沒敢起來。綺年走了幾步,轉頭看他:“清明人在寺廟,如何對外頭的消息這等靈通?她所說的買消息的內監又是什麼人?一個內監就能知道這許多事?”不但知道趙燕恆離京,還知道山西的匪患,這些事,宮裡那些沒緊要的小太監小宮女都是根本不知道的。可若說這個內監有些本事,地位必然也高些,清明一介失寵的嬪妃,拿什麼能打動他?

立春的臉色也難看起來:“王妃懷疑,有人故意泄露消息給清明?”

“這種時候,不得不防。”綺年冷冷地道,“誰叫她這樣愚蠢,偏偏又頑固不化呢。”

立春深深低下頭去:“王妃放心,小人會讓清明說出是何人將消息傳遞給她的。且——若有所動靜,小人必然——將一切都收拾乾淨。”

綺年轉過頭去,淡淡道:“你知道就好。最好記住,這不是爲了我,是爲了王爺,爲了整個郡王府。”

80 郡王府暗流洶涌55 二月間瑣事纏身7 立嗣子吳氏撒手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44 假和尚另有乾坤179 汝陽侯一府亂賬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91 嫁入婆家第一仗16 春山閣連波獻技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57 你方小產我有孕119 日後留更番外148 挑撥離間種禍根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4 一波未平一波起11 遇親戚同病相憐38 後花園好戲連臺24 大水衝了龍王廟54 冷玉如乍遇難關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97 步步爲營步步難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60 恆山伯陪嫁義女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51 青雲庵急中生智24 大水衝了龍王廟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1 遇親戚同病相憐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67 喬連波臨盆產女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2 論往事母親病重100 我以不變應萬變176 赴喜宴雙雙有喜71 又是一年春來到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13 正花廳闔家歡宴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99 赴宮宴節外生枝34 大舅母未雨綢繆44 假和尚另有乾坤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9 別故土江畔生變19 論前途各房夜話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88 新婚朝新婦敬茶60 恆山伯陪嫁義女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49 風波驟年關難過31 文昌廟驚遇故人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66 人生難得知心人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157 恆山伯府開鬧劇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73 摽梅之吉期有日90 後宅院瑣事連連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10 郡王府餘波未平56 發夏衣引起風波46 松鶴堂談婚論嫁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79 汝陽侯一府亂賬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5 長者賜姊妹生隙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126 妻妾分定婚嫁忙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88 新婚朝新婦敬茶53 驚失火天災人禍59 錯中錯成就姻緣83 國公府亂七八糟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
80 郡王府暗流洶涌55 二月間瑣事纏身7 立嗣子吳氏撒手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44 假和尚另有乾坤179 汝陽侯一府亂賬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91 嫁入婆家第一仗16 春山閣連波獻技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57 你方小產我有孕119 日後留更番外148 挑撥離間種禍根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4 一波未平一波起11 遇親戚同病相憐38 後花園好戲連臺24 大水衝了龍王廟54 冷玉如乍遇難關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97 步步爲營步步難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60 恆山伯陪嫁義女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51 青雲庵急中生智24 大水衝了龍王廟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1 遇親戚同病相憐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67 喬連波臨盆產女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2 論往事母親病重100 我以不變應萬變176 赴喜宴雙雙有喜71 又是一年春來到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13 正花廳闔家歡宴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99 赴宮宴節外生枝34 大舅母未雨綢繆44 假和尚另有乾坤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9 別故土江畔生變19 論前途各房夜話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88 新婚朝新婦敬茶60 恆山伯陪嫁義女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49 風波驟年關難過31 文昌廟驚遇故人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66 人生難得知心人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157 恆山伯府開鬧劇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73 摽梅之吉期有日90 後宅院瑣事連連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10 郡王府餘波未平56 發夏衣引起風波46 松鶴堂談婚論嫁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79 汝陽侯一府亂賬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5 長者賜姊妹生隙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126 妻妾分定婚嫁忙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88 新婚朝新婦敬茶53 驚失火天災人禍59 錯中錯成就姻緣83 國公府亂七八糟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