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衆人趕在午時前拜了靜華寺大殿佛祖金身, 上了香。陳太初、程之纔等男賓遂被知客尼接入客堂裡用茶。

“明日開始要做法事,若是今日想上後山賞花,記得讓玉簪到這邊來叫我。我陪你們去。”陳太初叮嚀九娘, 又問玉簪:“這裡山路崎嶇難行,可有帶了靴子?”

九娘笑着福了福:“多謝太初哥哥,虧得你昨日特地登門知會了一聲, 我們幾個才都帶了靴子。”汴梁城的山, 不過是高一些的土坡,平常踏青的淺幫厚底履就足夠, 四娘沒提起, 她們哪裡想到靜華寺的山是真正的大山。

陳太初又從懷裡掏出一個荷包遞給九娘:“山裡難免有蛇蟲, 你將這個戴在身上。裡頭另有一包藥粉, 夜裡在門窗邊也撒上一點。”他見前頭六娘七娘都停了腳笑着等九娘,臉一紅,柔聲道:“你快去吧。”

九娘大大方方接了過來交給玉簪,又福了一福, 轉身去了。

陳太初目送她跟着衆人從廡廊下往後面蘭若精舍去了, 才轉過身來,卻見身後程之才正靠着廊柱癡癡發呆。

程之才見陳太初轉過身來,趕緊站直了朝他一揖:“二郎。”見陳太初皺起了眉頭,程之才一驚,趕緊解釋:“我沒有看九妹妹,也沒有看蘇家妹妹。我在送四妹妹而已,我們年底就成親了。”方纔出大殿的時候,四娘又回頭看了他一眼,他纔不知不覺跟到這裡。

陳太初略一拱手,不假辭色,徑自轉身往客堂去了。程之纔跟在他後面,心裡酸溜溜地嘀咕着,好歹將來也是連襟,這麼冷冰冰的算什麼,難道就你能和沒過門的娘子說話送東西看個沒完沒了,我連看一眼都不行?想到袖中塞的小紙團,似乎還帶着四娘身上的幽香,程之才的心狂跳了起來。

杜氏她們跟着法瑞穿過比丘尼們住的蘭若精舍,便出了靜華寺的後門。二十幾級石階上去,是靜華寺的居士寮房所在的方寸院。

方寸院牌匾下,兩扇厚重古木大門前,有二十多位禁軍把守着,當先站着一位身穿入內內侍省押班官服,手持塵麈的內侍,見到孟府這行人,就帶着兩個小黃門笑着下了石階。

“慈寧殿押班王堅,恭請淑德縣君萬福金安!”王堅躬身行禮唱道。

衆人都有些吃驚,呂氏喚六娘上前應答。六娘落落大方福了一福:“閣長萬福。”

“折殺小人了,娘娘特派小人來靜華寺伺候縣君,縣君還請直呼小人名字。”王堅笑着又和杜氏呂氏等人見了禮,帶人退到了六娘身邊。杜氏呂氏面面相覷,九娘揣摩了片刻,暗暗嘆了口氣,怕是張蕊珠一事後,太后娘娘對陪公主賞花的趙栩也不放心,才特地派人來看護着六娘。

衆人進了方寸院,都讚歎不已。後院沿山體由低往高建有近十間錯落有致的寮房,都帶有小小的院落,又種着修竹藤蘿圍繞,看起來野趣盎然。

不多時,衆人看到東面一圈圍着青色步障,入口處站着兩個內侍黃門,法瑞放輕了聲音:“越國公主就住在此地,還請諸位出入小心,免得衝撞了公主。兩位殿下住在玉佛塔後的靈臺院,和這邊並不相通,倒是無妨。”

到了方寸院最高處的一排寮房門口,雖有高高的寺廟山牆隔阻,玉佛塔已然近在眼前。衆人各自安頓下來,淨面洗漱用飯。

待那負責行堂的比丘尼們取走食籃,法瑞遣人請了杜氏三妯娌去前殿衣鉢寮商議後三天的法事。六娘九娘去史氏屋裡找蘇昕說話,七娘也一定要跟着。

剛坐下來,王堅引了一位女史來見六娘。

女史笑吟吟道:“淑德縣君萬福,公主殿下特遣奴婢來請縣君,往後山桃花林賞花。”

六娘一怔,看向九娘和蘇昕。女史笑道:“公主殿下有意親近,縣君請放心。昨日娘娘召見公主殿下,還提起縣君,要奴婢等人悉心照顧好縣君。殿下說了,若是縣君的姊妹們方便,還請一起前往。”

七娘眨眨眼:“六姐,你去吧,我得回房歇一歇。”法瑞所謂的得了御廚真傳的齋飯,不過是青菜豆腐蘑菇一類,毫無油水。她爬了一早上的山,腳底板疼得要命,可不想再去爬山,更不想陪着六娘去應付契丹公主。

九娘道:“我陪六姐去,阿昕姐姐,不如你和我們一起去?”雖然這位耶律公主幫了六孃的忙,但九娘依然十分不放心。出去了,也好有機會和蘇昕說話。

蘇昕想了想,點頭應了。九娘想了想,讓玉簪叫人去和陳太初說一聲。三人各自換上短褙子和馬裙,穿了靴子,帶着女使們和一應用具,跟着那女史出了方寸院。兩位知客尼和陳太初已經在院門口等着。

陳太初見她們都還戴着帷帽,不禁忍着笑說:“後山樹枝茂密,山路又窄,你們這樣,不是被樹枝勾住帷帽,就是會看不清腳底骨碌碌滾下山去了。”

九娘三個就取了帷帽,交給一個侍女送回寮房。陳太初一見蘇昕竟然瘦成這樣,不由得一震,多看了她兩眼。蘇昕微笑着和他見了禮。

陳太初和兩個知客尼當頭,九娘三個在後,一衆數十人浩浩蕩蕩往後山而去。王堅帶着的兩個小黃門,跟在金盞後頭,喊着姐姐,把她們幾個手上的提籃都拎了過去。

沿着方寸院東牆,另有一條山路往山上樹林中伸展着。十來個禁軍開路,帶着她們繞過後面的玉佛塔和靈臺院,又走了一刻鐘,轉了兩個彎,眼前豁然開朗。

陳太初和九娘幾個都一呆,雖然上山路中已見美景,此時仍然禁不住目眩神迷。眼前直到山頂出,放眼盡是花綻紅,葉凝碧,山風一起,花雨紛飛。蜿蜒山路邊,一條小溪,不知水源從何起,正潺潺往山下流去,那地勢略平處,看不見溪水,落花堆積,緩緩移動,仿似深深淺淺的一條桃花毯蓋在上面。

知客尼雙手合十唱了佛號,笑着說:“後山頂上有三道小瀑布,落下來積成了落英潭,一旦下雨,就會一路流瀉下山,這條落英溪也算是一景。娘子們這邊請隨貧尼入林。”

陳太初個子高挑,心思又不在眼前,只在身後,不免總是碰到低矮的桃樹枝,勾掛下幾縷髮絲不說,更落了一頭一臉的花瓣。九娘看着陳太初的狼狽模樣,想到他先前還說她們幾個容易被掛在樹枝上,轉頭對着六娘蘇昕指指陳太初的頭上,三人不約而同大笑起來,連女史和玉簪她們也忍不住掩嘴輕笑。連串銀鈴般的笑聲裡,陳太初更是狼狽,伸手去擋桃花枝,枝條搖曳中,桃花落得更多了。一路石階上新紅疊殘紅,很是詩意。

這邊笑聲不絕,山上叮咚幾聲,忽地響起了隱約的琴聲,跟着一縷簫聲悠悠揚起,伴着溪水流淌,春風穿林聲,鳥鳴聲,飄入衆人耳中。

***

從山頂沿着山石垂落的三匹瀑布,並無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象,經年累月地緩緩流下,注滿了這處山坳,不知哪位有心人,將這山坳兩側用石塊壘起弧形邊,又種上了各色碧桃緋桃人面桃,就成了落英潭,日子久了,這半邊山都成了一座桃花山。

日光照射在一汪碧潭的中心,潭水略有些透明。滿是青苔的潭邊兩側,歪斜着百年老桃樹,枝椏蔓延低垂,飛花處處,絡繹不絕,在潭邊堆成了紅粉白旖旎交集的錦帛,順着地勢往南邊的缺口擁去,越堆越多,積多了,被潭水一衝,爭先恐後地沿着落英溪下山去了。

趙栩身下墊着一張藤席,一手托腮,懶洋洋地側身躺在落英潭南邊一株白碧桃下頭,看着那缺口處慢慢又堆積起來的花瓣,隨着琴聲,他不時彈出幾片飛花,落在水中。陽光透過花葉,不再灼熱,在他臉上身上留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在他背後,落英潭西邊的幾株垂枝碧桃下,鋪了十來張藤席,十來個隨從和四五個身穿契丹長袍的宮女,正站在上山小路的盡頭。藤席上隱枕堆疊,案几上酒水點心俱全。身穿霜色道袍的趙瑜正在撫琴,跪坐一旁的耶律奧野,身穿紫色長袍,手中一管竹簫,簫聲和着琴聲,婉轉若吟。

一曲奏畢,耶律奧野沉寂了片刻,躬身向趙瑜拜了下去:“幽澗泉,鳴深林,落飛花,心寂靜。一年多不見,先生琴藝,奧野拜服。”

趙瑜長笑一聲:“拂彼白石,彈吾素琴。公主的簫聲也精進了啊。”

耶律奧野微笑着站起身,替他將琴放到一邊,不等趙瑜喚人來服侍,伸手一抄,輕鬆將他抱起,走了兩步,放在一張案几後,將他的雙腿置平,道袍下襬蓋好,在他背後靠着樹幹堆放了兩個隱枕。

趙瑜臉上發燙,看着她溫柔又認真的臉嘆了口氣:“奧野你不必這樣,叫僕從來就是。”

“舉手之勞,不用謝。”耶律奧野凝視着他:“以前在上京,你總是爲了這個謝我很多次。”

趙瑜轉開眼,看向樹下無所事事的趙栩:“公主讓子平羞慚自己枉爲男子。”

耶律奧野凝神看着認識近二十載的男子,卻不願再以崇王或先生稱呼他:“所以你視我爲公主爲弟子爲友,卻不肯把我看成一個普通女子?你不喜歡我照顧你?”

趙瑜早些年就領教過耶律奧野毫不掩飾的主動熱情,無奈地搖頭道:“公主原本就不是普通女子。我雖不利於行,但也不至於要勞煩——”

耶律奧野打斷他:“我喜歡照顧你,不覺得煩。你爲什麼羞慚什麼枉爲男子?你應該羞慚的,是耽誤了我二十年啊,不是嗎?”

趙瑜一怔。

“我和你相識於微時,那時我和哥哥還沒有被耶耶接進宮裡,你也還是一個無人過問的質子。”耶律奧野面上浮起一絲狡猾的微笑:“奧野九歲時爬到你院牆上要跟你學琴,你雖然不利於行,也順利把我接下了牆,你應該不管我纔是啊。奧野十八歲時要招你做駙馬,你用年紀和腿疾推託我,可你應該早些娶親讓我死心纔是啊。爲何你還要和顏悅色地教我大趙詩詞文章禮儀琴棋書畫?難道不是爲了把我娶回家陪你過日子?”

見趙瑜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耶律奧野也瞪大了眼:“趙子平!你害得我等了你二十年,千里迢迢追來汴京,還被燕王嫌棄我太老,難道不覺得羞慚嗎?”

趙瑜嘆了口氣,一時無語。人和人的際遇因緣,非他能控,非他能想。自從耶律奧野十八歲第一次拒絕去西夏和親,就找他坦言過心思。可他自己如浮萍無根,又和阮玉郎有牽扯不絕的關係,怎會肖想一個比自己小了近十歲的異國公主?自然一口謝絕。之後他看着她一步步籠絡蕭氏一族,在朝中和軍中得到不少支持,奔着攝政公主的路去了。誰想到時隔多年,在這青山綠水邊,前來大趙和親的她卻難辨真假地又訴說起心事。他洞察人心和世情,唯獨對這樣一個女子,不敢嬉笑怒罵。

“唉,公主殿下你究竟想要做什麼,直接同我三叔說就好了。實在不行,扛上肩頭搶回上京去。”趙栩懶洋洋的聲音飄了過來。山下來人腳步聲越來越近,他等不及了。

趙瑜忽然有種被趙栩放在盤子裡送上桌的感覺。

耶律奧野聞言笑了起來,一雙眸子閃閃發亮地看向趙瑜:“趙子平,我耶律奧野想招你爲駙馬,你可願意隨我回上京?”

趙栩一愣,隨即翻身而起笑了起來,丟下半身花雨。這個耶律奧野,還真敢想啊。轉頭就見到一羣人穿花拂枝而來。當頭的陳太初正輕拂去衣襟上的幾片桃花,看見趙栩,微微一笑:“六郎。”

九娘一驚,視線不禁越過陳太初,就見趙栩正長身玉立在潭邊一株白碧桃下,宛如桃花仙,面上含笑,顧盼生輝,將這一潭碧水滿山桃花硬是壓得失去了顏色。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太初。”趙栩點點頭,不動聲色地看向他身後:“阿妧。”

作者有話要說:注

1、幽澗泉,鳴深林。和拂彼白石,彈吾素琴出自李白的樂府詩《幽澗泉》,作者菌始終五體投地覺得古詩詞才更合適這些場景。雖然也胡謅了六個字,汗顏得厲害。

2、寫到落英溪和落英潭飛花堆積時,就想到了清明節前後,京都哲學小路的那條河,滿滿的櫻花,緩緩地蓋在水面流動,太美。於是有了這場大劇情的一個小場景。

3、我也是牆頭草,每次寫太初和九娘,的確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安定得很。結果一到六郎,我心如火,又燒起來了。

4、謝謝好些新讀者的熱情留言。多謝訂閱。謝謝老讀者。

5、爲了靜華寺大劇情裡關於寺廟的人員名稱和場地名稱不出笑話,請教了兩位居士朋友。相關場地名人員名稱都出自這兩位朋友,感謝。還聽來一件趣事。s市有位自幼出家的和尚,極英俊,虔誠向佛,擅長石刻、打絡子。戶主曾選了不少碧璽琥珀之類,請他打成平安絡,我車上有一個,一根線打成的絡子,極其美。這位和尚在佛前伺候,遇到一位女居士,很美,因其家中富足,她半生學工筆畫,誠心在家修行,從來不談婚姻事。兩人在佛前對視了一眼,這位和尚隨即還俗,兩人就此結爲夫婦。一個畫畫,一個刻石結絡,自得其樂。真是美事。

6、靈臺院和方寸院出自《西遊記》,菩提老祖住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悟空在此開竅……嗯,我有很重的惡趣味。

7、桃花林場景靈感出自吉野山滿山櫻花。我在微博上放了照片。有興趣增加現場感的書友可以一看。微博名:小麥-麥麥。

第三百五十一章第145章第129章第194章第13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255章第246章第185章第35章第126章第126章第9章第3章第61章第40章第128章第203章第三百一十五章第226章第204章第64章第102章第34章第151章第 371 章第293章389.番外第一百七十一章第260章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87章 布第51章第27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208章第251章第125章第281章第236章第24章第245章第三百五十七章第231章第266章第189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6章第三百五十九章第207章第55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三百零七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234章第98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299章第208章第6章第241章第三百一十九章383.六九黨勿買第三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三十章第261章第205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141章第三百五十九章第271章第111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220章第136章第三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36章第254章第210章第256章第53章第68章第212章第298章第209章第277章第248章第102章第231章第141章第113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2章第196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48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第三百五十一章第145章第129章第194章第13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255章第246章第185章第35章第126章第126章第9章第3章第61章第40章第128章第203章第三百一十五章第226章第204章第64章第102章第34章第151章第 371 章第293章389.番外第一百七十一章第260章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87章 布第51章第27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208章第251章第125章第281章第236章第24章第245章第三百五十七章第231章第266章第189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6章第三百五十九章第207章第55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三百零七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234章第98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299章第208章第6章第241章第三百一十九章383.六九黨勿買第三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三十章第261章第205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141章第三百五十九章第271章第111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220章第136章第三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36章第254章第210章第256章第53章第68章第212章第298章第209章第277章第248章第102章第231章第141章第113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2章第196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48章第三百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