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

bookmark

石達開、楊輔清兵敗贛江,退防撫州,整休兩月,再行起軍。

1858年3月31日,楊輔清聲東擊西,由江西鉛山揮戈入閩,一月時間,接連攻克蒲城、松溪、政和、邵武。

閩北四鎮,接連而失。閩浙總督王懿德急疏:匪蹤劇疾異常,狼奔豕突,在在堪虞,民心甚屬驚惶,聞警遷移,不一而是,風謠四起,大局震動。

4月14日,石達開進軍浙江,首克江山縣城,頓兵二日,達開遣一部進擊常山、開化,以御徽州清軍;自率主力,疾進衢州。

西安將軍福興聞,即由廣信一路跟進。衢嚴鎮總兵饒廷選,亦由玉山疾至衢州,佈置防務。

衢州控鄱陽之肘腋,扼甌閩之咽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浙江巡撫晏端書不敢怠慢,即刻諮請江西巡撫耆齡、江寧將軍和春分兵相助,又令浙地各道府總兵提督飛馳救援,

4月18日,石達開率部進攻衢州,福興軍至,與饒廷選內外夾擊。石達開不敵,逼城紮營,於衢州東西築壘四十餘座。

20日,達開再攻,又被夾擊,東路二十餘軍營皆被福興兵勇踏毀,西路銅錢營盤亦被鄉民付之一炬。

二攻無果,達開遂廣分其兵,附郡十里內外分屯散處,由西南而至東南蔓延數十里,意圖四面合圍,爲久困郡城計。

22日,漳州鎮總兵周天受、皖南鎮總兵江長貴、黃岩鎮總兵明安泰、遊擊田應科各率兵至,衢州內外,各路清軍,已逾兩萬。

福興遣周天受入城協防,周拒,言賊勢將東趨,樟樹潭乃東進龍遊必經之路,必即駐紮。

各路清軍事權不一,晏端書無奈奏請:福興節制江西、金陵援軍,周天受節制徽州、杭州援軍,饒廷選堅守城垣、會同策應。

張遂謀謂石達開道:吾兵臨城下,妖兵臨吾後,甚難專攻;大軍東趨,擊妖弱處,或可速成。

達開道:吾挾數萬之衆,裹數月之糧,東進、攻城皆可兼及。

25日,石達開令人搭設浮橋,東擊樟樹潭;又遣兵一萬,包抄福興營壘。

橋建一半,即爲炮毀;太平軍打熬不住,紛紛涉水過河。周天受見狀,督率三軍接仗。福興聞警,飭令副將張騰蛟迎戰,饒廷選亦派重兵接應。兩軍血戰竟日,衢州城外、樟樹潭邊,全皆屍骸枕藉。

翌日黎明,達開遣軍渡河偷襲,周天受察覺,偕江長貴督兵反撲,鏖戰半晌,勝負未分。

28日,達開親率萬兵,圍攻樟樹潭,亦不能勝。

張遂謀道:浙野小民曰:衢州至龍遊除樟樹潭水路外,臨山、溪口、橫路、全旺等四處僻徑,皆可進至。

石達開道:吾令:石鎮吉率兵一萬,間道奔襲,東攻龍遊。

達開屢攻樟樹潭,周天受不安,謂江長貴道:賊逆不得志於衢州,必將潛竄金、嚴。明安泰一軍,速至龍遊設防。江總鎮去開化剿賊,亦要小心。

5月1日,石鎮吉進抵龍遊,見清軍防守森嚴,折而攻南,十日之內,連克遂昌、松陽、處州。浙中大震,龍泉、宣平、縉雲處處戒嚴。周天受、明安泰不敢怠慢,急至宣平、縉雲設防。

周天受、江長貴、明安泰皆離衢州,福興孤掌難鳴,夜入衢城,謂饒廷選道:城垣東西南三面,皆被賊圈,北面吾營,倘被賊佔,城中聲氣立形梗塞;賊若順攻壽昌,則杭州危矣,此斷斷不能生髮。兄護佑衢城,吾督兵北向,防賊竄犯。

明安泰副將李嘉萬孤軍疾進,至處州銀場地方駐紮,旋被石鎮吉包圍,明安泰再遣副將陶茂森救援,石鎮吉遂退。

1858年5月17日,周天受率兵趕至,察看地形,大驚,道:銀場乃四戰之地,不宜駐紮,即刻移營嚴泉。忽天色驟變,大雨傾盆。李、陶延宕二日,覆被石鎮吉圈圍。

石鎮吉居高臨下,督兵圍攻,血戰竟日,斬殺知府唐寶昌、都司馬元鎮,一千清軍,幾近殺光。周天受、明安泰鹹來增援,亦不能敵。鎮吉再佔縉雲、武義、永康、雲和,一時風光無兩。

石鎮吉虐打浙中,咸豐帝怒諭:福興堵截不力,革職留任,折返玉山,防賊回竄;周天受屢挫賊鋒,賞加提督銜,督辦浙江防剿事宜;耆齡、和春、鄧紹良等,再飭將兵,火速馳援。

江西巡撫耆齡接旨奏曰:奴才再令九江鎮總兵李定太,率兵七千,日夜兼程,應援浙江;探報,李部昨日已抵婺源縣城。惟願周天受剿辦得手,東路得就肅清,與衢郡官兵連爲一氣;然後福興從常山進兵,回顧西路;江長貴從開化進兵,以清西北一路;周天受、明安泰從江山進兵,以清西南一路,方爲萬全之策。

江寧將軍和春亦奏:爲今之計,惟有嚴守遂安,顧住嚴、杭門戶,一面益周天受、明安泰以兵力,防金華而剿處州;一面酌量情形,或由龍遊、或由壽昌進兵,會合福興,力解衢圍,或者尚可補救。十日之前,奴才業已飭令鶴麗鎮總兵周天培,偕副將郭啓舉、和順,率兵三千,飛速入浙。

浙江提督鄧紹良接旨,即遣遊擊吳再升,率兵一千,增援壽昌。吳再升進至壽昌,遍歷該邑全境,未見一賊。周天受遂令其馳赴武義,圍擊石鎮吉。壽昌守將秦如虎,亦率主力,救援遂安。偌大之壽昌,僅餘四百兵丁。

未幾,咸豐帝以衢州空虛,諭令福興暫留協防。

福興未至,石達開趁機興兵北擊,6月23日,攻佔壽昌。

壽昌失,晏端書即刻奏請張國樑赴援浙江,總統各軍;且飛飭入浙各將:壽昌乃金華、衢州、嚴州三郡咽喉重地,旁竄下竄在在堪虞,嚴州若失,則杭州危殆!惟願各路將軍即刻並驅壽昌,滅此醜類!

周天受獲悉,即令周天培、王恩榮馳援。李定太聞知,急由遂安疾進嚴州,進逼壽昌。

江寧將軍和春奏曰:浙江戰事日窘,唯合四省總兵四員、兵勇二萬數千人必當有一總統大員以一事權,浙事方弭。福興位及將軍,然各路軍營將士與地方官紳鮮有心服者。

兩江總督何桂清奏曰:現在浙江匪勢大股業已東趨,而自處州以迄常山、開化數百里之間聯絡不斷;福興一軍雖將圍衢之賊節次剿洗,而旁竄愈多,壽昌、遂安、龍遊、蘭溪處處告警,防不勝防。周天受雖奉旨督辦浙江事宜,止能力遏東路,無暇顧及西路衢、嚴一帶,且與福興一軍現有主客之勢;而明安泰、饒廷選之資格均在周天受之前,恐其時呼應不靈。浙江巡撫晏端書,有籌辦兵餉彈壓地方之責,本不能不坐鎮省城,況于軍旅,亦非所長。臣擬奏請和春督辦江南、浙江軍務,周天受幫辦浙江軍務,總統諸軍。

咸豐帝諭令和春遵辦。和春以“近來眼斜口歪、言語不清、急切竟難就道”推之,覆上奏曰:江營已分兵五千,應援浙江;兵愈分愈單,恃何擊賊之老巢?張國樑、許乃釗等不再援浙。

咸豐帝以和春言之有據,許。復又諭令官文、胡林翼:石逆達開,兵臨衢州,浙地孔棘;李卿續賓,藩司本任,即刻赴浙。欽此。

胡林翼偕官文奏曰:陳玉成糾合皖省各路逆匪,負隅自固,多至二三萬人。我軍以六千人扼其西南,而尚缺東門兩面,必俟黃安收復,厚集兵力,乃能併力圍剿。其黃安另股賊匪亦七八千人。自黃安失,而德安、安陸、襄陽個郡縣均已戒嚴,二三月內必難分兵援浙。

肅順道:曾國藩賦閒日久,援浙正當其時。

湖南巡撫駱秉章亦疏:現在援浙各軍將領均前兵部侍郎曾國藩所深知之人,非其同鄉,即其舊部,若令其統帶楚軍赴援浙江,則將士一心,於大局必有所濟。

咸豐帝諭曰:浙江乃朕糧餉重地,不容有失;曾國藩剋日赴任,糾合統領四省之軍,滅石逆於衢州城下。

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
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