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60章 ,上海行動

bookmark

何應欽與王雲用了三天時間從特別任務連和特勤處挑選出了五十名精銳士兵,所有人裝配最新的“紹霆式”自動步槍和原廠毛瑟手槍,倪映典還提前安排了一批包括兩挺輕機槍和一挺迫擊炮的軍火到上海,交給上海情報站保存,以備不時之需。行動隊的成員除了在軍事素質上拔尖之外,同時在政治思想上也極爲忠誠,絕不會因爲一己之念或者個人信仰原因而影響任務的執行過程。

又經過了兩天的詳細布置,在第六天早上時行動隊更換着裝,以各種平民身份分乘了當天三個不同航班,動身前往上海。

王長齡要比何應欽等人晚上幾天,一方面他需要精挑細選特遣隊的成員,另外一方面他的任務也不用那麼着急,等到行動隊執行完成之後才輪到他們登場。前後一共用了八天時間的籌備,總算將特遣隊組織和框架擬出了一個大概。

一直特殊部隊的組建不是這麼簡單,像第三十九師的特別任務連那是經過了長達一年的實戰歷練,這才凝聚了有規範有體系的特種部隊。不過王長齡也十分無奈,畢竟霆帥那裡要求的緊,只能先把隊伍湊齊,之後的制度規範再慢慢的進行完善。

草案送到吳紹霆這邊之後,吳紹霆花了一點時間過目,並且憑藉自己的經驗做了一些修改,並且親自制訂一套暫行規章制度。除此之外,他還給這支特遣隊安排了正式的番號,既然隸屬於特勤處,而特勤處分爲特勤和情報兩個部門,索性這支部隊爲第三個獨立部門,即稱其爲“第三特戰大隊”。

十月三十日,王長齡親率這支特戰大隊動身前往上海。

何應欽和王雲抵達上海是十一月一日,上海情報站站長親自到碼頭迎接,陸陸續續集齊了隊伍,在公共租界租了一棟公寓安置了下來。上海情報站成立已經快有兩年的時間,核心成員都是隸屬於廣東都督府特勤處,在外圍也僱傭了一批第三方間諜,大肆蒐集各方面情報,已經在上海奠定了不小的基礎。

早在何應欽帶領行動隊啓程之前,上海情報站接到了廣州的消息,開始將上海青幫以及與青幫有關聯的各方勢力一一摸清底細,把所有資料彙總整理完畢。直到今日見了何應欽,直接把整理過後的情報遞交上去,並派出特工協助何應欽等人展開行動。

青幫聽上去只是一個幫派,不熟悉青幫歷史的人也只會認爲青幫是一個黑幫門派罷了。但實際上,上海青幫與洪門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那就是在青幫內部同樣有許多團體派系。與洪門不同的是,青幫的組織結構和章法要比洪門嚴密許多。儘管青幫內部有不同的勢力,可並沒有像洪門那樣的鬆散,甚至還發生堂斗的情況。

有言道:“清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說的就是青幫與洪門的具象化不同。

青幫入門是按照拜師的關係,一層層師弟、徒弟、徒孫之分,形成一個龐大的上下直線關係。而在青幫裡面輩份較高的幾個人,也是勢力最大的幾個團體,他們之間的關係便是同脈不同支。這幾個老大便成爲青幫高層人物,各自管理各自的地盤,互不侵犯,一旦一方遇難,另外己方一定會鼎力相助。

所有青幫團體槍口一致對外,從而奠定了他們在上海的黑幫龍頭地位。

有實力的商人原本與青幫沒有直接利益關係,因爲青幫自己也會經營一些生意,雙方甚至還會因此發生衝突。只有那些實力甚微的小戶商人,才需要依靠青幫,定期交納規費,受其保護,以免遭到其他黑幫或者商人的排擠。

陳其美之所以能夠成爲青幫的領頭人物,並非是因爲他們在青幫出身的地位高,而是昔日爲了拉攏會黨參與革命,他藉助同盟會的經費和孫中山的影響力,大肆在上海拉線搭橋,擴充人脈關係。沒過多久,他與青幫各個老大混的熟絡,又有同盟會做後盾,很快被推爲青幫領頭,一時間是上海叱吒風雲的人物。

陳其美在青幫唯一的大作爲,就是以革命身份拉攏了青幫與大地主、大商團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青幫兄弟與商團武裝共同組成了一支勢力武裝,在上海起義和日後陳其美統制上海期間起到了極大的幫助。而自從以後,上海青幫與大商團之間也有了一定聯繫,互幫互助,爭取更大的利益,冥冥之中已經成爲活躍在上海的龐大勢力。

北洋政府在調查北京遇刺案時,鄭汝成之所以不敢輕易拿這些人青幫老道訊問,正是處於這個原因。青幫不僅僅與大商團有關係,還充當着租界洋人的爪牙,無論是商人還是洋人,鄭汝成都不敢貿然得罪。

何應欽在把所有資料瞭解清楚,又派人對各個老大、有關聯的商團老闆等等進行了實地偵查,忽然有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青幫與商團武裝能夠讓本地軍閥鄭汝成都不敢動彈,必然是有個中原因的,單憑上海情報站和行動隊這點人,萬一發生正面衝突只怕很難應付,最好的辦法還是拉攏上海本地的其他幫派,或者青幫內部某一個可以合作的老大,一邊可以照應,一邊可以蒐集到更多的證供。

這聽上去似乎是異想天開,但其實並非無計可施。

陳其美從上海逃亡日本已經有三四個月之久,上海青幫早已經是羣龍無首,只是幾個下面的老大一直在相互掣肘,總算維持了青幫穩固的局面。可是難保青幫的老人們不是在覬覦頭領的位置,權力**就像是無形的鐵鉗,就算是鐵打的硬漢都能扯得動。

相互掣肘是因爲勢力均衡,一旦有外界勢力介入其中,打破了這種平衡,必然就能掀起一番驚濤駭浪。

當然,何應欽並沒有忘記這次到上海的首要人物,不管怎麼說,一切還得按照之前的計劃來入手,至於策反青幫老大必須小心慢行纔是。與王雲商議過後,按照之前吳督軍的安排,何應欽坐鎮上海情報站統籌,王雲帶人行動。

根據上海情報站的羅列,第一步便從青幫碼頭老大譚曉生和漕運老大葉林星下手,這兩人昔日與陳其美關係最密切,北京行刺案的兇徒之一正是葉林星的門生。

第14章 ,氣勢服人第802章 ,第二師援軍第410章 ,授勳儀式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273章 ,振軍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145章 ,沙俄二月革命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420章 ,風波暗起第49章 ,翻譯翻譯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429章 ,全省振興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959章 ,斷交第74章 ,展示效果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805章 ,煎熬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261章 ,絞肉機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508章 ,再逼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53章 ,義正嚴詞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1220章 ,野心家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194章 ,龍濟光使者第404章 ,洪門第392章 ,岑春渲南歸第650章 ,拉攏川軍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663章 ,揭底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1185章 ,中美會談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353章 ,陣地上的除夕夜第1027章 ,在越南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935章 ,條件第827章 ,白熱化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084章 ,以地換時間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211章 ,裂痕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285章 ,粵桂戰爭結束第549章 ,南方聯合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516章 ,克廈門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1168章 ,詳細布置第30章 ,小惡作劇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1191章 ,發佈會之後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112章 ,打擊報復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706章 ,大戰前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203章 ,在北方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
第14章 ,氣勢服人第802章 ,第二師援軍第410章 ,授勳儀式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273章 ,振軍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145章 ,沙俄二月革命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420章 ,風波暗起第49章 ,翻譯翻譯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429章 ,全省振興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959章 ,斷交第74章 ,展示效果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805章 ,煎熬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261章 ,絞肉機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508章 ,再逼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53章 ,義正嚴詞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1220章 ,野心家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194章 ,龍濟光使者第404章 ,洪門第392章 ,岑春渲南歸第650章 ,拉攏川軍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663章 ,揭底第234章 ,中德張盛霆軍械公司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33章 ,廣東內部小派系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1185章 ,中美會談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353章 ,陣地上的除夕夜第1027章 ,在越南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935章 ,條件第827章 ,白熱化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084章 ,以地換時間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211章 ,裂痕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285章 ,粵桂戰爭結束第549章 ,南方聯合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516章 ,克廈門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1168章 ,詳細布置第30章 ,小惡作劇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1191章 ,發佈會之後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112章 ,打擊報復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706章 ,大戰前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203章 ,在北方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