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廠是前朝明廷工部直屬的工坊,擔負很大一部分國家建設、軍備製造的責任。
這裡有冶煉廠、鍛造廠、火藥廠等完整的軍備、火器生產線。也有瓷器燒製、宮廷官衙建造、造紙、印刷等相關工廠。
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偏向于軍備和國家建設的工業區。
這裡曾經匯聚了無數的能工巧匠,其產能之高,技術之精,冠絕前朝大明。
然而天啓年間王恭廠一場大爆炸,幾乎將這個工業區完全摧毀。到現在近二十年的時間,最多恢復了三四成,距離鼎盛時期,差之不可以道理計。
但畢竟還有一些根基,還有一些底蘊。
因此重建王恭廠,嬴翌要把這裡建造成爲南陽方城山之後的第二個實踐元炁方案的工業區。
在軍政要務走上正軌之後,嬴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重建王恭廠的事務中。劃分格局、建造工坊、建造金元合金生產線、製造八方塔、地稷儀,凡此種種,萬事開頭。
爲此,嬴翌從南陽調撥一批工匠過來,蔣錫也隨之至京履任墨部部臣。而南陽方城山兩谷,嬴翌則暫時交託給了二牛。
方城山兩谷一應生產工序、規矩,早已定型。加上有一組吏員輔助,二牛應該能轉圜得過來。
“京師不比方城山。”
嬴翌一身幹練的短衣,與蔣錫、蒲鐵錘行走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
爲了建設新的王恭廠,嬴翌全力招募工匠、工人,如今王恭廠這片方圓不過四里的地面上,匯聚了至少上萬的匠人、工人。
“作爲未來北方乃至於整個神州的中心,京師之重,可見一斑。元炁方案的推行,京師是重中之重。”
王恭廠的面積不算太大,方圓四里,也就是四平方公里,六千畝。與月牙谷相差不大。在這個地方,嬴翌要建立北方第一個元炁方案實踐區,作爲拉開北方大地實踐元炁方案的序幕,這裡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劃分八大區域,五個字號的工坊區與地稷儀作物改良區及王恭廠官署環繞八方塔元炁能源區,建造一個完備的工業區。”
“第一期建設,至今年終而止。預計建造十條金元合金生產線、二十座八方塔、十座地稷儀。其他工坊環繞這三個核心來辦。”
“作爲墨部直屬工廠,相應的官署搭建、工匠招募及等級平定等等相關事宜,你們二位儘快抓起來,不要耽擱。”
現在嬴翌也算是財大氣粗了。八方塔二十座,金元合金生產線十條,地稷儀十座,這個方案已經超過了方城山的規模。
這是必須的。第一期過後,還有第二期、第三期。要滿足整個京師甚至達到輻射整個北方的影響力,這還遠遠不足。
實際上單單皇宮裡面,嬴翌就打算建造一個小型的研究區。包括可以自產金元合金的生產線、匯聚天地元炁的八方塔以及改造作物的地稷儀。
這些都很重要——金元合金作爲一種新原料,是製造軍備、新幣的主要材料。而作爲能源供給的八方塔,則是其根基。至於地稷儀,就更不必說了,即便南陽那邊加班加點,一時半會也無法滿足整個北方大地對改良作物種子的需求。
百廢待興,真真是百廢待興。
一個王朝的建立,不是嘴巴上說說那麼簡單,不是對天拜一拜,對祖宗告慰一聲即可。
億萬百姓,軍政要務,生產百業,律法規矩,種種事務多不勝多,繁不勝繁。
所以能夠開創一個朝代,建立一個完整完善的國家的開國帝王、從龍大將、大臣,決然不是等閒可以擔當的。
建設王恭廠的基礎原料,多是從南陽運輸過來的。無論是金元合金的生產線,還是八方塔地稷儀,皆需要金元合金爲材料。好在長江以北的道路全部打通,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尤其是水路——運河體系,在這裡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南陽生產的金元合金運輸到開封,搬運上船,然後沿着黃河順流而下,到徐州轉入運河,通過兗州府、東昌府,入河間,至天津衛,然後直達京師東外的通州。
等到軍隊清掃完河北大地,牧政院、御法院完成構建地方統治機構,穩定一切秩序以後,陸路運輸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首批通過運河運輸而來的金元合金已於前日抵達京師,嬴翌今日將蔣錫和蒲鐵錘召來,吩咐完一些事,便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製造元器的工作上去。
時至今日,能夠製造元器的,仍然只有嬴翌。
即便是李真人這位鑽研元符的先行者,或者第一線工作的蒲鐵錘等人,對此也毫無辦法。
二十座八方塔、十條金元合金生產線、十座地稷儀,全部都要嬴翌親自來完成,即便嬴翌如今體魄神魂越來越強大,對製造元器也得心應手,但要全部製造完成,恐怕也要排到年底去。
“王恭廠原本的火藥工坊要搬到城外去。”最後嬴翌囑咐道:“天啓年間的大爆炸,應該引以爲戒。火藥這種危險的玩意兒,最好離人羣遠些。”
又道:“軍隊的大規模擴充,使得火藥的需求量急速增加。新的火藥工坊該建在什麼地方,要多大,墨部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規劃。”
蔣錫頓首道:“君上放心。”
嬴翌嗯了一聲,對蒲鐵錘道:“一應元器材料的初級加工,你們這些大匠要捉緊些。”
蒲鐵錘躬身道:“君上放心,小老兒絕對不出岔子。”
於是在整個北方大地如火如荼的清洗、建設的時候,嬴翌深居簡出,將滿腹精力投入到元器的製造中。
到七月中,第一座正品八方塔被埋入地底的時候,王恭廠的建設,終於走上正軌。
有了八方塔,具備了能源,金元合金生產線就可以進入建造階段。等到金元合金生產線建造完成,王恭廠便可以自給自足,不必再旅途勞頓的從遙遠的河南運輸金元合金過來。
到這個時候,西北戰區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大同姜瓖投降,西北戰區終於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