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死活

衆人跟着張振武與馬雷,專揀陋巷而行,走了約莫幾頓飯的功夫,便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門處。馬雷上去長長短短的敲了幾下,門便開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站在門口,眼神清亮,與馬雷對視一眼,點點頭,將衆人迎了進去。

衆人本以爲這裡不知道是哪家荒廢的一個宅子,可是越往裡行,卻越見富麗堂皇,又見假山古木,小橋流水,點綴其間,這裡哪是一個荒園,分明是個富貴人家宅第。

楊洪勝夾在衆人之中,見到這座府第比劉公的還要廣大深遠。心裡不免有些高興。無它,革命黨人之間早有風傳,這夏威夷洪門最是革命,也甚是豪富,如果洪門的總舵朱崇禎願意在武昌共舉義旗,這革命的經費便又能多上幾倍,舉義成功的希望,便又能大上幾分了。

馬雷和張振武引着衆人,經過後園,穿過迴廊,不一會兒便來到了後院。衆人路上便聽到這裡咿咿呀呀的像是在唱戲,等到了後院一看,果然搭着戲臺,一個老生正在上面唱着。臺下稀疏的站着幾個少年,都和馬雷一樣,留着短髮,沒有長辮,穿着東洋和服,正在那裡看戲,其中一個少年,更是在肩上猴騎着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只有一個稍大點的,腰間插着長短刀,遠遠靠在一側的樹幹上,似是在警惕什麼;臺下稍遠一點,擺放着數十張桌椅,許多都是空着,只在最前排的中間,坐着兩人,看那身形,分明就是兩會的首腦人物——劉公和蔣翊武!

聽到衆人的腳步之聲,幾個少年都齊齊側頭過來,看向衆人。衆人也在看向幾人,只見那倚在樹幹上的少年,眼神放曠;而站在戲臺下的兩個少年,一人眼神沉靜,另一人卻是眼神跳脫;但最奇的,卻是人疊人的那個少年與幼童,兩人的眼神,大的仿若深海,浩瀚廣遠,小的卻有如刀鋒,凌厲異常。衆人都是心裡暗暗驚訝,卻都隱隱約約的覺得,這一羣少年,必定是非常之人!

馬雷走到那肩上猴騎着幼童的少年身旁,輕聲說了幾句,那少年只是點點頭,隨口說了一句什麼。馬雷便又迴轉過來,對着衆人說道:“我家公子說,今日能與衆位相會,實在是高興的很。所以特意請了遠近有名的艾家班來,給大家演一出黃孝花鼓。大家方纔也走得累了,不如先喝些茶水,等戲文演完,我們再細說。”

聽完此話,衆人心中都隱隱有些怒氣翻騰。當今武昌城中,已經到了這般田地,誰還有心思聽什麼黃孝花鼓?衆人之所以耐心的走了這麼久的路,一是因着張振武和馬雷的名聲,二來,四年前夏威夷事變,陳平領着洪門爲漢人爭得權利,大家都對夏威夷洪門敬重幾分,它願意自稱是洪門總舵,便也由着它去,並不爭鬧。可如今見了面,洪門只是派出幾個少年,雖然馬雷昔日威名赫赫,但離國多年,又並不統屬,其人此次有何居心,許多人也在心裡盤算。不過洪門如此所爲,實在是有些不懂禮數。

既然敢稱革命黨人,幹這等滅九族的勾當,多半是烈性脾氣。衆人中有那火爆脾氣的,纔要發怒,卻見蔣翊武起身走了過來,對衆人說道:“大家一路走來,一定有些口渴,先喝些茶水,等一會兒再商議大事。”

那領路的張振武,也點點頭,說道:“伯夔說的在理,大家稍安勿躁,喝些茶水,聽一聽戲吧。”

孫武皺着眉頭,不知道這兩人在搞些什麼,但隨後那邊劉公也起身相勸,兩個社團的人,都不好再說什麼了。因爲蔣翊武是選定的起義總指揮,而劉公更是選定的武昌**知府。於是衆人便把眼睛都望向一起過來的孫武和劉復基,卻見劉復基隨便找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下,拿起桌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仰脖一口喝了,又伸手拿過一個橘子,利索的剝開皮,一瓣一瓣吃了起來——竟然果真像是進了茶館,看起戲來。

劉復基在兩會之中,性子最是激烈,眼見他都這般沉得住氣,衆人便都有樣學樣,各找座位,坐了下來。

等衆人的心都遠離了剛纔的爭吵指責,靜了下來,才發覺,這臺上唱的,竟然是春秋末年的一段往事——趙氏孤兒。

衆人中有那懂戲的,見臺上諸般角色唱唸做打之間,仍然有着幾分生澀。便知道這段曲目,必定是新排之作。

國人總是容易耽於享樂,此刻衆人心中稍稍放鬆,不去想那國家民族,竟是漸漸的,沉入到了戲中,隨着那戲中故事,忽喜忽悲。

只聽一老生唸白:“立孤、與死,哪個容易?”

另一老生回道:“死易,立孤、難啊……”

前一老生又唸白道:“趙氏先君待我不薄,希望你去做那難事,這容易的,就讓與我吧,吾請先死!”

接着便唱道:“憑着趙家枝葉千年永,晉國山河百二雄。顯耀英材統軍衆,威壓諸邦盡伏拱;遍拜公卿訴苦衷。禍難當初起下宮,可憐三百口親丁飲劍鋒;剛留得孤苦伶仃一小童。……早拿出奸臣帥府中,斷首分骸祭祖宗,九族全誅不寬縱。恁時節纔不負你冒死存孤報主公,便是我也甘心兒葬近要離路傍冢!”

…… …… …… …… …… …… …… …… ……

唱道妙處,便有那懂的,大聲叫好。可這衆人之中,也有許多貧苦出身的黨人,對着戲文,卻是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聽的好沒意思。好在曲目並不長,轉眼間有恩報恩,有仇報仇,趙氏孤兒大團圓。

臺上唱罷,那有着一雙深海也似眼眸的少年,將肩上站着的幼童放下,轉過身來,向衆人一拱手,說道:“各位共進會和文學社的同志,兄弟朱崇禎,忝居洪門總舵舵主之位,今日邀各位前來,是爲了武昌舉義之事。”

孫武吃了一驚,沒料想到,這洪門總舵舵主,竟是如此年少之人。他原本以爲,這幾個少年不過是洪門中人的家眷,倒想不到,竟是這樣。孫武回頭看看諸人,也都是一臉吃驚。只有劉復基臉色平靜,倒是早已知曉的樣子。孫武心中便有些不快:“大家都是爲了革命,何必對自己與衆人隱瞞?”

他聽得朱崇禎開門見山,並不遮掩,心中又多少有些快慰。便說道:“朱兄弟遠道而來,可是有什麼對我等說的?”

朱崇禎笑笑,站在衆人之前,侃侃而談:“我自收到同盟會人黃花崗舉義失敗的消息之後,便領着總舵的諸位兄弟,在四個月前回到了故國。路上聽說清廷先是自立皇族內閣,自絕於士子,又要弄什麼‘鐵路國有’,致使天怒人怨。我先是在廣東,後到長沙,前日剛剛從成都趕到這武昌城中。這一路上,我與各地洪門兄弟,團結民衆,爲保鐵路,各施手段,其中更在四川一地,引着民衆紛紛而起。清廷四顧不暇,急忙抽調各省兵丁,湖北新軍也調走大部,此時武昌城中,滿清兵力空虛,正是我等建功報國之時,所以朱某斗膽,請來各位,一商大計。”

衆人之中,彭楚藩最是莽撞,性子烈,脾氣急,本來剛纔兩個社團議事,正是到了關鍵時刻,卻被張振武與馬雷橫插進來,又坐在這裡聽了這麼一段黃孝花鼓,心中早就憋的厲害,這時又聽得朱崇禎在那裡長篇大論,實在按捺不住,跳起來大聲叫道:“這等事情,武昌城中,就是那瑞徵,也知曉的清清白白,哪裡用得着你在這裡說叨!你來武昌,到底是要做什麼?實話告訴你,倘若你是和我們一起鬧革命,我們歡迎!倘若有什麼別的想法,我們可不歡迎!”

這一席話說的好生無禮,一直倚在樹幹上的少年,突然一直身子,手按住太刀刀柄,冷冷的看着彭楚藩,說道:“難道喻培倫沒有教過你們,怎麼對舵主說話嗎?”

未等兩會之人反應,朱崇禎倒先笑道:“義英,此事無妨。這位兄弟,是投筆從戎的彭楚藩吧?革命者要能吃三個彈:槍彈、炮彈、**。這是兄長所說吧?這句話甚是豪壯,我一向佩服!”

“我知道,此刻各位心中,可能都有這般疑慮,彭兄弟快人快語,只不過最先將它說了出來。方纔已經說過,我來這裡,是與大家共商大計,驅逐韃虜,復我中華!只不過我來此之後,聽的劉公所說,之前你們兩會曾數次發動舉義,都沒有成功。今天便約大家前來,將這事情議個清楚,畢竟,眼前這等良機,稍縱即逝,可不會等我們!”

朱崇禎話音一落,張廷輔便站起身來,拱手說道:“朱兄弟說的甚是!不過,有一句話,我要先說在頭裡,朱兄弟也不要生氣,我想知道,你到底是誰?你要革命,又是爲了什麼?”

誰知張廷輔問出之後,朱崇禎還沒有答話,倒是旁邊的劉復基晃悠悠說道:“你問他是誰?他是大明建文皇帝后裔,當世漢留一脈的門主,洪門致公堂的香主,那夏威夷上的陳平,都是他的下屬,這般的身份,你們還信不過?”

孫武皺着眉,向劉復基問道:“你如何知道的這麼清楚?”

劉復基一笑,說道:“我是漢留一脈中人,怎麼會不清楚?漢留一脈是做什麼的,難道你們都不知道嗎?”

身爲革命黨人,衆人中又多是從洪門衍化而來的諸如三點會三合會中的幹事,對這漢留一脈,當然都是熟悉的,那可是所有社團的源頭,也是漢人文明的一點餘火。

劉復基在衆人中素有威望,他這般說,衆人便都信了。只是劉公忽然站了起來,也拱手向朱丘問道:“公子原來是大明朱氏後裔,劉公剛纔不知,若有些失禮之處,還請公子不要見怪!但公有一問,不吐不快,請問公子,你來武昌,是想要創立民國,還是想要復辟你朱明一朝?”

洪門諸人聽到劉公的話,都有些不快。倒不是爲了劉公的問題。洪門諸人,從廣州一路北上,沿途在各處襄助革命,並不曾有像武昌城中會黨衆人這樣,不說大事,只是反反覆覆的說些不相干的事情。說來,算上這武昌城中,他們還是第一次與故國的會黨打交道,以前雖然與許多故國的洪門衆人有過接觸,但那些人多半已經身死殉國,那徐錫麟便是例子。這幾年朱崇禎一直忙於建設夏威夷與一葉書院,倒是有些疏忽了故國,此次回國,委實想不到會遇到這種情況!

朱崇禎很有耐心,仍舊笑着回道:“劉兄此話問的極是,但崇禎也有一句話想問,那大雁還未曾射下來,我們這便想着在此分雁,是不是有些早了?”

朱崇禎的答話,讓衆人一愣。劉公嘆道:“公子說的極是,是公錯了!”

劉復基看了看周圍的兩會諸人,輕笑一聲,向朱崇禎問道:“公子既然前日就已經到了,想必南湖炮隊的事情,已經知曉的清白了吧?不知道公子可有什麼妙策嗎?”

朱崇禎哈哈一笑,卻沒有答話。旁邊那個眼神溫和的少年,慢慢走過來,口中卻是朗朗的背起一段書來: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爲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衆人心中莫名其妙,不知道朱崇禎這是什麼意思,只有劉復基拊掌大笑道:“公子果然智計無雙,這等計策也想的出來,若是此計得行,武昌城唾手可得!”

蔣翊武皺皺眉頭,向劉復基問道:“堯徵,你們在說些什麼?到底有什麼好辦法?”

劉復基輕笑道:“伯夔,你于軍事素有心得,豈不聞兵法有云:‘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九節 雲動第四節 流血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八節 書憤第十八節 匕見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二節 湛盧第五節 吾往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四節 死活第十八節 匕見第十八節 唐策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三十七節 解甲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八節 變亂第十五節 海軍第九節 傳訊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三節 雲起第十六節 雪色第七節 許諾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一節 踏歌第十九節 報信第一節 禍至第二十節 亂平第十五節 海軍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去鄉第三節 悶鬥第六節 星火第八節 宵小第九節 夢碎第四節 內禍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七節 父子第十一節 踏歌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八節 翻雲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十六節 雪色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五節 夜話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一節 來島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八節 宵小第二十節 園遊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十四節 截江第二十節 亂平第三節 後繼第五節 承天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一節 風起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六節 星火第五節 夜話第七節 養士第十一節 聚議第六十節 憲成第六十節 憲成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四十六節 塞翁第二節 祭烈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五節 夜話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十一節 談局第十四節 截江第四節 流血第三節 雲起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六節 棉鐵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七節 養士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六十三節 星散第三十節 芥蒂第四節 流血
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九節 雲動第四節 流血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八節 書憤第十八節 匕見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二節 湛盧第五節 吾往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四節 死活第十八節 匕見第十八節 唐策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三十七節 解甲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八節 變亂第十五節 海軍第九節 傳訊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三節 雲起第十六節 雪色第七節 許諾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一節 踏歌第十九節 報信第一節 禍至第二十節 亂平第十五節 海軍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去鄉第三節 悶鬥第六節 星火第八節 宵小第九節 夢碎第四節 內禍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七節 父子第十一節 踏歌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八節 翻雲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十六節 雪色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五節 夜話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一節 來島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八節 宵小第二十節 園遊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十四節 截江第二十節 亂平第三節 後繼第五節 承天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一節 風起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六節 星火第五節 夜話第七節 養士第十一節 聚議第六十節 憲成第六十節 憲成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四十六節 塞翁第二節 祭烈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五節 夜話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十一節 談局第十四節 截江第四節 流血第三節 雲起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六節 棉鐵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七節 養士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六十三節 星散第三十節 芥蒂第四節 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