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青山隱隱(六)

皇太后的話語裡透着一股不滿的意味,皇帝連忙站了起來,臉上有些詫異,不知道爲什麼皇太后居然如此說,“地下的人沒辦好差事,這都是兒子的過錯,請親爸爸責罰。”

禮親王陪着八國使節一起坐在另外的膳桌上,聽到皇太后有些不悅,不由得和邊上的大使面面相覷,他也起身鞠躬說道,“西聖爺,請息怒,若是御膳房做的不好,請讓他們賣力氣再擺一些菜式上來就是了,一定不會讓各國大使先生不滿意的。”

“罷了,”太后把放下的筷子又拿了起來,她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莫名不可測的微笑,在升騰的熱氣裡顯得十分的古怪,“各位大使,今個實在是招待不週,請將就的用一用罷了。”

招待不週似乎有些謙虛,但是按照皇太后剛纔不滿的樣子,又不似作僞,大使們開動了,照樣的不需要任何自己動手的,太監在邊上,眼觀六路,只要是大使們看着那一碗菜,即刻麻利的獻到了大使們的面前,除了日本國大使富田洋之之外,其餘的大使面前都是用着西洋的刀叉餐具,這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一種方式了。樣樣菜式都十分的精美,各國使節十分咋舌,“我個人已經覺得這是十分精美而且是十分奢華的宴席了,真不知道爲什麼貴國的太后殿下還這樣的不滿意,如果可能的話,”奧匈帝國大使笑眯眯的對着禮親王說道,“希望可以見識一番皇太后那更爲稀罕的飲食。”

富田洋之夾了一塊生魚片放入口中,只是聽着奧匈大使在說話,禮親王不置可否,“大使呆在中國久了,自然什麼都會見識到的,到了正月賜宴的時候,那纔是最好的菜式會一一擺上來。”

禮親王的話純屬在騙人,除夕和年初一的大宴,基本上那就不是拿來吃的,大部分的菜在寒冬臘月裡面,不管如何保溫,那也只是勉強熱乎,不管御膳房的師傅們如此厲害,總也不能夠在乾清宮賜宴的大殿外面燒吧?怎麼保溫,京城那麼冷的冬天,等到盡數的菜全部上齊,拿過來也只是勉強熱乎了,論起來,還不如這樣只是給幾個人吃的小宴,更爲精美可口,但是顯然奧匈大使把這個事兒當真的,忙不迭的點頭,“希望在明年可以參加更好的宴席。”

音樂聲悠揚響起,菜品陸陸續續的拿上來,發了三天三夜的熊掌也端了上來,明黃色粉彩的蓋碗一打開,裡頭晶瑩剔透的一塊熊掌肉顫巍巍,彷彿如黃玉一般,異香撲鼻,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太后拿起了銀勺子,自己個挖了一口肉下來,放入嘴中,合上眼仔細品嚐,不由得點頭,睜開眼對着皇帝微微一笑,“今個算是不虛此行了,有這麼好的熊掌。”

外頭人說吃熊掌千萬不能長時間的把熊掌肉含在嘴裡,不然嘴巴就會被熊掌的膠質黏住,再也睜不開嘴,必須即可喝茶解除膠質的黏性,不過這顯然是謠言,熊掌是黏了一些,也不至於到如此,皇帝也吃了一口就不吃,太后又勸皇帝,“熊掌滋補而且不上火,皇帝不防多吃些。”

熊掌早就拆骨去毛,又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外國人根本不知道此爲何物,只覺得此物十分鮮美,簡直不是人間所有,奧匈人是最文藝並且追求享受的,奧匈大使十分稱讚,又主動站起來,朝着皇太后和皇帝祝酒,太后這時候收起了剛纔不悅的表情,笑盈盈的回敬一杯,如此觥籌交錯主賓盡歡之間,只有日本人呆着一張臉,似乎十分落寞的坐在位置上,也不喝酒也不怎麼吃菜,太后看着富田洋之,“福田大使,怎麼今個的菜不合大使的胃口嗎?我就說了,”她放下了筷子,對着邊上伺候的李蓮英假意埋怨道,“今個的菜太簡慢了!”

“並不是如此,”富田洋之冷冰冰的說道,“貴國的飲食已經是天下之冠,只是我的胃口一向的小,實在是不能夠多吃,十分感謝皇太后您的熱情款待。”

太后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也就罷了,”她按下這個話題不說,又談起了其他的話題,“聽聞貴國天皇陛下,一日一餐,把銀子節約出來支援海軍,這事兒可是真的嗎?”

“屬實。”

“那可實在是太令人欽佩了,”太后攪了攪碗裡頭的熊掌,閒閒的說道,“令人感動。”

殿內靜悄悄的,奧匈帝國的大使不由得嗤之以鼻,“不過貴國這樣做似乎也不太合適了吧,”太后繼續說道,“天皇如此威壓議會,讓議會通過增加軍費的撥款提案,這個倒是貴國的內政,”見到富田洋之準備插話,太后伸出手阻止了富田洋之,“當然,我們大清國是干涉不到的,可這軍費的用途,看貴國的報紙,我倒是有些奇怪了,怎麼,購買吉野號,是不是要準備對付我們大清國啊?”

太后的語氣悠閒,但是話語之中隱隱有金石激越之鳴,禮親王早就放下了筷子仔細聽着太后的說話,這會子又挺直了腰板,肅穆了起來,皇帝看了看皇太后,又看了看富田洋之,慈禧太后的話,透着一股不滿的意味,日本軍費的增加,就是爲了集中財力購買吉野號,一個如果對外國沒有什麼野心的國家,爲什麼要購買如此先進的軍艦,這其中必然是別有用心的,日本的臨近國家,只有清俄美三國,美國太遠了,俄羅斯的遠東荒涼沒有人煙,日本人除了對付清國之外,還能對付誰呢?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兒,大傢伙都預備的看着富田洋之怎麼回答,富田洋之連忙站了起來,雖然臉上還是冷冰冰的,但是鞠躬的角度來說富田洋之的態度已經是十分的恭順了,“請皇太后殿下您不要誤會,這只是爲了正常的發展我們的海軍而已,絕對沒有對付清國的任何不理智的想法!”(未完待續。)

二十一、佈局奧匈(五)二十七、有意無意(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九)三十三、洞在清溪(三)四十二、浮萍霜露(四)三十、南國煙雲(四)二十四、投名之狀(一)三十九、直抒胸臆(五)四十一、立後封妃(五)十一、大國小國(四)十、萬壽節誕(完)二十四、圓明三園(六)三十七、英雄末路(七)二十九、兵臨廬州(十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三)三十四、九流賓客(完)四十一、立後封妃(二)十七、昭陽節使(三)四、宮內宮外(二)三十九、直抒胸臆(四)七十、壯心不已(二)四十三、檢閱三軍(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五十四、步步爲營(四)五、北京條約(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二十七、大捷之後(四)六十九、老驥伏櫪(一)三十九、直抒胸臆(四)三十五、輪船飛渡(一)二十二、同治之意(上)二十七、先公後私(一)六十四、改弦更張(六)三十五、勤政親賢(五)三十二、共同撤軍(一)二十六、驚鴻一瞥(三)十五、大戰餘波(一)二十一、翻雲覆雨(二)二十八、鏖戰江西(六)十、東華之門(三)四十八、似曾相識(三)十八、五馬進京(二)十七、燈前笑語(一)七十四、大捷大捷(四)十六、生死茫茫(一)三十九、禍水東引(一)十五、九龍治水(三)四、閔妃來朝(三)二十二、我心欲託(四)三十九、欲取姑予(四)二十七、壓力動力(三)十六、協理六宮(二)十四、鬢雲欲度(三)三十二、楊柳依依(六)三十四、青山隱隱(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一)二十三、步步生蓮(七)三、激揚文字(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一)二十四、玉座珠簾(終)十二、英人來華(四)十四、營造法式(二)三十、同治立後(二)九十一、圍困法軍(二)蘇燦2012、老友的加更!二十四、圓明三園(四)三十一、歲在龍蛇(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二)八十八、大戰前夕 (九)三十、南國煙雲(五)五十五、山西戰事(一)五十七、一觸即發(三)十五、新桃舊符(五)十五、倡議垂簾(完)四十九、一進一退(一)二十七、滿蒙八旗(一)二十、欲加之罪(五)二十二、戮力同心(四)十三、浩罕之亂(五)三十三、雷霆雨露(七)二十七、壓力動力(二)二十七、萬象更新(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六)十、萬壽節誕(完)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三、激揚文字(二)二、指點江山(三)三十一、倚天照海(完)二十二、圍魏救趙(二)四、內外諸事(三)八、中樞之事(一)十一、銓選部閣(二)五十四、步步爲營(六)四、公使來京(三)十三、初涉政務(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二)六十一、觥籌交錯(一)十三、意在筆外(一)二十五、白雲蒼狗(六)十一、威逼利誘(四)
二十一、佈局奧匈(五)二十七、有意無意(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九)三十三、洞在清溪(三)四十二、浮萍霜露(四)三十、南國煙雲(四)二十四、投名之狀(一)三十九、直抒胸臆(五)四十一、立後封妃(五)十一、大國小國(四)十、萬壽節誕(完)二十四、圓明三園(六)三十七、英雄末路(七)二十九、兵臨廬州(十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三)三十四、九流賓客(完)四十一、立後封妃(二)十七、昭陽節使(三)四、宮內宮外(二)三十九、直抒胸臆(四)七十、壯心不已(二)四十三、檢閱三軍(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五十四、步步爲營(四)五、北京條約(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二十七、大捷之後(四)六十九、老驥伏櫪(一)三十九、直抒胸臆(四)三十五、輪船飛渡(一)二十二、同治之意(上)二十七、先公後私(一)六十四、改弦更張(六)三十五、勤政親賢(五)三十二、共同撤軍(一)二十六、驚鴻一瞥(三)十五、大戰餘波(一)二十一、翻雲覆雨(二)二十八、鏖戰江西(六)十、東華之門(三)四十八、似曾相識(三)十八、五馬進京(二)十七、燈前笑語(一)七十四、大捷大捷(四)十六、生死茫茫(一)三十九、禍水東引(一)十五、九龍治水(三)四、閔妃來朝(三)二十二、我心欲託(四)三十九、欲取姑予(四)二十七、壓力動力(三)十六、協理六宮(二)十四、鬢雲欲度(三)三十二、楊柳依依(六)三十四、青山隱隱(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一)二十三、步步生蓮(七)三、激揚文字(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一)二十四、玉座珠簾(終)十二、英人來華(四)十四、營造法式(二)三十、同治立後(二)九十一、圍困法軍(二)蘇燦2012、老友的加更!二十四、圓明三園(四)三十一、歲在龍蛇(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二)八十八、大戰前夕 (九)三十、南國煙雲(五)五十五、山西戰事(一)五十七、一觸即發(三)十五、新桃舊符(五)十五、倡議垂簾(完)四十九、一進一退(一)二十七、滿蒙八旗(一)二十、欲加之罪(五)二十二、戮力同心(四)十三、浩罕之亂(五)三十三、雷霆雨露(七)二十七、壓力動力(二)二十七、萬象更新(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六)十、萬壽節誕(完)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三、激揚文字(二)二、指點江山(三)三十一、倚天照海(完)二十二、圍魏救趙(二)四、內外諸事(三)八、中樞之事(一)十一、銓選部閣(二)五十四、步步爲營(六)四、公使來京(三)十三、初涉政務(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二)六十一、觥籌交錯(一)十三、意在筆外(一)二十五、白雲蒼狗(六)十一、威逼利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