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天下熙熙(一)

今日乃是除夕,賜宴是無論誰只要有資格的,還沒病的人事不知,都是要到場的,昔日惇親王八月中秋的前一天貪涼吃了半個冰鎮的西瓜,吃壞了肚子,第二日的賜宴沒有出席,結果沒幾日,謠言就滿天飛,說這個“伏地城隍”惇親王因爲在御前衝撞了西聖,口出狂言,已經被西聖拿下,圈禁在宗人府了,又說惇親王和恭親王起了衝突,恭親王請出了先皇御賜的銅鞭就在御前,當場把惇親王擊殺,種種謠言,實在是數不勝數,且荒唐不羈。

說起來倒也沒錯,這種政治意義極強的宴會,包括位置,先後順序,是否出場,都表明了宮中,特別是西聖她的意思,輕易等閒不能尋常視之,自從宗室王公鬧過宗人府之後,這些上了黑名單的人,賜宴的時候,要不把位置安排在角落裡,要不就壓根沒請他們過來,恭親王也是如此,按照排行,應該是五爺惇親王是宣宗道光皇帝實際上的長子,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置,但是慈禧太后看中恭親王,素來都是恭親王排在第一位,惇親王反正居於恭親王之下。

惇親王不過是幾日沒出府,就出現了這麼大的謠言,後來他知道了,奈何這中秋節已經過去,沒法子,只能是請了皇太后並宮中太妃嬪幸惇親王府,又特意請了恭親王來作陪,好好的唱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堂會,才把這樣的流言平息了下去。

所以這賜宴是基本上沒人會不來的,不然第二天某某人失勢的流言必然會不脛而走。今天載澄十分奇怪,按照道理來說他任內大臣,今日賜宴,一是當差,二是吃飯,必然要到的,怎麼會不來,故此慈禧太后有此一問。

恭親王聽到了慈禧太后發問,臉上卻露出了尷尬的表情,不過稍縱即逝,“回太后的話,他前個日子下差事回家,下馬的時候不小心絆倒,摔傷了,故此沒有進宮領宴,請太后恕罪。”

“哦?”慈禧太后關切的問道,“可有什麼大礙?不打緊吧?傳御醫了沒有?”

“不打緊,只是臉上擦傷,有礙觀瞻,故此我讓他在家中休息些日子,免得入宮驚擾了太后。”

殿內衆人聽到這樣話,不由得臉色各異,許多人露出很想笑但卻又忍住的表情,翁同龢耳廓一動,微笑的拿起酒杯,卻不言語,惇親王正欲說什麼,卻被醇親王攔住了,“五哥,弟弟敬您一杯。”

慈禧太后秉政多年,這些人臉上的表情她看的一清二楚,想必這恭親王的話不實,內裡必有隱情,但是恭親王不說,自然也不好逼問,於是微微一笑,就此略過這樣的話題不再說了。

不一會,賜宴結束,各人去內務府領今日的禮物,賜宴之後都是要賜百官禮物的,這個節禮看情況而定,前年泵阿波羅來朝,帶了許多的胡椒來,故此,那一年的節禮是胡椒,不少窮京官拿出來轉賣,原本極貴的胡椒的價格跌得和狗一樣,今年的節禮倒也還好,是蘇祿國進攻的熱帶水果菠蘿、菠蘿蜜椰子等,這樣的水果在冬日裡頭,倒也受歡迎,比胡椒要好。

恭親王剛剛出了乾清宮,桂祥就追了上來了,他朝着恭親王打了個千,“傳西聖的旨意,請六爺您的福晉,初二日進宮賜宴。”

恭親王點點頭,“我知道了,還叫了誰?”

“五爺福晉和七爺福晉,西聖說了,是幾個妯娌聚一聚,沒有別的人攙和。”

這也是常見的事兒,宣宗皇帝幾個兒子的福晉,倒也關係不算差,慈禧太后慣會籠絡人心,這幾個福晉素來都是經常召集起來聚一聚的,恭親王也不多想,因爲這個時候他也實在是沒什麼心思想別的事兒,心裡鬱悶的緊,又壓着火氣,朝着桂祥點點頭,別的話也不說話,徑直就跟着寶鋆和景廉走了。

桂祥直起了身子,朝着恭親王的背影微笑,不防身後來了一個人,“公爺,我瞧着西聖還不知澄郡王的事兒啊?”

“這事兒要問宣禮處,”桂祥轉過頭,對着自己身後出現的王愷運笑道,“也不知道怎麼地,這樣的事兒也沒人告訴西聖?也是,”桂祥自嘲着笑道,“到底是男女之事,上不了什麼檯面。”

“這事兒,論起來,還是因爲咱們議政王管教不嚴的緣故啊,公爺您說是不是?”王愷運神秘的笑道,鵝毛大雪洋洋灑灑落下,王愷運的暖帽邊緣出着黑色的貂毛,一下子就把他的帽子染成了灰白色,“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素來是等量齊觀,循序漸進的,這齊家做不好,議政王的治國平天下,想必也是有問題的。”

桂祥揮了揮袖子,“王大人這番話深得我心啊,我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這事兒,還是要人去彙報纔是。”

“這事兒還要彙報嗎?李濯實的宣禮處不是白吃飯的,”王愷運捋了捋短鬚笑道,“只是這樣涉及風月的事兒,他一個太監到底是不好意思開口彙報,只是西聖今個知道了,斷然不會不過問的。”

兩個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嚴重,桂祥朝着王愷運拱拱手,轉身離開,王愷運抖了抖袖子,把身子上的雪花抖了下來,也轉身離開,不一會出了月華門,剛好見到了李鴻藻和翁同龢兩個人結伴而行,王愷運拱手行禮,“李相,翁相。”

李鴻藻是看不慣王愷運這種人的,第一個是倖進,第二個還是改換門庭毫無廉恥,三來仗着聰明才智在朝中興風作浪,但是他有宰相體統,不能和王愷運撕破臉,王愷運再無恥,也是小九卿之一的通政司左通政,於是他只是點點頭,卻也不說話,倒是翁同龢爲人謙和,微笑着點點頭說道,“王大人啊,這個時候夜深了,我們兩個人,人老眼花的,倒是這路看得不清楚,你的眼神好,凡事看得清,不如就你來領着我們出宮吧?”(未完待續。)

四、宮內宮外(四)二十九、燦燦萱草(三)五十九、利來利往(二)六十五、即日宣戰(三)六十一、觥籌交錯(三)六十二、無妄之災(二)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二十三、三家分晉(五)二十、見風轉舵(四)十九、不速之客(三)十一、宮車晏駕(四)二十五、萬國大會(三)二十四、霸權本質(四)二十六 (一)三十三、天津條約(七)二十八、春水微皺(五)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三、以勝求和(五)二十八、返京之前(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三)七、大南天子(四)二、中外震驚(四)四、五千貂錦(二)四、公使來京(三)七十六、新人舊人(一)三十一、畫眉深淺(一)九十四、戰爭延續(七)十九、瞞天過海(五)三、以勝求和(三)四、宮內宮外(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二)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八、君有意乎(二)十 東南西北(七)三十四、血濺漢城(二)二十二、戮力同心(五)九十二、新軍南下(三)一、三月初三(六)十八、追封哀榮(一)八十四、風雲再變(六)七十七、上海風潮(一)三十一、畫眉深淺(六)六、惠慶公主(二)二十六、驚鴻一瞥(三)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九、訓政意向(一)給書友“機會福利”加更!十二、天京事變(四)十七、非洲有土(四)十九、瞞天過海(二)五、補入軍機(三)二十、黃昏驚變(二)十八、朝秦暮楚(一)二十三、靜極思動(二)二十三、三家分晉(三)四十、夜雨萌芽(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五)二十八、返京之前(三)十八、追封哀榮(四)十七、金蟬脫殼(中)二十二、金陵王氣(一)八十四、風雲再變(七)十五、九龍治水(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九)九十四、戰爭延續(六)給所有喜歡這本書的人!三十、殷鑑不遠(一)三十六、北狩爭議(四)十一、大國小國(三)二十一、何患無辭(四)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四十八、似曾相識(一)十四、偶現麟角(二)十九、風起北疆(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四、青山隱隱(三)五、訪華儀注(二)二十二、同治七年(完)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九、德皇威廉(三)二十七、萬象更新(四)八十五、王城喋血(二)五十八、天下熙熙(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一)三十三、洞在清溪(二)十七、指東打西(四)二十三、靜極思動(一)十、居安思危四十、秋獮熱河(下)八十三、兩處齊發(七)三十一、歲在龍蛇(五)七十三、南巡之前(三)四十一、寒光鐵衣(二)十五、九龍治水(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四十、禍起蕭牆(二)二十四、削減開支(四)二十八、皆爲一事(三)四十一、芳華正茂(下)四十五、今又復來(四)
四、宮內宮外(四)二十九、燦燦萱草(三)五十九、利來利往(二)六十五、即日宣戰(三)六十一、觥籌交錯(三)六十二、無妄之災(二)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二十三、三家分晉(五)二十、見風轉舵(四)十九、不速之客(三)十一、宮車晏駕(四)二十五、萬國大會(三)二十四、霸權本質(四)二十六 (一)三十三、天津條約(七)二十八、春水微皺(五)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三、以勝求和(五)二十八、返京之前(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三)七、大南天子(四)二、中外震驚(四)四、五千貂錦(二)四、公使來京(三)七十六、新人舊人(一)三十一、畫眉深淺(一)九十四、戰爭延續(七)十九、瞞天過海(五)三、以勝求和(三)四、宮內宮外(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二)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八、君有意乎(二)十 東南西北(七)三十四、血濺漢城(二)二十二、戮力同心(五)九十二、新軍南下(三)一、三月初三(六)十八、追封哀榮(一)八十四、風雲再變(六)七十七、上海風潮(一)三十一、畫眉深淺(六)六、惠慶公主(二)二十六、驚鴻一瞥(三)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九、訓政意向(一)給書友“機會福利”加更!十二、天京事變(四)十七、非洲有土(四)十九、瞞天過海(二)五、補入軍機(三)二十、黃昏驚變(二)十八、朝秦暮楚(一)二十三、靜極思動(二)二十三、三家分晉(三)四十、夜雨萌芽(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五)二十八、返京之前(三)十八、追封哀榮(四)十七、金蟬脫殼(中)二十二、金陵王氣(一)八十四、風雲再變(七)十五、九龍治水(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九)九十四、戰爭延續(六)給所有喜歡這本書的人!三十、殷鑑不遠(一)三十六、北狩爭議(四)十一、大國小國(三)二十一、何患無辭(四)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四十八、似曾相識(一)十四、偶現麟角(二)十九、風起北疆(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四、青山隱隱(三)五、訪華儀注(二)二十二、同治七年(完)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九、德皇威廉(三)二十七、萬象更新(四)八十五、王城喋血(二)五十八、天下熙熙(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一)三十三、洞在清溪(二)十七、指東打西(四)二十三、靜極思動(一)十、居安思危四十、秋獮熱河(下)八十三、兩處齊發(七)三十一、歲在龍蛇(五)七十三、南巡之前(三)四十一、寒光鐵衣(二)十五、九龍治水(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四十、禍起蕭牆(二)二十四、削減開支(四)二十八、皆爲一事(三)四十一、芳華正茂(下)四十五、今又復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