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略有厚度,摸起來像是有兩三頁信紙似的,這讓楊銳更有緊張的心情,因爲他的論文也就好像是這麼厚似的。
“要是被退稿了,我以後都不寄你們,咱可記着影響因子三四十的論文呢,那東西叫神文好不好?”楊銳對着空氣來了一句,纔開始拆信封。
真要是被退稿了,他也沒處說理去。人家期刊社退一封高中生寫的專業論文,還需要理由嗎?
“嘶”。
脆生生的信封被楊銳撕開了,手感還挺不錯。
“怪不得那麼多人交筆友,撕信封有點爽。”楊銳胡思亂想着放鬆心情,然後抽出了裡面的信紙,將之抖開了。
正文的字很大,是略有潦草的行書,全文手寫,卻是《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編輯寫給楊銳的信,開頭就是“楊銳同學”四個字。
顯然,看到一名高中生寫了論文,該報的編輯也起了好奇。他既有詢問的意思,也描述了論文送抵之後的流程,頗有介紹情況的意思。
期刊的編輯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但他們只做初審,也就是檢查論文的類型方向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是否達到論文的基本水平,至於論文究竟如何,夠不夠資格發表在該期刊上,其實是由他們選定的審稿人來決定的。
審稿人既有專家教授,也有曾經發表了論文的學者,國際準則是雙向匿名,也就是審稿人和著作者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這種制度在30年後是通用模式了,可在80年代,許多專家都搞不明白,人家編輯好心好意的向一名高中生說明,也確實有心了。
楊銳不由點頭,這可比他以後遇到的期刊社負責任多了。用不了多久,國內的期刊還要收上千元乃至數千元的版面費呢,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學校給發表了論文的教授講師發獎金——如果不發獎金,就高校教師那點工資,一個月發表兩篇論文,怕是連吃飯的錢都剩不下了,高校可是靠着論文數量過活的。
手寫信的最後,留下了編輯的電話,讓楊銳有時間撥打過去,看的出來,這位絕對是好奇爆了。
也是,現在的高校裡面,好多教師都不懂發表論文,楊銳一個高中生髮表了,說是新聞也不爲過。
楊銳想了想,決定還是不去打這個電話了。
人家要好奇,就讓他們好奇去,他現在想要的,也就是一張國內學術界的通行證罷了。
有了這封學報上的論文,他就算是發表過論文的民間人士了,總不至於再只有高中生的名頭。
不過,楊銳還是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論文發表的情況,無論發表了多少篇文章,這種激動的心情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隨信寄來的包裹嗎?”楊銳頭伸到門房裡,邊問邊找。
“今天就你這一封信。”門房的大爺接着八卦的問道:“是不是又發稿費?”
“這種還不知道有沒有稿費呢,你說,連個樣書都不肯寄的。”楊銳埋怨了兩句,去車棚取了自己的車子,直奔山下而去。
算算時間,也到《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發刊日了。編輯的回信屬於私信,和期刊統一的寄送沒走一路也可以理解。
楊銳等不到樣刊送來了,乾脆決定到西堡肉聯廠去找一份看看,這種國營的大廠每年都要預定的大量的報刊雜誌,它有自己的臟器生化車間,免不了要買一堆的國內期刊。
82年的時候,許多後世出名的期刊尚未創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卻是五十年代就有的老牌子,楊銳也在西堡肉聯廠的閱讀室看到過。
到了廠子,報了大舅的名字,楊銳就進了西堡肉聯廠的地盤。
比起紡織廠之類的國企,肉聯廠的待遇雖好,環境卻是怎麼都好不起來的。屠宰車間本身就是污染源,廠內還圈着上千只的活豬等待宰殺,各種氣味混合,實在讓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楊銳快步去到廠辦的閱讀室,還是頂着大舅的名頭,好容易纔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這是一本不滿200頁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打開以後,就見幾頁的廣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後世的廣告不同,這時候的廣告都很樸實,就是說明自己廠有什麼產品,然後歡迎全國各單位前來購買。
楊銳粗略的掃過,快速向後翻頁。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測定輔酶q10的吸收係數》的標題列入楊銳眼中。
標題下方,是著作者信息:河東省西堡中學楊銳。
“總算是有資歷了。”楊銳大鬆了一口氣。
這樣子,以後就算向國外期刊投稿,也不至於沒有說話的資格。
儘管論文是個很講究內容的東西,可名頭一樣是不能少,尤其是一些比較牛的期刊,其初審編輯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權力,拒絕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譬如“最近的文章太多”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然而,被初審編輯直接拒絕,連送審機會都不給的,多數是在校學生和普通講師,而在專業領域內有了名氣的專家教授,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待遇。
事實上,到了大牛的程度,往往用幾個小時寫一片文獻綜述,都可以很容易的發表出來。
一些學生寫的論文不能發表,而掛導師的名字就能發表,其道理也在於此。
既然來了,楊銳就不準備太早回去,拿了兩本期刊,默默坐在椅子上閱讀。
此時的期刊紙張卻是不錯,因爲訂閱量比後世的期刊還要高,做的很有些雜誌的味道。
在楊銳眼裡,手裡的期刊有一半的內容算得上是通俗易懂,某幾篇文章還算得上“有趣”。
“有趣”不僅是對小說的最高評價,也是對學術期刊的最高評價。
像是化學界最高端的期刊jacs,發表在這上面的文章,除了科學質量和結論重要以外,有趣就是最重要的指標。因爲只有吸引到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讓他們對該期刊的論文選題有了興趣,高端期刊纔有了存在的價值。
如國內期刊那樣,除了自己以外沒人再看的,寫的再好又有什麼意義。沒有讀者的文字,是世上最沒有價值的東西——除了評職稱。
讀文獻的時間過的很快。
等楊銳準備離開的時候,身後的人都換了幾撥了。
新來的是兩個毛毛糙糙的年輕人,一人搬了半人高的期刊,一本本的翻下去,另一人攤開個筆記本,焦躁的問:“人家能把怎麼做的法子都寫在這上面?
“能走多少算多少,總比一點都沒好吧。”
“最後做不出來,還不是要買外國人的?”
“那你說咋辦。”翻書的年輕人心裡憋着氣,啪的一聲將拍了桌子。
被他們一吵,楊銳看不下去書了,起來將手裡的兩本期刊還了,順便看了兩眼他們挑的書和期刊。
似乎在找結晶器的製作。
這算是生物工程的設備製造內容了,屬於國內比較熱門的領域。因爲國內講究自力更生,凡是自己能做的,一定不能用國外的,由此產生了重硬件輕軟件的結構。
不過,以80年代的國內製造水平,科研裝備的國產化還遙遠的很呢,想自制結晶器,即使是較簡單的攪拌槽冷卻器,估計都很難做出來。
要從期刊裡找出來,難度就更大了。
論文裡描述較多的都是原理和技術,直接給答案的可是少之又少。而且,論文裡更少見成熟的設備構造,作者往往喜歡改造來改造去的,與最終使用的產物區別較大。
這也就是80年代的期刊,要是30年後的,乾脆找也甭找了。
“沒有咋辦?”低聲的詢問裡,有着濃濃的憂慮。
“找不到也得找,廠裡沒有就去省裡找。一個蒸發結晶器要幾萬美元,德國人怎麼不去搶?我們自己做了,看姓韓的還有什麼說頭。”這位是一股子發狠的氣勢。
憂慮者埋怨道:“韓以前在總廠也就算了,這到了罐頭廠,怎麼還管咱們總廠的事?”
“聽說分廠的人不愛搭理他,估計想回來了。”
“怎麼就沒把他給爛到罐頭裡。”
楊銳聽到此處暗想:姓韓的應該就是罐頭廠的新任黨委書記韓森吧。看來,這兩個年輕人是反對外購德國設備的。
想想也是,如今的企業收入低,外匯緊缺,而外國儀器卻是一點都不便宜,相比之下,進口貨就太貴了。日本貨還稍好一點,歐洲貨的價格實在不是西堡肉聯廠這樣的企業能輕易承受的。
“有共同的敵人,還是幫一下吧。”楊銳腦中忽然冒出了這個念頭。
他心情正好,也不在乎能不能賺錢了,從公文包裡掏出紙筆,想了想,當場畫起了圖紙,並寫上了標註。
國外80年代的蒸發結晶器,也就是國內90年代末的水準。論高端,這種東西是夠不上的,統共就是幾十個部件,雖然有一些焊接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可都算不得困難。
楊銳目前是沒精力做這種複雜儀器的,乾脆挑了兩套成熟的儀器,儘可能詳細的畫了出來。
雖說是簡單,那也畫了兩個小時。
身後兩名年輕人都放棄要走的時候,楊銳纔將那二十多頁紙疊起來,隨手塞到其中一人的懷裡,說:“這是我以前看書記下的圖紙,說不定有用,你們參考一下。”
說完,楊銳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就揣着包離開了。
明天要公佈成績呢,再不回去睡覺會遲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