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北非的《游龍戲鳳》講述的是一個青年俠客修習絕世武功,一路打怪升級,最終成爲武林至尊的故事。期間摻雜着男主角和幾個紅顏知己的一段段狗血的愛情描寫,故事的最後男主將幾個紅顏收到**,一起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種故事在李飛陽的前世,已經是臭大街的設定,李飛陽在前世除了金古樑溫的武俠小說之外,初次看的武俠小說,就是和於北非寫的《游龍戲鳳》一樣,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中了春藥毒酒了,或者在山洞裡天寒地凍的互相擁抱取暖啦,等等等等,讓後男女主角就開始發生了親密的關係。然後兩人就成了恩愛的夫妻情侶。
這種武俠設定,在武俠小說的中期,是非常有市場的,這種小說的情節構思簡單,不要求作者有多好的文筆,能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勉強說出來就行。只要讀者能夠看得明白,這種小說的設定就有他的市場。
李飛陽前世幼年時期,初次接觸武俠小說之時,根本就分不清武俠小說的好壞,看武俠看的如癡如醉,滿大街的尋找武俠小說來看,只要是武俠,就會興致勃勃的拿回家裡翻看。
在當時來說,他根本就分不清武俠小說的優劣,甚至有一次去租書,一個是金庸的作品,另一個是一個不知名作家的作品,李飛陽比較了一下,感覺還是那個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合胃口,便將金庸的小說棄之不顧。
而他挑選的那部不知名人士寫的武俠小說,就和於北非如今寫的一男多女架構的《游龍戲鳳》極爲類似。
武俠小說之所以被正統文學所排斥,就和這類**流武俠小說不無關係。
這武俠小說內容過於低俗,情節也極爲生硬,書中的人物只是一個人名,根本就沒有一個豐滿的形象,一本書看完,書中的人物過幾天就會忘掉,寫這種小說的作者,本身文史功底不行,再寫第二部武俠,還是千遍一律的抄襲前面那一部的情節設定。人物形象臉譜化,作品內容套路化,文筆沒有一絲一毫的提高,還是那麼“穩健”。這也是傳統文學作家所詬病的事情,不是他們帶有色眼光來看待武俠小說,而是這一類武俠小說確實有點不登大雅之堂,稍微有點文學底蘊的人看了之後,也會搖頭失笑。
但是這種作品,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卻是非常受他們歡迎的。
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極少有識字之人,就是識字也就是讀報看信的水平,文學修養,文史功底那是決計沒有的。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精神娛樂稀少,就和前世年幼的李飛陽一般,最喜歡這種低俗的一男多女的武俠故事。這種一夫多妻的情節設定,能深深的滿足他們平日裡的遐想。這使得他們很有帶入感,自己沒有做到事情,書中的主角做到了,對他們來說,那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就像孩子看童話故事,一向喜歡的就是那種幸福大團圓結尾的故事,對於悲劇性結尾的童話,無論寫的有多精彩,大多數孩子們都不會太喜歡。人們總是以一己的好惡來選擇文學作品,這一點和年齡大小沒有多大的關係。
至於文筆?對他們來說,文筆?那是什麼東西?
在他們的認知裡,只要情節好,看着爽,那就是好的作品!
不要跟他們談什麼邏輯,什麼人性,什麼現實,什麼文筆,我就是看一個武俠故事樂呵一下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你跟我談這些高深的道理,你至於麼?
這也是武俠小說能夠盛行的一個原因。。
其實當初古龍剛剛開始寫武俠小說,借鑑的也是這個一夫多女的套路,不過老這麼按照套路走,千篇一律的撿秘籍,逢美女,遇高手,傳絕技,最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後武林稱王。這些寫多了,估計他自己也煩,感覺不是個事兒。於是,他求新求變,力求寫出自己的風格。他是一個有才氣的人,憑着自己的一股子銳氣,一股子豪氣,終究被他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而和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們,仍然是不思進取的按照老套路寫作,於是就慢慢的沒落,隨着大衆欣賞水平的日益提高,這些作家們開始一點點的失去昔日的光彩,最後消失於大衆的視線之內。
其實倒不是這些武俠小說作家不想進步,實在是他們本身才氣不足,文筆蒼白無力,作品沒有感染力。
他們本身底子薄,想象力差,寫武俠小說的天賦也不行,在武俠剛剛興起之時,大衆精神生活貧瘠的階段,這些人寫的小說還能勉強入目,但是當人們的整體文化水平上來後,這些作品就不夠看了。
有時候寫小說,是真的是要看天賦的,沒有天賦,縱然文史功底極深,詩詞書畫都有涉獵,寫論文也能寫的四平八穩,可是寫起來他們眼中粗鄙不堪的武俠小說,卻也未必能夠寫出什麼好的作品來。
基於這種大衆普遍喜歡一夫多妻,美女倒追男類型武俠小說的原因,馬奇東的新青年報社開始連載李飛陽的《武林外史》的時候,銷售量並不比大江湖報社報紙的銷售量多多少,甚至某些時候,還不如對方。
就和李飛陽前世的網絡時代一樣,一些世界名著根本就沒人有興趣觀看,嫌看着太累,而網絡小說中幾百萬字的小白文卻是盛行一時,被大部分羣衆接受,這些小白文可是比那些幾十萬字,甚至幾萬字的名著要長多了。但是讀者就是喜歡小白文,而討厭那些純文學的作品。
因爲普羅大衆就這麼點欣賞水平,他們看小白文要的就是一個“爽”字,這是純文學作品所給不了的。
而此時李飛陽的《武林外史》遠遠沒有於北非的《游龍戲鳳》令人感到舒爽。
報刊連載一個月後,兩家報社打擂臺的消息已經在港城傳的沸沸揚揚,許多港城人們開始買兩家報社的報紙觀看其中的武俠故事,互相比較優劣。兩部作品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吵吵鬧鬧的沒有休止。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武林外史》略勝《游龍戲鳳》一頭。
港人的文化水平要遠遠高於同時代的內陸人們,一部作品的好壞他們還是能分得清的。
在他們眼裡,《武林外史》的文筆還是要高於《游龍戲鳳的,但是在發行量上面,新青年報社發反而要低於大江湖報社。這點,令馬奇東非常沒面子,被老對手王振南在公衆場合夾槍帶棒的冷嘲熱諷了幾次,弄得狼狽不堪。雖然最終結果還沒有定論,但是光看銷售量,新青年報社終究還是處於劣勢,這一點令馬奇東的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沒辦法,馬奇東干脆以打理家族企業的藉口去了大陸的唐城,後來覺得還得要李飛陽的幫助才能出這口惡氣,他又來到了京城去找李飛陽求助。
而此時的戲曲大賽已經臨近結束,正是各個團體比賽最爲賣力的時候。